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0694发布日期:2021-02-05 18:5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按键开关在使用时,由于按键的按轴按下会碰触基座,而弹起又会碰到上盖,因此按下和释放时都容易发出噪音。
[0003]
为了实现按键开关的静音,常用的方式是在按键下方增加弹性垫片或垫圈的方式形成缓冲,从而减小按键音。这种结构方式,只能实现按键按下时静音,而按键弹起后,其按轴碰撞到上盖顶部依然会发出声响,无法完全实现静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在按压与弹起复位时,实现静音效果。
[0005]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包括一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方的一上盖,该上盖与基座相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在该容置腔内设置有一导芯,其特征在于,在该上盖上且位于容置腔顶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在该导芯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由该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对导芯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并由该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对导芯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自然状态下,该导芯与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与容置腔底壁相接触。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一体式注塑于上盖上。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粘贴在上盖上。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上盖上形成有一卡槽,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卡设于卡槽内。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的数量为两个,位于相对的两侧。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导芯内预留有一空腔,在该空腔内一体注塑成型有一静音缓冲件,该静音缓冲件由导芯下端露出形成所述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音缓冲件主要由一中心套圈、相对连接于中心套圈两侧的两块静音条、及分别连接于两块静音条下端的两块所述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组成。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基座上向上凸设有一导柱,在该导柱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导向孔;所述导芯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导向孔中的一插轴,该中心套圈围设于插轴外围,在该插轴外围套设有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上端与中心套圈接触。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粘贴或卡设在导芯下
端。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与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均为软胶。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上盖上设置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在导芯下端设置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相组合,在按压导芯至工作状态时,导芯下端的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与容置腔底壁(基座)触碰,由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对导芯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而当释放对导芯的按压使导芯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直接触碰上盖上的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由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对导芯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由此,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0018]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设置于上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与上盖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静音缓冲件与导芯的分解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静音缓冲件设置于导芯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0029]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静音开关,包括一基座1、及设置于基座1上方的一上盖2,该上盖2与基座1相结合内部形成一容置腔3,在该容置腔3内设置有一导芯4,同时,在上盖2上开设有供导芯4上端穿出按压的一开口20。
[0030]
在本实施例中,在该上盖2上且位于容置腔3顶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在该导芯4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由该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并由该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消音。在自然状态下,该导芯4与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相接触,在工作状态下,该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与容置腔3底壁相接触。由此,在按压导芯4下移至容置腔3底壁,触发开关内部的导通组件电性导通时,开关处于工作状态,而导芯4下端的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与容置腔3底壁(基座1)触碰,由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对导芯4下移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而当释放对导芯4的按压,导芯4上移复位至初始状态时,导芯4直接触碰到上盖2上的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由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对导芯4上移复位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
到静音的效果。
[0031]
对于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与上盖2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
[0032]
(1)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一体式注塑于上盖2上,如图4所示。
[0033]
(2)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粘贴在上盖2上,如图4所示。
[0034]
(3)在所述上盖2上形成有一卡槽22,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卡设于卡槽22内,如图5所示。
[0035]
不管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与上盖2以何种方式结合,只要在导芯4上移复位至容置腔3顶壁时,直接触碰的部件是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即可达到缓冲、降低声音的作用,以利于达到静音效果。
[0036]
具体的,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的数量为两个,位于相对的两侧。由此,可从导芯4两边对导芯4上移复位时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0037]
对于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与导芯4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
[0038]
(1)所述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粘贴在导芯4下端。
[0039]
(2)所述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卡设在导芯4下端。
[0040]
(3)如图6至图8所示,在所述导芯4内预留有一空腔41,在该空腔41内一体注塑成型有一静音缓冲件7,该静音缓冲件7由导芯4下端露出形成所述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具体的,所述静音缓冲件7主要由一中心套圈71、相对连接于中心套圈71两侧的两块静音条72、及分别连接于两块静音条72下端的两块所述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组成。
[0041]
不管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与导芯4以何种方式结合,只要在导芯4下移至容置腔3底壁时,直接触碰容置腔3底壁(基座1)的部件是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即可达到缓冲、降低声音的作用,以利于达到静音效果。
[0042]
对于上述第(3)中方式,本实施例在所述基座1上向上凸设有一导柱11,在该导柱11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一导向孔12;所述导芯4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插入导向孔12中的一插轴42,该中心套圈71围设于插轴42外围,在该插轴42外围套设有一复位弹簧8,该复位弹簧8上端与中心套圈71接触。由复位弹簧8为导芯4的上移复位提供弹性恢复力,同时,在复位弹簧8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可带动处于按压状态下的导芯4上移复位,在导芯4下移与上移的过程中,复位弹簧8的上端均与静音缓冲件7的中心套圈71触碰,因此,在整个过程中,由中心套圈71对复位弹簧8与导芯4之间的撞击力进行缓冲,进行减小噪音的产生,且接近于无声,以利于达到静音的效果。
[0043]
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按压时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导芯4下端的插轴42做得比较短,防止在导芯4下移时,插轴42撞击到导向孔12底部发声。插轴42的长度设计,只要能保证在导芯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插轴42能在导向孔12中上下移动即可。
[004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可弹性变形消音件5、下可弹性变形消音件6与静音缓冲件7均为软胶,软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消音作用。
[0045]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开关的导通组件结构,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按键开关中的动静片结构、对光导通结构、磁性导通结构、霍尔导通结构等来实现,下面,以动静片结构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导通组件结构进行说明:
[0046]
如图1与图9所示,在基座1上且位于容置腔3内设置有动片9与静片10,在导芯4处于自然未按压状态时,由导芯4侧边上的按压块43向外侧推动动片9,使得动片9上的动触点
与静片10上的静触点分离,以达到断开功能。而当导芯4下移时,导芯4侧边上的按压块43释放对动片9向外的作用力,使得动片9复位靠近静片10,使得动片9上动触点与静片10上的静触点接触,即可达到导通功能。
[004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