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0412发布日期:2021-03-27 00:2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


背景技术:

2.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法拉(f)。在电路图中通常用字母c表示电容元件。电容器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晶体管收音机的调谐电路要用到它,彩色电视机的耦合电路、旁路电路等也要用到它。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pd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现有的干式电容器的耐高温高湿性能多通过封闭式结构或添加耐高温、高湿层实现,例如申请号为201220346772.7,名称为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的专利,添加内嵌层虽然能够增强耐高温高湿性能,但不适合长期使用,由于无法将内部热量及时吸收或传导出去,长时间使用后会加快电容器使用寿命的缩短进程,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器本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表面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凹字型的定位板,所述壳体的左右侧表面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的壳体前后侧表面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多组条形的换热板,所述壳体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安装座纵向固定设置有多个电极接板,所述电极接板外侧的壳体顶部表面活动设置有绝缘防护罩,所述壳体的内壁底端横向固定设置有凹字型的通风底座,所述电容器本体竖直固定设置在壳体内腔的通风底座顶部表面,所述电容器本体外侧的壳体内壁呈环形状开设有下行导风槽。
5.优选的,所述壳体为灌封式组合结构且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定位板采用焊接工艺与壳体整合成一个整体。
6.优选的,所述定位板靠近壳体一端的弧形口内径与壳体侧面的外径相同,所述定位板远离壳体一端的顶部表面分别竖直开设有圆形的组装孔。
7.优选的,所述换热板与壳体连接处的内腔填充有导热硅脂,所述换热板设于相邻导风槽间的壳体侧面。
8.优选的,所述电极接板的接电端分别经导体与电容器本体的接电柱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接板外侧的绝缘防护罩为透明材质且转动角度大于120度。
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表面中线开设有风冷槽,所述通风底座为绝缘镂空结构
且经导热胶与壳体内壁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在壳体内壁底端与电容器本体之间设有通风底座,且电容器本体外侧的壳体内壁呈环形状开设有下行导风槽,能够有效分散壳体内部热量以避免直接影响电容器,且通风底座经导热胶能够与壳体底部的风冷槽实现快速热交换以将热量传导出壳体内腔,增强散热性以提升耐高温高湿性能,使用效果好。
12.2、在换热板与壳体连接处的内腔填充有导热硅脂,能够将壳体表面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并利用换热板完成风冷降温,提高换热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剖视图他。
17.图中:1、壳体;2、电容器本体;3、定位板;4、防护板; 5、换热板;6、电极接板;7、绝缘防护罩;8、通风底座;9、导风槽;10、组装孔;11、导热硅脂;12、风冷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包括壳体1、电容器本体2,壳体1的底部表面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凹字型的定位板3,壳体1的左右侧表面分别竖直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防护板4,两个防护板4 之间的壳体1前后侧表面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多组条形的换热板5,壳体1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安装座纵向固定设置有多个电极接板6,电极接板6外侧的壳体1顶部表面活动设置有绝缘防护罩7,壳体1的内壁底端横向固定设置有凹字型的通风底座8,电容器本体2竖直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腔的通风底座8顶部表面,电容器本体2外侧的壳体1内壁呈环形状开设有下行导风槽9;壳体1为灌封式组合结构且为铝合金材质,定位板3采用焊接工艺与壳体1整合成一个整体,保证使用性能;定位板3 靠近壳体1一端的弧形口内径与壳体1侧面的外径相同,定位板3远离壳体1一端的顶部表面分别竖直开设有圆形的组装孔 10,满足组装需求;换热板5与壳体1连接处的内腔填充有导热硅脂11,换热板5设于相邻导风槽9间的壳体1侧面,扩大导热方式以加快散热;电极接板6的接电端分别经导体与电容器本体2的接电柱电性连接,电极接板6外侧的绝缘防护罩7 为透明材质且转动角度大于120度,方便接线操作;壳体1的底部表面中线开设有风冷槽12,通风底座8为绝缘镂空结构且经导热胶与壳体1内壁连接,满足导热需求。
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利用壳体1内腔的下行导风槽9将内部热量向下引导并配合通风底座8经导热胶实现与壳体1底部的风冷槽12间热量的快速热交
换,且换热板5与壳体1连接处内腔的导热硅脂11能够将壳体1表面的热量快速传导出去并利用换热板5完成风冷降温,能够有效增强散热性以提升耐高温高湿性能,使用效果好。
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