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8184发布日期:2020-09-15 19:2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内饰件开关结构,该开关结构可应用于车辆空调出风的调节控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驾驶室内控制开关主要包括实现空调系统控制、娱乐系统控制、玻璃窗控制等。由于现代车辆智能化越来越高,配置越来越丰富,整车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导致驾驶舱内的控制开关也相应增加。目前常见的空调控制开关采用按键结构的为主,如专利号为zl20192015483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汽车多功能控制开关总成》(授权公告号为cn209600425u)。

现有的按键多以单向操作为主,导致按键数量比较多,及影响整车造型美观性,又影响驾驶员行车过程中使用方便性。也有公开双向功能的按键公开,但整体面板安装空间要求比较大,往往难以让人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双向操作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支架,设于前述底座内并具有第一安装板及位于第一安装板下方的第二安装板,前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具有内容空间;前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导孔,前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二导孔;

第一导柱,设于前述第一导孔内并能移动;

第二导柱,设于前述第二导孔内并能移动;

第一线路板,设于前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下端面具有第一微动开关;

第二线路板,设于前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面上并位于第二安装板与底座内壁之间的安装间隙内,该第二线路板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微动开关;

第一导电橡胶,设于前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一线路板之间;

第二导电橡胶,设于前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二线路板之间;

翘板,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的支架上,里端伸入前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内容空间并顶面与第一导柱相抵,底面与第二导柱相抵;以及

按钮,设于前述翘板的外端;

前述第一导柱向上移动状态下能作用于第一导电橡胶而触发第一微动开关,前述第二导柱向下移动状态下能作用于第二导电橡胶而触发第二微动开关。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的底部成型有所述的第一导孔,所述第一导电橡胶上成型有位于前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粒,该第一凸粒靠近第一微动开关设置。第一凸粒限定于第一凹槽内,来回移动稳定可靠。

类似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的底部成型有所述的第二导孔,所述第二导电橡胶上成型有位于前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凸粒,该第二凸粒靠近第二微动开关设置。

所述的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连接,所述底座一侧设有插接件,该插接件具有外露的插接端口及里端与第一线路板插接一体的插脚。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将第一安装板盖住的端盖,该端盖的前端设有导光座,该导光座的前端面设有字符面板,该字符面板位于按钮正上方并与按钮之间具有操作间隙,前述导光座内设有将第一线路板上led灯发出的光引入到字符面板上的导光体。

为使整个成品紧凑合理,所述端盖的前端上部设有供导光座设置的第一安装腔,下部设有供翘板外端贯穿设置的安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翘板的杠杆原理结合导电橡胶操作手感,能实现双向功能控制,整体安装空间占用较少且造价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线路板和第一导电橡胶分解的另一视角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单个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单个支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6为图5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为组合开关,其中有单向操作的,也有双向操作的,具体包括底座1、支架2、多个第一导柱51、多个第二导柱52、第一线路板31、第二线路板32、第一导电橡胶41、第二导电橡胶42、多个翘板7、多个按钮8及端盖。

支架2设于底座1内并具有第一安装板21及位于第一安装板21下方的第二安装板22,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具有内容空间;第一安装板21上开设有第一导孔212,第二安装板22上开设有第二导孔222。

第一导柱51设于第一导孔212内并能移动;第二导柱52设于第二导孔222内并能移动;第一线路板31设于第一安装板21上并下端面具有第一微动开关(图中无显示);第二线路板32设于第二安装板22的底面上并位于第二安装板22与底座1内壁之间的安装间隙内,该第二线路板32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微动开关(图中无显示)。

结合图3所示,第一导电橡胶41设于第一安装板21与第一线路板31之间;第一导电橡胶41通过其上的定位柱411与第一线路板31上的定位孔313实现定位。第二导电橡胶42设于第二安装板22与第二线路板32之间。

