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机构及膜材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9945发布日期:2021-01-26 13:5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清洁机构及膜材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机构及膜材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膜材的复合加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电芯的生产中,需要利用膜材复合装置将阳极极片、阴极极片及隔膜进行复合形成复合膜。一般电芯的生产中采用如下两种复合工艺:一是先将阳极极片和隔膜符合形成第一复合膜,阴极极片和隔膜复合形成第二复合膜,然后按照电芯工艺将第一复合膜和第二复合膜卷绕形成裸电芯。二是先将阳极极片、隔膜、阴极极片复合形成复合膜,然后按照电芯工艺将该第一复合膜和隔膜卷绕形成裸电芯。
[0003]
然而,膜材复合装置的两个压辊在膜材复合过程中容易粘上粉尘,从而影响膜材复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膜材复合装置的两个压辊在膜材复合过程中容易粘上粉尘,从而影响膜材复合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清洁机构及膜材复合装置。
[0005]
一种清洁机构,用于粘除辊面上的粉尘,所述清洁机构包括:
[0006]
移动座,可受控地沿预设方向移动;及
[0007]
清洁组件,配接于所述移动座上;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第一粘尘辊,所述第一粘尘辊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
[0008]
其中,所述第一粘尘辊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与所述辊面相抵接而执行清洁操作。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设置的第二粘尘辊;
[0010]
所述第二粘尘辊与所述第一粘尘辊始终保持抵接;或者,所述第二粘尘辊可受控地移动至与所述第一粘尘辊相抵接或分离。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及弹性连接结构,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弹性连接于所述移动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粘尘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配接于所述安装座;
[0012]
其中,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粘尘辊执行清洁操作的过程中,为所述第一粘尘辊提供与所述辊面相抵接的预紧力。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包括导向杆及第三弹性件;
[0014]
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座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之一,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座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之另一;
[0015]
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移动座及所述安装座之间。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两个安装部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的加强部,所述第一粘尘辊的两端分别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且两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移动座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弹性连接结构。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二粘尘辊,所述第二粘尘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移动座;
[0018]
其中,所述移动座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初始位置、第一抵接位置以及第二抵接位置,所述第一抵接位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二抵接位置之间;
[0019]
所述第一粘尘辊在所述第一抵接位置时与所述辊面抵接,所述第一粘尘辊在所述第二抵接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粘尘辊与所述辊面之间;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粘尘辊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位置时的形变量大于在所述第一粘尘辊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位置时的形变量。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安装板及移动驱动件,所述移动座沿所述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移动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移动座传动连接。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移动滑轨及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移动座的其中之一,所述移动滑块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移动座的其中之另一,所述移动滑轨与所述移动滑块滑动连接。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尘辊为橡胶粘尘辊,所述第二粘尘辊为粘尘纸辊。
[0023]
一种膜材复合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清洁机构。
[0024]
上述清洁机构及膜材复合装置,压辊对膜材进行复合的过程中,移动座沿预设方向移动而带动第一粘尘辊靠近压辊,直至与压辊相抵接。此时,压辊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粘尘辊转动,使得第一粘尘辊将压辊上的粉尘粘黏至第一粘尘辊上,实现粘除压辊上的粉尘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膜材复合质量。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所示的清洁机构的俯视图;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膜材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图3所示的膜材复合装置的侧视图;
