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0508发布日期:2021-10-09 09:2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是采用直动式磁路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局部构造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局部构造分解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这种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01、102、一个直片型的动簧片103和一个推动杆部件104,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即两个负载引出端)101、102分别安装在壳体上,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01、102的底端设为静触点,其中一个静触点引出端的电流流入,另一个静触点引出端的电流流出,动簧片103的两端设为动触点,动簧片103的中间通过弹簧 105安装在推动杆部件104中,推动杆部件104与直动式磁路相连接,在直动式磁路的作用下,推动杆部件104带动动簧片向上移动,使动簧片1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 101、102的底端相接触,从而实现连通负载。
3.随着继电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延伸,特别是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产品的可装配性和机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技术的这种直流继电器是采用弹簧来提供触点压力,由于弹簧作为支点位于两端接触点的中央位置,其受压缩时与触点压力为一对多的关系,这样,在触点闭合动作回跳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对弹开的动簧片进行压制;另一方面,当出现故障短路电流时,会在动、静触点之间产生电动斥力,由于动簧片的支撑点位于中央,容易受到附加力矩而单边弹开,从而影响了动、静触点之间接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减小释放回跳,防止动簧片单边弹开,从而有效提高触点接触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一个直片型的动簧片和一个推动杆部件;所述动簧片的中间通过弹簧装配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中,以在推动杆部件作用下实现动簧片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相接触,实现电流从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出;所述推动杆部件中,在对应于弹簧位置的底端下,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叠片式支撑弹片,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抵向动簧片的两端的底面,以利用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分别对动簧片的两端位置提供支撑和触点压力,从而提高触点接触的稳定性。
6.所述叠片式支撑弹片中设有u型折弯。
7.所述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抵向动簧片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位置的
底面。
8.所述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设为折弯部,所述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通过折弯部抵在动簧片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位置的底面。
9.所述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的抵在动簧片的两端的位置对应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与动簧片的两端的接触位置的中心。
10.所述叠片式支撑弹片由多片簧片层叠组成,且推动杆部件两侧边所对应的簧片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于所述推动杆部件的塑料部分的两侧。
11.所述推动杆部件两侧边所对应的簧片分别向中间延伸并一体相接而形成整体簧片,所述整体簧片的中间还设有一个能够让推动杆部件中的推动杆穿过的第一通孔。
12.进一步的,在动簧片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相配合位置的下方还设有轭铁板;所述推动杆部件中,在对应于轭铁板的上方,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缓冲弹片,且缓冲弹片处于叠片式支撑弹片的下方,并在触点释放时将缓冲弹片的末端抵在轭铁板的上面。
13.所述推动杆部件两侧边的缓冲弹片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于所述推动杆部件的塑料部分的两侧。
14.所述推动杆部件两侧边所对应的缓冲弹片分别向中间延伸并一体相接而形成整体缓冲弹片,所述整体缓冲弹片的中间还设有一个能够让推动杆部件中的推动杆穿过的第二通孔。
15.所述动簧片的中间与所述推动杆部件之间没有安装所述弹簧,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叠片式支撑弹片装配在所述推动杆部件中。
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推动杆部件中,在对应于弹簧位置的底端下,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叠片式支撑弹片,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抵向动簧片的两端的底面,以利用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分别对动簧片的两端提供支撑和触点压力,从而提高触点接触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叠片式支撑弹片对动簧片两端进行支撑,触点闭合时叠片变形提供触点压力,提高接触稳定性;而采用多片簧片层叠在一起,相对于单片,刚性更小,能提高机构的柔性,防止支撑片断裂或机械卡死,且与动触片的接触也不容易断开。
18.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叠片中间设有u型折弯,以及将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抵向动簧片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位置的底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叠片中间的u型折弯可协调补偿叠片式支撑弹片压缩时不同片间变形量的大小,避免局部应力集中;由于触点压力和叠片支撑弹片的支撑点位于同一直线,受力为一对一的关系,可减小动作及释放回跳,防止动簧片单边弹开。
19.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推动杆部件中,在对应于轭铁板的上方,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缓冲弹片,且缓冲弹片处于叠片式支撑弹片的下方,并在触点释放时将缓冲弹片的末端抵在轭铁板的上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缓冲弹片,用于释放时推动杆部件和动簧所组成的动组件与轭铁板软着陆,可降低释放时的噪音,改善现有产品噪声大的缺点。
20.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来代替弹簧(即取消了弹簧),这样,能减少零件数量,同时可降低叠片式支撑弹片的高度,可以通过调整叠片式支撑弹片的刚度来调节触点压力,节省继电器罩壳(即陶瓷罩)高度空间。
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22.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23.图2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局部构造的分解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构造分解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构造的主视图(动、静触点释放状态);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构造的主视图(动、静触点接触状态);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杆部件与叠片式支撑弹片、缓冲弹片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杆部件与叠片式支撑弹片、缓冲弹片相配合的俯视图;
