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极片智能贴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0619发布日期:2020-08-25 19:0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极片智能贴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极片制作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智能贴胶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发展,锂电池的需求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锂电池的电芯由两极片(正极片与负极片)及隔膜卷绕而成,而锂电池的电芯制造过程中,其极片的贴胶工序便是整个电芯制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贴胶装置贴附绿胶,无法实现热熔胶的贴附。另外,现有的贴胶装置一般是采用人工辅助机械的生产方式,自动化程度不高,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停机换料,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现有的机械设备定位不准确,贴胶的部位不够精准,良品率低,无法控制贴胶的准确性,难于控制产品的稳定性,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智能贴胶机,实现锂电池极片的自动化贴附热熔胶,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够控制贴胶的准确性,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锂电池极片智能贴胶机,包括支撑底架、控制系统、极片传送机构和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所述极片传送机构与所述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均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并且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架上;

所述极片传送机构,具有

固设于所述支撑底架上的第一底座;

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极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极片贴胶的位置;

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压胶机构,所述第一压胶机构包括第一压紧气缸和第一压胶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压紧气缸与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压紧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移动;

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极片主动辊装置,用于驱动极片的传动;

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极片缓冲调节装置,用于缓冲调节极片;

其中,所述极片主动辊装置为驱动极片的动力源,驱使极片从所述极片检测单元的位置并入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极片主动辊装置以及极片缓冲调节装置;

所述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具有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相对设置;

固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胶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胶带上热熔胶的位置;

固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压胶机构,所述第二压胶机构与所述第一压胶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压胶机构包括第二压紧气缸和第二压胶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压紧气缸与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压紧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向第一压胶加热组件靠拢;

固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胶带主动辊装置,用于驱动胶带的传动;

固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的纠偏滑动机构,用于纠偏移动所述第二底座;

其中,所述胶带主动辊装置为驱动胶带的动力源,驱使胶带从胶带检测单元的位置并入依次绕过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及胶带主动辊装置,并且,在所述第二压紧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向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靠拢时,胶带上贴附有热熔胶的一面能够与极片的表面接触;

极片与胶带同时传动的过程中,所述极片检测单元检测极片贴胶的位置,所述胶带检测单元检测胶带上热熔胶的位置,所述纠偏滑动机构根据所述极片检测单元及胶带检测单元反馈的信息进行纠偏移动所述第二底座,以纠偏胶带上的热熔胶的位置与极片贴胶的位置对齐;

在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与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对极片加热,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对胶带加热,胶带上贴附的热熔胶受热与其分离,使得胶带上的热熔胶贴附于极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胶机构与所述第二压胶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安装框架、第一滚筒、第一电热棒和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所述第一压紧气缸设于第一支撑板上,用于驱动第一压胶加热组件;

所述第一安装框架与所述第一压紧气缸的活动端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底座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上,并且所述第一滚筒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框架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电热棒与所述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第一滚筒内,并且所述第一电热棒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热传导加热所述第一滚筒的外壁;

所述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电热棒的温度,并且能够将其检测到所述第一电热棒的温度信息反馈于所述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用于所述第一压紧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移动时能够起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缓冲调节装置具有被动传动机构、滑动机构和主动传动机构;

被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被动传动组件和第二被动传动组件,所述第一被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相对并且错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极片从所述主动辊装置出来之后,依次从所述第一被动传动组件绕过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

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被动传动组件不与所述滑动机构连接,但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与所述滑动机构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滑动机构上滑动;

主动传动机构,包括导杆、移动板、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第三惰轮、第四惰轮、第五惰轮和伸缩气杆;

所述导杆设于所述滑动机构的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并且,所述导杆沿着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移动轨迹的方向设置,所述移动板设于所述导杆上,以使其能够沿着所述导杆滑动;

所述第一惰轮与所述第二惰轮间隔设于所述移动板上,并且,所述第二惰轮位于所述第一惰轮的下方;

所述第三惰轮与所述第四惰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四惰轮位于所述第三惰轮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惰轮、第四惰与所述第一惰轮、第二惰轮相对错位设置;

