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雷击闪络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2295发布日期:2021-02-27 12:3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110kV雷击闪络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110kv雷击闪络保护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技术,具体涉及110kv雷击闪络保护器。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的进行,输配电线路发生雷击跳闸、断线和绝缘子闪络事故的统计数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国内外架空导线雷击事故也频频发生,造成多起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雷击跳闸、断线和绝缘子闪络事故已严重威胁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0003]
目前,大多输配电线路上均会安装有闪络保护器,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是通过两个放电棒之间的间隙进行放电,从而实现防雷的效果。
[0004]
然而现有的雷击闪络保护器大多针对于10kv、35kv等小电压的雷击保护,对于110kv的大型输配电线路,由于放电棒的放电端的面积很小,放电棒容易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110kv雷击闪络保护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雷击闪络保护器的放电棒在110kv的大型输配电线路中的容易烧坏的技术问题。
[0006]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110kv雷击闪络保护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首尾连接的避雷器本体、连接板、绝缘支撑件、固定柱、悬垂线夹,所述绝缘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一均压环,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二均压环,所述第一均压环和所述第二均压环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第一均压环和第二均压环,两个环形区域之间形成间隙进行放电,与传统的放电棒相比,均压环的放电面积大,散热快,不易烧毁,由于是针对于110kv的大型输配电线路,可减少维护次数,防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110kv雷击闪络保护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首尾连接的避雷器本体100、连接板200、绝缘支撑件300、固定柱 400、悬垂线夹500,绝缘支撑件300上设置有第一均压环600,固定柱400 上设置有第二均压环700,第一均压环600和第二均压环700之间形成放电间隙。
[0011]
当线路受到雷击过电压后,在该过电压还未达到绝缘子闪络时第一均压环600和第二均压环700之间的放电间隙开始放电,放电电流通过连接板200传导至避雷器本体100,由避雷器本体100将雷击电流释放。其中,本实施例避雷器本体100为氧化锌避雷器,且该氧化锌避雷器的外套优选采用合成硅橡胶材质,提高了绝缘性能和防污性能。
[0012]
其中,第一均压环600和第二均压环700的结构相同,第一均压环600 和第二均压环700关于绝缘支撑件300对称布置。
[0013]
具体的,第一均压环600包括套设于绝缘支撑件300上的下环体、与下环体同轴设置且内径大于下环体外径的上环体、及连接下环体和上环体的连接件,同理,第二均压环700的结构与上述结构相同,两个下环体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放电间隙是由第一均压环600上的第一放电面610和第二均压环700上的第二放电面710形成的,与传统的放电组件相比,放电的面积更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放电量,同时,放电组件呈环状,放电散热快,与传统放电组件相比,使用寿命更长,本实施例中的放电间隙的距离为450mm。
[0014]
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悬挂效果,延长本实施例雷击闪络保护器的使用寿命,连接板200的一端与避雷器本体100铰接,连接板200的另一端与绝缘支撑件300固定连接,固定柱400的一端与绝缘支撑件300固定连接,固定柱400的另一端与悬垂线夹500铰接。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第一均压环600和第二均压环700,两个环形区域之间形成间隙进行放电,与传统的放电棒相比,均压环的放电面积大,散热快,不易烧毁,由于是针对于110kv的大型输配电线路,可减少维护次数,防护效果更好。
[0016]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