[0029]
图5为图3所示的膜材复合装置的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二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3]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7]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清洁机构70,用于粘除压辊(可为下述的第一压辊12或第二压辊23)的辊面上的粉尘。该清洁机构70包括移动座71及清洁组件73。移动座71可受控地沿预设方向移动。清洁组件73配接于移动座71上,用于对压辊的辊面执行清洁操作。该清洁组件73包括第一粘尘辊731,该第一粘尘辊731能够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其中,第一粘尘辊731在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与压辊的辊面相抵接,从而执行清洁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压辊可为下述第一压辊或第二压辊。也就是说,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第一粘尘辊731靠近并抵接第一压辊12的辊面,以粘除掉第一压辊12的辊面上的粉尘;或者,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第一粘尘辊731靠近并抵接第二压辊23的辊面,以粘除掉第二压辊23的辊面上的粉尘。可选地,上述预设方向垂直于压辊(即第一压辊12或第二压辊23)的轴向。在图1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方向为左右方向。
[0038]
如此,压辊(可为下述的第一压辊12或第二压辊23)对膜材进行复合的过程中,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移动而带动第一粘尘辊731靠近压辊,直至与压辊的辊面相抵接。此时,
压辊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粘尘辊731转动,使得第一粘尘辊731将压辊的辊面上的粉尘粘黏至第一粘尘辊731上,实现粘除压辊的辊面上的粉尘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膜材复合质量。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清洁组件73还包括安装座732及弹性连接结构733,该弹性连接结构733弹性连接于移动座71和安装座732之间,第一粘尘辊731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配接于安装座732。该弹性连接结构733在第一粘尘辊731执行清洁操作的过程中,为第一粘尘辊731提供与压辊相抵接的预紧力。如此,由于安装座732与移动座71之间利用弹性连接结构733弹性连接,一方面当第一粘尘辊731与压辊的辊面相抵接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小第一粘尘辊731与压辊之间的冲击;另一方面使得第一粘尘辊731与压辊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即预紧力),有利于提高粘尘效果。
[0040]
具体到实施例中,弹性连接结构733包括导向杆7331及第三弹性件7332。导向杆7331的一端连接于移动座71和安装座732的其中之一,导向杆733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移动座71和安装座732的其中之另一,使得安装座732可相对移动座71沿导向杆7331可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杆7331的轴向即为上述预设方向。
[0041]
第三弹性件7332抵接于移动座71和安装座732之间,以在第一粘尘辊731执行清洁操作的过程中,为第一粘尘辊731提供与压辊的辊面相抵接的预紧力。如此,当需要粘尘时,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靠近压辊而使得第一粘尘辊731抵接于压辊的辊面,随着移动座71继续靠近压辊,使得移动座71与安装座732压缩第三弹性件7332,从而为第一粘尘辊731提供与压辊的辊面相抵接的预紧力,有利于提高粘尘效果。当不需要粘尘时,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远离压辊而使得第一粘尘辊731与压辊分离。可选地,第三弹性件7332可为弹簧。
[0042]
具体到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向杆73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座732,导向杆733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移动座71。更加具体地,移动座71开设有通孔(图未示),导向杆7331穿设于该通孔且与该通孔滑动配合。
[0043]
进一步地,第三弹性件7332套设于导向杆7331,从而第三弹性件7332沿导向杆7331的轴向收缩或伸长,有利于避免第三弹性件7332失稳。
[0044]
具体到实施例中,安装座732包括两个安装部7321及连接于两个安装部7321之间的加强部7322。第一粘尘辊731的轴向两端分别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安装部7321,且两个安装部7321与移动座71之间均设置有上述弹性连接结构733。如此,安装座732的移动以及第一粘尘辊731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0045]
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机构70还包括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移动座71的第二粘尘辊77。其中,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包括初始位置、第一抵接位置以及第二抵接位置,第一抵接位置位于初始位置与第二抵接位置之间。第一粘尘辊731在第一抵接位置时与压辊的辊面相抵接,第一粘尘辊731在第二抵接位置时抵接于第二粘尘辊77与压辊之间。弹性连接结构733在第一粘尘辊731位于第二抵接位置时的形变量(即下述第三弹性件7332的压缩量)大于在第一粘尘辊731位于第一抵接位置时的形变量。
[0046]
在需要粘尘时,移动座71由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抵接位置,使得第一粘尘辊731与压辊的辊面相抵接,并随压辊一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粘尘辊731粘除压辊的辊面上的粉尘。然后移动座71继续朝向压辊移动直至第二抵接位置(压缩弹性连接结构73的第三弹性件7332),一方面使得第二粘尘辊77与第一粘尘辊731相抵接,且随第一粘尘辊731一同转动,从而第二粘尘辊77粘除第一粘尘辊731上的粉尘,另一方面为第一粘尘辊731提供与压
