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2338发布日期:2021-10-27 13:5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插头连接器一般连接于线缆,插座连接器一般焊接在电路板上。目前插头连接一般使用子卡,即一块电路板的不同边缘设置有金手指,金手指之间通过线路进行连接,一端的金手指插入插座连接器,另一端的金手指则用来跟线缆相连接。然而,使用子卡的插头连接器在尺寸上会比较大。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组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能降低尺寸。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及横条;所述绝缘体至少设置有一排插头端子,每排插头端子沿纵长方向排列,每排插头端子包括彼此间隔排列的多个差分端子对及多个接地端子;所述横条沿纵长方向延伸,每排插头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的尾部均一体连接于对应所述横条,而每排插头端子中的所述差分端子对的尾部则与对应所述横条相分离;每排所述插头端子与对应的横条是自同一金属板冲压出来,所述差分端子对则在所述插头端子成型在绝缘体后再自所述横条上断开。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插头端子与横条的制造方式,降低了插头连接器的尺寸,同时也加强插头连接器的强度。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彼此分离。
8.图2是沿图1中沿虚线a

a的剖面图。
9.图3是沿图1中沿虚线b

b的剖面图。
10.图4是图2中两个连接器彼此对接后的剖面图。
11.图5是图1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2.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13.图7是图5中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14.图8是图1中插座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15.图9是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6.图10是图9中端子单元与横条未断开时的立体图。
17.图11是图1中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线缆被去除。
18.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彼此分离。
19.图13是图1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0.图14是图13沿虚线c

c的剖视图。
21.图15是图13中两连接器彼此对接时的剖视图。
22.图16是图12中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23.图17是图12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4.图18是图17中插头端子模组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分解图。
25.图19是图18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分解图。
26.图20是图19中端子单元进一步拆解的立体图。
27.图21是图13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8.图22是图21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分解图。
29.图2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其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彼此分离。
30.图24是图23中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彼此对接的剖面示意图。
3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3.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10a,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a包括互相对接的插座连接器100及插头连接器200,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未显示)上,插头连接器200的后端连接有线缆250,其沿对接方向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完成电连接,插座连接器200是竖直地安装在电路板,本实施例中,对接方向为竖直方向,即插座连接器100为一种竖直型板端连接器,其对接面111与电路板彼此相对。
