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全自动电脑剥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0518发布日期:2020-08-14 19:4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全自动电脑剥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剥线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用型全自动电脑剥线机。



背景技术:

剥线机就是将电线等外包裹的塑料外皮与金属芯剥离的机器。

公告号为cn2081741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裁线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紧挨的进线轮,所述机箱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紧挨的出线轮,所述进线轮和出线轮平行,所述出线轮和进线轮之间设置有刀架总成,所述进线轮和出线轮均套设有橡胶套组件;所述橡胶套组件包括橡胶套环,所述橡胶套环套设在进线轮和出线轮上,所述进线轮和出线轮上环设有凸起的卡接块,所述橡胶套环内侧凹陷有与卡接块相适配的卡接槽,所述进线轮和出线轮沿着轴线方向朝外一侧设置有卡扣机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橡胶套组件可提升进线和出线的稳定性,使得加工出的线,精度较高,但其束线管路难以根据线缆尺寸的不同而进行改变,对于尺寸较小的线缆,容易因晃动较大,导致剥皮精度较低,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型全自动电脑剥线机,具有束线管便于更换,适应多种不同尺寸的线缆,提升加工精度和产品的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通用型全自动电脑剥线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有进线装置、刀架总成和出线装置,所述进线装置的两端沿所述箱体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束线管,所述箱体上设有安装所述束线管的束线座,所述束线座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所述第一调节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架上设有相对的夹紧钩,所述束线管设于两个所述夹紧钩中;

所述第一调节架远离所述夹紧钩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滑移与所述束线座上,所述第二调节架远离所述夹紧钩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滑移于所述第一调节架内,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间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束线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背或相对移动,进而带动两个夹紧钩夹紧或松开,适应不同尺寸的束线管,使得不同尺寸的线缆都能较好地固定,提升线缆的剥皮精度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线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箱体内的部分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从动轮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插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箱体内的部分沿竖直方向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箱体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所述箱体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转轴滑移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不同尺寸的线缆进行剥皮时,若主动轮与从动轮间的间隙始终不变,就难以对线缆进行有效的传送和导向,通过第一螺杆的设置,第一螺杆转动,带动第一转轴上下移动,进而改变主动轮与从动轮间的间隙,进而较好的传送线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束线座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底部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杆转动,实现束线座的上下移动,进而使束线管的轴线与主动轮和从动轮间的间隙的中心等高,进而使线缆在传送中保持拉直状态,提升线缆的剥皮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螺杆上还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螺杆上同轴固定有第三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均啮合,当其中一个螺杆转动,即可带动其他螺杆一起转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的齿数比为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从动轮的位置时需按照线缆的直径进行调节,而束线管只需按照线缆的半径进行调节,故当第二螺杆转动一圈,第三螺杆则需转动两圈。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同轴固定有蜗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螺杆上同轴固定有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位于箱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螺杆转动,同时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够减少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自转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内同轴固定有同一个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手轮位于所述箱体外,所述箱体上设有供所述第三转轴沿竖直方向滑移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手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实现夹紧钩的夹紧和松开,滑槽则可在束线座移动时,给第三转轴提供移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均设有防滑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主动轮和从动轮对线缆的摩擦力,减少线轮传输中打滑的可能,提升线缆加工的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调节架、第二调节架、夹紧钩、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一齿轮的设置,能够起到束线管便于更换,使得不同尺寸的线缆都能较好地固定,提升线缆的剥皮精度和质量的效果;

