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对接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7183发布日期:2021-04-30 09:3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线缆对接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接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线缆对接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水地暖安装复杂、能耗较高以及管道的热量损失较大,所以电地暖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青睐。

目前,电地暖在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常因为线缆接头的防护不好和连接问题造成线路故障。线缆接头故障会有水汽浸入,容易产生漏电将人电伤的现象,而且线缆接头由于高温容易出现氧化,导致线缆接头处的电阻增大而将线缆烧损,线缆接头部位的烧损给铺设电缆维护造成极大的困难,增加了使用成本。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线缆接头的防护性不佳容易产生漏电以及容易出现氧化烧损的现象,增加了电缆维护的难度和使用成本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对接接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缆接头的防护性不佳容易产生漏电以及容易出现氧化烧损的现象,增加了电缆维护的难度和使用成本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线缆对接接头结构,包括: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为导电材料,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用于供碳纤维电缆进行插入的第一连接段以及用于供所述碳纤维电缆的导芯进行插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碳纤维电缆的所述导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段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凸头,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用于供金属电缆进行插入的第三连接段以及用于供所述金属电缆的导芯进行插入的第四连接段,所述金属电缆的所述导芯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相接触,所述第四连接段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所述连接凸头进行伸入的凹槽,并且所述连接凸头与所述凹槽弹性相抵;

第一热缩管,所述第一热缩管固定套装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第一热缩管与所述连接组件相对应部位的内侧壁上固定贴合有焊锡层,并且所述第一热缩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电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热缩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碳纤维电缆固定连接;

