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5092发布日期:2020-07-31 21:3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预储能功能的电动操作机构,零件复杂,装配困难。其通常地,通过锁扣把销轴钩住使摇臂稳定在储能状态,通过解锁凸轮或手动压下连杆驱动锁扣,使之与销轴分离而释能。这种方式可靠性不高,由于锁扣与销轴间分离时是滑动摩擦,受零件配合面光洁度和装配位置影响,摩擦力不稳定,手动压下连杆的力时大时小。上述技术释能驱动都是依靠摆式电动机。制造困难,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它包括能够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的操作部件,电动操作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操作部件相连接的储能装置和释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储能弹簧,释能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回转件、与回转件相连接并能够驱动回转件转动的线圈组件、转动设置并能够与回转件可脱离地相抵接的定位件、转动设置并能够与定位件可脱离地相抵接的凸轮、与凸轮相同步转动地连接的主轴,主轴上连接有与操作部件可脱离地相抵接的抵接部件,回转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定位件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凸轮和主轴均具有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

电动操作机构具有储能状态和释能状态,当其处于储能状态时,回转件处于第一位置并与定位件相抵,使定位件保持在第三位置,定位件与凸轮相抵使凸轮和主轴均保持在第五位置,抵接部件与操作部件相抵,使操作部件保持在实现断路器分闸的位置,且储能装置中的储能弹簧保持在压缩状态;当电动操作机构处于释能状态时,回转件处于第二位置并与定位件相脱离,定位件处于第四位置并与凸轮相脱离,凸轮和主轴均处于第六位置,抵接部件与操作部件相脱离,储能装置中的储能弹簧通过复位而释放释能,使操作部件运动至实现断路器合闸的位置。

进一步地,线圈组件包括移动设置的移动件、通过通电而驱动移动件移动的电磁线圈组件,回转件与移动件相连接并由移动件的移动而被驱动转动。

更进一步地,移动件上开设有弧形槽,回转件上具有与弧形槽相连接的凸销。

进一步地,回转件具有凸出的台阶部,定位件具有第一抵接面,当回转件处于第一位置且定位件处于第三位置时,台阶部与第一抵接面相抵触并对第一抵接面提供支撑,回转件通过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而使台阶部脱离第一抵接面。

进一步地,定位件具有凸出部,凸轮具有第二抵接面,当定位件处于第三位置且凸轮处于第五位置时,凸出部与第二抵接面相抵触并对第二抵接面提供支撑,定位件通过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而使凸出部脱离第二抵接面。

进一步地,释能装置还包括与定位件相连接并能够使定位件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地,释能装置还包括与凸轮相连接并能够使凸轮从第五位置转动至第六位置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地,凸轮上开设有与主轴相连接的主轴孔,主轴孔的孔壁上具有向孔内凸出的凸部,主轴的外壁上具有与凸部相配合的凹槽。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相对简单、加工装配容易与工作稳定可靠、成本便宜、后期维护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处于储能状态;

附图2为附图1所示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在释能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和附图2中回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和附图2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和附图2中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回转件;11、台阶部;12、第一轴孔;13、销孔;2、定位件;21、第一抵接面;22、凸出部;23、第二轴孔;3、凸轮;31、第二抵接面;32、主轴孔;33、凸部;4、主轴;5、移动件;51、弧形槽;6、电磁线圈组件;7、凸销;8、储能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对实际个数的限定。

从附图1至附图5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它包括能够实现断路器的合闸和分闸的操作部件(附图中未展示出),由于操作部件的具体结构不是本申请的发明要点,故这里不做详细描述。电动操作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操作部件相连接的储能装置(附图中未完全展示出)和释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可伸缩的储能弹簧8(附图1和附图2中示出了部分的储能弹簧),储能装置用于使操作部件保持在使断路器分闸的位置,同时利用储能弹簧8的压缩储存势能,由于储能装置的具体结构不是本申请的发明要点,故这里不做详细描述。释能装置用于使储能装置释放势能,从而使操作部件运动至使断路器分闸的位置。

