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矩形接触件、及插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8144发布日期:2021-07-16 21:2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紧凑型矩形接触件、及插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接触件、及连接器插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矩形接触件、及插孔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大电流连接器可应用在各个连接器市场领域,譬如新能源、军工、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目前连接器主要以插拔连接器为主。通过内置接触件的弹性实现插拔连接。
3.但是,现在有的插拔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弹片的倾斜方向相同,因此只能实现单方向插接,在诸多环境下无法满足插接需求。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以多向插接的接触件结构,使其满足更多的连接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矩形接触件,可以实现多方向插接,以适应更多的连接场景。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紧凑型矩形接触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紧凑型矩形接触件,包括矩形主体,所述主体中部开设有条状孔,所述条状孔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设有两排起翘的接触弹片,两排所述接触弹片交错间隔排布,且两排所述接触弹片的起翘方向相同;所述接触弹片端部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向主体一侧弯折。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弹片与主体之间构成的起翘角的角度范围5
°
至15
°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触弹片与折弯部之间构成的折弯角的角度范围120
°
至150
°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条状孔的数量至少为两排。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两个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中部开设有铆压孔。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多个辅助弹片,所述辅助弹片的起翘方向与接触弹片的起翘方向相同,所述主体同一侧边的多片辅助弹片置于两个固定耳之间。
12.本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一种插孔连接器,包括两片如前述的接触件和插孔主体,所述插孔主体为中空结构,两片所述接触件容置于插孔主体内,所述插孔主体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插接端口,所述插接端口内壁设有多个铆压凸块,所述铆压凸块插入铆压孔内固定。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孔主体一侧壁设有压线槽,所述压线槽与两个插接端口不共面。
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紧凑型矩形接触件的有益效果是:主体中部开设有条状孔,条状孔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设有两排起翘的接触弹片,两排接触弹片交错间隔排布,且两排
接触弹片的起翘方向相同。接触弹片端部设有折弯部,折弯部向主体一侧弯折。相对的两排接触弹片分别指向相对的两个方向,以适配两个方向的插接件,再利用折弯部的平滑过渡,实现多方向插接,进而实现适应更多的连接场景;与此同时,交错的弹片结构可以提供较强的回弹力,使插接更加牢固,最终实现高稳定、大电流导通。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紧凑型矩形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紧凑型矩形接触件的侧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紧凑型矩形接触件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紧凑型矩形接触件a区的放大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紧凑型矩形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紧凑型矩形接触件的侧视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紧凑型矩形接触件的俯视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插孔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本实用新型插孔连接器与插片连接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25.实施例一:
26.请参考图1

3,一种紧凑型矩形接触件10,包括矩形主体11。
27.主体11中部开设有条状孔12,条状孔12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设有两排起翘的13,两排13分别指向条状孔12相对的侧壁。两排接触弹片13交错间隔排布,且两排接触弹片13的起翘方向相同。接触弹片13端部设有折弯部131,折弯部131向主体11一侧弯折。
28.相对的两排接触弹片13分别指向相对的两个方向,以适配两个方向的插接件,再利用折弯部131的平滑过渡,实现多方向插接,进而实现适应更多的连接场景。与此同时,交错的弹片结构可以提供较强的回弹力,使插接更加牢固,最终实现高稳定、大电流导通。
29.请参考图4,较佳的,接触弹片13与主体11之间构成的起翘角的角度范围5
°
至15
°
,本实施例优选为10
°
。接触弹片13与折弯部131之间构成的折弯角的角度范围120
°
至150
°
,本实施例优选为接触弹片135
°

30.较佳的,条状孔12的数量至少为两排,以提供充足的接触弹片13。
31.接触弹片13呈梯形结构,使其自身具有良好的刚性。
32.主体11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两个固定耳14,固定耳14中部开设有铆压孔141。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固定。
33.实施例二:
34.请参考图5

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主体11a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多个辅助弹片15,辅助弹片15的起翘方向与接触弹片13a的起翘方向相同,主体11a同一侧边的多片辅助弹片15置于两个固定耳14a之间。增大接触件10a与插片的有效导电面积,进而降低内阻,已达到高载流的目的。
35.与此同时,辅助弹片15也设有指向主体11a的折弯部131a。
36.请参考图8和图9,结合上述两个实施例,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插孔连接器20。下面以实施例二中的接触件10a作进一步说明。
37.插孔连接器包括两片接触件10a和插孔主体21,插孔主体21为中空结构,两片接触件10a容置于插孔主体21内。
38.插孔主体21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插接端口22,插接端口22内壁设有多个铆压凸块221,铆压凸块221插入铆压孔141a内固定。
39.外部插片可以分别插入两个插接端口22内与接触件10a连接。
40.较佳的,插孔主体21一侧壁设有压线槽23,压线槽23与两个插接端口22不共面。便于插孔主体21与导电线或者导电片结构连接固定。
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型矩形接触件,主体中部开设有条状孔,条状孔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设有两排起翘的接触弹片,两排接触弹片交错间隔排布,且两排接触弹片的起翘方向相同。接触弹片端部设有折弯部,折弯部向主体一侧弯折。相对的两排接触弹片分别指向相对的两个方向,以适配两个方向的插接件,再利用折弯部的平滑过渡,实现多方向插接,进而实现适应更多的连接场景;与此同时,交错的弹片结构可以提供较强的回弹力,使插接更加牢固,最终实现高稳定、大电流导通。
4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