34.插座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10、端子模组120及金属外壳150,绝缘本体110在其临近底面处设有向下贯穿的收容腔112,端子模组120收容在收容腔112内。金属外壳150贴覆在绝缘本体110的外侧面。绝缘本体110包括一对长侧壁114及连接两长侧壁的两短侧壁115,长侧壁114开设有沿其纵长方向排列的若干端子槽116,每一端子槽116沿竖直方向延伸,两长侧壁114之间有对接槽118,对接槽118向上贯穿对接面111,或者说对接槽自对接面111向下凹陷而形成。
35.端子模组120包括一对彼此沿横向方向堆栈在一起的绝缘体122,横向方向为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及竖直方向,每一绝缘体122一体埋设有多个插座端子130,插座端子130与绝缘体122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制造而成。每一插座端子130包括倾斜延伸的具有弹性的接触部132及接脚134,接触部132自端子槽116延伸至对接槽118,接脚134则用来安装在电路板,接触部132与接脚134之间由一竖直部131作连接。插座端子130可分成差分端子对136及接地端子138,每一差分端子对由两相邻的信号端子构成,差分端子对与接地端子彼此间隔排列。绝缘体122形成有多个穿缝124,穿缝124与对应的接地端子138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对齐,使得接地端子138在横向方向上裸露。
36.金属内壳160包围一对所述绝缘体122,其由两个u字型的金属板形成,金属内壳138形成有多个弹性指162,弹性指162延伸入上述穿缝124而机械及电性连接对应接地端子
138,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138被两个弹性指162所抵接,一个弹性指162向上倾斜,另一弹性指则向下抵接。一对所述绝缘体122被金属内壳160包围后,再一起组装入所述收容腔112。
37.金属外壳150包括包围在绝缘本体110外侧的四侧壁,绝缘本体在其两短侧壁115处设置有马鞍槽1151,金属外壳150则对应设有对应固定部151,马鞍槽1151插设在固定部151上,从而将金属外壳150固定在绝缘本体上。请注意的是,金属外壳150的前边缘高于本体110的对接面111,如此,用来导引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上述绝缘本体110由绝缘材料构成,亦可增加其他结构而成为本体。
38.插头连接器200包括绝缘体210、两排插头端子230及金属板240,金属板240具有遮蔽或接地功能,其位于两排插头端子230之间,插头端子230及金属板240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绝缘体210内。在细节上,金属板240首先注塑成型在第一绝缘体2101内,形成半成品;然后两排插头端子230定位在所述半成品上,通过再一次的注塑成型方式将第二绝缘体2102注塑在第一绝缘体2101与插头端子230上,从而形成完整的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模组部份,或者称为插头端子模组。
39.插头端子230包括差分端子对232及接地端子234,两者在纵长方向上彼此间隔交替排列。每一排的所有插头端子230均自同一金属板冲压而形成,其尾端由横条236共同连接在一起,如图9所示。每一插头端子230本质上都是固定型的,其包括接触部238,接触部238为平板状,埋设在绝缘体210内并裸露在绝缘体210的对接面上。差分端子对232的每一端子包括对应的连接部或者叫尾部237,尾部237通过在其一侧的冲压而被抬起,使得尾部237自所述横条236脱离,如此,尾部237可与线缆250相连接,接地端子234则依旧与横条相连,如图10所示。绝缘体210形成有一对平台部212,平台部212设有若干槽道214,尾部237则收容在槽道214内,线缆250的导电芯252亦收容在槽道214内,两者通过焊接而固定在一起。每一横条236包括前板部236a及后板部236b,后板部236b则与金属板240彼此机械及电性连接。每一线缆250进一步包括遮蔽层254,用来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前板部236a。
40.请注意的是,绝缘体210形成有多个开孔216,差分端子对的尾部与横条由连料部239相连,开孔216则用来供差分端子对232的连料部239裸露,如此,在插头端子230被一体埋设在绝缘体210后,工具可自开孔216插入,而将连料部239切断,从而使得尾部237与横条236彼此分开。金属板240也形成有若干通孔242,用来切割连料部239。
41.绝缘体210包括位于平台部212前方的舌板213,上述插头端子的接触部238则排列在所述舌板213上。绝缘本体210进一步形成有一对导引柱211,导引柱211位于舌板213的纵长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端子234的前端向下倾斜,用来跟金属板240相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200通过两次点胶注塑形成,当然,插头连接器也可以由一次注塑成型也是可以的,或者两排端子分别独立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在图面中,绝缘体的一些细部结构并没有被显示出来,根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而可以得出的,就不再详细描述及标示。
42.参图1至图7、图8所示,插座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10设有两个导引孔118b,导引孔118b分别位于长槽118a的纵长两端,每一导引孔118b的横向尺寸大于长槽118a的横向尺寸,长槽118a位于两个长侧壁114之间,即,在纵长方向上,所述长侧壁114的中间部分设置有端子槽116,在没有设置端子槽116的纵长两端处被进一步挖掉而形成上述导引孔118b。