释能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回转件1、与回转件1相连接并能够驱动回转件1转动的线圈组件、转动设置并能够与回转件1可脱离地相抵接的定位件2、转动设置并能够与定位件2可脱离地相抵接的凸轮3、与凸轮3相同步转动地连接的主轴4。如附图3所示,回转件1上的第一轴孔12,用于连接回转件1的转轴,回转件1通过其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附图4所示,定位件2上的第二轴孔23,用于连接定位件2的转轴,定位件2通过其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如附图5所示,凸轮3上开设有主轴孔32,用于与主轴4相连接,凸轮3和主轴4同步转轴而均具有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主轴4连接有与操作部件可脱离地相抵接的抵接部件。

电动操作机构具有储能状态和释能状态,当其处于储能状态时,回转件1处于第一位置并与定位件2相抵,使定位件2保持在第三位置,定位件2与凸轮3相抵使凸轮3和主轴4均保持在第五位置,抵接部件与操作部件相抵,使操作部件保持在实现断路器分闸的位置,且储能装置中的储能弹簧8保持在压缩状态;当电动操作机构处于释能状态时,回转件1处于第二位置并与定位件2相脱离,定位件2处于第四位置并与凸轮3相脱离,凸轮3和主轴4均处于第六位置,抵接部件与操作部件相脱离,储能装置中的储能弹簧8通过复位而释放释能,使操作部件运动至实现断路器合闸的位置。

具体地,上述的线圈组件包括移动设置的移动件5、通过通电而驱动移动件5移动的电磁线圈组件6,能够实现电磁线圈组件6通过通电而驱动移动件5移动的具体结构,现有技术中已公开,这里不做具体分析。回转件1与移动件5相连接并由移动件5的移动而被驱动转动,回转件1与移动件5连接的具体结构为:移动件5上开设有弧形槽51,回转件1上具有与弧形槽51相连接的凸销7,如图3中所示的销孔13,用于连接凸销7。

参考附图1-4,回转件1与定位件2连接的具体结构为:回转件1具有凸出的台阶部11,定位件2具有第一抵接面21,当回转件1处于第一位置且定位件2处于第三位置时,台阶部11与第一抵接面21相抵触并对第一抵接面21提供支撑,回转件1通过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而使台阶部11脱离第一抵接面21。

优选地,释能装置还包括与定位件2相连接并能够使定位件2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的第一弹性件。

参考附图1、2以及附图4、5,定位件2与凸轮3连接的具体结构为:定位件2具有凸出部22,凸轮3具有第二抵接面31,当定位件2处于第三位置且凸轮3处于第五位置时,凸出部22与第二抵接面31相抵触并对第二抵接面31提供支撑,定位件2通过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而使凸出部22脱离第二抵接面31。

优选地,释能装置还包括与凸轮3相连接并能够使凸轮3从第五位置转动至第六位置的第二弹性件。

凸轮3上开设有与主轴4相连接的主轴孔32,主轴孔32的孔壁上具有向孔内凸出的凸部33,主轴4的外壁上具有与凸部33相配合的凹槽(附图中未标示出)。

工作原理:

当需要对断路器合闸时,使电磁线圈组件6通电,驱动移动件5移动,移动件5通过拉动凸销7而拉动回转件1转动,使回转件1的台阶部11脱离定位件2的第一抵接面21,失去了台阶部11的支撑后,定位件2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转动,使其凸出部22脱离凸轮3的第二抵接面31,失去了凸出部22的支撑后,凸轮3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主轴4同步转动,转轴4的转动使抵接部件脱离操作部件,操作部件失去了支撑,从而储能弹簧8回缩复位而释放弹性释能,使操作部件动作,断路器合闸。

上述实施例中的预储能的电动操作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相对简单、加工装配容易与工作稳定可靠、成本便宜、后期维护简单等优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