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2577发布日期:2021-01-15 11:4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由一开始对性能的追捧逐渐趋向于对舒适度和体验感的更高要求,汽车多功能按钮作为目前汽车上必不可少的操作按键,上面往往整合了若干功能不同的按钮,然而对于有些背光按钮来讲,由于安装空间的有限,具有两种背光颜色的按钮的底部光源往往不易进行分割,在用户进行按压操作时常常会出现按钮背光颜色混杂,以至于给驾驶者带来难以在黑暗中分辨的不良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包括:

按钮底座;

背光槽模块,所述背光槽模块设于所述按钮底座的一端,所述背光槽模块上沿竖向开设有若干导向槽;

按压支架,所述按压支架安装于所述背光槽模块内;

轻触开关,所述轻触开关设于所述按压支架的下方;

背光按钮,所述背光按钮安装于所述按压支架的上端,所述背光按钮与所述背光槽模块相匹配,所述背光按钮的上表面依次设有一第一透光标识和一第二透光标识。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槽模块包括依次设于所述按钮底座上的第一背光槽、按压孔和第二背光槽,所述第一背光槽的底部安装有第一led灯,所述第二背光槽的底部安装有第二led灯,所述第一led灯正对所述第一透光标识,所述第二led灯正对所述第二透光标识,所述轻触开关设于所述按压孔的下端,所述按压支架的下端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按压孔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按钮包括:

按钮上盖,所述第一透光标识和所述第二透光标识均设于所述按钮上盖的上表面,所述按钮上盖的下表面还开设有一固定槽;

按钮框架,所述按钮框架固定设于所述按钮上盖的下端,所述按钮框架的外缘与所述按钮上盖的外缘相匹配,所述按钮框架的相对的两侧还开设有两卡孔,两所述卡孔相正对;

若干导向筋,每一所述导向筋均竖直地设于所述按钮框架的内壁上,每一所述导向筋均与一所述导向槽相匹配,每一所述导向筋的长度均小于每一所述导向槽的长度。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按压支架包括:

按压支架安装座,所述按压支架安装座上设有一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按钮上盖的所述固定槽相匹配,所述按压支架安装座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凸点,两所述凸点分别与两所述卡孔相匹配;

按压支架主体,所述按压支架主体固定设于所述按压支架安装座的下端,所述按压支架主体的下端与所述按压孔相匹配,所述按压支架主体的下端正对所述轻触开关;

遮光板,所述遮光板的一侧与所述按压支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遮光板垂直连接于所述按压支架安装座的下表面,所述遮光板的下端到所述按压支架主体的下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按压孔的孔深,遮光板的高度大于按钮上盖到第一背光槽的上端的距离和第二背光槽的上端的距离。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光槽和所述第二背光槽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卡脚。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按钮上盖的下表面还设有两卡扣,两所述卡扣分别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按钮上盖的下表面的两端,两所述卡扣分别与两所述卡脚相匹配,两所述卡脚分别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两所述卡扣的扣口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通过采用本技术方案涉及的背光分割按钮结构,使得两色背光按钮底部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光线被完全分隔开来,不会由于按压按钮时产生的缝隙而使两侧的光线混杂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

