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1381发布日期:2021-04-30 13:0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由底座、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推动卡和外壳等组成。磁路部分的衔铁可摆动地装在底座上,接触部分的动簧和静簧分别插装在底座上,动簧头部通过推动卡连接到衔铁上方。磁路部分的线圈通电产生的吸力使得衔铁开始朝磁路部分的铁芯方向运动,同时带动推动卡运动,通过推动卡使动簧朝静簧部分运动,从而使触点闭合,达到接通电路的目的,线圈断电后,动、静簧的反力使触点弹开,从而断开电路。该结构中,由于推动卡推动簧的位置与触点接触点很近,为保证触点实现超行程,静簧需要做成带柔性,因此静簧会比较薄,在受到较强振动和冲击时,该静簧会后倒变形,从而导致触点不接触失效。另外,该结构下如果要提升动簧的载流能力,一般需要将动簧做厚,但动簧做厚又会出现变形难、应力大、衔铁无法吸合到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通过增加弹性件,利用该弹性件辅助实现触点超行程,防止产品载流能力提升时衔铁无法吸合到位的问题,同时提升继电器抗跌落冲击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和推动卡,磁路部分的衔铁可摆动地装在底座上,接触部分包括具有动触点的动簧部分和具有静触点的静簧部分,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分别装在底座上;还包括弹性件,衔铁通过该弹性件及推动卡与动簧部分配合,使衔铁沿吸合方向运动时,通过弹性件及推动卡带动动簧部分动作,且在衔铁的超行程阶段,弹性件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衔铁上,并与所述推动卡连接或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所述衔铁沿吸合方向运动时,通过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推动卡,使所述推动卡带动所述动簧部分朝使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吸合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复原簧片,该复原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衔铁面向所述接触部分的一侧,该复原簧片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与所述推动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原簧片的另一端具有推片和限位结构,推片插于所述推动卡上设置的卡槽,限位结构限制所述推动卡与复原簧片脱开。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弹片,该弹片位于所述推片背对所述衔铁的一侧,该弹片插于所述卡槽,且该弹片和所述推片分别抵靠于所述卡槽在所述推动卡的移动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该弹片尾部向远离所述衔铁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勾部,该第一勾部穿过所述卡槽,并位于所述推动卡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由所述复原簧片另一端中部经冲裁和沿远离所述衔铁的方向弯折而成,所述复原簧片另一端两边剩下的部分分别形成所述推片。

进一步的,所述推片上背对所述衔铁的一侧设有凸苞,所述凸苞采用模具冲苞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部分的自由端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折弯形成的第二勾部和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弯形成的第三勾部,所述推动卡远离所述磁路部分的一端设有通孔,第三勾部穿过该通孔并位于所述推动卡之上,第三勾部配合在所述推动卡之下。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部分包括所述动触点和若干动簧片,该若干动簧片叠加在一起,且至少一动簧片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折形成的弧形拱起结构;所述静簧部分包括所述静触点和刚性静簧片,静触点设置在静簧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还包括绕线架、漆包线和u型铁芯,绕线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u型铁芯装在绕线架中,漆包线缠绕在含有u型铁芯的绕线架外;所述衔铁一端抵靠在u型铁芯一端的极面上,另一端作为自由端并向上延伸。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还包括弹性件,衔铁通过该弹性件及推动卡与动簧部分配合,使衔铁沿吸合方向运动时,通过弹性件及推动卡带动动簧部分动作,且在衔铁的超行程阶段,弹性件弹性形变,因而本发明能够利用弹性件的弹性形变辅助实现触点超行程及触点压力,从而一方面使静簧部分可以做成刚性的,而不用为了实现触点超行程而做成柔性的,从中提升继电器抗跌落冲击性能,防止静簧部分受冲击后变形导致的触点不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本发明提升载流能力后,动簧部分做厚出现变形难、应力大、衔铁无法吸合到位的问题。

