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及其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8138发布日期:2021-04-27 18:3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及其绕线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特别是指一种在绕线架上具有补强构造以提升强度并方便自动化绕线作业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2.变压器基本上包含一绕线架和铁芯组,所述绕线架上依序绕设有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铁芯组由两相对的铁芯组成,两铁芯可为ei型或 ee型等,其相对结合在绕设有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的绕线架上;在所述绕线架上绕设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目前多已实行自动化绕线作业,此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与产能。然而绕线架由塑料制成,考虑材料成本及重量,其整体的厚度有限,而由自动化设备进行绕线时,将在绕线架上产生较大的应力,尤其转角处,当绕线架转角处强度不足时,即可能在绕线过程中毁损而影响良率。
3.再者,变压器经常使用在电源供应器的相关产品上,因与电力转换有关,以致在安全规格上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例如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出线不得重迭,绕线架的出线构造即必须兼顾安规要求和自动化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变压器,其在绕线架、铁芯组上设有匹配互补的补强构造,其可有效提升绕线架的强度,并可维持变压器的高效率。
5.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使所述变压器包括:
6.一绕线架,具有一中空的筒部,所述筒部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上延伸部和一下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所述下延伸部和所述筒部的衔接处分别形成有一补强肋;
7.一铁芯组,由两相对的铁芯所组成,所述铁芯具有一背板,所述背板内侧面分别形成有一中柱及两侧柱,所述背板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上凹口和一下凹口,所述上、下凹口与所述中柱衔接处分别形成有一沟槽,所述沟槽对应于所述绕线架上的补强肋且匹配互补。
8.如前述的变压器主要是在绕线架的筒部和上、下延伸部衔接处分别形成有突出的补强肋,利用所述补强肋提高衔接处的结构强度,而铁芯组的铁芯上配合形成有沟槽,以互补匹配,因此可有效提升绕线架强度,方便自动化绕线作业。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绕线架俯视角度立体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绕线架仰视角度立体图。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铁芯立体图。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铁芯平面图。
1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15.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16.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18.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首先请参考图1所示,其包括一绕线架10和一铁芯组20,所述绕线架10供绕设线圈以分别构成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图中未示),所述铁芯组20则设在所述绕线架10上且包覆其上的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其中
19.请参考图2、图3所示,所述绕线架10具有一中空的筒部11,所述筒部11具有两相对平坦壁和两相对的弧壁,所述筒部11在两平坦壁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上延伸部12、一下延伸部13,所述筒部11在两弧壁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侧板14,所述上延伸部12、下延伸部13、侧板14在所述筒部11外筒壁围成的空间,供绕设前述初级绕组、次级绕组之用。
20.所述筒部11的平坦壁两端和上延伸部12、下延伸部13的衔接处形成有一突出的补强肋15,由于上延伸部12、下延伸部13是朝筒部11的轴向延伸,因此具体而言,所述补强肋15是分别形成在平坦壁和上延伸部12、下延伸部13的转角处。
21.在本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下延伸部13设有数支接脚16,供初级绕组的出线端绕设其上,为避免初级绕组、次级绕组的出线交叉,设有所述接脚16的所述下延伸部13底部形成有多个深线槽130,各个深线槽130 形成在相邻接脚16间,使初级绕组出线通过深线槽130缠绕在接脚16上,以避开次级绕组的出线。
22.再者,所述两上延伸部12上分别形成有一绕线柱17,供次级绕组的出线绕过再采用直下方式拉出,因此避开初级绕组的出线。
23.请配合参考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芯组20由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铁芯21所组成,所述铁芯21具有一背板22,所述背板22 的相对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一中柱23和二侧柱24,所述中柱23的形状和绕线架10的筒部11匹配而具有相对的两平切面230,所述平切面230对应于筒部11的平坦壁;所述背板22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上凹口221和一下凹口222,其中,下凹口222宽度大于上凹口221,所述上凹口221 和下凹口222是配合所述绕线架10上的绕线柱17、深线槽130分别作为次级绕组、初级绕组的出线窗口,以确保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出线不交叉。
24.如前所述铁芯21的中柱23具有两平切面230,而所述中柱23的径壁除两平切面230以外仍呈弧形,此一设计可以在确保ae值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所述中柱23的周长,以便尽量降低变压器的直流电阻(dcr),进而确保高效率。
25.再者,所述铁芯21的背板22在上凹口221、下凹口222与中柱23的平切面230相邻处分别形成有一沟槽25,所述沟槽25对应于绕线架10上的补强肋15,所述铁芯组20的两铁芯21相对组合到所述绕线架10的状态是如图6所示,所述两铁芯21的中柱23是由所述绕线架10的筒部11 轴向两端分别穿入,所述两铁芯21上的沟槽25适匹配于所述筒部11与上延伸部12、下延伸部13衔接处的补强肋15。
26.所述两铁芯21的两侧柱24则相对包覆由所述侧板14、所述上延伸部 12、下延伸部13、所述筒部11外筒壁围成的绕线空间,所述筒部11未被所述铁芯组20包覆的上下端是作
为次级绕组、初级绕组的出线窗口。
27.如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座30,供固定相互结合的绕线架10和铁芯组20;所述固定座30主要是在一矩形平台31的背面朝垂直方向延伸形成一后板32,所述平台31两端分别朝垂直方向延伸形成挡缘311,所述挡缘311延伸至所述平台31前端,而在平台31前端形成缺口;所述后板32的两端也分别朝直角方向朝前延伸形成一侧挡缘321,所述侧挡缘321和所述挡缘311衔接,所述平台31、所述后板32与其挡缘311、侧挡缘321围成的空间适可供铁芯组20固定其间,而被铁芯组20包覆其筒部11的绕线架10则使其下延伸部13及其上的接脚16由所述平台31前端的缺口露出,以供装配插件使用。
28.再者,请参考图8所示,所述固定座30的后板32背面下端形成有两凸块33,所述凸块33上并分别形成有一线沟330,供直下式下拉的次级绕组出线通过。
29.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绕线架的筒部和铁芯组的铁芯分别形成互补的补强肋和沟槽,因此确保绕线架本身的结构强度,同时便于自动化作业;而在绕线架的筒部上又分别形成有上、下延伸部,所述上延伸部形成有绕线柱,所述下延伸部底面则形成深线槽,以分别提供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出线,而避免初级、次级绕组的出线交叉,除了方便自动化,亦满足安规要求。同时在铁芯的中柱设计上,在确保ae值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中柱周长,而维持了高效率。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