所述第五惰轮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五惰轮位于所述第三惰轮的上方并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沿着所述滑动机构移动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上固定连接有皮带的一端,所述皮带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五惰轮、第三惰轮、第一惰轮、第四惰轮及第二惰轮,并且,所述皮带绕过所述第二惰轮之后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伸缩气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沿着所述导杆移动,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在所述皮带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滑动机构滑动,从而调节缓冲极片在卷绕过程中的张力。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适配,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第一底座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缓冲调节装置还包括有位移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移位置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移动板移动的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主动辊装置与所述胶带主动辊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极片主动辊装置与所述胶带主动辊装置垂直设置;

所述极片主动辊装置包括主动辊、安装门框、主动辊驱动装置和主动辊压紧装置,

所述安装门框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底座垂直;

所述主动辊安装于所述安装门框内,并沿着所述安装门框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主动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

所述主动辊压紧装置设于所述主动辊的一侧,用于压紧极片与所述主动辊的外壁贴合,以使所述主动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极片传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还设置有若干极片从动辊,用于辅助极片从所述极片检测单元的位置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极片主动辊装置、极片缓冲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上还设置有若干胶带从动辊,用于辅助胶带从胶带检测单元的位置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胶带主动辊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胶带的放卷装置;所述第二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收胶带的收卷装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极片检测单元检测极片贴胶的位置,通过胶带检测单元检测胶带上贴附有热熔胶的位置,利用纠偏滑动机构根据极片检测单元及胶带检测单元反馈的信息对第二底座进行移动纠偏,以纠偏胶带上的热熔胶的位置与极片贴胶的位置对齐;然后通过第一压胶加热组件对极片加热,通过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对胶带加热,此时胶带上贴附的热熔胶由于受热与其分离,而胶带与极片继续被传送,使得胶带上的热熔胶贴附于极片上,从而能够控制极片贴胶的准确性,确保产品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压胶机构与第二压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压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压胶加热组件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极片主动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极片缓冲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支撑底架;2、极片传送机构;20、第一底座;21、极片检测单元;22、第一压胶机构;220、第一支撑板;221、第一安装框架;2210、第一滚筒;22100、第一转轴;22101、第二转轴;222、第一压紧气缸;223、导向装置;224、过孔滑环;225、第一电热棒;226、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3、极片主动辊装置;230、安装门框;231、主动辊;232、主动辊驱动装置;233、主动辊压紧装置;2330、压筒安装板;2331、压筒压紧气缸;2332、压筒;24、极片缓冲调节装置;240、被动传动机构;2400、第一被动传动组件;24000、第一辊;2401、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0、第二辊;24011、连接板;241、滑动机构;2410、第一导轨;2411、第一滑块;242、主动传动机构;2420、导杆;24200、移动板;2421、第一惰轮;2422、第二惰轮;2423、第三惰轮;2424、第四惰轮;2425、第五惰轮;2426、伸缩气杆;25、极片从动辊;26、极片;3、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30、第二底座;31、胶带检测单元;32、第二压胶机构;33、胶带主动辊装置;34、纠偏滑动机构;340、连接加强板;341、第二导轨;342、第二滑块;35、胶带从动辊;36、胶带;37、放卷装置;38、收卷装置;39、吹气装置;4、皮带;5、位移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10,本发明示出了一种锂电池极片智能贴胶机,包括支撑底架1、控制系统、极片传送机构2和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3,所述极片传送机构2与所述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3均受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并且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架1上。

具体地,所述极片传送机构2包括第一底座20、极片检测单元21、第一压胶机构22、极片26主动辊231装置和极片缓冲调节装置24。第一底座20固设于所述支撑底架1上,其中,极片检测单元21固设于第一底座20上,用于检测极片26贴胶的位置;所述第一压胶机构22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并且第一压胶机构22与所述第一底座20的表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胶机构22包括第一压紧气缸222和第一压胶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压紧气缸222与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压紧气缸222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移动;极片主动辊装置23固设于第一底座20上,用于驱动极片26的传动;极片缓冲调节装置24固设于第一底座20上,用于缓冲调节极片26;另外,极片主动辊装置23作为驱动极片26的动力源,驱使极片26从所述极片检测单元21的位置并入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极片主动辊装置23以及极片缓冲调节装置24。当然,所述第一底座20上还设置有若干极片从动辊25,用于辅助极片26从所述极片检测单元21的位置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极片主动辊装置23、极片缓冲调节装置24。

