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及其安装在该插座上的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9258发布日期:2021-03-27 01:2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座及其安装在该插座上的插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插座及其安装在该插座上的插头。


背景技术:

2.现在市面流通产品的不足之处是:导电体与插座连接后,因插座的内部结构问题,导致导电体与插座的接触面积有限,尤其是大电流使用时,易出现插座与导电体接触的地方被烧蚀,发热的问题;另外导电体的问题出现在:接触面积小、容易变形、容易松动、容易发热、着火等问题。长久使用时轻则导致所连接的电器设备烧毁,重则导致电器设备着火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增大插座与插头的接触面积,解决插头与插座易发热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并与如上所述的插座连接,进一步的解决插头与插座易发热的问题。
5.为达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二金属导体;所述第一金属导体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导体均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的中部,且沿着所述圆柱体的径向上设有由内向外延伸的凸环,并在所述凸环的内放置有触指弹簧;所述第一金属导体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导体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源接触的导体引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体上还设有槽口;通过所述槽口将所述导体引脚一分为二。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触指弹簧采用弹性金属线材,绕制成首尾相连的圆环形,且所述触指弹簧线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二金属导体的主体、用于将所述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二金属导体固定在所述主体内的盖板以及用于插头插入的插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与所述盖板的相向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导体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导体外形相适应的容纳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金属导体上的圆柱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金属导体上的圆柱体的直径。
11.为达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头,包括导电体,并通过所述导电体安装在如上所述的插座内。
12.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金属导体接触的第一导体以及与所述第二金属导体接触的第二导体;其中,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与设有的导线电性连接;
并通过设有的绝缘套将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进行绝缘。
1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导体的凹槽以及将所述第二导体固定在所述凹槽内的限位凸起。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通过设有的延长杆穿过所述绝缘套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导体远离所述延长杆的一端设置成圆锥状。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该装置利用两个导体与插头接触,并通过触指弹簧环绕在插头的四周,大大增加了插头与插座的接触面积,使得插头与插座在通过大电流时,两者均不易发热,故而延长了二者的使用寿命;
16.2.利用触指弹簧环抱在插头上,在保证插头与插座可以分离的同时也使得插座与插头连接后的较为牢靠,且不易松动;
17.3.通过上述方案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插头与插座连接时二者之间的因接触面积小,导致二者容易变形、易松动、易发热以及易着火等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电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金属导体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导线;2、绝缘套;3、第二导体;4、第一导体;5、壳体;50、主体;51、触指弹簧;52、第一金属导体;53、盖板;54、凸环;55、第二金属导体;56、容纳槽;57、圆柱体;58、导体引脚;59、槽口;6、插孔;7、延长杆;8、限位凸起;9、导电体;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正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插座,包括安装在壳体5内的第一金属导体52和第二金属导体55;所述第一金属导体5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导体55均包括内部为空心结构的圆柱体57;在所述圆柱体57的中部,且沿着所述圆柱体57的径向上设有由
内向外延伸的凸环54,并在所述凸环54的内放置有触指弹簧51;所述第一金属导体5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导体55上还设有用于与电源接触的导体引脚58。
26.通过上述方案,首先将触指弹簧51安装到凸环54内,然后再将两个金属导体安装到壳体5内,并保证导体引脚58完全暴露在壳体5的外部,既可以实现该插座与电源连接,同时将插头插到壳体5内,插头与触指弹簧51以及两个金属导体的接触,使得插头即与金属导体接触,由于触指弹簧51的环形面接触,故而大大增加插头与金属导体以及触指弹簧51的接触面积,有效解决了因接触面积小,导致接触面烧蚀、发热的问题。
27.为了便于扩大导体引脚58与电源接触的面积,所述圆柱体57上还设有槽口59;通过所述槽口59将所述导体引脚58一分为二。
28.进一步的,所述触指弹簧51采用弹性金属线材,绕制成首尾相连的圆环形,且所述触指弹簧51线材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插头在插入壳体5后,触指弹簧51内侧所有圈径就可以紧紧抱着插入的插头,每个抱紧插头的接触点就是一个电流传导点,加上与第一金属导体52和第二金属导体55的辅助接触,这样大大提升了电流的通过性。
29.原理就是插头在插入壳体5工作时,触指弹簧51圈径外侧不会变化,触指弹簧51圈径的内侧就会随着插头的进入发生倾斜,随着圈径内侧倾斜角度变化内径就会随之变大,时时保持着对插头的拥抱及接触。
30.具体的,可以将触指弹簧51的内径设置成比插头的外径小,例如比插入的插头的外径小约0.2至2

,这样插头在插入壳体5后,触指弹簧51内侧所有圈径就可以紧紧抱着插头,每个抱紧插头的接触点就是一个电流传导点。
31.由于所述壳体5,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金属导体52和第二金属导体55的主体50、用于将所述第一金属导体52和第二金属导体55固定在所述主体50内的盖板53以及用于插头插入的插孔6,通过主体50将两个金属导体固定在壳体5内,使得两个金属导体不会发生晃动,其次,通过设有的盖板53使得两个金属导体位于壳体5内部更加稳定,同时也使得壳体5绝缘不伤人,设置的插孔6既便于插头的插入,又便于插头的拔出,故而使得插头与插座之间安装以及拆解简单易行。
32.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第一金属导体52和第二金属导体55位于壳体5内部的稳定,所述主体50与所述盖板53的相向面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金属导体5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导体55外形相适应的容纳槽56,容纳槽56的设置使得两个金属导体上下活动的自由度被限制,配合设置的导体引脚58使得两个金属导体左右活动的自由度被限制以及配合设置的盖板53使得两个金属导体前后活动的自由度收到限制,故而使得两个金属导体可以稳定、可靠的固定在壳体5的内部,既避免两个金属导体与输入电源连接时发生晃动,又避免两个金属导体与插头连接时发生晃动。
33.为了进一步的扩大插头插入以后,插头与两个金属导体以及触指弹簧51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金属导体52上的圆柱体57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金属导体55上的圆柱体57的直径,因此使得两个圆柱体57内的触指弹簧51内径发生变化,以不同的插入点接触,保证电流的传导。
34.为了进一步的适应上述插座以及为了取得更好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头,同样参见图1

5,包括导电体9,并通过所述导电体9安装在上述的插座内。
35.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体9,包括与所述第一金属导体52接触的第一导体4以及与所
述第二金属导体55接触的第二导体3;其中,所述第一导体4与所述第二导体3与设有的导线1电性连接;并通过设有的绝缘套2将所述导线1分别与所述第一导体4和第二导体3进行绝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两个导体与两个金属导体之间可以单独连接,避免电源彼此干扰,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第一导体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体3的直径,故而使得导电体9插到壳体5以后以不同的外径与金属导体连接,在保证增大接触面积的同时进一步的避免彼此干扰。
36.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2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导体3的凹槽10以及将所述第二导体3固定在所述凹槽10内的限位凸起8,使得第二导体3可以稳定的固定在绝缘套2上。
37.为了便于与导线1的连接,所述第一导体4通过设有的延长杆7穿过所述绝缘套2与所述导线1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导体4远离所述延长杆7的一端设置成圆锥状,设置成圆锥状的第一导体4又便于将该插头插入壳体5内。
38.通过上述方案,使得插头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圆柱状,同时彼此之间在传输电源时又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39.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