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2792发布日期:2020-05-29 13: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喷嘴、微导线生成腔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微导线生成腔从上至下分隔为微流腔、紫外光固化腔和螺旋加工腔,所述分隔板开设有通孔;

所述共轴喷嘴有两个均设置在所述微流腔内,所述共轴喷嘴的出口与通孔位置相对应,使所述共轴喷嘴喷出的微导线依次经过紫外光固化腔和螺旋加工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共轴喷嘴的喷嘴出口端之间的距离为30~100μm;所述共轴喷嘴的管道轴线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轴喷嘴包括内嵌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嵌管与所述外套管共轴设置并且内嵌于所述外套管中,所述内嵌管和所述外套管的下部均为收缩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收缩喷嘴的直径为30~200μm,所述内嵌管的收缩喷嘴直径为5~100μm;且所述外套管的收缩喷嘴直径与内嵌管的收缩喷嘴直径的比例为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为不透光分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加工腔内设置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微导线的两侧;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与两所述微导线所在的平面的夹角成30°~60°,且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与所述微导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装置的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导电浆料和功能水凝胶;

s2:将导电浆料置于两内嵌管内,将功能水凝胶置于两外套管内;

s3:对内嵌管中的导电浆料和外套管中的功能水凝胶施加压力,使导电浆料和功能水凝胶分别从两共轴喷嘴内挤出形成两长条状的微导线;所述微导线的外层为水凝胶层,所述微导线的内层为导电层;

s4:微导线进入紫外光固化腔,在紫外光固化腔内使紫外光对微导线的外层进行固化处理;

s5:固化处理后的微导线进入螺旋加工腔,在螺旋加工腔内的光源对两根微导线进行照射,使两根微导线由相互平行状态变为盘旋缠绕状态,形成一根双螺旋微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对所述功能水凝胶施加压力的大小为50~55psi,对所述导电浆料施加压力的大小为50~55psi。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365nm~405nm,功率为10mw。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螺旋加工腔内设置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微导线的两侧;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与两所述微导线所在的平面的夹角成30°~60°,且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与所述微导线垂直;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所发射的连续波激光的功率为200mw~600mw,波长为532n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的可拉伸双螺旋微导线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包括共轴喷嘴、微导线生成腔和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微导线生成腔从上至下分隔为微流腔、紫外光固化腔和螺旋加工腔,所述分隔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共轴喷嘴有两个均设置在所述微流腔内,所述共轴喷嘴的出口与通孔位置相对应,使所述共轴喷嘴喷出的微导线依次经过紫外光固化腔和螺旋加工腔;通过模仿植物卷须的生长过程,加工出具有良好可拉伸性的双螺微导线,以解决现有双螺旋微天线加工装置加工效率低、成本高,结构复杂,操作困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丁树权;陈云;陈新;高健;贺云波;赵铌;侯茂祥;张揽宇;汪正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