结合图4所示,以双向操作为例进行说明,翘板7中部能转动地设于支架2上,具体地翘板7中部两侧具有轴孔71,支架2上具有与轴孔71转动配合的轴部23。翘板7的里端伸入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的内容空间并顶面与第一导柱51相抵,底面与第二导柱52相抵,进一步,与第一导柱51相抵的位置具有凸起的弧形部71。翘板7的外端设有按钮8。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板2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11,该第一凹槽211的底部成型有第一导孔212,第一导电橡胶41上成型有位于第一凹槽211内的第一凸粒411,该第一凸粒411靠近第一微动开关设置。第二安装板22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21,该第二凹槽221的底部成型有第二导孔222,第二导电橡胶42上成型有位于第二凹槽221内的第二凸粒421,该第二凸粒421靠近第二微动开关设置。

结合图3所示,第一线路板31与第二线路板32通过插接针311连接,底座1一侧设有插接件312,该插接件312具有外露的插接端口及里端与第一线路板31插接一体的插脚。

端盖6设于底座上并将第一安装板21盖住。端盖6的前端设有导光座61,该导光座61的前端面设有字符面板62,该字符面板62位于按钮8正上方并与按钮8之间具有操作间隙,导光座61内设有将第一线路板31上led灯发出的光引入到字符面板62上的导光体(图中无显示)。端盖6的前端上部设有供导光座61设置的第一安装腔63,下部设有供翘板7外端贯穿设置的第二安装腔64。

按钮8向下按压,翘板7的里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柱51向上移动,第一导柱51作用于第一导电橡胶41而触发第一微动开关;按钮8向上按压,翘板7的里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导柱52向下移动,第二导柱52作用于第二导电橡胶42而触发第二微动开关。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支架(2),设于前述底座(1)内并具有第一安装板(21)及位于第一安装板(21)下方的第二安装板(22),前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具有内容空间;前述第一安装板(21)上开设有第一导孔(212),前述第二安装板(22)上开设有第二导孔(222);

第一导柱(51),设于前述第一导孔(212)内并能移动;

第二导柱(52),设于前述第二导孔(222)内并能移动;

第一线路板(31),设于前述第一安装板(21)上并下端面具有第一微动开关;

第二线路板(32),设于前述第二安装板(22)的底面上并位于第二安装板(22)与底座(1)内壁之间的安装间隙内,该第二线路板(32)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微动开关;

第一导电橡胶(41),设于前述第一安装板(21)与第一线路板(31)之间;

第二导电橡胶(42),设于前述第二安装板(22)与第二线路板(32)之间;

翘板(7),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的支架(2)上,里端伸入前述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之间的内容空间并顶面与第一导柱(51)相抵,底面与第二导柱(52)相抵;以及

按钮(8),设于前述翘板(7)的外端;

前述第一导柱(51)向上移动状态下能作用于第一导电橡胶(41)而触发第一微动开关,前述第二导柱(52)向下移动状态下能作用于第二导电橡胶(42)而触发第二微动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11),该第一凹槽(211)的底部成型有所述的第一导孔(212),所述第一导电橡胶(41)上成型有位于前述第一凹槽(211)内的第一凸粒(411),该第一凸粒(411)靠近第一微动开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2)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221),该第二凹槽(221)的底部成型有所述的第二导孔(222),所述第二导电橡胶(42)上成型有位于前述第二凹槽(221)内的第二凸粒(421),该第二凸粒(421)靠近第二微动开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线路板(31)与第二线路板(32)连接,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插接件(312),该插接件(312)具有外露的插接端口及里端与第一线路板(31)插接一体的插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将第一安装板(21)盖住的端盖(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的前端设有导光座(61),该导光座(61)的前端面设有字符面板(62),该字符面板(62)位于按钮(8)正上方并与按钮(8)之间具有操作间隙,前述导光座(61)内设有将第一线路板(31)上led灯发出的光引入到字符面板(62)上的导光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的前端上部设有供导光座(61)设置的第一安装腔(63),下部设有供翘板(7)外端贯穿设置的第二安装腔(64)。


技术总结
一种车辆控制面板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第一导柱、第二导柱,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第一导电橡胶、第二导电橡胶、翘板及按钮,支架设于前述底座内并具有第一安装板及位于第一安装板下方的第二安装板,翘板中部能转动地设于前述的支架上,里端伸入前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内容空间并顶面与第一导柱相抵,底面与第二导柱相抵;按钮设于前述翘板的外端。采用翘板的杠杆原理结合导电橡胶操作手感,能实现双向功能控制,整体安装空间占用较少且造价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平;单建锋;沈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0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