具体地,所述电池胶带传送纠偏机构3包括第二底座30、胶带检测单元31、第二压胶机构32、胶带主动辊装置33和纠偏滑动机构34;所述第二底座30与所述第一底座20相对设置,但第二底座30与支撑底架1不是固定连接,即可以理解,支撑底架1对第二底座30只起支撑作用不起固定作用。其中,胶带检测单元31固设于第二底座30上用于检测胶带36上热熔胶的位置;胶带主动辊装置33固设于第二底座30上,用于驱动胶带36的传动;第二压胶机构32固设于第二底座30上,所述第二压胶机构32与所述第一压胶机构22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压胶机构32与所述第一压胶机构22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胶机构32包括第二压紧气缸和第二压胶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压紧气缸与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压紧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向第一压胶加热组件靠拢;纠偏滑动机构34固设于所述第二底座30的底部,用于纠偏移动所述第二底座30;另外,所述胶带主动辊装置33作为驱动胶带36的动力源,驱使胶带36从胶带检测单元31的位置并入依次绕过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及胶带主动辊装置33,并且,在所述第二压紧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向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靠拢时,胶带36上贴附有热熔胶的一面能够与极片26的表面接触。当然,所述第二底座30上还设置有若干胶带从动辊35,用于辅助胶带36从胶带检测单元31的位置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胶带主动辊装置33。

极片26与胶带36同时传动的过程中,所述极片检测单元21检测极片26贴胶的位置,所述胶带检测单元31检测胶带36上热熔胶的位置,所述纠偏滑动机构34根据所述极片检测单元21及胶带检测单元31反馈的信息进行纠偏所述第二底座30,以纠偏胶带36上的热熔胶的位置与极片26贴胶的位置对齐;在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与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对极片26加热,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对胶带36加热,胶带36上贴附的热熔胶受热与其分离,使得胶带36上的热熔胶贴附于极片26上,从而控制极片26贴胶的准确性,确保产品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当然,为了便于胶带36上的热熔胶与胶带36脱离,在第二底座30上还设置有吹气装置39,并且该吹气装置39能够朝着胶带36在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位置吹气,胶带36上的热熔胶在第二压紧加热组件加热的基础上,再借助该吹气装置39向其吹气,从而便于胶带36上的热熔胶与胶带36脱离。需要说明的是,该吹气装置39,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吹气装置39,只要确保其能够朝着胶带36在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位置吹气即可,在此处不对该吹气装置39具体阐述。

如图4-6所示,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220、第一安装框架221、第一滚筒2210、第一电热棒225和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26。所述第一支撑板220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所述第一压紧气缸222设于第一支撑板220上,用于驱动第一压胶加热组件;当然,所述第一支撑板220上还设置有导向装置223,用于所述第一压紧气缸222驱动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移动时能够起导向作用,该导向装置223可以选用现有技术的伸缩杆,在此处不做详细说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221与所述第一压紧气缸222的活动端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底座20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滚筒221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221上,并且所述第一滚筒2210沿着所述第一安装框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热棒225与所述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26均安装于所述第一滚筒2210内,并且所述第一电热棒225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热传导加热所述第一滚筒2210的外壁;所述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26用于感应所述第一电热棒225的温度,并且能够将其检测到所述第一电热棒225的温度信息反馈于所述控制系统,以调节控制第一电热棒225的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压胶机构22与所述第二压胶机构32的结构相同,即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结构也与所述第一压胶加热组件的结构相同,在此处不再详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设定第一电热棒225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15~125°,较佳的温度设置为120°;同样的,第二压胶加热组件中的电热棒工作温度范围也为115~125°,较佳的温度设置为12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滚筒22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转轴22100,所述第一转轴22100与所述第一滚筒221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框架221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22100配合的上轴承,即第一安装框架221的上端设置有上轴承与第一滚筒2210上端设置的第一转轴22100进行配合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滚筒221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转轴22101,所述第二转轴22101与所述第一滚筒221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框架221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22101配合的下轴承,即第一安装框架221的下端设置有下轴承与第一滚筒2210的下端设置的第二转轴22101进行配合实现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热组还包括有过孔滑环224,所述过孔滑环224安装于第二转轴2210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滚筒221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框架221的底部之间。由于在拉动锂电池极片26与电池胶带36的过程中,第一滚筒2210会被动转动,即锂电池极片26与电池胶带36会带动第一滚筒2210转动,而第一电热棒225和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26均安装在第一滚筒2210的内部,第一电热棒225和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26的电线会随着第一滚筒2210的转动而出现电线缠绕的现象。因此,在第二转轴22101上安装有过孔滑环224,防止出现电线缠绕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过孔滑环224为中心带孔的一系列导电滑环的统称,是负责为旋转体连通、输送能源与信号的电气部件;根据传输介质来区分,滑环分为电滑环、流体滑环、光滑环,也可通俗的统称为“旋转连通”或“旋通”。另外,滑环通常安装在设备的旋转中心,主要由旋转与静止两大部分组成,旋转部分连接设备的旋转结构并随之旋转运动,称为“转子”;静止部分连接设备的固定结构的能源,称为“定子”。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过孔滑环224安装在第二转轴22101上,其内圈随第二转轴22101转动,其外圈固定在第一安装框架221上,第一电热棒225和第一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26的电线从第一滚筒2210的底部穿出与过孔滑环224的输入线连接,从而防止出现电线缠绕的现象。

