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5222发布日期:2021-10-19 21:2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绕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一种卷绕式电池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电池。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使用锂电池的产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锂电池也被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如,手机终端、蓝牙设备等。
3.现有技术中的卷绕式电池包括盖帽、集流体和电池极组,所述集流体为可恢复保险丝,所述可恢复保险丝的一端与所述盖帽连接,其中,可恢复保险丝的另一端与电池极组的正极片或负极片连接,保险效果差,还增加了整体结构的体积,不符合小型化设计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卷绕式电池安全性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池,包括相互叠设并绝缘设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共同卷绕形成柱状结构,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和正极导电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集流体和负极导电片;
6.所述电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极片集流体与正极导电片之间将二者连接的正极热保险元件,和/或设置于所述负极片集流体与负极导电片之间将二者连接的负极热保险元件。
7.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热保险元件的横切面面积大于所述正极片集流体和所述正极导电片的重合部分面积。
8.更进一步地,所述负极热保险元件的横切面面积大于所述负极片集流体和所述负极导电片的重合部分面积。
9.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集流体和所述正极导电片沿所述正极片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集流体和所述正极导电片沿所述正极片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11.更进一步地,所述负极片集流体和所述负极导电片沿所述负极片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负极片集流体和所述负极导电片沿所述负极片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热保险元件和所述负极热保险元件为ptc、pptc、热熔导电高分子材料以及自恢复热熔断元件其中任意一种制成。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热保险元件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片和所述正极片集流体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阻热焊接、导电高分子粘结以及机械压合的其中任意一种连接
方式连接。
15.更进一步地,所述负极热保险元件分别与所述负极导电片和所述负极片集流体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阻热焊接、导电高分子粘结以及机械压合的其中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于所述正极片集流体与正极导电片之间将二者连接的正极热保险元件,和/或设置于所述负极片集流体与负极导电片之间将二者连接的负极热保险元件,利用热保险元件把极片集流体和导电片隔断,中间层以热保险元件连接,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至70

120℃,热保险元件具有切断电路的功能,从而使得电池保护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绕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绕式电池的正极片的俯视图。
20.图3是图2的a

a剖面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绕式电池的负极片的俯视图。
22.图5是图4的b

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池,结合附图1

5所示,其包括相互叠设并绝缘设置的正极片1和负极片2,所述正极片1和所述负极片2共同卷绕形成柱状结构,所述正极片1包括正极片集流体11和正极导电片12,所述负极片2包括负极片集流体21和负极导电片22;所述电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极片集流体11与正极导电片12之间将二者连接的正极热保险元件3,和/或设置于所述负极片集流体21与负极导电片22之间将二者连接的负极热保险元件4。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1包括正极片集流体11和正极导电片12,所述负极片2包括负极片集流体21和负极导电片22。所述电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极片集流体11与正极导电片12之间将二者连接的正极热保险元件3,和/或设置于所述负极片集流体21与负极导电片22之间将二者连接的负极热保险元件4。利用正极热保险元件3把正极片集流体11和正极导电片12隔断,利用负极热保险元件4把负极片集流体21和负极导电片22隔断,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至70

120℃,正极热保险元件3和负极热保险元件4具有切断电路的功能,从而使得电池保护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26.具体地,当电池因热滥用、外短路、内短路、热冲击等原因,内部温度升高至70

120
℃,正极热保险元件3和负极热保险元件4具有降低短路电流或切断电路的功能,防止电池内部温度进一步升高发生热失控,其实现方式包括热熔断或电阻急剧增加。
27.具体地,所述正极热保险元件3的横切面面积大于所述正极片集流体11和所述正极导电片12的重合部分面积。避免正极片集流体11和正极导电片12发生接触,从而使得正极热保险元件3失去保护电路的效果。
28.具体地,所述负极热保险元件4的横切面面积大于所述负极片集流体21和所述负极导电片22的重合部分面积。避免负极片集流体21和负极导电片22发生接触,从而使得负极热保险元件4失去保护电路的效果。
29.具体地,所述正极片集流体11和所述正极导电片12沿所述正极片1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片集流体11和所述正极导电片12沿所述正极片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便于将正极片集流体11和正极导电片12绕电池极芯卷绕形成电池。
30.具体地,所述负极片集流体21和所述负极导电片22沿负极片2的长度方向交叉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片集流体21和所述负极导电片22沿负极片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便于将负极片集流体21和负极导电片22绕电池极芯卷绕形成电池。
31.具体地,所述正极热保险元件3和所述负极热保险元件4为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ptc(自恢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热熔导电高分子材料以及自恢复热熔断元件其中任意一种制成。这样的正极热保险元件3和负极热保险元件4熔点低,电路切断灵敏度高,安全性强。
32.具体地,所述正极热保险元件3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片12和所述正极片集流体11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阻热焊接、导电高分子粘结以及机械压合的其中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连接。正极热保险元件3与正极导电片12和正极片集流体11之间连接方式多样,安装方便。
33.具体地,所述负极热保险元件4分别与所述负极导电片22和所述负极片集流体21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阻热焊接、导电高分子粘结以及机械压合的其中任意一种连接方式连接。负极热保险元件4与负极导电片22和负极片集流体21之间连接方式多样,安装方便。
34.具体地,电池还包括卷绕于所述正极片1上的第一隔膜5和卷绕于所述负极片2上的第二隔膜6。这样便于针对性的对正极片1和负极片2隔离,通过第一隔膜5和第二隔膜6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正极片集流体与正极导电片之间将二者连接的正极热保险元件,和/或设置于所述负极片集流体与负极导电片之间将二者连接的负极热保险元件,利用热保险元件把极片集流体和导电片隔断,中间层以热保险元件连接,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至70

120℃,热保险元件具有切断电路的功能,从而使得电池保护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