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9782发布日期:2021-08-17 13:4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是采用动簧直动式结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包括陶瓷罩、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推动杆部件和线圈部件;陶瓷罩是通过金属框片与下壳相固定并围成一密闭的腔体,两个静触点引出端装在陶瓷罩上,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伸入到所述腔体中,线圈部件装在下壳中并处于腔体的下部,动簧片装在推动杆部件的顶部,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相对应,推动杆部件的下部与线圈部件相配合,当线圈工作时,推动杆部件带动动簧片向上运动,使动簧片的两端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相接触,则高压直流继电器呈接通状态,当线圈不工作时,推动杆部件受复位弹簧的作用带动动簧片向下运动,使动簧片的两端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相分离,则高压直流继电器呈断开状态。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由于密封的原因,处于腔体下部的线圈的两个引出端通常设计成朝上引出,通常是从陶瓷罩引出。现有技术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存在着结构复杂,不易成型,插装不牢靠和装配效率低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通过结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易成型,插装牢靠和装配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包括线圈架、陶瓷罩、不易变形的第一插接片、容易变形的第二插接片和引出端子;所述陶瓷罩设在所述线圈架的上方;所述线圈架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的下端分别插接固定在所述插槽中,并在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引出端子的容纳腔;所述引出端子的上端与所述陶瓷罩焊接相固定,所述引出端子的下端插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呈过盈配合,所述引出端子利用所述第二插接片的弹性变形而能够以较小的插接力插入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插槽中,由槽底向上凸伸一凸台,并使得凸台的两边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的厚度相适配的第一插入槽和第二插入槽;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插入槽和所述第二插入槽中;所述凸台的高度低于所述插槽的槽沿以在所述凸台的顶面至所述插槽的槽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插接片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插接片的厚度尺寸。

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的宽度的两边分别设有倒刺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分别通过所述倒刺结构卡置在所述第一插入槽和第二插入槽中。

所述插槽的槽口处,在与所述第二插接片的厚度的一面相贴靠的槽壁还设有让位缺口,以在引出端子的下端插入时,为所述第二插接片向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片的方向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

所述第二插接片的上部设有弯折方向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片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插接片相配合形成夹口。

所述夹口处在所述插槽的槽口的上方。

所述第二插接片的上部向宽度的两边还设有第一凸伸部,所述第二插接片的上部的第一凸伸部搭在所述插槽的槽沿上;所述第二插接片的第一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一凸伸部的上方。

所述第一插接片的上部向宽度的两边还设有第二凸伸部,所述第一插接片的上部的第二凸伸部搭在所述插槽的槽沿上。

所述第一插接片中,在第二凸伸部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段处设有便于缠绕线圈的漆包线的凹凸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不易变形的第一插接片和容易变形的第二插接片,且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的下端分别插接固定在线圈架的插槽中,并在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引出端子的容纳腔;所述引出端子的上端与所述陶瓷罩焊接相固定,所述引出端子的下端插入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第一插接片和所述第二插接片呈过盈配合,所述引出端子利用所述第二插接片的弹性变形而能够以较小的插接力插入所述容纳腔中。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成型,插装牢靠和装配效率高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结构剖视图(沿着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连线剖视);

