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装置及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3433发布日期:2020-10-28 12:4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装置及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微波通讯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装置及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设计的时候,需要通过交叉耦合来实现零点,传统滤波器中的交叉耦合实现形式通常采用哑铃形式或者注塑一体成型,采用哑铃形式的交叉耦合组件加工工艺比较复杂且成本比较高,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交叉耦合组件不能适应尺寸灵活多变的需求,适应性不理想且成本较高。

公布号为cn11033610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结构及滤波器,通过第一支撑件抵接在容性耦合金属片与腔体顶部的盖板之间,通过第二支撑件卡接在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和腔体底部的连接筋之间,由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叠加后超出连接筋至盖板之间高度差,因此形成过盈的抵接结构,从而通过滤波器盖板的压力实现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完全固定定位。该固定结构需要借助于盖板的压力来实现容性耦合金属片与凹槽的固定,实际上还可以有更简单固定效果更好的固定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装置及滤波器,其技术目的是简化滤波器设计过程中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结构,简化装配工序。

本公开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件,其后端抵接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的上表面,其前端抵接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所在腔体内的谐振杆之间的凹槽;

第二支撑件,其前端抵接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的下表面,其后端抵接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所在腔体内的谐振杆之间的凹槽;

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由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夹紧而固定在腔体内的谐振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后端设有横槽,所述横槽抵接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的上表面,所述横槽的深度不超过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前端设有竖槽,所述竖槽抵接在所述谐振杆之间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上都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相应的设有至少一个柱体,所述柱体的长度超过所述竖槽的深度,所述通孔和所述柱体的直径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所述通孔设在所述竖槽内,且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横槽。

进一步地,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包括耦合部和连接部;

所述耦合部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的两端,两个所述耦合部分别包括有向所述谐振杆张开的弧形结构,或分别包括有平行于所述谐振杆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弯折结构,或分别包括有平行于所述谐振杆的平面结构;

所述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耦合部,所述通孔设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抵接所述横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绝缘材质。

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的腔体内部包括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的两个耦合部分别接近所述腔体内相邻的两个谐振杆的侧壁设置,所述两个谐振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中部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容性耦合金属片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从左至右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将容性耦合金属片抵接在谐振杆之间的连接筋的凹槽内,实现了对容性耦合金属片无电接触的支撑和固定。由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叠加后超出了凹槽的宽度,因此形成过盈的抵接结构,能够通过凹槽两侧的压力实现对容性耦合金属片的完全定位固定,该固定装置方便简捷,固定效果好,同时,该固定装置的各组件之间可拆卸,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固定装置或耦合结构的替换,适应尺寸灵活多变的需求,适应多种调试参数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容性耦合金属片尾端加宽示意图;

图3为容性耦合金属片尾端加长示意图;

图4为容性耦合金属片尾端与谐振杆匹配的形状示意图;

图5为容性耦合金属片耦合完成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件;2-第二支撑件;3-容性耦合金属片;4-通孔;5-柱体;6-盖板;7-腔体;61、62-谐振杆,63-凹槽;64-连接筋;100-横槽;101-竖槽;300-耦合部;30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地是,术语“前端”、“后端”、“上表面”、“下表面”、“之间”、“横”、“竖”、“贯穿”、“两端”、“平行”、“张开”、“向上”、“向下”、“延伸”、“弯折”、“平面”、“接近”、“侧壁”、“中部”、“从左至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图1为本公开所述的容性耦合金属片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滤波器包括滤波器腔体,以及设在腔体内的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固定容性耦合金属片3。第一支撑件1的后端抵接容性耦合金属片3的上表面、前端抵接容性耦合金属片3所在腔体内的谐振杆之间的凹槽63;第二支撑件2的前端抵接容性耦合金属片3的下表面、后端抵接容性耦合金属片3所在腔体内的谐振杆之间的凹槽63;由此,滤波器内的容性耦合金属片3通过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夹紧而固定在滤波器腔体内的谐振杆之间,并保持该容性耦合金属片与腔体的底部或盖板6均无电接触。

作为具体实施例地,第一支撑件1的后端设有横槽100,该横槽100抵接容性耦合金属片3的上表面,且该横槽100的深度不超过容性耦合金属片3的厚度。同时,第一支撑件1的前端设有竖槽101,该竖槽101抵接在谐振杆之间的凹槽63内。

第一支撑件1和容性耦合金属片3上都至少设有一个通孔4,相应地第二支撑件2上设有至少一个柱体5,通孔4的直径和柱体5的直径相同。第一支撑件1的前端设有竖槽101、后端设有横槽100,因而第一支撑件1上的通孔4设在其竖槽101内且至少有一个通孔4贯穿横槽100;容性耦合金属片3又包括耦合部300和连接部301,通孔4设在其连接部301上;由此,第二支撑件2上的柱体5穿过容性耦合金属片3及第一支撑件1上的通孔4,从而将容性耦合金属片3与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2固定在一起。

为了使得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2将容性耦合金属片3紧密固定在谐振杆之间的凹槽63内,第二支撑件2上的柱体5的长度应超过第一支撑件1的竖槽101的深度,使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组成的固定装置形成过盈结构,借助于凹槽63两侧的压力即可将容性耦合金属片3紧密固定在凹槽63内。

由于容性耦合金属片3包括耦合部300和连接部301,连接部301连接两个耦合部300,且连接部301抵接第一支撑件1的横槽100。其耦合部30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容性耦合金属片3的两端,两个耦合部300又分别包括有向所述谐振杆张开的弧形结构,或分别包括有平行于所述谐振杆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弯折结构,或分别包括有平行于所述谐振杆的平面结构;另一方面,耦合部尾端除了与谐振杆的形状相匹配外(如图4所示),还可以根据对耦合性的需求对耦合部尾端进行加长或加宽,如图2、图3所示。

容性耦合金属片3的两个耦合部300分别与滤波器腔体内相邻的两个谐振杆的侧壁接近设置,两个谐振杆之间设置有连接筋64,连接筋64的中部设置有凹槽63,第一支撑件1、容性耦合金属片3和第二支撑件2从左至右卡接在凹槽63内,如图5所示。因此,由于实现耦合的容性耦合金属片与固定装置相互独立,通过过盈的卡接方式可实现稳固的固定,且本公开可根据容性耦合的性能、特性的需求,将容性耦合金属片,尤其是容性耦合金属片的耦合部,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从而进行替换实现对参数的调整。

以上为本公开示范性实施例,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