如图7所示,所述极片26主动辊231装置包括主动辊231、安装门框230、主动辊驱动装置232和主动辊压紧装置233,所述安装门框230固设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底座20垂直;所述主动辊231安装于所述安装门框230内,并沿着所述安装门框230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主动辊驱动装置232,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231转动,该主动辊驱动装置232选用伺服电机;所述主动辊压紧装置233设于所述主动辊231的一侧,用于压紧极片26与所述主动辊231的外壁贴合,以使所述主动辊驱动装置232(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辊231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极片26的传送。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主动辊压紧装置233包括压筒2332、压筒安装板2330和压筒压紧气缸2331,所述压筒安装板2330沿着安装门框230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安装门框230内,所述压筒2332竖直设于所述压筒安装板2330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主动辊231的一侧,所述压筒压紧气缸2331的活动端与所述压筒安装板2330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压筒压紧气缸2331驱动压筒2332向所述主动辊231的方向靠拢压紧极片26,实现对极片26的压紧,防止所述主动辊驱动装置232在驱动所述主动辊231转动而带动极片26传送时,造成极片26打滑的现象,影响极片26的传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极片26主动辊231装置与所述胶带主动辊装置33的结构相同,在此处不做重复详细阐述胶带主动辊装置33的结构,只是极片26主动辊231装置设置在第一底座20上,所述胶带主动辊装置33设置在第二底座30上,且所述极片26主动辊231装置与所述胶带主动辊装置33是相互垂直设置。

如图9和10所示,所述纠偏滑动机构34包括有纠偏驱动装置(未图示)、连接加强板340、第二导轨341和第二滑块342,所述纠偏驱动装置安装于第二底座30的底部,所述连接加强板340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30的底部,所述第二导轨341沿着连接加强板340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支撑底架1上,所述第二滑块342与所述第二导轨341适配并且能够在第二导轨341上滑动,所述连接加强板340与所述第二滑块342连接,通过所述纠偏驱动装置的驱动,该纠偏驱动装置可以选用现有技术的气缸,使得所述连接加强板340沿着第二导轨341移动,从而实现第二底座30的移动。

如图8所示,所述极片缓冲调节装置24具有被动传动机构240、滑动机构241和主动传动机构242;被动传动机构240包括第一被动传动组件2400和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所述第一被动传动组件2400与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相对并且错位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极片26从所述主动辊231装置出来之后,依次从所述第一被动传动组件2400绕过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所述滑动机构241设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所述第一被动传动组件2400不与所述滑动机构241连接,但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与所述滑动机构241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能够在所述滑动机构241上滑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被动传动组件2400包括有若干第一辊24000,每一所述第一辊24000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并与所述第一底座的表面垂直,且相邻的两第一辊2400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包括有连接板24011和若干第二辊24010,所述连接板24011与所述滑动机构241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辊24010设置于所述连接板24011上,且相邻的两第二辊24010间隔设置;相邻两第一辊24000的间隔与相邻两第二辊24010的间隔相对错位。

