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8331发布日期:2020-08-11 21:0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



背景技术:

辐射单元及移相器是电调天线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在常规设计中辐射单元与移相器往往为单独设计,设计完成后两者通过pcb或同轴电缆等方式实现电连接,从而确保电磁波辐射及控制电扫描。当合路分频天线需要独立电调时,每个移相器输出端口均需引入一个合路器,使得天线馈电网络复杂,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简化天线馈电网络的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线,包括辐射单元、移相器和反射板,所述辐射单元和移相器分设于反射板的两侧,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为辐射臂馈电的馈电片,所述移相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至少两层安装有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的子腔,所述馈电片依次穿过反射板、腔体和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并与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单元与反射板之间设有使两者相互绝缘的第一绝缘件,所述反射板和腔体之间设有使两者绝缘的第二绝缘件。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开设有供所述辐射单元的巴伦容置的容置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绝缘座底部开设有供所述馈电片穿过的避让孔,且所述绝缘座底部于所述避让孔处延伸设有穿过反射板并穿入至腔体内使馈电片与反射板和腔体相互绝缘的延伸部。

进一步设置:所述绝缘座底部延伸设有弹性卡扣,所述腔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扣穿过并钩置固定的卡孔。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两个相背朝向的卡钩,两个所述卡钩之间形成形变间隙,所述绝缘座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形变间隙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巴伦底部设有可穿过所述连通孔并插置于所述形变间隙内从而限制所述卡钩变形的限位柱。

进一步设置:所述容置槽的内壁设有弹性卡块,所述巴伦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块卡置的定位卡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单元的巴伦底部开设有紧固孔,所述腔体上开设有可供紧固件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反射板并穿入至所述紧固孔内使辐射单元和移相器相互固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两个所述馈电片,两个所述馈电片分别对应为垂直极化的两对辐射臂馈电,所述腔体每层设有两个所述子腔,两个所述馈电片对应与所述腔体内同一层的两个子腔内的移相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腔体和所述辐射单元的巴伦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所述腔体和所述巴伦借助所述凹凸配合结构相互焊接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涉及的天线中,将辐射单元、反射板和移相器设置为层叠结构,馈电片由巴伦底部穿出并延伸至移相器的腔体内,与不同子腔内的移相电路进行连接,馈电片在给辐射单元馈入信号的同时,还起到了连接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的作用,简化了天线结构,提高了天线的可生产性。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天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天线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天线的一种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天线的一种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天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反射板1、辐射单元2和移相器3,所述辐射单元2和移相器3分设于反射板1的两侧,所述辐射单元2包括辐射臂21、用于支撑辐射臂21的巴伦22和用于为辐射臂21馈电的馈电片23,所述移相器3包括腔体31,所述腔体31内设有至少两层安装有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32的子腔311,具体地,所述子腔311内于移相电路32两侧还设有移相介质33。在本实施例中,腔体31内沿高度方向设有两层子腔311,所述馈电片23依次穿过反射板1、腔体31和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32并与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32电连接。

将辐射单元2、反射板1和移相器3设置为层叠结构,馈电片23由巴伦22底部穿出并延伸至移相器3的腔体31内,与不同子腔311内的移相电路32进行连接,馈电片23在给辐射单元2馈入信号的同时,还起到了连接不同频段的移相电路32的作用,简化了天线结构,提高了天线的可生产性。

所述辐射单元2包括两个所述馈电片23,两个所述馈电片23分别对应为垂直极化的两对辐射臂21馈电,所述腔体31每层设有两个所述子腔311,两个所述馈电片23对应与所述腔体31内同一层的两个子腔311内的移相电路32电连接。具体地,所述腔体31为对称结构,同一层的两个子腔311之间形成间隔,且所述间隔位于腔体31的中部。