辊的辊面抵接的预紧力,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如此,第二粘尘辊77的设置可粘除第一粘尘辊731上的至少部分粉尘(例如较为松散的粉尘),减小了拆卸第一粘尘辊731以进行除尘的频率,只需更换较为廉价且更换操作方便快捷的第二粘尘辊77,有利于提高了生产效率。优选地,第一粘尘辊731可为橡胶粘尘辊,第二粘尘辊77可为粘尘纸辊。
[0047]
优选地,第二粘尘辊77的轴向平行于第一粘尘辊731的轴向,且与上述预设方向相垂直,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
[0048]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粘尘辊77并不仅限于采用上述方式安装(即利用移动座71与安装座732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第二粘尘辊77与第一粘尘辊731相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粘尘辊77与第一粘尘辊731始终保持抵接。例如,第二粘尘辊77安装于清洁组件73的安装座732上,且与第一粘尘辊731相抵接,从而在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粘尘辊77与第一粘尘辊731同步移动(即始终保持相抵接)。
[0049]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粘尘辊77可受控地移动至与第一粘尘辊731相抵或分离。例如第二粘尘辊77传动连接于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二粘尘辊77移动,从而使得第二粘尘辊77与第一粘尘辊731相抵接或分离。可选地,该驱动机构可为气缸驱动结构或电机驱动机构等,在此不作限定。
[005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清洁机构70还包括安装板75及移动驱动件76。移动座71沿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安装板75。移动驱动件76设置于安装板75,且与移动座71传动连接,以驱动移动座71相对安装板75沿预设方向移动。可选地,移动驱动件76可为气缸。
[0051]
具体到实施例中,清洁机构70还包括移动滑轨751及移动滑块752。移动滑轨751设置于安装板75和移动座71的其中之一,移动滑块752设置于安装板75和移动座71的其中之另一。移动滑轨751与移动滑块752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移动座71相对安装板75沿预设方向可移动。
[0052]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移动滑轨75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75,移动滑块752固定连接于移动座71。
[0053]
基于上述清洁机构7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膜材复合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清洁机构70。
[0054]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膜材复合装置还包括第一压辊机构10、第二压辊机构20及第一调节机构30。
[0055]
第一压辊机构10包括底座11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1的第一压辊12。第二压辊机构20包括固定支架21、摆座22及第二压辊23。该摆座22绕一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21,第二压辊23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摆座22。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沿垂直于第一压辊12轴向的第一方向布设,以分别抵压于膜材的两侧而对膜材进行复合。也就是说,将需要复合的各个膜材穿入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并通过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的压合实现各个膜材的复合而形成复合膜材。其中,上述转动轴线与第一方向及第一压辊12的轴向相垂直。
[0056]
第一调节机构30与固定支架21及摆座22连接,可施加使得摆座22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从而带动第二压辊23绕该转动轴线相对第一压辊12转动,以达到调节或保持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相平行的目的。
[0057]
如此,实际生产中,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转动从而牵引需要复合的各个膜材
(可以是两个膜材复合,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膜材复合,在此不作限定)穿入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并利用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压合而形成复合膜材。由于制造误差、装配误差或磨损等因素造成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不平行(即二者的平行度较低)时,可通过第一调节机构30施加给摆座22的作用力来驱使摆座22绕上述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压辊23相对第一压辊12绕转动轴线转动,使得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相平行(即二者的平行度较高,达到膜材复合的工艺要求),有利于保证膜材的复合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0058]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第一调节机构30可对第二压辊23起到自动调整(即被动调节)的作用,当第二压辊23相对第一压辊12发生转动而偏离与第一压辊12相平行的位置时,第一调节机构30自适应的施加给摆座22作用力来驱使第二压辊23回复至与第一压辊12相平行的位置,从而维持第二压辊23处于与第一压辊12相平行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一调节机构30也可对第二压辊23起到主动调节的作用,通过主动施加使得摆座22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来主动调节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相平行。
[0059]