(2)本技术方案涉及的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简单,通过按压支架的结构起到了进一步地分割两侧光源和控制轻触开关的功能,易于生产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背光槽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背光按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按压支架第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按压支架第二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分割按钮结构的按压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100、按钮底座;200、背光槽模块;201、导向槽;300、按压支架;400、背光按钮;401、第一透光标识;402、第二透光标识;210、第一背光槽;220、按压孔;230、第二背光槽;410、按钮上盖;411、固定槽;420、按钮框架;421、卡孔;422、导向筋;310、按压支架安装座;311、凸起结构;312、凸点;320、按压支架主体;330、遮光板;240、卡脚;43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背光分割按钮结构,包括:按钮底座100;背光槽模块200,背光槽模块200设于按钮底座100的一端,背光槽模块200上沿竖向开设有若干导向槽201;按压支架300,按压支架300安装于背光槽模块200内;轻触开关(图中未标出),轻触开关设于按压支架300的下方;背光按钮400,背光按钮400安装于按压支架300的上端,背光按钮400与背光槽模块200相匹配,背光按钮400的上表面依次设有一第一透光标识401和一第二透光标识402。进一步地,通过将按压支架300将背光按钮400安装于背光槽模块200上,背光按钮400和背光槽模块20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用于按压支架300在背光槽模块200内进行向下按压的动作,下压后的按压支架300的底端即会触发轻触开关,其中按压支架300既起到了一个按压触点的作用还起到了将背光槽模块200中安装的两不同颜色的光源分割开来的作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背光槽模块200包括依次设于按钮底座100上的第一背光槽210、按压孔220和第二背光槽230,第一背光槽210的底部安装有第一led灯,第二背光槽230的底部安装有第二led灯,第一led灯正对第一透光标识401,第二led灯正对第二透光标识402,所述轻触开关设于所述按压孔220的下端,按压支架300的下端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按压孔220内。进一步地,首先通过第一背光槽210、第二背光槽230为第一led灯和第二led灯提供安装空间,且通过第一背光槽210和第二背光槽230的内壁提供了底端的光源分割,再通过将按压支架300可按压地安装于按压孔220内,使得在背光按钮400被按压和回弹的过程中,由第一背光槽210和第二背光槽230发出的光线在整个装置内部的上端被按压支架300遮挡,从而既保证了背光按钮400的按压正常也起到了遮光的效果,通过第一背光槽210、按压孔220、第二背光槽230的设置也便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拆卸维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背光按钮400包括:按钮上盖410,第一透光标识401和第二透光标识402均设于按钮上盖410的上表面,按钮上盖410的下表面还开设有一固定槽411;按钮框架420,按钮框架420固定设于按钮上盖410的下端,按钮框架420的外缘与按钮上盖410的外缘相匹配,按钮框架420的相对的两侧还开设有两卡孔421,两卡孔421相正对;若干导向筋422,每一导向筋422均竖直地设于按钮框架420的内壁上,每一导向筋422均与一导向槽201相匹配,每一导向筋422的长度均小于每一导向槽201的长度。进一步地,通过导向筋422和导向槽201地配合,使得整个背光按钮400被限定沿固定的竖直方向进行上下的按压回弹动作,第一透光标识401和第二透光标识402分别正对第二led灯和第一led灯,更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中第一透光标识401和第二透光标识402均可以采用半透明的pc透光板使得亮度体验感更好,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按压支架300包括:按压支架安装座310,按压支架安装座310上设有一凸起结构311,凸起结构311与按钮上盖410的固定槽411相匹配,按压支架安装座310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凸点312,两凸点312分别与两卡孔421相匹配;按压支架主体320,按压支架主体320固定设于按压支架安装座310的下端,按压支架主体320的下端与按压孔220相匹配,所述按压支架主体的下端正对所述轻触开关;遮光板330,遮光板330的一侧与按压支架主体320固定连接,遮光板330垂直连接于按压支架安装座310的下表面,遮光板330的下端到按压支架主体320的下端的高度大于按压孔220的孔深,遮光板330的高度大于按钮上盖410到第一背光槽210的上端的距离和第二背光槽230的上端的距离。进一步地,通过凸起结构311与固定槽411的匹配将按压支架300与背光按钮400安装,再通过凸点312与卡孔421的匹配安装进行进一步地位置固定,通过遮光板330结构的设置对第一背光槽210和第二背光槽230分别与按钮上盖410之间预留的按压缝隙的光线进行进一步地遮挡,在按压背光按钮400时,按压支架主体320的下端穿过按压孔220按压轻触开关,此时遮光板330的下端抵于按压孔220的外缘,当轻触开关回弹时,整个按压支架300随之回弹至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时,遮光板330的高度仍大于按钮上盖410到第一背光槽210和第二背光槽230的上端距离,此时遮光板330仍可对两侧不同颜色的光源进行分割。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背光槽210和第二背光槽230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卡脚240。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按钮上盖410的下表面还设有两卡扣430,两卡扣430分别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按钮上盖410的下表面的两端,两卡扣430分别与两卡脚240相匹配,两所述卡脚240分别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两所述卡扣430的扣口(图中未标出)内。进一步地,为背光槽模块200和背光按钮400之间提供了连接,使得背光按钮400既可以按成按压回弹动作又不会因为连接不牢靠而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