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管撞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6510发布日期:2021-04-30 09:3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管撞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断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熔管撞针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熔管撞针器,零部件数量繁多,装配步骤自然繁杂,零部件数量多,带来的装配关系也多,一旦出现问题,要找出哪个零件造成问题的难度也相应增加。现有的熔管撞针器装配封盖时强行用大力(或是采用杠杆)压入熔管针筒,靠熔管针筒的凸边倒钩把封盖卡住防止封盖脱出,这种装配方式安装困难且难以拆卸。采用这种装配方式的熔管撞针器,其熔管针筒的倒钩状的结构想让封盖能够压到位,倒钩内的高度空间势必要大于封盖高度,如此一来,这个封盖在压入以后,或多或少会在倒钩内留下一定的间隙,进而影响封盖效果。对此,申请人在公告号为cn209981155u的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可拆卸的熔管撞针器,该专利中,熔管撞针器的封盖通过螺纹连接在熔管针筒上,熔管针筒、封盖和支撑管以及撞针形成密封空间,以实现熔管撞针器的可拆装,以及减少零配件数量少,提高熔管撞针器的装配效率和降低熔管撞针器的生产成本。

但由于上述专利中的密封圈是藉由封盖的挤压来实现密封接触,而由于加工误差以及外界碰撞等因素导致的封盖松动都会直接影响密封效果,导致套件内的绝缘油渗漏,最终影响到产品的耐压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熔管撞针器。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熔管撞针器,包括熔管针筒、撞针、封盖和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熔管针筒下端上具有一支承面,该支承面上开设有孔径与撞针的杆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

所述撞针包括一杆体;

所述封盖安装于熔管针筒上的开口处,该封盖上设有孔径与撞针的杆径相适配的第二通孔,且封盖与熔管针筒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撑件、上支撑件和弹性件,下密封件、上密封件上分别具有孔径与撞针的杆径相适配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下支撑件的底部具有一下密封面,该下密封面与支承面之间安装有一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被下支撑件和支承面固定,且与撞针的杆径过盈配合设置;所述上支撑件的顶部具有一上密封面,该上密封面与封盖的底部之间安装有一第三密封圈,该第三密封圈被上支撑件和封盖固定,且与撞针的杆径过盈配合设置;所述弹性件安装于下支撑件、上支撑件之间,并且对下支撑件、上支撑件产生将两者相互推离的弹力。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件上具有往上支撑件方向延伸的下固定部,所述第三通孔沿轴向贯穿该下固定部;所述上支撑件上具有往下支撑件方向延伸的上固定部,所述第四通孔沿轴向贯穿该上固定部;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件的底面以及支承面的顶面上分别具有一相向凸起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该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内径均与第二密封圈的外径相匹配,且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深度之和小于第二密封圈的厚度,且两者的深度之和大于第二密封圈厚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件的顶面以及封盖的底面上分别具有一相向凸起设置的第三环形凸起和第四环形凸起,所述第三环形凸起和第四环形凸起的内径均与第三密封圈的外径相匹配,且第三环形凸起和第四环形凸起的深度之和小于第三密封圈的厚度,且两者的深度之和大于第三密封圈厚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螺纹连接于熔管针筒的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外还设有一六边形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管撞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管撞针器在下支撑件和上支撑件之间安装了弹性件,该弹性件对下支撑件、上支撑件产生将两者相互推离的弹力,由于该弹性件的存在,使得下支撑件、上支撑件一直保持对第二、第三密封圈的挤压力,因而在由于加工误差或者外界碰撞等因素导致的封盖松动的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其各自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熔管撞针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熔管撞针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支撑组件的放大意图。

图4示出了下支撑件与支承面之间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上支撑件与封盖底部之间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熔管撞针器,包括熔管针筒1、撞针2、封盖3和支撑组件4。

其中,熔管针筒1为一中空筒状结构,该熔管针筒1的轴向两端分别定义为上端和下端。该熔管针筒1的下端上具有一支承面10,该支承面10上开设有孔径与撞针2的杆径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00,以使撞针2的下部能够从该第一通孔100穿出;该熔管针筒1上端开口处连接有密封用的封盖3,该封盖3上设有孔径与撞针2的杆径相适配的第二通孔30,以使撞针2的上部能够通过该第二通孔30穿出该封盖3;

在本实施例中,该封盖3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该熔管针筒1上端开口处,且封盖3与熔管针筒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用的第一密封圈51。

本实施例中的封盖3外设有六边形的凸台33,以便于通过普通的外六角套筒或者开口扳手安装拆卸封盖3实现快速拆装。

支撑组件4包括下支撑件41、上支撑件42以及弹性件43,其中,下支撑件41上具有孔径与撞针2的杆径相适配的第三通孔410,以使撞针2的杆体能够通过该第三通孔410,且该下支撑件41的底部具有一下密封面411,该下密封面411与熔管针筒1支承面10之间安装有一第二密封圈52,该第二密封圈52被下支撑件41和熔管针筒1的支承面10固定,且与撞针2的杆径过盈配合设置,从而实现下支撑件41、支承面10、撞针2三者之间的密封。

上支撑件42上具有孔径与撞针2的杆径相适配的第四通孔420,以使撞针2的杆体能够通过该第四通孔420,且该上支撑件42的顶部具有一上密封面421,该上密封面421与封盖3的底部之间安装有一第三密封圈53,该第三密封圈53被上支撑件42和封盖3固定,且与撞针2的杆径过盈配合设置,从而实现上支撑件42、封盖3、撞针2三者之间的密封。

弹性件43安装于下支撑件41、上支撑件42之间,并且对下支撑件41、上支撑件42产生将两者相互推离的弹力。由于弹性件43的存在,使得下支撑件41、上支撑件42一直保持对第二、第三密封圈的挤压力,因而在由于加工误差或者外界碰撞等因素导致的封盖松动的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其各自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下支撑件41上具有往上支撑件42方向延伸的下固定部412,第三通孔410沿轴向贯穿该下固定部412,以使撞针2的杆体能够穿过该下固定部412;上支撑件42上具有往下支撑件41方向延伸的上固定部422,第四通孔420沿轴向贯穿该上固定部422,以使撞针2的杆体能够穿过该上固定部422;其中弹性件43为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下固定部412和上固定部422上。该下固定部412和上固定部422不仅便于弹簧的安装,并且能够使得该弹簧的弹力以大致沿轴向的垂直作用在下支撑件41和上支撑件42上,能够产生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下支撑件41的底面以及支承面10的顶面上分别具有一相向凸起设置的第一环形凸起413和第二环形凸起101,其中第一环形凸起413和第二环形凸起101的内径均与第二密封圈52的外径相当,且第一环形凸起413和第二环形凸起101的深度之和小于第二密封圈52的厚度,且其两者的深度之和大于第二密封圈52厚度的一半,使得该下支撑件41和支承面10不会过度挤压第二密封圈52而导致其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上支撑件42的顶面以及封盖3的底面上分别具有一相向凸起设置的第三环形凸起423和第四环形凸起34,其中第三环形凸起423和第四环形凸起34的内径均与第三密封圈53的外径相当,且第三环形凸起423和第四环形凸起34的深度之和小于第三密封圈53的厚度,且其两者的深度之和大于第三密封圈53厚度的一半,使得该封盖3和上支撑件42不会过度挤压第三密封圈53而导致其损坏。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