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1781发布日期:2021-02-03 16:5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如业界所知,在供配电网络中通常配置有断路器,由断路器起到限制或断开供配电网络中的故障电流的作用。例如当电路中出现诸如由过载、短路引起的故障大电流时,断路器中设置成触点对(也称触头对)的金属触点相互分离,在相对的两个触点对之间产生电弧,该电弧由设置在断路器内的灭弧室的结构体系中的灭弧栅片切割,从而使电弧得以在期望的时间内快速或称瞬时熄灭,以起到避免电弧对触点对表面烧蚀并产生热离子化气体即高温离子气体而损及断路器壳体并且避免灭弧室内压升高而使高温气体从断路器壳体流出对断路器周围设备产生热影响乃至损及断路器周围人员之健康。尤其是,由于电弧气体中含有金属离子,因而存在导致断路器周围的导电部件或电气装置出现短路之虞。
[0003]
由上述说明可知,灭弧室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熄灭电路的即灭弧能力(ka) 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断路器对前述故障电路的分断能力、断路器自身的电寿命以及断路器的电性能特性。公知的断路器灭弧室的灭弧机理是:凭借导电回路产生磁场驱动电弧进入灭弧室,由灭弧室的灭弧栅片将长电弧切割成串联的多段短弧,从而提高电弧电压而实现熄弧。
[0004]
研究表明:切割长电弧的灭弧栅片的数量越多,电弧电压便越高,将电弧熄灭的能量便越大,对断路器的电寿命越有利。基于前述因素,为了有效提升灭弧室的熄弧(即灭弧) 能力,特别是有效提高熄灭高压故障电流的能力,通常需要在对灭弧室内配置更多的灭弧栅片,但是灭弧室内配置的导电回路的合理与否与电弧能否被所述灭弧栅片充分切割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即与能否提高灭弧栅片的利用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0005]
已有技术中,断路器的灭弧室的灭弧栅片通常采用沿动导杆即动触头打开方向近似于平行的方式排布,由于这种方式排布灭弧栅片的数量往往会受到灭弧室高度方向的空间尺寸的限制,因而为了增加灭弧栅片的数量而在原有灭弧栅片组与动导杆的上方再增配一组灭弧栅片,增配的该组灭弧栅片的排布方向基本上与原有灭弧栅片组形成垂直关系,使整个灭弧室的形状呈
“┐”
字形或称倒置的“l”字形。这种结构虽然增加了灭弧栅片的数量,但是由于两组灭弧栅片的交界部位离前述动导杆打开轨迹的距离相对较远,因而在动导杆打开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往往难以达到前述交界部位被灭弧栅片分割并达到提高电弧电压的目的,从而不足以体现断路器的期望的分断能力以及电寿命性能。鉴于前述因素,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结构简单并且布局合理而得以方便制作与装配、有利于在对应于两灭弧栅片组的交界部位使动导杆打开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拉长而得以被灭弧栅片分割并达到提高电弧电压和体现断路器良好的分断能力以及电寿命
性能的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所述的断路器包括一触头机构;所述灭弧室结构包括一第一灭弧栅片组ⅰ,该第一灭弧栅片组ⅰ由以横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纵向灭弧栅片构成;一第二灭弧栅片组ⅱ,该第二灭弧栅片组ⅱ由以纵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横向灭弧栅片构成,第一灭弧栅片组ⅰ与第二灭弧栅片组ⅱ的各自的一端相邻并且彼此形成

字形的关系,该

字形的交界部位的区域构成为邻接部,在对应于所述邻接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引弧装置,该引弧装置用于连接进入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和进入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内的电弧,包括分别朝着所述触头机构的方向伸展的一第一引弧片ⅰ和一第二引弧片ⅱ,且第一引弧片ⅰ和第二引弧片ⅱ间隔设置。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弧片ⅰ在向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偏置的状态下朝着所述触头机构的方向伸展并且折展有一第一折弯板ⅰ,而第二引弧片ⅱ在向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偏置的状态下同样朝着所述触头机构的方向伸展并且折展有一第二折弯板ⅱ,所述第一折弯板ⅰ与所述第二折弯板ⅱ相向延伸,并且第一折弯板ⅰ与第二折弯板ⅱ之间构成为引弧片起始开口,而第一引弧片ⅰ朝向所述邻接部的一端的第一引弧片端部ⅰ与第二引弧片ⅱ朝向邻接部的一端的第二引弧片端部ⅱ之间构成为引弧片断口。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板ⅰ位于所述引弧片起始开口的端部向所述第一引弧片端部ⅰ延伸构成第一引弧片跑弧板ⅰ,所述第二折弯板ⅱ位于引弧片起始开口的端部向第二引弧片端部ⅱ延伸构成第二引弧片跑弧板ⅱ,第一引弧片跑弧板ⅰ和第二引弧片跑弧板ⅱ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引弧片引弧通道,该引弧片引弧通道的宽度以引弧片起始开口为起始逐渐扩大。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在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ⅰ对应于所述动触头打开位置的一端设置有一动触头引弧板,该动触头引弧板包括一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一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和一动触头第三引弧板ⅲ,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在偏置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的状态下自第一灭弧栅片组ⅰ的末端向所述引弧装置的第一引弧片ⅰ的方向延伸,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自所述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的末端朝着所述动触头的方向折展构成,而动触头第三引弧板ⅲ自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的末端以倾斜状态向上折展并且正对动触头处于打开状态的位置。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静触头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向静触头的方向延伸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一静触头引弧板,该静触头引弧板包括静触头第一跑弧板ⅰ、静触头第二跑弧板ⅱ、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和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静触头第一跑弧板ⅰ自所述静触头以朝着动触头引弧板的方向向上延伸并且与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衔接,静触头第二跑弧板ⅱ位于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的一端与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之间,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的另一端以向下倾斜的状态延伸至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朝向静触头的方向延伸的一端。