还需要说明的是,穿入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膜材可以是例如隔膜和阴极/阳极极片的两层料带进行复合,或者是例如阳极极片、隔膜和阴极极片的三层料带进行复合。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可为热压辊也可为常温辊,需要根据膜材的性质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
[0060]
容易理解的是,本文中描述的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相平行指的是第二压辊23的轴线与第一压辊12的轴线相平行。
[0061]
还需要说明的是,膜材复合装置可包括两个清洁机构70,该两个清洁机构70分别用于对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进行除尘。
[006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30包括调节驱动件31,该调节驱动件31包括本体(图未标)及相对该本体可伸缩的调节头311。该本体设置于固定支架21,调节头311抵持于摆座22,从而在调节头311相对本体伸缩的过程中施加使得摆座22绕转动轴线转动的作用力,从而达到调节或维持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相平行的目的。
[0063]
具体到实施例中,转动轴线的与第一压辊12的轴向相平行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驱动件31,从而在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对膜材进行复合的过程中(即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分别抵压在膜材的两侧),当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不平行时,转动轴线两侧的调节驱动件31可以自适应的进行伸缩,使得摆座22绕转动轴线转动而带动第二压辊23相对第一压辊12绕转动轴线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相平行。可选地,调节驱动件31可为气缸。
[0064]
进一步地,调节头311具有与摆座22相抵持的圆弧面(图未示)。如此,通过在调节头311设置圆弧面,使得调节头311与摆座22点接触,便于摆座22的转动。进一步地,摆座22上设置有与调节头311的圆弧面相抵触的配合部,该配合部的材质为耐磨材料,从而减小调节头311对摆座22的磨损。
[006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压辊机构10还包括滑座24及滑动驱动件25。该滑座24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21,摆座22绕上述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滑座24,也就是说,摆座22通过滑座24安装于固定支架21,并可相对固定支架21沿第一方向移动且可绕转动轴线转动。滑动驱动件25设置于固定支架21,且与滑座24传动连接,从而驱动滑座24沿第一方向移动。如此,为了方便进行穿带、维修等操作时,滑动驱动件25可驱动滑座
24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二压辊23远离第一压辊12。当需要进行复合作业时,滑动驱动件25可驱动滑座24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二压辊23靠近第一压辊12,直至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抵压于膜材的两侧。可选地,滑动驱动件25可为气缸。
[0066]
具体到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上设置有滑轨211,滑座24上设置有滑块212,该滑块212滑动连接于滑轨211,从而实现滑座24相对固定支架21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滑轨211沿第一方向纵长延伸,使得滑块212沿滑轨211滑动时带动滑座24沿第一方向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块212也可设置于固定支架21上,滑轨211设置于滑座24上。
[0067]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压辊机构20还包括摆轴221,该摆轴221连接于滑座24,摆座22绕该摆轴221可转动地连接于该摆轴221,从而实现摆座22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摆轴221的轴线即为上述转动轴线。可选地,摆座22可通过轴承安装于摆轴221。
[0068]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压辊机构20还包括固定块252及压力传感器253,固定块252固定连接于滑座24,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于固定块252,压力传感器253设置于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与滑座24之间,用于检测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对滑座24的压力,防止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对滑座24的压力过大或过小。当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对滑座24的压力过大时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对膜材的压力过大,从而容易将膜材压坏;当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对滑座24的压力过小时第二压辊23和第一压辊12对膜材的压力过小,从而影响膜材复合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与固定块252之间具有沿第一方向的活动间隙,使得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抵压固定块252时可沿该活动间隙移动而抵压压力传感器253,进而压力传感器253即可检测到滑动驱动件25的驱动端对滑座24的压力。
[0069]
具体到实施例中,膜材复合装置还包括锁定杆82及锁定驱动件81。锁定杆82设置于固定支架21,锁定驱动件81设置于固定支架21且与锁定杆82的一端传动连接,以驱动锁定杆82相对固定支架21移动,使得锁定杆82的另一端插入或退出开设于滑座24的锁定孔(图未示)。如此,当需要进行穿带等操作时(此时膜材复合装置未断电断气),可利用锁定驱动件81驱动锁定杆82移动而插入滑座24的锁定孔内,以防止滑动驱动件25断电断气等意外情况导致滑座24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朝向第一压辊机构10掉落而损坏设备。更加具体地,滑座24与锁定驱动件81分别位于固定支架21在第三方向上的两侧,锁定杆82沿第三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固定支架21。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70]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三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
