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2720发布日期:2022-08-31 07:3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电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磁接触器的框架,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电弧箱和框架的结合力优异的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2.通常,电磁接触器(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是一种利用电磁体的原理来传递机械驱动和电流信号的电路开闭装置,其设置于各种工业用设备,机器以及车辆等。
3.电磁接触器由对向电动机(motor)等负载供电的电路进行开闭的固定触点(fixed contact tip)和可动触点(moving contact tip)、构成使所述可动触点执行开闭动作的电磁体的线圈(coil)和铁芯(core)(固定铁芯和可动铁芯)以及作为将所述电磁体的移动传递给触点的连接机构的横杆(crossbar)构成。
4.如果对线圈施加规定电压则产生励磁电流,通过该电流在固定铁芯内产生磁通并且固定铁芯被磁化,从而可动铁芯被吸引向固定铁芯侧。在与该可动铁芯连接的横杆结合有可动子(moving contact)和可动触点,由此可动子(moving contact)和可动触点随着可动铁芯的移动而一起移动并通过与固定于框架的定子(fixed contact)和固定触点接触来闭合电路(闭合状态,通电状态)。
5.如果断开施加到线圈的电压,则固定铁芯的励磁(磁化)消失,可动铁芯因复位弹簧(return spring)而回归到原位置,从而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脱离,电路断开(开路状态)。
6.当电路开闭(open/close)时在触点发生电弧(arc),该电弧由电弧箱(arc box)和安装在内部的网(grid)消灭。
7.图1是将现有技术的电磁接触器的剖切立体图。
8.通常,电磁接触器包括壳体(电弧箱)9、框架1、固定触点7、可动触点8、电执行器,通常所述电执行器驱动可动触点8使得能够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触点的开闭。
9.固定触点7与电源或负载连接,可动触点8发挥与固定触点7接触和分离的开关的作用。
10.框架1分为下部框架1a和上部框架1b,并且在框架1的内部容纳有固定触点7、可动触点8以及电执行器。
11.电执行器是一种根据电源的连接形成电磁场由此产生电引力的电磁体,其包括固定铁芯2和可动铁芯5、线圈3和绕线架4、横杆6。
12.在此,结合了线圈3和固定该线圈的绕线架4的线圈组件插入设置于下部框架1a。如果外部电源施加到线圈3,则电流在线圈3流动,固定铁芯2被励磁从而吸引可动铁芯5。可动铁芯5的下降运动带动横杆6和可动触点8一起移动,电路随着可动触点8与固定触点7接触而通电。
13.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图3示出了该电磁接触器的侧剖视图。
14.将电磁接触器的所有的部件内置并且进行保护和固定的框架(frame)大致由下部框架(lower frame)1a、上部框架(upper frame)1b以及电弧箱(arc box)1c构成。
15.以往,为了固定上述三种部件,通过螺母12和螺丝11紧固了下部框架1a和上部框架1b,并用铆钉组件等紧固构件10将电弧箱1c固定在上部框架1b。
16.但是,由于在组装电弧箱1c时使用的紧固构件10的固定力弱,因此在发生短路事故时出现因故障电流而破损或分解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1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8.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弧箱不会从框架分离的电磁接触器。
1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2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框架;上部框架,与所述下部框架的上部结合;以及电弧盖,与所述上部框架的上部结合;在所述下部框架的一面凸出形成有能够紧固紧固构件的第一结合部,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一面凸出形成有能够紧固所述紧固构件并且与所述第一结合部连接的第二结合部,在所述电弧盖的一面凸出形成有能够紧固所述紧固构件并且与所述第二结合部连接的第三结合部,所述紧固构件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以及所述第三结合部而被紧固。
21.在此,所述第一结合部从所述下部框架的上端部以规定的长度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的长度小于所述下部框架的长度(高度)。
22.另外,所述第二结合部从所述上部框架的上端部形成至下端部。
23.另外,所述第一结合部从所述电弧盖的下端部以规定的长度形成,所述第一结合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电弧盖的长度(高度)。
24.另外,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一紧固孔,所述紧固构件结合于所述第一紧固孔,在所述第二结合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二紧固孔,所述紧固构件结合于所述第二紧固孔,在所述第三结合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三紧固孔,所述紧固构件结合于所述第三紧固孔。
25.另外,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中与所述第一紧固孔邻近的位置形成有第一辅助紧固孔,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中与所述第二紧固孔邻近的位置形成有第二辅助紧固孔,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紧固孔和第二辅助紧固孔而结合的辅助紧固构件。