2、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衔铁上,并与推动卡连接或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使弹性件的装配方式更简单,无需对原有部件的结构作较大的改动。特别的,所述弹性件优选复原簧片,使其组装更便捷,工作状态更稳定、可靠。

3、所述复原簧片的另一端具有推片和限位结构,推片插于所述推动卡上设置的卡槽,限位结构限制所述推动卡与复原簧片脱开,使本发明的复原簧片对推动卡还具有限位功能,从而使二者配合更稳定,也提高本发明的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4、所述限位结构优选包括所述弹片及其第一勾部,使限位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实现。

5、所述动簧部分的第二勾部、第三勾部的设置,使动簧部分能够对推动卡进行限位,使二者配合稳定,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6、所述动簧部分采用叠片设计,能够增加载流能力,节省空间;至少一动簧片设有拱起结构,能够增加动簧部分的柔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座(含绕线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复原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复原簧片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衔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推动卡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中一动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动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推动卡的装配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推动卡6和外壳(图中未体现),磁路部分的衔铁5可摆动地装在底座1上,接触部分包括具有动触点71的动簧部分7和具有静触点81的静簧部分8,动簧部分7和静簧部分8分别装在底座1上。本发明还包括弹性件,衔铁5通过该弹性件及推动卡6与动簧部分7配合,使衔铁5沿吸合方向运动时,通过弹性件及推动卡6带动动簧部分7动作,且在衔铁5的超行程阶段,弹性件弹性形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路部分还包括绕线架2、漆包线4和u型铁芯3,绕线架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u型铁芯3装在绕线架2中,漆包线4缠绕在含有u型铁芯3的绕线架2外;所述衔铁5一端抵靠在u型铁芯3一端的极面上,并可进一步设置压簧对衔铁5一端进行限位,使其与u型铁芯3一端的极面保持接触;衔铁5另一端作为自由端并向上延伸。具体,所述绕线架2与底座1一体成型,所述底座1具有用于插装u型铁芯3的第一插槽11、用于插装衔铁5的第二插槽12、用于插装静簧部分8的第三插槽13,以及用于插装动簧部分7的第四插槽14。所述静簧部分8位于所述衔铁5和动簧部分7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衔铁5上,并与所述推动卡6连接或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所述衔铁5沿吸合方向运动时,通过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推动卡6,使所述推动卡6带动所述动簧部分7朝使所述动触点71与静触点81吸合的方向运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推动卡,并位于所述推动卡与动簧部分之间,或者,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推动卡,并位于所述推动卡与衔铁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复原簧片9,该复原簧片9一端固定在所述衔铁5面向所述接触部分的一侧,该复原簧片9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与所述推动卡6卡装连接。具体,所述复原簧片9的一端和衔铁5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此时,复原簧片9的一端冲有铆接孔91,相应的,衔铁5上冲有铆接苞51,铆接苞51穿过铆接孔91后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复原簧片一端和衔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筋等能够通过弹性形变辅助实现触点超行程的其它弹性产品。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原簧片9的另一端具有推片92和限位结构,推片92插于所述推动卡6上设置的卡槽61,限位结构限制所述推动卡6与复原簧片9脱开。