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缩小高度的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1295发布日期:2021-05-07 20:0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缩小高度的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缩小高度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零件之一,主要用于转换电子电路中的驱动电压。随着时代变迁,在电子设备日趋精密、轻薄、小巧化的趋势下,对于变压器不仅要求其保证各个性能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同时还要求其体积尽可能的小巧。其中,缩小变压器的高度也是市面上主要需求之一。

变压器的高度受限于各个方面,其中变压器的针脚以及针脚上的线圈焊点也是限制变压器高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电子变压器的针脚一般设置于骨架的底部,在装配于电路板上时,由于针脚在焊接在主板的同时,还需保证预留足够的距离给绕线骨架引出的线圈进行缠绕和点焊,因此必然导致针脚高度足够高,进而限制了变压器的高度缩小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小高度的变压器,以解决现有变压器因针脚及线圈的点焊空间带来的高度需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缩小高度的变压器,包括用于缠绕线圈的绕线骨架、磁芯和绝缘外罩,所述磁芯分别组合在绕线骨架的上下两端,所述绝缘外罩套设于绕线骨架及磁芯外侧,所述绕线骨架包括上翼板、筒柱和下翼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分别设置于筒柱上下两端,所述上翼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针脚部,第一针脚部的第一针脚的上端部贯穿延伸至上翼板的上方,用于缠绕固定线圈,所述第一针脚的下端部贯穿延伸至下翼板下方,用于与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脚部包括一针脚架以及设置于该针脚架的若干根所述第一针脚,所述针脚架可拆卸地卡扣于所述绕线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翼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卡榫,所述针脚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榫配合的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翼板底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针脚对应的假挂凸柱,所述线圈的一端导线分别绕于所述假挂凸柱及第一针脚下端部后上拉延伸至第一针脚上端部进行点焊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翼板的另一侧设有一绕线钩部,所述线圈的另一端导线上拉绕于所述绕线钩部后下拉延伸至所述绝缘外罩外,与所述第二针脚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翼板一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二卡榫,所述绝缘外罩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榫相配合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翼板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伸缩有第三卡榫,所述绝缘外罩的另一侧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榫相配合的第三卡槽。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线由第一针脚的下端部上拉至第一针脚的上端部进行缠绕和点焊,从而使得第一针脚的下端部在与电路板连接的同时,无需预留空间给线圈导线进行缠绕和点焊,从而解除了针脚高度对变压器的限定,换取足够的空间来压缩变压器的高度,进而实现变压器的高度极限缩小化。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针脚部设置于绝缘外罩上,线圈导线必须绕过绕线钩部和绝缘外罩与第二针脚部连接,从而大幅度增加变压器的安规距离,能够符合更高规格的安规要求,同时,第二针脚部的导线在飞线时也无需进行额外的套管,进而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绕线骨架可通过第二卡榫和第三卡榫与绝缘外罩的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进行配合限位,从而保证变压器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缺省磁芯后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一种可缩小高度的变压器,包括一个绕线骨架1、两个磁芯2和一个绝缘外罩3。绕线骨架1呈中心镂空的“工”字型,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翼板12、筒柱11和下翼板13。筒柱11用于缠绕线圈,上翼板12和下翼板13分别设置于筒柱11的上下两端。两个磁芯2分别组合在筒柱11的上下两端,绝缘外罩3套设于绕线骨架1及磁芯2的外侧,但至少露出一个磁芯2的顶面。

参照图1至图5,绕线骨架1的上翼板12的一侧设有第一针脚部4,上翼板12的另一侧设有一绕线钩部122。第一针脚部4包括一针脚架41以及设置于该针脚架41的若干根第一针脚42,针脚架41可拆卸地卡扣于绕线骨架1的上翼板12上。更具体的,上翼板12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卡榫121,针脚架4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卡榫121配合的第一卡槽43,针脚架41通过第一卡榫121和第一卡槽43配合卡扣在上翼板12上。第一针脚42的上端部贯穿延伸至针脚架41上方,用于缠绕固定线圈,第一针脚42的下端部贯穿延伸至下翼板13下方,用于与电路板连接。

参照图1至图5,绕线骨架1的下翼板13底部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针脚42对应的假挂凸柱133,线圈的另一端导线分别绕于假挂凸柱133及第一针脚42下端部后上拉延伸至第一针脚42上端部进行缠绕以及点焊固定。绝缘外罩3设有与第一针脚部4相对应的第二针脚部5,线圈的一端导线上拉绕于绕线钩部122后下拉延伸至绝缘外罩3外,与第二针脚部5连接。

参照图2至图4,绕线骨架1的下翼板13一侧的两端分别延伸有第二卡榫131,绝缘外罩3上对应设有与第二卡榫131相配合的第二卡槽31,下翼板13另一侧的两端分别伸缩有第三卡榫132,绝缘外罩3的另一侧内侧壁设有与第三卡榫132相配合的第三卡槽32。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装配时,磁芯2分别组合在绕线骨架1的上下两端,绝缘外罩3套设于绕线骨架1及磁芯2外侧时,绕线骨架1可通过第二卡榫131和第三卡榫132与绝缘外罩3的第二卡槽31和第三卡槽32进行配合限位,从而保证变压器的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绕线时,变压器线圈缠绕在筒柱11后,线圈的次级端导线与第一针脚部44连接,线圈的初级端导线与第二针脚部5连接。其中,初级端导线绕线时,先将初级端导线上拉,绕在绕线钩部122上,然后下拉延伸至绝缘外罩3外,与第二针脚部5进行缠绕点焊。本实用新型将第二针脚部5设置于绝缘外罩3上,线圈导线必须绕过绕线钩部122和绝缘外罩3与第二针脚部5连接,从而大幅度增加变压器的安规距离,能够符合更高规格的安规要求,同时,导线在飞线时也无需进行额外的套管,进而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参照图1至图5,次级端导线绕线时,先将针脚架41拆下,将次级端的导线假挂绕于下翼板13的假挂凸柱133,随后装上针脚架41,将导线绕于第一针脚42的下端部后上拉延伸至第一针脚42的上端部,进行缠绕点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线由第一针脚42的下端部上拉至第一针脚42的上端部进行缠绕和点焊,从而使得第一针脚42的下端部在与电路板连接的同时,无需预留空间给线圈导线进行缠绕和点焊,从而解除了针脚高度对变压器的限定,换取足够的空间来压缩变压器的高度。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