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与所述第一引弧片ⅰ之间的最小距离构成为第一距离ⅰ,所述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与所述第二引弧片ⅱ之间的最小距离构成为第二距离ⅱ,第一距离ⅰ与第二距离ⅱ之和是与所述动触头处于打开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静触头之间的开距相适应的。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与所述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相对应,并且两者趋于平行,所述的静触头第二跑弧板ⅱ与所述第二折弯板ⅱ相对应,并且所述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与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之间的距离是与所述动触头处于打开位置时相对于所述静触头之间的开距相适应的。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引弧片ⅰ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之间构成有一第一夹角,所述的第二引弧片ⅱ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之间构成有一第二夹角,所述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之间构成有一第三夹角,所述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之间构成有一第四夹角,所述的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的度数各为30-45
°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灭弧室具有一支架,并且该支架的形状呈

字形,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是由以横向状态间隔设置的并且循着支架的横向延伸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叠置的复数枚纵向灭弧栅片构成的,而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是由以纵向状态间隔设置的并且循着支架的纵向延伸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叠置的复数枚横向灭弧栅片构成的;所述横向延伸段与纵向延伸段的交界区域构成为所述的邻接部;所述的第一引弧片端部ⅰ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延伸到所述支架。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引弧片端部ⅰ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在与所述纵向灭弧栅片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横向延伸段朝向所述邻接部的一端或者在与横向灭弧栅片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于支架的所述纵向延伸段朝向所述邻接部的一端,或者第一引弧片端部ⅰ在与所述纵向灭弧栅片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横向延伸段朝向所述邻接部的一端并且第二引弧片端部ⅱ在与所述横向灭弧片栅片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于支架的所述纵向延伸段朝向所述邻接部的一端,或者所述的第一引弧片端部ⅰ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在位于所述邻接部的区域设置在所述横向延伸段与纵向延伸段的交界部位。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对应于第一灭弧栅片组ⅰ与第二灭弧栅片组ⅱ的邻接部的位置设置了朝向触头机构的方向延伸的引弧装置,因而由该引弧装置使作为动导杆的动触头打开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拉长而得以被灭弧栅片分割,有助于提高电弧电压和体现断路器良好的分断能力;由于增设的引弧装置的结构简单并且布局合理,因而有利于制作与装配并且得以保障理想的拉长电弧供灭弧栅片切割的可靠性并且有益于增进断路器的期望的电寿命性能。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灭弧栅片组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中各枚灭弧栅片排列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栅片实施例1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栅片实施例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7]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8]
实施例1:
[0029]
示出了断路器的结构体系的一触头机构5;示出了灭弧室结构体系的一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该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由以横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纵向灭弧栅片构成;示出了同样为灭弧室结构体系的一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该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由以纵向状态间隔叠置的数枚横向灭弧栅片构成,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与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的各自的一端相邻并且彼此形成

字形的关系,该

字形的交界部位的区域构成为邻接部30(也可称“邻接部位”,以下同)。
[0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在对应于前述邻接部30的位置设置有一引弧装置2,该引弧装置2包括一第一引弧片ⅰ21和一第二引弧片ⅱ22,第一引弧片ⅰ21在向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偏置的状态下即在偏向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的状态下朝着前述触头机构5的方向伸展并且折展有一第一折弯板ⅰ211,而第二引弧片ⅱ22在向前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偏置的状态下即在偏向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的状态下同样朝着前述触头机构5的方向伸展并且折展有一第二折弯板ⅱ221,前述第一折弯板ⅰ211与前述第二折弯板ⅱ221相向延伸,并且第一折弯板ⅰ211与第二折弯板ⅱ221之间(也可称第一折弯板ⅰ211与第二折弯板ⅱ22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引弧片起始开口10,而第一引弧片
