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充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662发布日期:2020-12-25 08:1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可扩充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充电容结构。



背景技术:

电容器已广泛地运用于消费性家电用品、电脑主机板及其周边、电源供应器、通信物品以及汽车等基本元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元件之一,其主要的作用包括:电荷储存、交流滤波、旁路、耦合、去耦、转相、调谐等。

在电路开发的过程中,往往电路中的电容器数量和参数难以预先确定好,且每个电容器有其预设的固定电容值。现有的电容器的特定结构造成电路设计当中存在以下问题:1、布线时需要在电路板上预留摆放电容器的空间,然而当预留的空间不足或过多时,皆会造成布线不合理,影响整体性能;2、当要在原先的电容器处将该电容替换成另一个体积较大、电容值较大的电容器时,由于相邻元件之间的空间过小无法容纳该体积较大的电容,使得电路无法实现规定好的电气特性;3、依据需求,有时需要使用多个电容器搭配才可达到相应需求,导致电容器过多的占据电路面板,且电路板也需要特别设计。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充电容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充电容结构,可实现电容器的扩充,进而有效节省电路板上的空间,且更加方便于电路设计。

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的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可扩充电容结构,电性连接电路板,可扩充电容结构包括l型支撑体、第一引线式电容和第二引线式电容。

l型支撑体包括垂直板和水平板,垂直板连接水平板,水平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导电图案,垂直板背离水平板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导电图案,l型支撑体通过第一导电图案固定于电路板上以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第一导电图案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第一引线式电容水平插设于垂直板以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第二引线式电容位于第一引线式电容的上方,且水平插设于垂直板以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是延伸至连接第二导电图案,以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通过l型支撑体的内部导线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皆以铜金属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包括第一正极导电图案与第一负极导电图案,第二导电图案包括第二正极导电图案与第二负极导电图案,第一正极导电图案与第一负极导电图案分别电性连接第二正极导电图案与第二负极导电图案,第二正极导电图案电性连接第一引线式电容与第二引线式电容的正极接脚,第二负极导电图案电性连接第一引线式电容与第二引线式电容的负极接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线式电容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垂直板。

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可扩充电容结构,借由在l型支撑体中设置多个引线式电容,以实现电容器的扩充,进而有效节省电路板上的空间,且更加方便于电路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衍生而获得其他的附图。所述附图包括: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扩充电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扩充电容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扩充电容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0-可扩充电容结构;12-l型支撑体;122-垂直板;124-水平板;14-第一引线式电容;16-第二引线式电容;18-第一导电图案;182-第一正极导电图案;184-第一负极导电图案;20-第二导电图案;202-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4-第二负极导电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皆为“至少包含”的意思。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扩充电容结构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扩充电容结构1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为达所述优点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他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扩充电容结构10,电性连接于电路板(图未示)上。如图所示,可扩充电容结构10包括l型支撑体12、第一引线式电容14以及第二引线式电容16。进一步看,l型支撑体12包括垂直板122和水平板124。

垂直板122连接水平板124以形成l型支撑体12的框架。水平板124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导电图案18,垂直板122背离水平板124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导电图案20。l型支撑体12通过第一导电图案18固定于电路板上以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第一导电图案18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20,以导通电流。

进一步说明,第一导电图案18包括第一正极导电图案182与第一负极导电图案184,第二导电图案20包括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2与第二负极导电图案204,第一正极导电图案182连接至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2以相互电性连接,第一负极导电图案184连接至第二负极导电图案204以相互电性连接。

第一引线式电容14是固定于垂直板122上,且水平插设于垂直板122,以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20。第一引线式电容14的正极接脚与负极接脚分别电性连接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2与第二负极导电图案20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引线式电容14的正极接脚与负极接脚可透过焊接方式固定于垂直板122,并使正极接脚与负极接脚分别电性连接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2与第二负极导电图案204。

第二引线式电容16,固定于第一引线式电容14的上方,且水平插设于垂直板122,以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20。第二引线式电容16的正极接脚与负极接脚分别电性连接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2与第二负极导电图案20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引线式电容16的正极接脚与负极接脚可透过焊接方式固定于垂直板122,并使正极接脚与负极接脚分别电性连接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2与第二负极导电图案20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18是延伸至连接第二导电图案20,以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20,导通电流。也就是说,第一正极导电图案182延伸至连接第二正极导电图案202,第一负极导电图案184延伸至连接第二负极导电图案204。不过本案亦不限于此,第一导电图案18亦可通过l型支撑体12的内部导线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20。

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18与第二导电图案20皆以铜金属制成。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18与第二导电图案20亦可是以其它金属制成,例如铝金属等。在一实施例中,垂直板122与水平板124是一体成型。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l型支撑体12上只设置有一个第一引线式电容14,且l型支撑体12的垂直板122上预留有通孔,当还需要再增设扩充一个电容器时,只需将增添的引线式电容的接脚固定于通孔并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图案20,即可实现电容器的扩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可扩充电容结构10,其水平板124在电路板上所占面积大致相当于单一个贴片式电容,借由在l型支撑体12中设置多个引线式电容,可以实现电容器的扩充,进而有效节省电路板上的空间,且更加方便于电路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