29.图8是沿图7中的a

a线的剖视图;
3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叠片式支撑弹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31.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叠片式支撑弹片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32.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缓冲弹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33.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局部构造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实施例一
35.参见图3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一个直片型的动簧片2和一个推动杆部件3;推动杆部件3 包括u型支架31、注塑体32、推动杆33和连接片34,推动杆33和连接片34分别通过注塑方式固定在注塑体32中,u型支架31的u型的两侧臂的末端与连接片34相连接;所述动簧片2的中间通过弹簧4装配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具体的是动簧片2的中间适配在u 型支架31的u型口内,弹簧4的底端抵在注塑体32上,弹簧4的顶端将动簧片2抵在u 型支架31的u型底处,此时的u型底相当于顶壁,动簧片2抵在顶壁的内侧,以在推动杆部件3作用下实现动簧片2两端(设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的底端(设为静触点)相接触,实现电流从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点引出端流出;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在对应于弹簧4位置的底端下,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叠片式支撑弹片5,且叠片式支撑弹片5中设有u型折弯51,叠片式支撑弹片5的末端52抵向动簧片2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11、12相接触位置的底面,以利用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5分别对动簧片2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位置提供支撑和触点压力,从而提高触点接触的稳定性。
36.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5的末端52设为折弯部,所述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的末端通过折弯部52抵在动簧片2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位置的底面。
37.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5的末端的抵在动簧片的两端的位置对应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与动簧片的两端的接触位置的中心。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叠片式支撑弹片5由三片簧片53层叠组成,且推动杆部件3两侧
边所对应的簧片53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的塑料部分(即注塑体32)的两侧,推动杆部件两侧边所对应的簧片53分别向中间延伸并一体相接而形成整体簧片55,且整体簧片55的中间通过注塑方式固定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具体的是整体簧片55的中间通过注塑方式固定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的注塑体32中。
39.本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簧片55的中间还设有一个能够让推动杆部件3中的推动杆33 穿过的第一通孔551。
40.进一步的,在动簧片2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1、12相配合位置的下方还设有轭铁板6;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在对应于轭铁板6的上方,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缓冲弹片7,且缓冲弹片7处于叠片式支撑弹片5的下方,并在触点释放时将缓冲弹片7的末端71抵在轭铁板6的上面。两个缓冲弹片7的末端71也设为折弯部,所述两个缓冲弹片7的末端通过折弯部71抵在轭铁板6上。
41.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杆部件两侧边的缓冲弹片7通过注塑方式连接于所述推动杆部件3的塑料部分(即注塑体32)的两侧,推动杆部件两侧边所对应的缓冲弹片分别向中间延伸并一体相接而形成整体缓冲弹片73,整体缓冲弹片73的中间通过注塑方式固定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具体的是整体缓冲弹片73的中间通过注塑方式固定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 的注塑体32中。
42.本实施例中,所述整体缓冲弹片73的中间还设有一个能够让推动杆部件中的推动杆穿过的第二通孔731。
4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采用了推动杆部件3中,在对应于弹簧4位置的底端下,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叠片式支撑弹片5,且叠片式支撑弹片5中设有u型折弯51,叠片式支撑弹片5的末端52抵向动簧片2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位置的底面,以利用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5分别对动簧片2的两端的与静触点引出端相接触位置提供支撑和触点压力,从而提高触点接触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叠片式支撑弹片5对动簧片两端进行支撑,触点闭合时叠片变形提供触点压力,由于触点压力和叠片支撑弹片5的支撑点位于同一直线,受力为一对一的关系,可减小动作及释放回跳,防止动簧片单边弹开,提高接触稳定性;而采用多片簧片53层叠在一起,相对于单片,刚性更小,能提高机构的柔性,防止支撑片断裂或机械卡死,且与动触片的接触也不容易断开;叠片中间的u型折弯,可协调补偿叠片式支撑弹片压缩时不同片间变形量的大小,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4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采用了推动杆部件3中,在对应于轭铁板6的上方,还向两侧边分别延伸设有缓冲弹片7,且缓冲弹片7处于叠片式支撑弹片5的下方,并在触点释放时将缓冲弹片7的末端71抵在轭铁板6的上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缓冲弹片7,用于释放时推动杆部件3和动簧片2所组成的动组件与轭铁板6软着陆,可降低释放时的噪音,改善现有产品噪声大的缺点。
45.实施例二
46.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提高抗短路电流能力的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动簧片2的中间与所述推动杆部件3之间没有安装所述弹簧,所述动簧片2通过所述叠片式支撑弹片5装配在所述推动杆部件3中。
47.本实用新型是将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去除,用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5来代替现有技
术的弹簧,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4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提高触点接触稳定性的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将两个叠片式支撑弹片5来代替弹簧,这样,能减少零件数量,同时可降低叠片式支撑弹片的高度,可以通过调整叠片式支撑弹片的刚度来调节触点压力,节省继电器罩壳(即陶瓷罩)高度空间。
49.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