第二热缩管,所述第二热缩管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热缩管上,并且所述第二热缩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电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热缩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碳纤维电缆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碳纤维电缆进行抵紧的第一凹点,沿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金属电缆进行抵紧的第二凹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应部位的内侧壁上固定贴合有热熔胶层,当所述热熔胶层熔化后,能够将所述第一热缩管、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碳纤维电缆之间进行粘接,所述第一热缩管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相对应部位的内侧壁上也固定贴合有所述热熔胶层,当所述热熔胶层熔化后,能够将所述第一热缩管、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及所述金属电缆之间进行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缩管的内侧壁上固定贴合有所述热熔胶层,当所述热熔胶层熔化后,能够将所述第二热缩管、所述第一热缩管、所述碳纤维电缆以及所述金属电缆之间进行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的材质为磷青铜,并且所述连接组件的表面镀有银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缩管的材质为透明聚烯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缩管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热缩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热缩管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电缆的所述导芯为铜线。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电缆的所述导芯为碳纤维导电丝。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线缆对接接头结构,包括连接组件、第一热缩管以及第二热缩管,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接,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用于供碳纤维电缆进行插入的第一连接段以及用于供碳纤维电缆的导芯进行插入的第二连接段,碳纤维电缆的导芯与第二连接段相接触,第二连接段在远离第一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凸头,第二连接件设置有用于供金属电缆进行插入的第三连接段以及用于供金属电缆的导芯进行插入的第四连接段,金属电缆的导芯与第四连接段相接触,第四连接段在远离第三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连接凸头进行伸入的凹槽,并且连接凸头与凹槽弹性相抵,第一热缩管固定套装在连接组件上,第一热缩管与连接组件相对应部位的内侧壁上固定贴合有焊锡层,并且第一热缩管的一端与金属电缆固定连接,第一热缩管的另一端与碳纤维电缆固定连接,第二热缩管固定套装在第一热缩管上,并且第二热缩管的一端与金属电缆固定连接,第二热缩管的另一端与碳纤维电缆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碳纤维电缆插装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碳纤维电缆的导芯与第一连接件相接触并导通,碳纤维电缆与第一连接件通过压装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金属电缆插装到第二连接件的内部,金属电缆的导芯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并导通,金属电缆与第二连接件通过压装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件上的连接凸头插入到第二连接件上的凹槽内,从而实现了金属电缆与碳纤维电缆两种不同导电介质的电连接,第一热缩管经过热风枪140℃的加热,第一热缩管收缩变形,同时第一热缩管上的焊锡层熔解,并被第一热缩管收缩挤压填充在连接组件的对接部位以及连接组件与导芯之间的间隙中,使连接组件与导芯焊接成不可拆卸的一个整体,大大增强了碳纤维电缆与金属电缆接头处的拉伸强度以及防护性,第二热缩管经过热风枪110℃的加热,第二热缩管收缩变形,同时第二热缩管固定套装在第一热缩管上,并且第二热缩管的一端与金属电缆固定连接,第二热缩管的另一端与碳纤维电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增强了碳纤维电缆与金属电缆接头处的拉伸强度以及防护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缆接头的防护性不佳容易产生漏电以及容易出现氧化烧损的现象,增加了电缆维护的难度和使用成本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电缆和碳纤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个电缆与连接组件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热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热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缆对接接头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缆对接接头结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碳纤维电缆;4、第一连接段;5、导芯;6、第二连接段;7、连接凸头;8、金属电缆;9、第三连接段;10、第四连接段;11、凹槽;12、第一热缩管;13、焊锡层;14、第二热缩管;15、第一凹点;16、第二凹点;17、热熔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对接接头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缆接头的防护性不佳容易产生漏电以及容易出现氧化烧损的现象,增加了电缆维护的难度和使用成本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线缆对接接头结构,包括连接组件、第一热缩管12以及第二热缩管14,连接组件、第一热缩管12以及第二热缩管14的材质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材质优选为磷青铜,并且连接组件的表面镀有银层,因为磷青铜是一种合金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不易发热,确保安全同时具备很强的抗疲劳性,而且磷青铜材料的金属片具有很好的弹性模量,能够保证连接组件具有更加平稳良好的接触,连接组件表面镀银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导电性,很好的解决了连接不良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优选为模具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缩管12优选为透明聚烯烃,通过透明的第一热缩管12可以观察焊锡层13与连接组件接头的对应位置,便于锡焊接和热熔胶密封,本实施例中第二热缩管14的材质优选为聚氯乙烯,因为聚氯乙烯材质比较轻,防水防潮,具有不易燃、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缩管12以及第二热缩管14均优选为模具注塑一体式成型,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以及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对接,第一连接件1设置有用于供碳纤维电缆3进行插入的第一连接段4以及用于供碳纤维电缆3的导芯5进行插入的第二连接段6,碳纤维电缆3的导芯5与第二连接段6相接触,第二连接段6在远离第一连接段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凸头7,第二连接件2设置有用于供金属电缆8进行插入的第三连接段9以及用于供金属电缆8的导芯5进行插入的第四连接段10,金属电缆8的导芯5与第四连接段10相接触,第四连接段10在远离第三连接段9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供连接凸头7进行伸入的凹槽11,并且连接凸头7与凹槽11弹性相抵,第一热缩管12固定套装在连接组件上,第一热缩管12与连接组件相对应部位的内侧壁上固定贴合有焊锡层13,焊锡层13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焊锡层12宽度优选为16mm,厚度优选为2mm,并且第一热缩管12的一端与金属电缆8固定连接,第一热缩管12的另一端与碳纤维电缆3固定连接,第二热缩管14固定套装在第一热缩管12上,并且第二热缩管14的一端与金属电缆8固定连接,第二热缩管14的另一端与碳纤维电缆3固定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中金属电缆8以及碳纤维电缆3已经是现有技术,固本文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如此设置,碳纤维电缆3插装到第一连接件1的内部,碳纤维电缆3的导芯5与第一连接件1相接触并导通,碳纤维电缆3与第一连接件1通过压装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金属电缆8插装到第二连接件2的内部,金属电缆8的导芯5与第二连接件2相接触并导通,金属电缆8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压装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连接件1上的连接凸头7插入到第二连接件2上的凹槽11内,从而实现了金属电缆8与碳纤维电缆3两种不同导电介质的电连接,第一热缩管12经过热风枪140℃的加热,第一热缩管12收缩变形,同时第一热缩管12上的焊锡层13熔解,并被第一热缩管12收缩挤压填充在连接组件的对接部位以及连接组件与导芯5之间的间隙中,使连接组件与导芯5焊接成不可拆卸的一个整体,大大增强了碳纤维电缆3与金属电缆8接头处的拉伸强度以及防护性,第二热缩管14经过热风枪110℃的加热,第二热缩管14收缩变形,同时第二热缩管14固定套装在第一热缩管12上,并且第二热缩管14的一端与金属电缆8固定连接,第二热缩管14的另一端与碳纤维电缆3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增强了碳纤维电缆3与金属电缆8接头处的拉伸强度以及防护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缆接头的防护性不佳容易产生漏电以及容易出现氧化烧损的现象,增加了电缆维护的难度和使用成本的问题。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沿第一连接段4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碳纤维电缆3进行抵紧的第一凹点15,沿第三连接段9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将金属电缆8进行抵紧的第二凹点16。如此设置,能够保证连接组件与金属电缆8以及碳纤维电缆3连接处的牢固性以及拉伸强度,避免金属电缆8以及碳纤维电缆3从连接组件上脱离。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热缩管12与第一连接段4相对应部位的内侧壁上固定贴合有热熔胶层17,当热熔胶层17熔化后,能够将第一热缩管12、第一连接件1以及碳纤维电缆3之间进行粘接,第一热缩管12与第三连接段9相对应部位的内侧壁上也固定贴合有热熔胶层17,当热熔胶层17熔化后,能够将第一热缩管12、第二连接件2以及金属电缆8之间进行粘接,第一热缩管12的内侧壁上两端热熔胶层17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缩管12的内侧壁上两端热熔胶层17的宽度均优选为6mm,厚度均优选为1.5mm。如此设置,第一热缩管12经过热风枪140℃加热,将第一热缩管12上的焊锡层13熔解填充在连接组件及导芯5的间隙中,同时第一热缩管12内部的热熔胶层17熔化,被第一热缩管12收缩挤压填充在电缆与第一热缩管12之间,从而形成第一次防护。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热缩管14的内侧壁上也固定贴合有热熔胶层17,当热熔胶层17熔化后,能够将第二热缩管14、第一热缩管12、碳纤维电缆3以及金属电缆8之间进行粘接。如此设置,第二热缩管14经过热风枪110℃加热,第二热缩管14收缩,同时第二热缩管14内部的热熔胶层17熔化,被第二热缩管14收缩挤压填充在电缆与第二热缩管14之间,从而形成第二次防护。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热缩管12以及第二热缩管14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第二热缩管14的长度大于第一热缩管12的长度,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热缩管12的长度优选为90mm,内径优选为8mm,第二热缩管14的长度优选为200mm,内径优选为12mm。如此设置,使第二热缩管14能够将第一热缩管12完全进行包裹。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金属电缆8的导芯5优选为铜线,碳纤维电缆3的导芯5优选为碳纤维导电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