所述限位结构具体包括弹片93,该弹片93位于所述推片92背对所述衔铁5的一侧,且该弹片93与推片92在复原簧片9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间隔。该弹片93插于所述卡槽61,且该弹片93和所述推片92分别抵靠于所述卡槽61在所述推动卡6的移动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该弹片93尾部向远离所述衔铁5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勾部931,该第一勾部931穿过所述卡槽61,并位于所述推动卡6之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推片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的u型限位槽,各u型限位槽的上槽面分别位于推动卡之上,各u型限位槽的下槽面分别位于推动卡之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93由所述复原簧片9另一端中部经冲裁和沿远离所述衔铁5的方向弯折而成,所述复原簧片9另一端两边剩下的部分分别形成所述推片92。所述推片92上背对所述衔铁5的一侧设有凸苞921,所述凸苞921采用模具冲苞形成,且所述凸苞921呈位于上下方向上的长条状。所述凸苞921可以提高推片92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部分7的自由端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折弯形成的第二勾部731和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弯形成的第三勾部732,所述推动卡6远离所述磁路部分的一端设有方形通孔62,第三勾部732穿过该通孔62并位于所述推动卡6之上,第三勾部732配合在所述推动卡6之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部分7包括所述动触点71、若干动簧片和动簧支架74,该若干动簧片叠加在一起,且至少一动簧片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折形成的拱起结构;所述静簧部分8包括所述静触点81和刚性静簧片82,静触点81设置在静簧片82上。动触点71铆接在由所述若干动簧片叠加而成的组件的顶部,动簧支架74铆接在由若干动簧片叠加而成的组件的底部,并插装于所述底座的第四插槽14。所述动簧片的数量具体为两个,其中一个动簧片72面对所述静簧部分8,并设有所述弧形拱起结构,该拱起结构凸向所述静簧部分8。另一个动簧片72背对所述静簧部分8,且该另一个动簧片72顶部通过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勾部731和第三勾部732,且第二勾部731背离所述静簧部分8的方向弯折而成,第三勾部732朝静簧部分8的方向弯折而成。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装配推动卡6时,如图9所示,先将推动卡6带有所述通孔62的一端朝下,并使通孔62对准动簧部分7的第二勾部731,使第二勾部731挂入通孔62后;再将推动卡6朝磁路部分所在的一侧向下转动,使第二勾部731完全穿过通孔62和搭在推动卡6顶面;然后,通过夹具10压住复原簧片9的弹片93,使弹片93与推片92基本共面后,将弹片93和推片92装入推动卡6的卡槽61,之后,松开夹具10,弹片93复原,与推片92分别卡在卡槽61相对的两侧壁,而弹片93末端的第一勾部931则靠在推动卡6顶面,保证推动卡6与复原簧片9不会脱开。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当给漆包线4缠绕而成的线圈加激励时,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衔铁5带动复原簧片9朝u型铁芯3的方向摆动,复原簧片9的推片92推动卡6朝磁路部分所在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动簧部分7朝静簧部分8的方向运动,直至动触点71与静触点81接触。在动触点71与静触点81接触后,随着衔铁5继续朝u型铁芯3的方向摆动,复原簧片9的推片92产生弹性形变(在动触点71与静触点81接触前,衔铁5摆动过程中,复原簧片9的推片92可能不形变,也可能先产生一点儿形变),直至衔铁5另一端与u型铁芯3另一端的极面吸合。因此,复原簧片9在衔铁5的超行程阶段产生了弹性形变,能够辅助或促使动簧部分7实现触点超行程及触点压力。复原簧片9的弹性形变能力决定了其对动簧部分7实现触点超行程及触点压力的贡献程度,当复原簧片9的弹性形变能力较佳时,动簧部分7实现触点超行程及触点压力所需的弹性形变可以完全由自复原簧片9提供,当复原簧片9的弹性形变能力一般时,动簧部分7实现触点超行程及触点压力所需的弹性形变一部分由复原簧片9提供。因而本发明对动簧部分7的形变能力的要求较低,解决了产品载流能力提升后,动簧部分7加厚后形变能力降低,导致难以实现触点超行程和触点压力的问题,也避免衔铁5吸合不到位。此外,静簧部分8的静簧片82可以做成刚性的,而不用为了实现触点超行程而做成柔性的,从中提升继电器抗跌落冲击性能,防止静簧部分8受冲击后变形导致的触点不通问题。

当给线圈去激励时,在复原簧片9和动簧部分7的反力作用下,衔铁5朝远离铁芯3的方向摆动,复原簧片9的推片92复原,推动卡6和动簧部分7复位,动触点71与静触点81断开。

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