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9343发布日期:2021-07-20 16:2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35kv高压侧采用外延三角形移相的变频调速整流变压器,线圈布置为高压移相线圈和高压基本线圈辐向排列,且一般高压基本线圈放置在器身最外侧,参见图4。

这种结构的高压基本线圈首端和移相线圈尾端连接处,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冲击电位震荡明显,易发生绝缘击穿,可靠性差,成本高。

由于多雨多雷及高海拔地区,防雷措施多在电站或高压线路上实施。线路上防雷击保护由于场地、距离等因素疏于维护,导致出现对变压器的保护缺失,高压基本线圈首端和移相线圈尾端连接处,易发生绝缘击穿,变压器遭受雷击损毁屡屡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旨在解决变压器遭受雷电冲击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包括: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所述低压线圈和所述高压线圈从近至远辐向排列在变压器铁芯的外周,所述高压线圈包括高压基本线圈和高压移相线圈,所述高压基本线圈和所述高压移相线圈沿所述变压器铁芯轴向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高压基本线圈和所述高压移相线圈绕制在同一个圆柱体上,其中,圆柱体的一部分绕制为高压基本线圈,另一部分绕制为高压移相线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圆柱体轴向的中间设有分隔所述高压基本线圈和所述高压移相线圈的隔挡。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包括两组所述低压线圈和两组所述高压线圈,两组所述低压线圈沿所述变压器铁芯的轴向布置,两组所述高压线圈沿所述变压器铁芯的轴向布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组所述高压线圈沿垂直所述变压器铁芯轴线的径向线镜像布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个所述高压移相线圈相邻设置,两个所述高压基本线圈远离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高压基本线圈的出线头和所述高压移相线圈的出线头均在远离所述变压器铁芯的外侧。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高压基本线圈的出线位置和所述高压移相线圈的出线位置处于过变压器铁芯轴线的同一竖向切面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内设有所述的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所述变压器本体上安装有避雷器和高压套管,所述避雷器靠近所述高压套管侧,且所述避雷器与所述高压套管之间通过铜排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变压器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避雷器的安装支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高压基本线圈和高压移相线圈沿变压器铁芯轴向布置,且布置在变压器铁芯的外侧,简化变压器本体套装工序与引线结构,使变压器本体结构紧凑简洁;这种轴向排列与辐向排列相比,变压器内部结构在承受大气过电压时电位振荡小、性能高、成本低,降低了冲击电压下线圈端部电位幅值,避免了冲击震荡,提高了绝缘裕度;同时,降低了绝缘击穿的问题,避免了变压器遭受雷击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的高压线圈的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外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提供的移相整流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压器铁芯;2、低压线圈;3、屏蔽接地;4、高压基本线圈;5、高压移相线圈;6、圆柱体;7、隔档;8、出线头;9、变压器本体;10、安装支座;11、接地线;12、高压套管;13、避雷器;14、铜排;15、箱盖;16、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进行说明。所述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包括:低压线圈2和高压线圈,低压线圈2和高压线圈从近至远辐向排列在变压器铁芯1的外周,高压线圈包括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沿变压器铁芯1轴向设置。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相同,低压线圈在高压线圈的内侧,靠近变压器铁芯,高压线圈在外侧,远离变压器铁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沿变压器铁芯1轴向布置,简化变压器套装工序与引线结构,使变压器结构紧凑简洁;这种轴向排列与辐向排列相比,变压器内部结构在承受大气过电压时,电位振荡小,降低了冲击电压下线圈端部电位幅值和冲击震荡,提高了绝缘裕度;同时,降低了绝缘击穿的问题,避免了变压器遭受雷击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具有较高的防雷击性能,对变压器起到保护的作用,适用于高海拔及雷击高危地区;由于结构紧凑,节省用材,制作成本低。

其中,低压线圈2和高压线圈之间设有屏蔽接地3,防止相互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海拔防雷击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绕制在同一个圆柱体6上,其中,圆柱体6的一部分绕制为高压基本线圈4,另一部分绕制为高压移相线圈5。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绕制在同一个圆柱体6上,结构简单,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及用材,不仅具有较好的防雷击性能,还具有体积小、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圆柱体6轴向的中间设有分隔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的隔挡。通过隔档7,将高压基本线圈4和高压移相线圈5分隔开,也对两种线圈起到定位的作用。其中,隔档7为绝缘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包括两组低压线圈2和两组高压线圈,两组低压线圈2沿变压器铁芯1的轴向布置,两组高压线圈沿变压器铁芯1的轴向布置。两组高低压线圈2,适于35kv高压外延三角形移相整流变压器,联结组采用d(+7.5°)d0y11,输出12脉波,与d(-7.5°)d0y11配合,组成24脉波整流变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两组高压线圈沿垂直变压器铁芯1轴线的径向线镜像布置。镜像布置,便于各线圈之间连接距离缩短。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两个高压移相线圈5相邻设置,两个高压基本线圈4远离设置。方便各线圈之间引线连接,使变压器器身紧凑简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高压基本线圈4的出线头8和高压移相线圈5的出线头8均在远离变压器铁芯1的外侧。轴向排列的高压移相线圈5和高压基本线圈4的线圈出线头8均裸露在器身外部,简化绝缘结构,方便引线连接,使器身紧凑简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述高压基本线圈4的出线位置和所述高压移相线圈5的出线位置处于过变压器铁芯1轴线的同一竖向切面上。也方便引线连接,使器身紧凑简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包括变压器本体9,变压器本体9内设有低压线圈2和高压线圈,变压器本体9上安装有避雷器13和高压套管12,避雷器13靠近所述高压套管12侧,且避雷器13与高压套管12之间通过铜排14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内部优化线圈排布结构,提高变压器耐冲击性能;变压器外部结构,变压器本体9外部设置组合式避雷器13,使之适用于高海拔和雷击高危的地区。在变压器本体9上,35kv高压套管12出线处近身配置组合式避雷器13,如图3所示,提高防雷性能,比常规变压器更适用于高海拔,多雷雨的地区。

通过优化改进,高压四个线圈轴向排列,简化变压器本体9与引线结构,该结构已在西藏驱龙项目的安装于4600米海拔的一台产品中试制应用,冲击电位分析中,辐向排列的基本线圈与移相线圈连接处的冲击电位发生震荡数值从163%下降到轴向排列时的114%,改善冲击分布效果明显。

将组合式避雷器13安装在变压器本体9的35kv高压套管12出线处,作为离变压器本体9最近也是最后的一道防雷击屏障,同时,将避雷器13作为一个变压器组件纳入变压器的维护保养周期,切实提高防雷实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所述变压器本体9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避雷器13的安装支座10。安装支座10采用角钢制作,在变压器本体9上焊出角钢,搭出组合式避雷器13的安装支座10,用专用接地线11将避雷器13接地点与角钢连接,通过变压器本体9接入大地接地网,实现防雷击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变压器本体9包括油箱,高压套管12及安装支座10安装在油箱的箱盖15上,变压器本体9周围还设有散热器16,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