结合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31的顶壁上开设有可供馈电片23穿过的穿孔312,所述腔体31的底壁上开设有可供焊接工具穿过对馈电片23和移相电路32进行焊接的焊接窗口313。其中,腔体31上靠近反射板1的一侧外壁为腔体31的顶壁,腔体31远离反射板1的一侧外壁为腔体31的底壁。具体地,靠近反射板1的子腔311内的移相电路32与馈电片23的焊接形式为回流焊形式,远离反射板1的子腔311内的移相电路32与馈电片23的焊接是通过焊接工具伸入焊接窗口313进行焊接,由于上层子腔311靠近反射板1,受到反射板1的遮挡,采用回流焊的焊接方式可以降低焊接难度,下层子腔311不会受到遮挡,通过开设焊接窗口313,焊接工具可伸入至焊接窗口313内进行焊接,可确保焊点的可靠性,避免出现虚焊漏焊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单元2与反射板1之间设有使两者相互绝缘的第一绝缘件4,所述反射板1和腔体31之间设有使两者绝缘的第二绝缘件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4包括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开设有供辐射单元2的巴伦22容置的容置槽41。第二绝缘件5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呈板状并置于反射板1和腔体31之间起绝缘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4可也呈板状并置于巴伦22和反射板1之间。所述反射板1上开设有避位孔11,避位孔11可供绝缘座通过。

通过在反射板1和巴伦22之间设置绝缘座,绝缘座在对反射板1和辐射单元2起到绝缘作用的同时,也对辐射单元2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提高辐射单元2与反射板1和移相器3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底部开设有供所述馈电片23穿过的避让孔,且所述绝缘座底部于所述避让孔(图中未示出)处延伸设有穿过反射板1并穿入至腔体31内使馈电片23与反射板1和腔体31相互绝缘的延伸部42。

通过在避让孔处设置延伸部42,延伸部42在为馈电片23插入至腔体31内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避免馈电片23与腔体31发生接触,影响馈电片23的馈电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底部延伸设有弹性卡扣43,所述腔体31的顶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扣43穿过并钩置固定的卡孔314。具体地,所述卡孔314开设于腔体31的中部,弹性卡扣43也设置于绝缘座底部的对称中心线上,且弹性卡扣43对称设置有两个。通过在绝缘座底部设置弹性卡扣43,利用弹性卡扣43与卡孔314的配合结构,提高了绝缘座与腔体31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扣43包括两个相背朝向的卡钩431,两个所述卡钩431之间形成形变间隙432,所述绝缘座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形变间隙432连通的连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巴伦22底部设有可穿过所述连通孔并插置于所述形变间隙432内从而限制所述卡钩431变形的限位柱221。

具体地,在组装时,先将绝缘座的弹性卡扣43插入至腔体31的卡孔314内,再将辐射单元2的巴伦22装入至绝缘座的容置槽41内,巴伦22上的限位柱221穿过绝缘座上的连通孔并插置于弹性卡扣43中的形变间隙432内,限制弹性卡扣43变形,从而防止弹性卡扣43从卡孔314内脱出,进一步提高了绝缘座与腔体31的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41的内壁设有弹性卡块44,所述巴伦22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块44卡置的定位卡槽222。具体地,所述绝缘座的侧壁开设形变缺口45,弹性卡块44连接于形变缺口45内,且弹性卡块44上设置导向面,当巴伦22插入至容置槽41内时,弹性卡块44受到挤压向外变形,当巴伦22完全插入至容置槽41内时,弹性卡块44复位并嵌入至巴伦22侧壁的定位卡槽222内,从而使辐射单元2与绝缘座相互固定,提高了辐射单元2与绝缘座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巴伦22底部开设有紧固孔,所述腔体31上开设有可供紧固件6穿过的安装孔315,所述紧固件6穿过所述安装孔315和反射板1并穿入至所述紧固孔内使辐射单元2与移相器3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孔为螺纹孔,所述紧固件6为螺钉,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件6也可为铆钉。具体地,所述安装孔315开设于腔体31的中轴线上,紧固孔开设于巴伦22底部的中心位置,从而提高巴伦22与辐射单元2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单元2和所述腔体31之间也可通过焊接固定,具体地,所述巴伦22和所述腔体31外壁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结构,所述腔体31靠近反射板1的外壁中部凸出设有卡嵌块316,所述巴伦22底部开设有卡嵌槽223,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嵌块316和卡嵌槽223的设置位置也可互换。通过卡嵌块316穿过反射板1和绝缘座,插入至卡嵌槽223内进行焊接,使腔体31与巴伦22焊接固定更加方便,也使两者的连接更加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31靠近反射板1的一侧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支托反射板1的支托部317。设置支托部317可增大对反射板1的支撑面积,提高了移相器3对于反射板1的支撑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