[0071]
具体到实施例中,膜材复合装置还包括插杆83,该插杆83螺纹连接于固定支架21,且一端可插入或退出开设于滑座24的插孔(图未示)。如此,当需要进行设备检修等操作时(此时膜材复合装置处于断电断气状态),可通过旋拧该插杆83使得插杆83移动而插入滑座24的插孔内,以便于人工进行维修,更换第一压辊12和/或第二压辊23。更加具体地,插杆83沿第三方向贯穿固定支架21,且与固定支架21螺纹连接。
[0072]
请一并参见图4、图5及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膜材复合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压辊机构10靠近第二压辊机构20一侧的第二调节机构40。该第二调节机构40具有支撑第二压辊机构20的支撑端411,且支撑端411可操作地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压辊机构
10的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机构20的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如此,当需要调节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时,可操作第二调节机构40使得第二调节机构40的支撑端411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推动第二压辊机构20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压辊23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压辊12。由于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当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容易造成各个膜材压合不牢,影响复合效果;当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过小时,容易压坏膜材。因此,在进行膜材复合作业之前,需要通过第二调节机构40来预先调节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
[0073]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机构40包括推动件42、支撑件41及驱动机构43,推动件42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压辊机构10(例如下述第一压辊机构10的第一安装块13),且推动件42具有一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421。支撑件41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压辊机构10(例如下述第一压辊机构10的第一安装块13),且支撑件41具有上述支撑端411及相对支撑端411设置的抵接端412,抵接端412抵接于推动件42的倾斜面421,以当推动件4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支撑件41在倾斜面421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驱动机构43传动连接于推动件42,以驱动推动件42沿第二方向移动。
[0074]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43包括调节座431及调节件432。调节座431固定连接于第一压辊机构10(例如下述第一压辊机构10的第一安装块13)。调节件432螺纹连接于调节座431,且其一端抵接于推动件42,以在旋拧调节件432时抵推推动件42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在倾斜面421的作用下驱动支撑件41沿第第一方向移动,进而达到调节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之间的间隙的目的。
[0075]
进一步地,支撑件41的抵接端412具有与倾斜面421相配合的滑动面,该滑动面与倾斜面421相平行。
[0076]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压辊机构10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块13及两个第一旋转支撑座14。两个第一安装块13间隔布设于底座11。每一第一安装块13上安装有一个第一旋转支撑座14。第一压辊12的两端分别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一旋转支撑座14,从而实现了第一压辊12的安装。
[0077]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压辊机构10还包括第一锁紧件15,每一第一安装块13具有一第一安装槽(图未标)。第一旋转支撑座14置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块13的第一安装槽内。第一锁紧件15可拆卸地连接于一第一安装块13的第一安装槽槽口处,以将第一旋转支撑座14锁紧于第一安装槽内。可选地,该第一安装槽可呈“u”形或半圆形等,在此不作限定。
[0078]
更加具体地,第一锁紧件15包括第一转动端(图未标)及相对第一转动端的第一连接端(图未标),第一转动端铰接连接于第一安装块13,第一连接端可跨过第一安装槽并与第一安装块13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将第一旋转支撑座14锁紧于该第一安装槽内。当需要拆卸第一旋转支撑座14时只需将第一锁紧件15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安装块13分离,然后绕第一转动端转动第一锁紧件15即可卸下第一旋转支撑座14,拆装方便快捷。可选地,第一连接端可通过螺栓等螺纹紧固件与第一安装块13连接。
[007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压辊机构20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块26及两个第二旋转支撑座27。两个第二安装块26间隔布设于摆座22,每一第二安装块26上安装有一个第二旋转支撑座27。第二压辊23的两端分别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旋转支撑座
27,从而实现了第二压辊23的安装。
[0080]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压辊机构20还包括第二锁紧件28,每一第二安装块26具有一第二安装槽(图未标)。第二旋转支撑座27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块26的第二安装槽内。第二锁紧件28可拆卸地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块26的第二安装槽槽口处,以将第二旋转支撑座27锁紧于第二安装槽内。可选地,该第二安装槽可呈“u”形或半圆形等,在此不作限定。