ⅰꢀ
21朝向前述邻接部30的一端的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与第二引弧片ⅱ22朝向邻接部30的一端的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之间(也可称“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引弧片断口9。
[0031]
依据上面的描述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知,前述的第一引弧片ⅰ21与第二引弧片ⅱ22 的结构是彼此相同的,并且朝向前述触头机构5的方向伸展的程度也相同,具体而言,第一引弧片ⅰ21以及第二引弧片ⅱ22两者以并驾齐驱的状态朝着触头机构5的方向伸展,即朝着背离邻接部30的方向延伸。
[0032]
请继续见图1,所述第一折弯板ⅰ211的位于引弧片起始开口10的端部向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延伸构成第一引弧片跑弧板ⅰ212,所述第二折弯板ⅱ221的位于引弧片起始开口10的端部向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延伸构成第二引弧片跑弧板ⅱ222,第一引弧片跑弧板ⅰ212和第二引弧片跑弧板ⅱ2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引弧片引弧通道20,该引弧片引弧通道20的宽度以引弧片起始开口10为起始逐渐扩大。并且,引弧片起始开口10宽度(即第一折弯板ⅰ211和第二折弯板ⅱ221的两个相靠近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引弧片ⅰ21和第二引弧片ⅱ22朝向或称靠近前述触头机构5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0033]
前述的触头机构5包括动触头51和静触头52;在前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对应于
前述动触头51打开位置的一端设置有一动触头引弧板41,该动触头引弧板41包括一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一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和一动触头第三引弧板ⅲ413,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在偏置于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的状态下自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的末端向前述引弧装置2的第一引弧片ⅰ21的方向延伸,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自前述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的末端即远离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的一端端部朝着前述动触头51的方向折展构成,而动触头第三引弧板ⅲ413自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的末端以倾斜状态向上折展并且正对动触头51处于打开状态的位置。
[0034]
在前述静触头52与前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向静触头52的方向延伸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一静触头引弧板521。
[0035]
继续见图1,前述的静触头引弧板521包括静触头第一跑弧板ⅰ5211、静触头第二跑弧板ⅱ5212、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和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5214,静触头第一跑弧板
ⅰꢀ
5211自前述静触头52以朝着动触头引弧板41的方向向上延伸并且与静触头第四跑弧板
ⅳꢀ
5214衔接,静触头第二跑弧板ⅱ5212位于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的一端与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5214之间,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的另一端以向下倾斜的状态延伸至前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朝向静触头52的方向延伸的一端。
[0036]
由图1所示,前述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具有一延伸至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的底部的静触头跑弧板引伸板52131。
[0037]
由图1所示,前述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与前述第一引弧片ⅰ21之间的最小距离构成为第一距离ⅰl1,前述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与前述第二引弧片ⅱ22之间的最小距离构成为第二距离ⅱl2,第一距离ⅰl1与第二距离ⅱl2之和是与前述动触头51处于打开位置时相对于前述静触头52之间的开距相适应的,具体而言,第一距离ⅰl1与第二距离ⅱl2之和接近前述动、静触头51、52之间的开距。
[0038]
前述的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5214与前述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相对应,并且两者趋于平行,前述的静触头第二跑弧板ⅱ5212与前述第二过渡折板ⅱ222相对应,并且前述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5214与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之间的距离是与所述动触头51处于打开位时相对于前述静触头52之间开距相适应的。
[0039]
仍见图1,前述的第一引弧片ⅰ21与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该灭弧栅片组上各片栅片的面对触头机构5的一端的端部排列成的线)之间构成有一第一夹角α,前述的第二引弧片ⅱ22与前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之间构成有一第二夹角β,前述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与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之间构成有一第三夹角θ,前述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 与前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之间构成有一第四夹角γ,前述的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第三夹角θ和第四夹角γ的度数各优选为30-45
°
,本实施例选择30
°

[0040]
