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场助航灯光回路用埋地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2781发布日期:2021-10-09 16:5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场助航灯光回路用埋地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场助航灯光回路用埋地电缆,属电线电缆技术领域,用来保证机场跑道稳定地长时间用电、为飞机提供可靠照明效果的串联主回路用埋地电缆。


背景技术:

2.机场助航灯光电缆用于民航机场用灯光导航系统的电力传输,电缆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航班起降的安全性。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班班次越来越多,航班起降越来越频繁,对机场助航灯光电缆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机场建设区域扩大,从北部边疆到南方沿海,各个机场环境不尽一致,对电缆的要求也不相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性能好,能满足各种环境要求,保证机场跑道稳定地长时间用电、能为飞机提供可靠照明效果的一种机场助航灯用埋地电缆。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导体上以三层共挤、干法交联、连续硫化的生产方式挤包内绝缘层、中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导体和三层绝缘层组成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外包屏蔽层。在屏蔽层外包外护套。具体来说:
5.一种机场助航灯光回路用埋地电缆,其特征在于:整个电缆外径不超过15.90mm;电缆的结构包括导体以及自内而外包裹在导体外的内绝缘层、中绝缘层、外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
6.所述导体的截面积是6mm2;
7.内绝缘层是由半导电屏蔽材料构成,内绝缘层最小厚度为0.15mm;
8.中绝缘层是由交联聚乙烯材料或防水树交联聚乙烯材料或乙丙橡皮材料构成,中绝缘层的标称厚度为2.8mm,最薄处厚度不小于2.52mm;
9.外绝缘层选用可剥离的交联半导电绝缘屏蔽材料构成,外绝缘层最小厚度为0.30mm;
10.外护套是由聚乙烯护套料或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料或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料构成,外护套的最薄处厚度为1.40mm,外护套的厚度范围为1.40mm~1.80mm。
11.改进一:所述导体是由7根直径为1.04mm的铜单丝绞合而成,屏蔽层是铜带屏蔽层,铜带屏蔽层是由铜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的最小搭盖率不低于15%,铜带最小厚度为0.07mm;中绝缘层是由交联聚乙烯材料或防水树交联聚乙烯材料或乙丙橡皮材料构成;外护套是由聚乙烯护套料或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料或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料构成,外护套的厚度范围为 1.40mm~1.80mm。
12.本改进结构的电缆,使电缆适于5kv输电要求。
13.改进二:所述导体由软结构镀锡铜线绞合而成,镀锡铜线为19根,镀锡铜线的直径是 0.64mm;所述屏蔽层是铜网编织金属屏蔽层,编织最小密度不小于90%,编织用铜丝直径不小于0.15mm;中绝缘层是由乙丙橡皮材料构成;外护套是由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料或
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料构成。
14.本改进结构的电缆,使电缆的弯曲性能优异,能保证狭小空间的安装和使用,能在多种空间环境要求下使用。
15.本实用新型是适用于机场助航灯光回路用埋地电缆,它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环境、使用特性要求选用不同的绝缘、护套材料。绝缘生产均采用三层共挤、干法交联、连续硫化生产方式一次性生产出绝缘线芯,保证生产时没有杂质带入绝缘线芯。屏蔽层能把电场限制于绝缘内,防止轴向表面放电,具有磁屏蔽的作用。这样能有效保证在机场跑道用电缆能稳定长时间运行,电缆外径小,重量轻。
16.经改进,本电缆的弯曲半径更小、更柔软,可以大大减小接线盒子的尺寸,并可以留有足够的长度余量。采用高密度铜网编织屏蔽层还能进一步保证电缆较高的柔软度,减小弯曲半径,保证狭小空间的安装和使用,满足多种空间环境要求下的使用要求。
17.本电缆的电气性能好,能保证机场跑道稳定地长时间用电、保障飞机所需可靠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实施例1~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实施例4、5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导体,2、内绝缘层,3、中绝缘层,4、外绝缘层,5、绝缘线芯,6、铜带金属屏蔽层,7、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2.一种机场助航灯光回路用埋地电缆,整个电缆外径不超过15.90mm;电缆的结构包括导体以及自内而外包裹在导体外的内绝缘层、中绝缘层、外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导体的截面积是6mm2;内绝缘层是由半导电屏蔽材料构成,内绝缘层最小厚度为0.15mm;中绝缘层是由交联聚乙烯材料或防水树交联聚乙烯材料或乙丙橡皮材料构成,中绝缘层的标称厚度为 2.8mm,最薄处厚度不小于2.52mm;外绝缘层选用可剥离的交联半导电绝缘屏蔽材料构成,外绝缘层最小厚度为0.30mm;外护套是由聚乙烯护套料或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料或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料构成,外护套的最薄处厚度为1.40mm。
23.如图1,对于5kv使用要求:所述导体是由7根直径为1.04mm的铜单丝绞合而成,屏蔽层是铜带屏蔽层,铜带屏蔽层是由铜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的最小搭盖率不低于15%,铜带最小厚度为0.07mm;中绝缘层是由交联聚乙烯材料或防水树交联聚乙烯材料或乙丙橡皮材料构成;外护套是由聚乙烯护套料或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料或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料构成。
24.实施例1~3是适用于5kv使用要求。
25.例1,在导体上以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内绝缘层、中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导体和三层绝缘层组成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外围绕包铜带屏蔽层,在铜带屏蔽层外围挤包外护套。导体采用公制线规,由7根直径为1.04mm的铜线绞合而成。内绝缘层选用半导电屏蔽材料,内绝缘层平均厚度为0.18mm,最小厚度为0.15mm。的中绝缘层选用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材
料。中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8mm,最薄处厚度不小于2.52mm,最大厚度测量值与最小厚度测量值之差不大于0.4mm。外绝缘层选用半导电绝缘屏蔽材料,外绝缘层平均厚度为0.35mm,最小厚度为 0.30mm。铜带屏蔽层采用单层重叠绕包结构,铜带最薄处厚度为0.07mm。外护套选用聚乙烯护套,外护套层最薄处厚度为1.40mm,厚度范围为1.40mm~1.80mm。
26.例2:在导体上以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内绝缘层、中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导体和三层绝缘层组成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外围绕包铜带屏蔽层,在铜带屏蔽层外围挤包外护套。中绝缘层选用防水树交联聚乙烯(tr