26.另外,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以及所述第三结合部在所述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以及所述电弧盖的一面的两侧部分别形成。
27.另外,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以及所述第三结合部在所述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以及所述电弧盖的对应的两面上分别形成。
28.另外,以所述上部框架为基准,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以及所述第三结合部形成于固定触头未露出的面。
29.此外,设置有与所述电弧盖的上部结合的顶盖,在所述顶盖形成有盖紧固孔,在所述电弧盖形成有相间绝缘槽,设置有连接所述盖紧固孔和所述相间绝缘槽而被紧固的盖紧固构件。
30.发明的效果
3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在上部框架、下部框架以及电弧盖凸出形成有第一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三结合部,并且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以及所述第三结合部而被紧固的紧固构件,由此能够稳定地形成电弧盖的结合力。
32.另外,由于对用于结合所述上部框架、下部框架以及电弧盖的紧固构件一次性完成作业,因此组装作业高效。
33.另外,追加设置有固定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的辅助紧固构件,由此提高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的结合力。
34.另外,设置了针对在电弧盖的上部设置的顶盖的盖紧固构件,由此提高结合力。
35.因此,即便发生反复灭弧作业引起的冲击,电弧盖也不会分离。
附图说明
36.图1是将现有技术的电磁接触器的剖切立体图。
37.图2和图3是现有技术的电磁接触器的外部立体图和侧剖视图。
38.图4至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的外盒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以及a方向侧视图。
39.图7是图4的b方向上的局部侧视图,一部分是c-c线剖视图。
40.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的电弧盖和顶盖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这是用于详细说明到足以能够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本发明,并不表示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
42.图4至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的外盒的立体图、分解立体图以及a方向侧视图,图7是图4的b方向上的局部侧视图,一部分是c-c线剖视图。
43.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4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框架20;上部框架30,与所述下部框架20的上部结合;以及电弧盖40,与所述上部框架30的上部结合;在所述下部框架20的一面凸出形成有可对紧固构件70进行紧固的第一结合部22;在所述上部框架30的一面凸出形成有可紧固所述紧固构件70且与所述第一结合部22连接的第二结合部32,在所述电弧盖40的一面凸出形成有可紧固所述紧固构件70并且与所述第二结合部32连接的第三结合部42,所述紧固构件70连接所述第一结合部22、第二结合部32以及第三结合部42而被紧固。
45.也可以将框架20、30、40称作外盒,所述框架20、30、40为了容纳并支撑电磁接触器的构成部件而设置。框架20、30、40包括下部框架20、上部框架30以及电弧盖40。
46.设置有下部框架20。下部框架2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下部框架20的顶面开放,下部框架20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
47.下部框架20的底面可以形成有凸缘21而凸出。下部框架20的底面通过得到地面或附着部分的支撑,来稳定地保持内置的部件。
48.在下部框架20的一侧面可以设置有辅助触点装置51等附属装置。
49.在下部框架20的内部容纳并设置有线圈组件55。线圈组件55可以设置于线圈组件安装盒53。
50.在线圈组件55的中心部和周边部设置有“e”形态的固定铁芯57。
51.在下部框架20形成有从一侧面凸出的第一结合部22。第一结合部22从下部框架20的上端部向下方具有规定的长度(厚度)。换言之,第一结合部22不会延伸至下部框架20的下端部。即,第一结合部22的长度(厚度)小于下部框架20的长度(高度)。
52.在第一结合部22形成有垂直(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一紧固孔23。紧固构件70结合于第一紧固孔23。
53.另外,在第一结合部22形成有垂直贯穿的第一辅助紧固孔24。第一辅助紧固孔24形成为与第一紧固孔23邻近。
54.第一结合部22和第一紧固孔23可以在下部框架20的一面的两侧部(两端部)形成。即,在一面可以设置有一对。此时,在一面的两侧部形成的第一结合部22和第一紧固孔23可以彼此对称。
55.第一结合部22和第一紧固孔23可以分别在下部框架20的对称的两侧部(两端部)形成。此时,形成在两侧的第一结合部22和第一紧固孔23可以彼此对称。即,第一结合部22和第一紧固孔23可以在下部框架20的相反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对。
56.在下部框架20的一侧面可以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凸出部25。凸出部25可以在凸出形成有第一结合部22的面形成。凸出部25可以在下部框架20的相反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形成。
