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4249发布日期:2021-01-23 22:5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


背景技术:

[0002]
在蓄电池生产加工过程中,板栅作为铅膏的载体和导体,铅膏只有填涂在板栅上经过固化干燥后才能成为极板,而极板是铅酸蓄电池的核心,板栅犹如骨架,对整个极板的强度和使用寿命都有直接的影响。
[0003]
铅蓄电池极板中,板栅一般包括极耳、板栅边框和筋条,现有的铅蓄电池极板中,极耳两侧与板栅板框之间的连接段一般呈圆弧状,即极耳两侧与板栅板框之间为圆角,这样极耳与板栅边框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电阻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
[0005]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包括板栅,所述板栅包括板栅边框,所述板栅边框内交错设置有若干根导电筋条,所述板栅边框的外侧设置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板栅边框连接的端部呈梯形,且该梯形的下底边与所述板栅边框连接。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极耳与所述板栅边框一侧的间距小于所述极耳与所述板栅边框另一侧之间的间距,所述梯形的两条腰中,与所述板栅边框侧边间距较小的腰的长度小于与所述板栅边框侧边间距较大的腰的长度。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梯形的腰与所述板栅边框之间的夹角均为140
°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电筋条包括横向筋条和纵向筋条,所述横向筋条沿所述板栅边框的宽度方向设置,若干根所述横向筋条沿所述板栅边框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所述纵向筋条包括位于所述极耳轴线方向的竖直筋条以及位于竖直筋条两侧的斜筋条,所述斜筋条朝向所述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竖直筋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斜筋条远离所述极耳的一端与所述竖直筋条之间的间距。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本实用新型中极耳与板栅边框连接的端部呈梯形,将传统极耳两侧与板栅板框之间的圆角改成斜角,从而增大了极耳与板栅边框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电阻;
[0012]
(2)本实用新型中极耳与板栅边框两侧的间距不同,使极耳两侧的板栅的面积不同,对应地极耳下端的梯形的两条腰中,与板栅边框侧边间距较小的腰的长度小于与板栅边框侧边间距较大的腰的长度,使位于面积较大一侧的极耳与板栅边框的连接面面积大于位于面积较小一侧的极耳与板栅边框的连接面面积,便于导电筋条中电流向极耳汇聚;
[0013]
(3)本实用新型纵向筋条包括竖直筋条以及斜筋条,且斜筋条的一端均向极耳靠拢,便于纵向筋条中的电流向极耳汇聚。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角式极耳铅蓄电池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其中:1、板栅;2、板栅边框;3、极耳;4、横向筋条;5、竖直筋条;6、斜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斜角式极耳3铅蓄电池极板,包括板栅1,该板栅1包括大致呈矩形的板栅1边框,在板栅1边框内交错设置有多根导电筋条,这些导电筋条形成网格状导电结构。在板栅1边框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极耳3。
[0019]
其中,该极耳3与板栅1边框连接的端部呈梯形,且该梯形的下底边与板栅1边框连接。这样设置将传统极耳3两侧与板栅1板框之间的圆角改成斜角,增大了极耳3与板栅1边框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板栅1的电阻。
[0020]
较佳的,该极耳3与板栅1边框上极耳3所在的侧边的两端之间的间距不等,即极耳3靠近板栅1边框的一侧。以极耳3的轴线为分隔线,可将板栅1分为左右两部分,且左侧的表面积小于右侧的表面积。极耳3与板栅1边框连接的梯形端部中,位于极耳3左侧的腰的长度小于位于极耳3右侧的腰的长度,从而使极耳3左侧与板栅1边框连接面的面积小于极耳3右侧与板栅1边框连接面的面积,便于导电筋条中的电流向极耳3汇聚。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梯形的腰与板栅1边框之间的夹角均为140
°

[0022]
另外,导电筋条包括横向筋条4和纵向筋条。其中,横向筋条4沿板栅1边框的宽度方向设置,多根横向筋条4沿板栅1边框的长度方向依次等距排布。纵向筋条包括位于极耳3轴线方向的竖直筋条5以及位于竖直筋条5两侧的斜筋条6,这些斜筋条6朝向极耳3的一端与竖直筋条5之间的间距小于斜筋条6远离极耳3的一端与竖直筋条5之间的间距,即所有斜筋条6朝向极耳3的一端均向极耳3靠拢,便于纵向筋条中的电流向极耳3汇聚,减小电流汇聚至极耳3所需的时间。
[0023]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极耳3两侧与板栅1板框之间的圆角改成斜角,增大了极耳3与板栅1边框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电阻,且纵向筋条朝向极耳3的一端均向极耳3靠拢,便于纵向筋条中的电流向极耳3汇聚,减小电流汇聚至极耳3所需的时间。
[0024]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