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1068发布日期:2020-12-22 10:5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



背景技术:

继电器,也称电驿,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使用继电器控制设备时,由于继电器只有单个开关控制,容易误触开关,导致设备在使用者未知的情况下开启,影响使用者安全,同时由于潮湿空气长期进入继电器,导致继电器内线路老化,发生漏电等危险情况,影响继电器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触继电器,旨在解决现有大多数继电器都只有单个开关控制,容易误触开关,导致设备在使用者未知的情况下开启,影响使用者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底座上方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底座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铰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衔铁,所述衔铁位于电磁线圈正上方;所述壳体侧壁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与电磁线圈电路连接,所述壳体侧壁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阻隔装置,所述阻隔装置包括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与壳体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筒内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侧方固定安装有两个辅助块,所述辅助块侧方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穿过通孔,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l型杆,所述l型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安装有挡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与壳体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受到拉力而拉伸的长度应大于第二弹簧自然拉伸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电磁线圈通电后对衔铁的吸力大于第一弹簧的拉力。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干燥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误触继电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附加阻隔装置,来达到防误触的目的,需要同时按下两个按钮,才能使继电器开始工作,完美的解决了现有继电器容易误触开关,导致设备在使用者未知的情况下开启,影响使用者安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的右视图;

附图中:1、底座;2、壳体;3、电磁线圈;4、固定杆;5、水平杆;6、第一弹簧;7、衔铁;8、按钮;9、通孔;10、阻隔装置;101、导向套筒;102、连接杆;103、辅助块;104、第二弹簧;105、l型杆;106、第一连杆;107、挡杆;108、第二连杆;109、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固定安装有壳体2,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3,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铰接有水平杆5,所述水平杆5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另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5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衔铁7,所述衔铁7位于电磁线圈3正上方;所述壳体2侧壁安装有按钮8,所述按钮8与电磁线圈3电路连接,所述壳体2侧壁开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部安装有阻隔装置10,所述阻隔装置10包括导向套筒101,所述导向套筒101与壳体2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筒101内设有连接杆102,所述连接杆102侧方固定安装有两个辅助块103,所述辅助块103侧方安装有第二弹簧104,所述第二弹簧104另一端与壳体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2一端穿过通孔9,所述连接杆102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l型杆105,所述l型杆105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106,所述第一连杆106一端安装有挡杆107,所述第一连杆106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08,所述第二连杆108另一端铰接有固定台109,所述固定台109与壳体2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使用时,若误触到按钮8,则此时电磁线圈3通电,对衔铁7产生吸力,使衔铁7向下移动,由于衔铁7与水平杆5固定连接,且在阻隔装置10的阻碍下,衔铁7无法向下运动,进而使衔铁7无法与电磁线圈3接触,达到防误触的效果,当需要使用继电器时,先通过阻隔装置10使阻隔装置10不再对水平杆5起到阻碍作用,再按下按钮8,则此时衔铁7可以顺利与电磁线圈3相接触。

使用时,若误触到按钮8,由于挡杆107挡在水平杆5的下方,使衔铁7和电磁线圈3无法接触,若需要使用继电器,将连接杆102向壳体2内部按压,则l型杆105会随之向右运动,l型杆105会带动第一连杆106运动,在第二连杆108的作用下,第一连杆106会做逆时针圆周运动,进而带动挡杆107运动,使挡杆107离开原本的位置,此时再按下按钮8,则衔铁7和电磁线圈3可以正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104受到拉力而拉伸的长度应大于第二弹簧104自然拉伸的长度,确保在将连接杆102按下后,在第二弹簧104的作用下,整个阻隔装置10可以复位,使挡杆107继续起到阻碍水平杆5运动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圈3通电后对衔铁7的吸力大于第一弹簧6的拉力,确保在电磁线圈3通电后,电磁线圈3对衔铁7产生的吸力可以克服第一弹簧6对其的拉力,可以顺利使衔铁7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内壁设置有干燥层11,干燥层11可以有效隔绝外部的水分,避免继电器内部受潮,进而造成电路短路等问题,增加继电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固定安装有壳体(2),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3),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铰接有水平杆(5),所述水平杆(5)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另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5)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衔铁(7),所述衔铁(7)位于电磁线圈(3)正上方;所述壳体(2)侧壁安装有按钮(8),所述按钮(8)与电磁线圈(3)电路连接,所述壳体(2)侧壁开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部安装有阻隔装置(10),所述阻隔装置(10)包括导向套筒(101),所述导向套筒(101)与壳体(2)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筒(101)内设有连接杆(102),所述连接杆(102)侧方固定安装有两个辅助块(103),所述辅助块(103)侧方安装有第二弹簧(104),所述第二弹簧(104)另一端与壳体(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2)一端穿过通孔(9),所述连接杆(102)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l型杆(105),所述l型杆(105)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106),所述第一连杆(106)一端安装有挡杆(107),所述第一连杆(106)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08),所述第二连杆(108)另一端铰接有固定台(109),所述固定台(109)与壳体(2)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104)受到拉力而拉伸的长度应大于第二弹簧(104)自然拉伸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3)通电后对衔铁(7)的吸力大于第一弹簧(6)的拉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壁设置有干燥层(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继电器领域,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底座上方固定安装有电磁线圈,所述底座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铰接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衔铁,所述衔铁位于电磁线圈正上方;所述壳体侧壁安装有按钮,所述按钮与电磁线圈电路连接,所述壳体侧壁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安装有阻隔装置,通过附加阻隔装置,来达到防误触的目的,需要同时按下两个按钮,才能使继电器开始工作,完美的解决了现有继电器容易误触开关,导致设备在使用者未知的情况下开启,影响使用者安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为线;马雅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为线
技术研发日:2020.05.11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