57.设置有上部框架30。上部框架3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上部框架30的底面开放,在上部框架3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58.在上部框架30形成有贯穿设置的横杆61,所述横杆61能够上下移动。在存在复数个相的情况下,横杆设置为向各相凸出。在三相的情况下,横杆61以三叉戟的形态形成而向各相凸出。
59.在横杆61的下部结合有可动铁芯(未图示)。在外部电源施加到线圈组件55而产生磁通量的情况下,可动铁芯被磁化的固定铁芯57吸引而向下方移动。在此,由于可动铁芯结合有横杆61,因此使横杆61一起向下方移动。
60.在上部框架30的顶面设置有固定触头65。固定触头65设置在每一个相。每一个相的固定触头65可以分为设置于电源侧的固定触头和设置于负载侧的固定触头。在固定触头65的末端部形成有端子部。即,固定触头65可以与端子形成为一体。
61.在邻近的固定触头65之间可以设置有相间绝缘壁67。相间绝缘壁67防止在端子部产生的电弧扩展到邻近的相。
62.在上部框架30形成有从一侧面凸出的第二结合部32。在此,形成有第二结合部32的面是固定触头65未被露出的面。第二结合部32具有从上部框架30的上端部到下端部的长度(厚度、高度)。换言之,第二结合部32并非在上下长度方向上仅形成于上部框架30的一部分,而是从上端部形成至下端部。即,第二结合部32的长度(厚度)与上部框架30的长度(高度)相同。
63.在第二结合部32形成有垂直(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二紧固孔33。紧固构件70结合
于第二紧固孔33。
64.在第二结合部32形成有垂直贯穿的第二辅助紧固孔34。第二辅助紧固孔34形成为与第二紧固孔33邻近。
65.第二结合部32和第二紧固孔33可以在上部框架30的一面的两侧部(两端部)形成。即,在一面可以设置有一对。此时,在一面的两侧部形成的第二结合部32和第二紧固孔33可以彼此对称。
66.第二结合部32和第二紧固孔33可以分别在上部框架30的对称的两侧面形成。此时,形成在两侧的第二结合部32和第二紧固孔33可以彼此对称。即,第二结合部32和第二紧固孔33可以在上部框架30的相反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对。
67.第二结合部32和第二紧固孔33形成为与第一结合部22和第一紧固孔23连通。即,形成在同一侧的面。该面可以是在上部框架30中固定触头65未被露出的面。
68.在上部框架30的一侧面可以形成有与下部框架20的凸出部25对应的凹陷部35。凹陷部35可以在上部框架30的相反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形成。
69.在上部框架30的顶面凸出形成有复数个插入部37。在此,插入部37可以形成在固定触头65未被露出的面的上部。在电弧盖40结合于上部框架30的情况下,插入部37插入结合于电弧盖40的侧面部。
70.设置有电弧盖40。电弧盖4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电弧盖40的底面开放,在电弧盖4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71.横杆61和可动触头设置在电弧盖40的容纳空间,并在该空间进行动作。
72.电弧盖40的顶面形成有跳闸按键孔41。横杆61的头部从跳闸按键孔41露出,从而可以执行跳闸动作。
73.电弧盖40的侧面形成有复数个排气孔45。
74.在电弧盖40形成有从一侧面凸出的第三结合部42。第三结合部42从电弧盖40的下端部具有规定的长度(厚度)。第三结合部42并非延伸至电弧盖40的上端部。换言之,第三结合部42在上下长度方向上仅形成于电弧盖40的一部分而不是沿电弧盖40的整个长度形成。即,第三结合部42的长度(厚度)小于电弧盖40的长度(高度)。
75.在第三结合部42形成有垂直(沿上下方向)贯穿的第三紧固孔43。紧固构件70结合于第三紧固孔43。
76.第三结合部42和第三紧固孔43可以形成在电弧盖40的一面的两侧部(两端部)。此时,形成在两侧部的第三结合部42和第三紧固孔43可以彼此对称。
77.第三结合部42和第三紧固孔43可以在电弧盖40的对称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此时,形成在两侧的第三结合部42和第三紧固孔43可以彼此对称。即,第三结合部42和第三紧固孔43可以在电弧盖40的相反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对。
78.第三结合部42和第三紧固孔43形成为与第二结合部32和第二紧固孔33连通。即,形成在同一侧的面。
79.设置有螺丝和螺母等紧固构件70。紧固构件70贯穿第一紧固孔23、第二紧固孔33以及第三紧固孔43而结合。由此,可以通过一次的作业来紧固下部框架20、上部框架30以及电弧盖40。另外,通过电弧盖40与上部框架30和下部框架20结合为一体,即便频繁地发生电弧,电弧盖40也不会分离而保持稳定的结合。
80.为了使紧固构件70容易结合,螺丝构件72可以是插入螺母(insert nut)。螺丝构件72可以插入设置于下部框架20的第一结合部22。
81.设置有螺丝等辅助紧固构件75。辅助紧固构件75连接第一辅助紧固孔24和第二辅助紧固孔34而结合。上部框架30和下部框架20通过辅助紧固构件75而进一步结合,因此上部框架30和下部框架20的结合力进一步增大。
82.图7是图4的b方向上的局部侧视图,一部分示出了c-c线剖视图,图8示出了电弧盖和顶盖的分离立体图。
83.设置有顶盖50。顶盖50与电弧盖40的顶面结合。
84.在顶盖50形成有与跳闸按键孔41连通的按键孔58。可以通过横杆61的头部从按键孔58露出来执行跳闸动作。
85.在顶盖50形成有盖紧固孔59。形成盖紧固孔59的位置可以是各相相接的部分。
86.在电弧盖40形成有相间绝缘槽46。相间绝缘槽46和盖紧固孔59配置为连通。相间绝缘槽46的下端部可以形成带有台阶。
87.设置有盖紧固构件77。盖紧固构件77连接盖紧固孔59和相间绝缘槽46而被紧固。通过盖紧固构件77,顶盖50稳定地被紧固在电弧盖40上。在此,盖紧固构件77可以是螺栓,其可以被紧固在配置于相间绝缘槽46的下部的螺母79。
88.以上说明到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正和变形。因此,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会被这种实施例限定。即,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解释,而且,与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应解释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