由图1所示,前述的灭弧室具有一支架1,并且该支架1的形状呈

字形,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是由以横向状态间隔设置的并且循着支架1的横向延伸段(11)的长度方向间隔叠置的复数枚纵向灭弧栅片构成的,而前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是由以纵向状态间隔设置的并且循着支架1的纵向延伸段12的长度方向间隔叠置的复数枚横向灭弧栅片构成的;前述横向延伸段11与纵向延伸段12的交界区域构成为前述的邻接部30;前述的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延伸到前述支架1。
[0041]
由上面的说明并且由图1的示意可知,前述第一引弧片ⅰ21以及第二引弧片ⅱ22远
离触头机构5的一端即第一引弧片ⅰ21的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作为第一固定端以及二引弧片ⅱ22的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作为第二固定端均设置在支架1上。
[0042]
在图1中还示出了设置于支架1的横向延伸段11朝向前述邻接部30的一端即图1 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的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42和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该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42以及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联结成u字形的构造,以满足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和前述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 上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的要求。在图1中还进一步示出了设置于支架1的纵向延伸段12 朝向邻接部30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上端的一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 和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32,该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32彼此联结成u字形的构造,以满足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和前述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的要求。上面提及的跑弧板延伸板 52131延伸至纵向延伸段12远离邻接部30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下端。
[0043]
在本实施例中并且由图1所示,前述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 在位于前述邻接部30的区域设置在前述横向延伸段11与纵向延伸段12的交界部位。
[0044]
申请人结合图1描述本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
[0045]
动触头51(也可称“动导杆”)在打开过程中,在动触的51与静触头52(也可称“静导杆”)之间形成电弧,电弧弧根在磁吹力的作用下,先跳到最靠近动触头51的动触头第三引弧板ⅲ413与最靠近静触头52的静触头第一跑弧板ⅰ5211上,由于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5214对应于(也可称“面向”)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又由于静触头第二跑弧板
ⅱꢀ
5212对应于(也可称“面向”)第一折弯板ⅰ211以及第二折弯板ⅱ221,并且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5214和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之间的距离接近动静触头之间的开距,因而电弧容易在静触头第四跑弧板ⅳ5214和动触头第二引弧板ⅱ412之间形成的跑弧通道内向远离触头区的方向运动,当电弧接触到引弧装置2的结构体系的第一引弧片ⅰ21以及第二引弧片ⅱ22后,电弧被分割成两段电弧,一段电弧形成于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与第一引弧片ⅰ21之间,另一段电弧形成于第二引弧片ⅱ22与前述的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之间,第一折弯板ⅰ211和第二折弯板ⅱ221分别连接上述两段电弧,引弧片起始开口10形成一段小短弧,并由于流经第一引弧片跑弧板ⅰ212与第二引弧片跑弧板ⅱ222上的电流的方向相反,因而使该短弧在磁吹力的作用下进入引弧片引弧通道20并被逐渐拉长。
[0046]
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与第一引弧片ⅰ21形成八字形关系,并且第二引弧片ⅱ22 与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形成八字形关系,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与第一引弧片ⅰ21 之间的最小距离即图示的第一距离ⅰl1同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与第二引弧片ⅱ22之间的最小距离即图示的第二距离ⅱl2之和,即第一距离ⅰl1与第二距离ⅱl2之和接近或称相当于动、静触头51、52之间的开距(动触头51位于打开位置时,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距离),上述两段电弧中的一段电弧很容易进入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与第一引弧片ⅰ21之间,并沿着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与第一引弧片ⅰ21运动到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 内,同时,另一段电弧很容易进入第二引弧片ⅱ22与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之间,并沿着第二引弧片ⅱ22与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前述的两段即前述的一段以及另一段电弧被灭弧栅片切割。从而使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的各自的灭弧栅片得以完全利用。
[0047]
进一步地,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与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在位于邻接部30的区域设置在支架1的横向延伸段11与纵向延伸段12的交界部位,即位于

字形的支架1的折弯 (拐弯)处,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42和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联结成u字形的构造,使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和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上流过的电流的方向相反;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32彼此联结成u字形的构造,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和第二引弧片端部