图2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结构剖视图(沿着垂直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连线剖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引出端子插入过程);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引出端子插装到位);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未含陶瓷罩);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未含陶瓷罩,且转动90度);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拟装入线圈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已装入线圈架未绕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已装入线圈架并绕线后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已装入线圈架并绕线后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已装入线圈架并绕线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插接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插接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包括线圈架2、陶瓷罩1、不易变形的第一插接片3、容易变形的第二插接片4和引出端子5;所述陶瓷罩1设在所述线圈架2的上方;所述线圈架2设有插槽21;所述第一插接片3和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下端分别插接固定在所述插槽21中,并在所述第一插接片3和所述第二插接片4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引出端子的容纳腔30;所述引出端子5的上端与所述陶瓷罩1焊接相固定,所述引出端子5的下端插入所述容纳腔30中并与所述第一插接片3和所述第二插接片4呈过盈配合,所述引出端子5利用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弹性变形而能够以较小的插接力插入所述容纳腔30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槽21中,由槽底向上凸伸一凸台22,并使得凸台22的两边分别形成与所述第一插接片3和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厚度相适配的第一插入槽23和第二插入槽24;所述第一插接片3和所述第二插接片4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插入槽23和所述第二插入槽24中;所述凸台22的高度低于所述插槽21的槽沿以在所述凸台的顶面至所述插槽的槽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片3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厚度尺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片3的宽度的两边设有倒刺结构31,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宽度的两边分别设有倒刺结构42,所述第一插接片3通过所述倒刺结构31卡置在所述第一插入槽23中,所述第二插接片4通过所述倒刺结构42卡置在所述第二插入槽24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槽21的槽口处,在与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厚度的一面相贴靠的槽壁还设有让位缺口25,以在引出端子5的下端插入时,为所述第二插接片4向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片3的方向做弹性变形提供让位空间。

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上部设有弯折方向背离所述第一插接片的第一弯折部41,所述第一弯折部41与所述第一插接片3相配合形成夹口40,夹口40能够提高引出端子5与第一插接片3接触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第一弯折部41处在所述插槽21的槽口的上方。使得所述夹口40处在所述插槽21的槽口的上方。这样,除了第二插接片4与第一插接片3在插槽21内相配合对引出端子5进行夹持外,在插槽21的槽口的上方,夹口40也对引出端子5进行夹持,防止引出端子5倾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上部向宽度的两边还设有第一凸伸部43,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上部的第一凸伸部43搭在所述插槽21的槽沿上;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第一弯折部41设在所述第一凸伸部43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片3的上部向宽度的两边还设有第二凸伸部32,所述第一插接片3的上部的第二凸伸部32搭在所述插槽21的槽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片3中,在第二凸伸部3的上方还设有第二弯折部33,所述第二弯折部33的弯折段处设有便于缠绕线圈的漆包线的凹凸结构34。

装配时,是将引出端子5的上端与所述陶瓷罩1焊接相固定,将第一插接片3和第二插接片4分别装入线圈架2的插槽21中,由于漆包线有两端引线,因此,线圈架2设有两个插槽21;第一插接片3和第二插接片4装入线圈架2的插槽21后,可将已经缠绕在线圈架的漆包线的线头绕在第一插接片3的凹凸结构34上,并通过焊锡焊接相固定,第一插接片3连接好漆包线后,需要再向线圈架方向进一步折弯(如图11、图13所示);然后可将与陶瓷罩1固定在一起的引出端子5的下端插入由第一插接片3和第二插接片4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引出端子的容纳腔30中,引出端子5插入时,由于插槽21的槽口处,在与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厚度的一面相贴靠的槽壁还设有让位缺口25,即插槽21与引出端子5相配合的两侧槽壁高低不同,当引出端子5插入时,第二插接片4可以向让位缺口25变形,使得引出端子5可以以较小的力插入,当引出端子5的底端过了让位缺口25的底端位置后,第一插接片3和第二插接片4均无法变形,引出端子5与第一插接片3和第二插接片4呈过盈配合,相当于第二插接片4将引出端子5挤向第一插接片3,使引出端子5与第一插接片3能够更好的接触,同时减少塑料刮屑的产生,避免产生不导通现象,让位缺口25起着调整配合过盈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线圈引出结构,采用了不易变形的第一插接片3和容易变形的第二插接片4,且第一插接片3和第二插接片4的下端分别插接固定在线圈架2的插槽21中,并在所述第一插接片3和所述第二插接片4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引出端子的容纳腔30相当于形成插座结构;所述引出端子5的上端与所述陶瓷罩1焊接相固定,所述引出端子5的下端插入所述容纳腔30中并与所述第一插接片3和所述第二插接片4呈过盈配合,所述引出端子5利用所述第二插接片4的弹性变形而能够以较小的插接力插入所述容纳腔30中。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成型,插装牢靠和装配效率高的特点。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