2.通过第一转轴、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二齿轮、第三齿轮、蜗轮、蜗杆和第二转轴的设置,能够起到第二转轴转动,即可同时调节从动轮和束线管位置,方便高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一齿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插槽;12、滑槽;13、第二转轴;131、第一手轮;132、蜗杆;2、进线装置;21、主动轮;211、驱动电机;212、防滑齿;22、从动轮;221、第一转轴;222、第一螺杆;2221、第三齿轮;3、刀架总成;4、出线装置;5、束线座;51、第一调节架;511、第一齿条;5111、t形块;5112、t形槽;5113、夹紧钩;52、第二调节架;521、第二齿条;5211、凸块;5212、凹槽;53、第一齿轮;54、安装板;55、第三转轴;551、第二手轮;56、第二螺杆;541、第二齿轮;542、蜗轮;57、束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通用型全自动电脑剥线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上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有进线装置2、刀架总成3和出线装置4,进线装置2用于将线缆传输至刀架总成3,刀架总成3则用于对线缆进行剥皮,出线装置4则用于将剥好皮的线缆传送离开。

参照图2和图3,进线装置2沿箱体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束线管57,用于对线缆进行导向,并拉直线缆,箱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束线管57的束线座5,束线座5上沿竖直方向分别设有第一调节架51和第二调节架52,第一调节架51和第二调节架52上设有相对的夹紧钩5113,用于固定束线管57。第一调节架51远离夹紧钩5113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511,第一齿条511通过t形块5111和t形槽5112滑移连接,t形块5111和t形槽5112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齿条511止咳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第二调节架52远离夹紧钩5113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521,第二齿条521通过凸块5211和凹槽5212滑移于第一调节架51内,第一齿条511和第二齿条521间啮合有第一齿轮53,第一齿轮53转动即可带动第一齿条511和第二齿条521相背或相对移动,进而实现夹紧钩5113对束线管57的夹紧或放松。

参照图2和图3,束线座5上设有安装板54,安装板54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55,第三转轴55与两个第一齿轮53均同轴固定,第三转轴55远离第一齿轮53的一端延伸出箱体1外并同轴固定有第二手轮551,转动第二手轮551即可带动第一齿轮53转动。

参照图4和图5,进线装置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主动轮21与箱体1转动连接,且通过安装于箱体1内的驱动电机211进行驱动,从动轮2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插设于箱体1内,第二转轴13位于箱体1内的部分沿竖直方向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222,第一螺杆222远离第二转轴13的一端与箱体1转动连接,箱体1上还沿竖直方向设有供第二转轴13滑移的插槽11(参照图1),第一螺杆222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转轴13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调节从动轮22与主动轮21间的间隙,适应不同尺寸的线缆。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表面均设有防滑齿212,用于增加与线缆间的摩擦力。

参照图5,束线座5内沿竖直方向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56,第二螺杆56远离束线座5的一端与箱体1转动连接,第二螺杆56转动即可带动束线座5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使线缆位于束线管57内与主动轮21与从动轮22间的间隙内时均处于同一高度。两个第二螺杆56上均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541,第一螺杆222上则同轴固定有第三齿轮2221,两个第二齿轮541均与第三齿轮2221啮合,其中一个螺杆转动即可带动其他两个螺杆转动,简单方便。同时因束线管57调节时,调节的为高度,只需考虑线缆的半径,而从动轮22调节时则需考虑线缆的直径,故第二齿轮541与第三齿轮2221的齿数之比为2∶1,即第二螺杆56转一圈,第一螺杆222转两圈。

参照图4和图5,箱体1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上同轴固定有蜗杆132,其中一个第二螺杆56上同轴固定有蜗轮542,蜗杆132与蜗轮542啮合,转动第二转轴13即可带动第一螺杆222和第二螺杆56转动。为便于转动第二转轴13,故在第二转轴13远离第二螺杆56的一端穿出箱体1且同轴固定有第一手轮131。箱体1上还设有供第三转轴55竖直方向移动的滑槽12(参照图1),使得束线座5在移动时,第三转轴55不会对此产生干涉。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线缆自进线装置2左边的束线管57穿入,穿过主动轮21与从动轮22间的间隙,再穿过进线装置2右边的束线管57,再有刀架总成3进行剥皮,最后自出线装置4输出。

当线缆尺寸发生变化时,转动第二手轮551,松开夹紧钩5113,更换对应的束线管57,并锁紧。再转动第一手轮131,调节合适的主动轮21与从动轮22间距,此时束线管57的高度也刚好合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