xlpe)绝缘材料。中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8mm,最薄处厚度不小于 2.52mm。外护套选用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外护套层最薄处厚度为1.40mm,厚度范围为 1.40mm~1.80mm。
27.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材料及厚度与实施例1相同。
28.例3:在导体上以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内绝缘层、中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导体和三层绝缘层组成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外围绕包铜带屏蔽层,在铜带屏蔽层外围挤包外护套。中绝缘层选用乙丙橡皮(epr)绝缘材料中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8mm,最薄处厚度不小于2.52mm。外护套选用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外护套层厚度范围为1.40mm~1.80mm。
29.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材料及厚度与实施例1相同。
30.经过检测,例1~3电缆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31.(1)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在20℃时,≤3.08ω/km。
32.(2)局部放电试验:在试验电压为9kv条件下,应无任何由电缆产生的超过声明试验灵敏度的可检测到的放电。(试验灵敏度应为5pc或更优)。
33.(3)交流电压试验:试验电压施加在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从开始施加电压增加到规定电压,应匀速升压,在10s内不超过1.8kv,60s内升高至18kv。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5min,绝缘应无击穿现象。
34.(4)成品电缆的低温弯曲试验:抽取不小于0.5m的成品电缆试样,放入

25℃
±
2℃冷冻箱内,1h后取出试样,立即沿直径为8倍电缆外径的圆柱体匀速卷绕180
°
,样品从冷冻箱取出到试验结束时间应不超过1min。试验后,电缆表面应无裂纹。
35.(5)电缆运行时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12倍。
36.对于柔软性要求较高的使用要求:
37.如图2,所述导体由软结构镀锡铜线绞合而成,镀锡铜线为19根,镀锡铜线的直径是 0.64mm;所述屏蔽层是铜网编织金属屏蔽层,编织最小密度不小于90%,编织用铜丝直径不小于0.15mm;中绝缘层是由乙丙橡皮材料构成;外护套是由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料或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料构成。
38.实施例4~5是适于柔软性要求较高的使用要求。
39.例4,导体是软导体,6mm2导体采用公制线规,软导体由19根,单丝直径为0.64mm的镀锡细铜线绞合而成。内绝缘层选用半导电屏蔽材料,内绝缘层平均厚度为0.18mm,最小厚度为0.15mm。中绝缘层选用乙丙橡皮(epr)绝缘材料。中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8mm,最薄处厚度不小于2.52mm,最大厚度测量值与最小厚度测量值之差不大于0.4mm。外绝缘层选用半导电绝缘屏蔽材料,外绝缘层平均厚度为0.35mm,最小厚度为0.30mm。屏蔽层采用铜网编织金属屏蔽层,铜网的单丝直径0.15mm,编织密度不小于90%。外护套选用聚氯乙烯热塑型护套,外护套层厚度范围为1.40mm~1.80mm,整个电缆外径不超过15.90mm。
40.例5:在导体上以三层共挤方式挤包内绝缘层、中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导体和三层绝缘层组成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外围采用铜网编织屏蔽。在屏蔽层外围挤包外护套。所述的中绝缘层选用乙丙橡皮(epr)绝缘材料中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8mm,最薄处厚度不小于2.52mm。外护套选用交联型氯丁橡胶护套,外护套层厚度范围为1.40mm~1.80mm,整个电缆外径不超过 15.90mm。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材料及厚度与实施例1相同。
41.经过检测,例4~5电缆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42.(1)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在20℃时,≤3.08ω/km。
43.(2)局部放电试验:在试验电压为9kv条件下,应无任何由电缆产生的超过声明试验灵敏度的可检测到的放电。(试验灵敏度应为5pc或更优)。
44.(3)交流电压试验:试验电压施加在导体和金属屏蔽之间。从开始施加电压增加到规定电压,应匀速升压,在10s内不超过1.8kv,60s内升高至18kv。试验电压持续时间为5min,绝缘应无击穿现象。
45.(4)成品电缆的低温弯曲试验:抽取不小于0.5m的成品电缆试样,放入

25℃
±
2℃冷冻箱内,1h后取出试样,立即沿直径为6倍电缆外径的圆柱体匀速卷绕180
°
,样品从冷冻箱取出到试验结束时间应不超过1min。试验后,电缆表面应无裂纹。
46.(5)电缆运行时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直径的6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