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薄膜电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0848发布日期:2020-06-05 21:4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薄膜电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薄膜电容。



背景技术:

车载薄膜电容在实际安装使用时,通常与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直接连接,在工作过程中,每个桥臂上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管上通过的电流一致性较差,使与之直接相连的薄膜电容温升很高,薄膜电容内部温度较高,而现有的用于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连接的薄膜电容的散热性能较差,很容易导致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管的损坏,致使整个系统失效,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较好散热效果的车载薄膜电容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其内部温度的车载薄膜电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通过环氧树脂从下到上依次灌封有三相输出铜排、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壳体的底面形成灌封面,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之间焊接设置有电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降低薄膜电容内部温度的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凸出灌封面。

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排上设置有正极引脚,所述负极铜排上设置有负极引脚,三相输出铜排的两侧分设有三相引脚,所述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设在壳体的两侧,且与对应的三相引脚交叉排列。

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正极铜排上的正极导热柱、设置在三相输出铜排上的三相导热柱,所述三相输出铜排上还设置有供正极导热柱通过的通孔。

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热柱及三相导热柱的下端均凸出灌封面。

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热柱及三相导热柱上均设置有一圈凹槽,该凹槽灌封在环氧树脂内部。

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三相导热柱依次交叉设置。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在正极铜排和三项输出铜排上的导热柱,从而实现将薄膜容器内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避免薄膜容器内部温度过高,降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管的损坏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正极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极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三项输出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去掉壳体后的薄膜电容总成结构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安装安装关系结构图;

图中,1-壳体,2-三相输出铜排,201-三相引脚,202-三相导热柱,203-通孔,3-正极铜排,301-正极引脚,302-正极导热柱,4-负极铜排,401-负极引脚,5-灌封面,6-电芯,7-凹槽,8-igbt,9-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车载薄膜电容,该薄膜电容将正极铜排、负极铜排、三相输出铜排及壳体集成为一体,通过环氧树脂将三相输出铜排、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封装与壳体内部,并在壳体的底面形成封装面,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之间焊接设置有电芯,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降低薄膜电容内部温度的导热组件,该导热组件凸出灌封面。

如图1-5所示,正极铜排的一侧设置有正极引脚,负极铜排的一侧设置有负极引脚,三相输出铜排的两侧分设有三相引脚,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设在壳体的两侧,且与对应的三相引脚交叉排列,为降低薄膜电容内部的温度,在正极铜排上设置有正极导热柱、在三相输出铜排上设置有三相导热柱,三相输出铜排上还设置有供正极导热柱通过的通孔,通孔与三相导热柱依次交叉设置,灌封完成后,正极导热柱及三相导热柱的下端均凸出灌封面。正极导热柱及三相导热柱上均设置有一圈凹槽,该凹槽灌封在环氧树脂内部,防止后续使用时导热柱与绝缘垫之间的压力传导到薄膜电容内部的电芯上,防止电芯的损坏。当然,导热柱也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设置在正极铜排、负极铜排或三项输出铜排中的一个或者二个或者三者上均设置。

该设置的薄膜电容与igbt单管焊接完成后,将上桥臂igbt的c极与薄膜电容正极引脚对齐,上桥臂igbt的e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对齐。下桥臂igbt的c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对齐,下桥臂igbt的e极与薄膜电容负极引脚对齐。将上桥臂驱动板和下桥臂驱动板分别安装在薄膜电容两侧。保证薄膜电容的引脚和igbt引脚均插入两侧驱动板。上桥臂驱动板上插入的igbtc极与薄膜电容正极引脚中间焊接一颗紫铜块,e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中间焊接一颗紫铜块,下桥臂驱动板上插入的igbtc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中间焊接一颗紫铜块,e极与薄膜电容负极引脚中间焊接一颗铜块。用焊锡将igbt引脚与薄膜电容引脚焊接成一体,保证大电流通过能力,薄膜电容底部导热柱通过散热器上的导热垫将薄膜电容内部正极铜排,三相铜排,单管igbt热量导到散热器上。

如图7所示,本发明其安装使用的结构示意图,该薄膜电容与igbt组装完成后安装到散热器上,以便在输出回路中将部分热量通过凸出封装面的导热柱导到散热器上,从而降低薄膜电容内部温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通过环氧树脂从下到上依次灌封有三相输出铜排(2)、正极铜排(3)和负极铜排(4),壳体(1)的底面形成灌封面(5),所述正极铜排(3)和负极铜排(4)之间焊接设置有电芯(6),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降低薄膜电容内部温度的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凸出灌封面(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排(3)上设置有正极引脚(301),所述负极铜排(4)上设置有负极引脚(401),三相输出铜排(2)的两侧分设有三相引脚(201),所述正极引脚(301)和负极引脚(401)分设在壳体(1)的两侧,且与对应的三相引脚(201)交叉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正极铜排(3)上的正极导热柱(302)、设置在三相输出铜排(2)上的三相导热柱(202),所述三相输出铜排(2)上还设置有供正极导热柱(302)通过的通孔(2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热柱(302)及三相导热柱(202)的下端均凸出灌封面(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热柱(302)及三相导热柱(202)上均设置有一圈凹槽(7),该凹槽(7)灌封在环氧树脂内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3)与三相导热柱(202)依次交叉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薄膜电容,包括壳体,壳体内通过环氧树脂从下到上依次灌封有三相输出铜排、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壳体的底面形成灌封面,所述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之间焊接设置有电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降低薄膜电容内部温度的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凸出灌封面。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在正极铜排和三项输出铜排上的导热柱,从而实现将薄膜容器内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避免薄膜容器内部温度过高,降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管的损坏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建;张建伟;唐建;于兴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奥思伟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