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7906发布日期:2020-07-24 16:3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USB Type-C插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



背景技术:

目前,插槽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电能输送、资源共享以及通信的目的。插槽相当于连接在主板上的插座,常见的插槽有cpu插槽和usb插槽等,插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插槽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接口类型不同,插槽的插孔数、体积、形状都要有对应的变化,插槽和端口塞不能互相插接或者能插接但接口被灰尘阻断会使得插槽的功能难以实现。

现有的插槽,如常见的usb插槽一般通过金属片折叠而成,用金属片折叠而成的插槽,由于金属片的两端不能紧密配合而使得插槽的外部会留有一道缝隙,长久使用之后,灰尘或水容易从该缝隙进入插槽的内部并堆积,在插槽和端口塞插接配合使用过程中,灰尘或水会影响插槽和端口塞的连通,使得插槽和端口塞的连接不稳定,而导致插槽的功能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防水的新型usbtype-c插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包括一槽本体,所述槽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筋,所述接口通过该凸起筋而分割为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槽本体通过注射成型而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圆弧面,所述凸起筋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对应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所述接口的上表面、所述接口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圆弧面围合成所述第一接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部用于插接portplug单端口塞。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圆弧面,所述凸起筋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圆弧面对应的第四圆弧面,所述第三圆弧面、所述接口的上表面、所述接口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四圆弧面围合成所述第二接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部和所述第二接口部共同用于插接portplug双端口塞。

进一步地,所述槽本体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的卡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部为l型卡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槽本体的两侧面后端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数据的引脚。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usbtype-c插槽结构简单紧凑,槽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防尘防水,相比现有技术,一体成型的槽本体避免了灰尘或水进入插槽的内部而影响插槽和端口塞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插槽的接口通过凸起筋而分割为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第一接口部可用于插接portplug单端口塞,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可共同用于插接portplug双端口塞,功能较多,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portplug单端口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portplug双端口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槽本体,2-卡位部,3-第二接口部,301-第三圆弧面,4-凸起筋,401-第二圆弧面,402-第四圆弧面,5-第一接口部,501-第一圆弧面,6-引脚,7-portplug双端口塞,8-portplug单端口塞,9-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左,观察者右侧设为右,观察者前方设为后,观察者后方设为前,观察者上方设为上,观察者下方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后端”、“内表面”、“内部”、“右侧”、“左侧”、“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包括一槽本体1,槽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槽本体1通过注射成型而制成,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接口9,接口9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筋4,接口9通过该凸起筋4而分割为第一接口部5和第二接口部3。

在本实施例中,接口9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圆弧面501,凸起筋4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一圆弧面501对应的第二圆弧面401,第一圆弧面501、接口9的上表面、接口9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圆弧面401围合成第一接口部5,第一接口部5可以用于插接portplug单端口塞8。接口9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圆弧面301,凸起筋4的右侧设置有与第三圆弧面301对应的第四圆弧面402,第三圆弧面301、接口9的上表面、接口9的下表面、以及第四圆弧面402围合成第二接口部3,第一接口部5和第二接口部3可以共同用于插接portplug双端口塞7,本实施例的插槽的功能较多,适用范围广

具体地,槽本体1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的卡位部2,卡位部2优选为l型卡位部2,该插槽通过卡位部2定位在设备的主板上,槽本体1的两侧面后端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数据的引脚6。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usbtype-c插槽结构简单紧凑,槽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防尘防水,相比现有技术,一体成型的槽本体1避免了灰尘或水进入插槽的内部而影响插槽和端口塞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插槽的接口9通过凸起筋4而分割为第一接口部5和第二接口部3,第一接口部5可用于插接portplug单端口塞8,第一接口部5和第二接口部3可共同用于插接portplug双端口塞7,功能较多,适用范围广。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包括一槽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筋,所述接口通过该凸起筋而分割为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本体通过注射成型而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圆弧面,所述凸起筋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弧面对应的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所述接口的上表面、所述接口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圆弧面围合成所述第一接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用于插接portplug单端口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三圆弧面,所述凸起筋的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圆弧面对应的第四圆弧面,所述第三圆弧面、所述接口的上表面、所述接口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第四圆弧面围合成所述第二接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和所述第二接口部共同用于插接portplug双端口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本体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的卡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为l型卡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usbtype-c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本体的两侧面后端均设置有用于连通数据的引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USB Type‑C插槽,包括一槽本体,所述槽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筋,所述接口通过该凸起筋而分割为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USB Type‑C插槽结构简单紧凑,槽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防尘防水,相比现有技术,一体成型的槽本体避免了灰尘或水进入插槽的内部而影响插槽和端口塞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楊燿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罗县石湾联科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