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固定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5143发布日期:2021-09-15 08:2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按键固定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固定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手机侧边按键的组装结构中,为了防止侧边按键掉出,通常还会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一塞子,塞子上设有限位片阻挡在侧边按键的内侧,起到防止侧边按键掉出的作用。然而,塞子的体积常较小且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后期拆卸特别困难,只能用镊子一点点抠出来,而且容易拆坏,使得拆下的塞子无法再安装使用。鉴于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固定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按键固定件难以拆取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固定件,用于固定按键,所述按键固定件包括防止所述按键掉落的限位部和便于拆除所述按键固定件的易拆结构。
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易拆结构为供拆卸工具插入以便将按键固定件拔出的拆卸孔。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拆卸孔内具有卡接块,所述拆卸工具的下端部插入所述拆卸孔中并与所述卡接块的下端面配合以拔出所述按键固定件。
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拆卸孔包括长条形开口部和位于所述开口部下方的内腔部,所述内腔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卡接块。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拆卸工具的下端部的形状与所述开口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拆卸工具的下端部穿过所述开口部并在所述内腔部中旋转以与所述卡接块的下端面配合。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拆卸工具的下端部以弹性变形的方式穿过所述开口部并在所述内腔部内弹性回复以与所述卡接块的下端面抵接。
10.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按键和如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按键固定件,所述按键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按键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按键固定件的限位部与所述按键配合以防止所述按键从所述外壳上掉落。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按键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多条竖向筋,所述按键固定件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按键为电子设备的侧边按键,所述外壳的侧边边框上开设有侧边按键安装孔,所述侧边按键具有安装在所述侧边按键安装孔内的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向内延伸的限位扣,所述按键固定件上的限位部阻挡在所述限位扣的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所述侧边按键为设于所述手机或平板侧边上的电源键或音量键。
14.本技术提供的按键固定件,其按键固定件上设有方便拆除所述按键固定件的易拆结构,使得按键固定件拆卸方便,而且拆卸过程中不易造成按键固定件损坏,按键固定件可以再次组装使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技术按键固定件一实施例中按键固定件与拆卸工具的组合图。
17.图2是本技术按键固定件一实施例中按键固定件与拆卸工具的爆炸图。
18.图3是本技术按键固定件一实施例中按键固定件与拆卸工具的另一视角的组合图。
19.图4是本技术按键固定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
[0021]1‑
外壳;11

侧边边框;101

安装槽;2

侧边按键;21

主体部;22

限位扣;3

按键固定件;31

主体部;310

拆卸孔;3101

开口部;3102

内腔部;311

竖向筋;312

卡接块;32

限位部;4

拆卸工具;41

下端部;42

手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现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3]
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按键固定件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固定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外壳1、侧边按键2和按键固定件3。所述外壳1包括侧边边框11和位于所述侧边边框11内侧的安装槽101。所述侧边按键2安装在所述侧边边框11上,所述按键固定件3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01内。所述按键固定件3具有防止所述侧边按键2掉落的限位部32。所述按键固定件3上还设有便于将按键固定件3从所述安装槽101中拔出的易拆结构。
[0026]
本技术提供的按键固定件,其按键固定件3上设有易拆结构,使得按键固定件3拆卸方便,进而方便侧边按键2的拆卸。而且拆卸过程不易造成按键固定件3损坏,按键固定件
3可以再次组装使用。
[0027]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按键固定件3包括主体部31和连接于所述主体部31的限位部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31为塑胶件,所述限位部32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所述塑胶件的主体部31注塑为一体而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也可以与所述主体部31为分体件,并通过卡扣、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32也可以为塑胶件,直接与所述主体部3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主体部31的侧壁上设有多条竖向筋311,所述竖向筋311用以在按键固定件3安装在安装槽101中时与安装槽101的内壁抵接实现紧密配合。所述主体部31的顶壁上自上而下开设有拆卸孔310。本实施例中,所述拆卸孔310为易拆结构,通过拆卸工具4插入拆卸孔310内即可很方便的将按键固定件3从所述安装槽101中取出。
[0028]
请重点参阅图3,所述拆卸孔310内具有卡接块312,所述拆卸工具4的下端部41插入所述拆卸孔310中并与所述卡接块312的下端面配合以拔出所述按键固定件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拆卸孔310包括长条形开口部3101和位于所述开口部3101下方的内腔部3102。所述内腔部3102贯穿所述主体部31的底壁。所述内腔部3102的宽度w2大于所述开口部3101的宽度w1以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卡接块312。从图3所示视角可以看出,所述拆卸孔310为阶梯孔,所述内腔部3102的长宽尺寸大于所述开口部3101的长宽尺寸,使得两者之间形成阶梯面,该阶梯面即构成所述卡接块312。
[0029]
请重点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拆卸工具4为金属片状件。所述拆卸工具4的上端部设有方便手指拿捏的手柄部42,所述拆卸工具4的下端部41的形状与所述开口部310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拆卸工具4的下端部41穿过所述开口部3101并在所述内腔部3102中旋转以与所述卡接块312的下端面配合。即,所述拆卸工具4的下端部41呈一字形,其插入所述开口部3101时以长度和宽度与所述开口部3101的长度和宽度相一致的方向插入,在下端部41穿过所述开口部3101而位于所述内腔部3102中时,旋转所述拆卸工具4使得下端部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开口部3101的长度方向具有夹角,且在夹角为90度时,下端部41与所述卡接块312的配合最为稳固。由于旋转使得下端部41位于卡接块312下方而受其阻挡,当向上提拉所述拆卸工具4时则带动按键固定件3向上拔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拆卸工具的下端部还可以以弹性变形的方式穿过所述开口部3101并在所述内腔部3102内弹性回复以与所述卡接块312的下端面抵接。例如,所述拆卸工具整体可以呈镊子形状,并且在镊子的两个下端部设有向外弯折的勾部,在将拆卸工具4插入拆卸孔310时,可捏紧镊子使得两个勾部贴近,以便拆卸工具4的下端部可以穿过开口部3101,在拆卸工具4的下端部穿过开口部3101后,松开捏紧力,使得两个勾部受弹性回复力而相对张开以与所述卡接块312卡持,当向上提拉所述拆卸工具4时则带动按键固定件3向上拔出。
[0030]
请参阅图4,所述外壳1的侧边边框11上开设有侧边按键安装孔(未标号),所述侧边按键2具有安装在所述侧边按键安装孔内的主体部21和自所述主体部21向内延伸的限位扣22。所述按键固定件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01中。所述按键固定件3的主体部31收容在所述安装槽101内,所述主体部31的侧壁上的多条竖向筋311与安装槽101的内壁抵接实现紧密配合,所述按键固定件3上的限位部32阻挡在所述限位扣22的朝向所述主体部21的一侧,可防止侧边按键2向外从所述侧边按键安装孔中掉落。
[0031]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所述侧边按键2为设于所述手机或平
板侧边上的电源键或音量键。
[0032]
通过以上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按键固定件,其按键固定件3上设有易拆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易拆结构为供拆卸工具4插入以便将按键固定件3从所述安装槽101中拔出的拆卸孔310,使得按键固定件3拆卸方便,进而方便侧边按键2的拆卸。而且拆卸过程不易造成按键固定件3损坏,按键固定件3可以再次组装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因具有上述按键固定件当然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0033]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