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连接器用弹性接触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0786发布日期:2021-02-23 16:4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连接器用弹性接触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互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金手指插合互连的高速连接器用的弹性接触片。


背景技术:

[0002]
高速连接器中的弹性接触片的结构如图8所示,弹性接触片上有凸出的接触点a,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的配合结构如图9所示,接触点a与连接器底端的间距为la,由于缺乏其他的接触点,导致此种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的stup长度(串行通信的最短接触间距)为la,stup长度较长,进而降低弹性接触片的信号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速连接器用弹性接触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
一种高速连接器用弹性接触片,包括固定主板,所述固定主板的端部轴向延伸有接触主体,所述接触主体包括侧弹片和中部弹片,所述中部弹片间隔嵌入于所述侧弹片的内部,所述侧弹片、中部弹片均位于所述接触主体的端部,所述侧弹片、中部弹片以及固定主板均位于同一轴向中线处;
[0005]
所述侧弹片向内弯折凸起有接触点a,所述中部弹片向内弯折凸起有接触点b,所述接触点a与所述固定主板之间的间距为sa,所述接触点b与所述固定主板之间的间距为sb,所述sa>sb;所述触点b用以降低stup长度。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点a、接触点b为圆弧状或锥状。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侧弹片镜像对称间隔设于所述中部弹片的两侧,所述侧弹片包括内折板、外折板,所述内折板倾斜向内设置,所述内折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主板,所述内折板的另一端连接外折板,所述外折板倾斜向外设置,所述内折板与外折板的连接处为接触点a。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外折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内折板的宽度,所述内折板间隔设于所述中部弹片的侧部,所述内折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部弹片的长度。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侧弹片包括第一内折板、第二内折板以及外折板,所述第一内折板、第二内折板镜像对称间隔设于所述中部弹片的两侧,所述第一内折板、第二内折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部弹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内折板、第二内折板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固定主板,所述第一内折板、第二内折板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外折板,所述外折板的内端折弯处为接触点a。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持原来接触点a不变的前提下新增接触点b,并且接触点b的高度低于接触点a,能够有效的降低stup长度,能够将原来的stup长度la降低为stup长度lb,进而提高了接触片的信号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001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接触片的实施例一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示出了图1的弹性接触片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示出了图1的弹性接触片侧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示出了图1的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接触片的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示出了图5的性接触片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7示出了图5的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8]
图8示出了背景技术中的现有弹性接触片结构示意图;
[0019]
图9示出了背景技术中的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
一种高速连接器用弹性接触片,包括固定主板1,所述固定主板1的端部轴向延伸有接触主体,所述接触主体包括侧弹片2和中部弹片3,所述中部弹片3间隔嵌入于所述侧弹片2的内部,所述侧弹片2、中部弹片3均位于所述接触主体的端部,所述侧弹片2、中部弹片3以及固定主板1均位于同一轴向中线处;
[0022]
所述侧弹片2向内弯折凸起有接触点a,所述中部弹片3向内弯折凸起有接触点b,所述接触点a与所述固定主板1之间的间距为sa,所述接触点b与所述固定主板1之间的间距为sb,所述sa>sb;所述触点b用以降低stup长度;在保持原来接触点a不变的前提下新增接触点b,并且接触点b的高度低于接触点a,能够有效的降低stup长度,能够将原来的stup长度la降低为stup长度lb,进而提高了接触片的信号传输速率。
[002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触点a、接触点b为圆弧状或锥状;圆弧状或锥状可实现接触点a、接触点b与外部连接器快速点接触。
[0024]
示例性的,上述侧弹片2具有两个实施例:
[0025]
实施例一:
[0026]
如图1-图3所示,所述侧弹片2镜像对称间隔设于所述中部弹片3的两侧,所述侧弹片2包括内折板21、外折板22,所述内折板21倾斜向内设置,所述内折板21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主板1,所述内折板21的另一端连接外折板22,所述外折板22倾斜向外设置,所述内折板21与外折板22的连接处为接触点a;向外倾斜的外折板22、向内倾斜内折板21均会在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对接时压紧变形,变形的外折板22、内折板21会反向抵触连接器,从而使得外折板22、内折板21稳定固定在连接器内;同时,变形的外折板22、内折板21也会使得接触点a、接触点b平齐并与连接器接触,保证点接触的稳定性。
[0027]
内折板21的倾斜角度小于外折板22的倾斜角度,示例性的,内折板21的倾斜角度为0
°-
20
°
,外折板22与内折板21的夹角为100
°-
150
°

[0028]
所述外折板22的宽度大于所述内折板21的宽度,所述内折板21间隔设于所述中部弹片3的侧部,所述内折板21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部弹片3的长度;长度较大、宽度较大的设
计,能够有效的增加中部弹片3的储存空间。
[0029]
如图4所示,实施例一在插装时,在将弹性接触片插入到连接器4内时,两个侧弹片2和中部弹片3均受到挤压变形,内折板21、外折板22、中部弹片3均被连接器的内壁挤压,使得外折板22、内折板21之间的角度变大,此时两个独立的接触点a和接触点b均与连接器的内壁贴合,接触点a、接触点b与连接器充分接触,接触点a、接触点b平齐分布;接触点a与连接器底端的间距为la,接触点b与连接器底端的间距为lb,接触点b降低了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的接触间距,使得stup长度为lb。
[0030]
实施例二:
[003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侧弹片2包括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以及外折板23,所述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镜像对称间隔设于所述中部弹片3的两侧,所述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固定主板1,所述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部弹片3的长度,所述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外折板23,所述外折板23的内端折弯处为接触点a;一体结构的外折板23便于信号的快速传输,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对称置于中部弹片3的两侧,能够在保证内折板与中部弹片间隔设置的同时,信号能够稳定、快速传输;内折板的长度较长,能够实现侧弹片2内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放置中部弹片。
[0032]
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的倾斜角度小于外折板23的倾斜角度,示例性的,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的倾斜角度为0
°-
20
°
,外折板23与内折板的夹角为100
°-
150
°

[0033]
如图7所示,实施例二在插装时,在将弹性接触片插入到连接器4内时,侧弹片2和中部弹片3均受到挤压变形,第一内折板21、第二内折板22、外折板23以及中部弹片3均被连接器的内壁挤压变形,此时接触点a、接触点b均与连接器的内壁贴合,一体结构的接触点a和接触点b均与连接器充分接触,接触点a、接触点b平齐分布;接触点a与连接器底端的间距为la,接触点b与连接器底端的间距为lb,接触点b降低了弹性接触片与连接器的接触间距,使得stup长度为lb。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