所述滑动机构241包括第一导轨2410和第一滑块2411,所述第一滑块2411与所述第一导轨2410适配,所述第一滑块2411在所述第一导轨2410上滑动,所述第一导轨2410沿着第一底座20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所述第一滑块2411与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一滑块2411与所述连接板2401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2410滑动。

所述主动传动机构242包括导杆2420、移动板24200、第一惰轮2421、第二惰轮2422、第三惰轮2423、第四惰轮2424、第五惰轮2425和伸缩气杆2426,所述导杆2420设于所述滑动机构241的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并且,所述导杆2420沿着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移动轨迹的方向设置,所述移动板24200设于所述导杆2420上,以使其能够沿着所述导杆2420滑动;所述第一惰轮2421与所述第二惰轮2422间隔设于所述移动板24200上,并且,所述第二惰轮2422位于所述第一惰轮2421的下方;所述第三惰轮2423与所述第四惰轮2424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所述第四惰轮2424位于所述第三惰轮2423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三惰轮2423、第四惰与所述第一惰轮2421、第二惰轮2422相对错位设置;所述第五惰轮2425设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所述第五惰轮2425位于所述第三惰轮2423的上方并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沿着所述滑动机构241移动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上固定连接有皮带4的一端,所述皮带4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五惰轮2425、第三惰轮2423、第一惰轮2421、第四惰轮2424及第二惰轮2422,并且,所述皮带4绕过所述第二惰轮2422之后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所述伸缩气杆2426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20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24200沿着所述导杆2420移动,所述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在所述皮带4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滑动机构241滑动,从而调节缓冲极片26在卷绕过程中的张力,进而防止极片26在卷绕过程中由于张力过大而被扯断。当然,为了防止所述移动板24200沿着导杆2420移动超过其设定的移动范围,在所述移动板24200上还设置有位移位置传感器5,当伸缩气杆2426驱动移动板24200沿着导杆2420移动到位移位置传感器5设定的行程位置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杆2426停止工作,以防止移动板24200沿着导杆2420移动出现超程的现象。

再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底座30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胶带36的放卷装置37;所述第二底座30上还设置有用于收胶带36的收卷装置38。通过放卷装置37便于电池胶带36的放置;在电池胶带36上热熔胶贴附于极片26上之后通过收卷装置38便于回收电池胶带36的胶卷。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极片26借助极片从动辊25从所述极片检测单元21的位置并入依次绕过第一压胶加热组件中的滚筒、极片26主动辊231装置中的主动辊231,最后依次从极片缓冲调节装置24的第一被动传动组件2400、第二被动传动组件2401绕出,通过极片26主动辊压紧装置233中的压筒压紧气缸2331驱动压筒2332向所述主动辊231的方向靠拢压紧极片26,防止压筒压紧气缸2331在驱动主动辊231转动而带动极片26传送时造成极片26打滑的现象,从而实现极片26的传送;胶带36放置于放卷装置37上,借助胶带从动辊35从胶带检测单元31的位置并入依次绕过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滚筒、胶带主动辊装置33的主动辊231,通过胶带36主动辊压紧装置233中的压筒压紧气缸2331驱动压筒2332向所述主动辊231的方向靠拢压紧胶带36,防止压筒压紧气缸2331在驱动主动辊231转动而带动胶带36传送时造成胶带36打滑的现象,从而实现胶带36的传送;最后通过收卷装置38把胶带36(没有贴附热熔胶的胶带36)回收;极片26与胶带36同时传动的过程中,极片检测单元21(光纤传感器)检测极片26贴胶的位置,胶带检测单元31检测(超声波传感器)胶带36上热熔胶的位置,纠偏滑动机构34根据极片检测单元21及胶带检测单元31反馈的信息对第二底座30进行纠偏,以纠偏胶带36上的热熔胶的位置与极片26贴胶的位置对齐;在第一压胶加热组件与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位置,第一压胶加热组件的电热棒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其滚筒的外壁加热,从而对极片26加热,第二压胶加热组件的电热棒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其滚筒的外壁加热,从而胶带36加热,胶带36上贴附的热熔胶受热与其分离,而此时的胶带36与极片26继续由其动力源拉动,使得胶带36上的热熔胶贴附于极片26上,从而控制极片26贴胶的准确性,确保产品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