[0081]
更加具体地,第二锁紧件28包括第二转动端(图未标)及相对该第二转动端的第二连接端(图未标),第二转动端铰接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块26,第二连接端可跨过该第二安装槽并与第二安装块26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将第二旋转支撑座27锁紧于该第二安装槽内。当需要拆卸第二旋转支撑座27时只需将第二锁紧件28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二安装块26分离,然后绕第二转动端转动第二锁紧件28即可卸下第二旋转支撑座27,拆装方便快捷。可选地,第二连接端可通过螺栓等螺纹紧固件与第二安装块26连接。
[0082]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安装块13朝向对应的第二安装块26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销90(见图5),第二安装块26上开设有与该定位销90配合的定位孔(图未示),从而对对应地第一安装块13和第二安装块26进行定位,以保证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定位销90也可设置在第二安装块26,定位孔开设于第一安装块13,只要能够实现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块13和第二安装块26定位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0083]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安装块26朝向对应的第一安装块1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调节机构40,从而更加方便的调节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之间的间隙。可以理解的是,也可通过两个第二安装块26上的第二调节机构40来调节第二压辊23与第一压辊12的平行度。
[008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压辊机构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6,该第一驱动件16设置于一第一安装块13,且与第一压辊1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压辊12绕自身轴线转动。和/或,第二压辊机构2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29,该第二驱动件29设置于一第二安装块26,且与第二压辊23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压辊23绕自身轴线转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件16和第二驱动件29可仅设置其中一者,也可二者均设置。当仅设置第一驱动件16时,第一压辊12为主动辊,第二压辊23为从动辊。当仅设置第二驱动件29时,第一压辊12为从动辊,第二压辊23为主动辊。当第一驱动件16和第二驱动件29均设置时,第一压辊12和第二压辊23均为主动辊。
[0085]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16可为电机。第一驱动件16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压辊12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29可为电机。第二驱动件29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压辊23传动连接。
[0086]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膜材复合装置还包括第一刮刀机构50,该第一刮刀机构50用于在第一压辊1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刮除粘在第一压辊12周侧表面(即辊面)的粉尘。具体地,该第一刮刀机构50包括安装于底座11的第一安装支架(图未标)及安装于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一刮刀(图未示)。第一刮刀可与第一压辊12的周侧表面(即辊面)接触,以当第一压辊1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刮除粘在第一压辊12(即辊面)周侧表面的粉尘。可选地,第一刮刀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87]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刮刀机构50还包括第一刮刀座(图未示)及第一弹性件(图未示),第一刮刀座可转动或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第一刮刀连接于第一刮刀座。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刮刀座和第一安装支架,用于提供使得第一刮刀座带动第一刮刀靠近第一压辊12的转动或移动趋势的预紧力。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一刮刀保持与第一压辊12相接触。可选地,第一弹性件可为弹簧或气缸等。
[008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膜材复合装置还包括第二刮刀机构60,用于在第二压辊23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刮除粘在第二压辊23周侧表面(即辊面)的粉尘。具体地,该第二刮刀机构60包括安装于摆座22的第二安装支架61及安装于第二安装支架61的第二刮刀63。第二刮刀63可与第二压辊23的周侧表面(即辊面)接触,以当第二压辊23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过程中刮除粘在第二压辊23周侧表面(即辊面)的粉尘。可选地,第二刮刀63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89]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刮刀机构60还包括第二刮刀座62及第二弹性件(图未示),第二刮刀座62可转动或移动地连接于第二安装支架61,第二刮刀63连接于第二刮刀座62。第二弹性件连接于第二刮刀座62和第二安装支架61,用于提供使得第二刮刀座62带动第二刮刀63靠近第二压辊23的转动或移动趋势的预紧力。也就是说,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第二刮刀63保持与第二压辊23相接触。可选地,第二弹性件可为弹簧或气缸等。
[009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