ⅱꢀ
223上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更有利于电弧进入邻接部30的区域内并被该区域的栅片切割,以极致地发挥利用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的所有纵向灭弧栅片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 的所有横向灭弧栅片来对电弧进行切割的作用。
[0048]
实施例2:
[0049]
请参见图2,将前述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在与纵向灭弧栅片形成有夹角的倾斜状态下,也可以是在与纵向灭弧栅片形成纵向平行的状态下设置在横向延伸段11朝向前述邻接部30的一端,将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在与横向灭弧栅片形成有夹角的状态下,也可以是在与横向灭弧栅片形成横向平行的状态下设置在纵向延伸段12朝向邻接部30的一端,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摒弃了实施例1的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42、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32,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0050]
实施例3:
[0051]
请参见图3,将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在与前述纵向灭弧栅片纵向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于前述支架1的横向延伸段11朝向邻接部30的一端,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摒弃了实施例1的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42、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
ⅱꢀ
32,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0052]
实施例4:
[0053]
请参见图4,将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在与前述横向灭弧栅片横向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于前述支架1的纵向延伸段12朝向邻接部30的一端,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摒弃了实施例1的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42、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
ⅱꢀ
32,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0054]
实施例5:
[0055]
请参见图5,将第一引弧片端部ⅰ213以及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在与前述纵向灭弧栅片纵向平行的状态下设置于前述支架1的横向延伸段11朝向前述邻接部30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邻接部30的区域增设有一v形角栅片6,使得第二引弧片端部ⅱ223与与其相邻的v形角栅片6的一侧上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更有利于电弧进入,并且在该实施例中摒弃了实施例1的前述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42、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43、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追加栅片ⅰ31以及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二追加栅片ⅱ32,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0056]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灭弧室在引弧装置2上设置的第一引弧片ⅰ21和第二引弧片
ⅱꢀ
22是之间具有引弧片起始开口10、引弧片引弧通道20和断口9,使得第一引弧片ⅰ21和第二
引弧片ⅱ22间隔设置,电弧被引弧装置2分割成两段电弧后,由第一折弯板ⅰ211和第二折弯板ⅱ221连接上述两段电弧,在引弧片起始开口10上形成一段小短弧,并由于第一引弧片跑弧板ⅰ212与第二引弧片跑弧板ⅱ222上电流方向相反,因而使得该短弧在磁吹力的作用下,进入渐开的引弧片引弧通道20,并被逐渐拉长。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利于减小断路器体积,充分利用了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和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的所有栅片来切割电弧的同时,进一步拉长了电弧,具有高熄弧能力。
[0057]
请参见图6至图8,各个灭弧栅片之间可以是图6中所示的上部第一和第二片采用彼此平行间隔设置,也可以是图6中所示的最下部两个栅片彼此间呈一个微小的角度设置。灭弧栅片可以是如图7所示大致呈u形,也可是如图8所示大致呈矩形。灭弧栅片为金属材料,优选高电阻导磁材料。
[0058]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1至5,也可以是,第一引弧片ⅰ21与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间的第一夹角α为45
°
,第二引弧片ⅱ22与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之间的第二夹角β也为45
°
,第一引弧片ⅰ21和第二引弧片ⅱ22相互平行地向触头机构5的方向伸展,第一引弧片ⅰ21与第二引弧片ⅱ22朝向触头机构5的方向伸展的程度,应不超过动触头第一引弧板ⅰ411和静触头第三跑弧板ⅲ5213的连线。此时,第一引弧片ⅰ21上可以不设置第一折弯板ⅰ211,同样,第二引弧片ⅱ22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折弯板ⅱ221,第一引弧片ⅰ21和第二引弧片ⅱ22连接了进入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和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内的电弧,且第一引弧片ⅰ21和第二引弧片ⅱ22上电流方向相反,同样能够达到充分利用了第一灭弧栅片组ⅰ4和第二灭弧栅片组ⅱ3的所有栅片来切割电弧的目的。
[0059]
综上前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凡是依托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为基础所作的形式而非实质性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