更进一步的是,长侧壁114的上缘,即靠近对接面111处也被挖掉而形成空穴118c。如此,长槽118a、导引孔118b、空穴118c共同形成上述对接槽118。长侧壁114的内侧则形成一个较低的台阶面119,台阶面119低于所述对接面111,即在对接方向上所述台阶面119或空穴118c位于所述对接面111与插座端子的接触部132之间。
43.在插头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对接的过程中,插头连接器200插入对接槽118,差分对端子136及接地端子138与插头连接器的差分对端子232及接地端子相连接。舌板213插入槽118a内,导引柱211插入导引孔118b内,平台部212的前端插入空穴118c内,如此,用以加强两连接器对接时的强度。
44.请参阅图12至图22所示,其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组合10b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及完善。电连接器组合10b包括插头连接器300及插座连接器400,两者的对接方向为平行于电路板的水平方向,插座连接器400为一种转角型板端连接,其对接方向平行于电路板。
45.如图16至图20所示,插头连接器300包括插头端子模组310,其固定在外壳380内,后端连接有若干线缆390。插头端子模组310包括一对端子单元320及夹持在端子单元之间的金属板制成的遮蔽板350。每一端子单元320包括若干插头端子330及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注塑在插头端子上的绝缘体322。插头端子330包括若干差分端子对332及接地端子334,每一差分端子对332包括彼此相邻的信号端子,差分端子对332与接地端子彼此一一间隔排列。插头端子330的形成方式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即,差分端子与接地端子共同自金属板上冲压出来,均连接于横条336,差分端子对的连接部或者尾部331相对其接触部向外偏移,使得其坐落在绝缘体322上的平台部323内,用来跟对应的线缆相焊接。在插头端子330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成型在绝缘体322后,差分端子对的尾部则自横条336分离,工具穿过绝缘体322上的开孔324而将差分端子对的后端切断。遮蔽板350也设有对应的若干孔352,其跟开孔324对齐,方便工具穿过。也就是说,切断工序可在两个端子单元与遮蔽板组装完成后再进行。
46.绝缘体322包括位于其前端的较低的部分,平板状的接触部333裸露地排列于其上,即所述前端的较低的部分构成用来插入插座连接器的舌板321。平台部323则位于舌板321的后方,平台部323上设置有若干槽道325,差分端子对的尾部331则容纳在槽道325内,线缆390的前端也容纳在槽道325内,然后可将两者彼此焊接。每一绝缘体322进一步包括一对安装柱327,安装柱327位于绝缘体的外表面,其临近端子槽325处,横条337设有供安装柱327穿过的孔338。
47.每一线缆390包括用来与尾部331相焊接的导电芯392及位于其外侧的遮蔽层394。其中一个绝缘体322形成有定位柱326,其组装在另一绝缘体上形成的安装孔。一对接地板360则安装在绝缘体322的外侧,接地板的孔362供安装柱327穿过。接地板360开设有若干开口364及自开口364的一侧弯折或者冲成而成的固定板366。线缆的遮蔽层394则被夹持在接地板360与横条33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焊料可通过开口364注入遮蔽层394与横条336的交界处,从而将两者彼此焊接,遮蔽层394位于相邻的固定板366之间且通过上述焊料而与固定板366相焊接。对应的,遮蔽板350在其后方形成有后空间354,以供线缆390穿过。参图20,中间的接地端子334a则为加宽结构,其前端形成有叉状的接触部,如此可形成双接触点,形成双接地路径,允许差分端子对中的发送信号(tx),与接收信号(rx)位于同一侧。
48.外壳380包括一对彼此组装在一起的固定件382,外壳为绝缘材料制造而成,插头端子模组310安装在外壳380内。其中一个固定件382安装有金属制成的弹性锁扣件388,弹性锁扣件的末端形成有勾部386。其中一个固定件38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固定槽3821,锁扣件388包括固定在固定槽3821内的两个固定部3881、自固定部的前端向后弯折的连接部3882及弹性部3883,弹性部3883自连接部的前端的中间部分向前延伸而形成,且自竖直方向看,所述弹性部3883位于两者固定部3882之间。勾部386位于弹性部3883的末端且向下凸伸而形成。
49.如图12所示,外壳380紧密地包覆在插头端子模组310的后端,插头端子模组310的前端则裸露于外而构成插头的对接部310a,对接部310a由舌板321、一对导引部3211及平台部323的前端而构成。在竖直方向看,所述勾部386与平台部323相对齐,而位于舌板321的后方。
50.参图21、22所示,插座连接器400包括端子模组410、绝缘本体440、金属外壳450,端子模组410收容在绝缘本体440内,金属外壳包括在绝缘本体外侧。端子模组410包括一对端子模组420及夹持在端子模组之间的遮蔽板模组430。每一端子组包括插座端子422及注塑在插座端子422的绝缘体424,每一绝缘体424包括导引凸块429,用来穿过绝缘本体440设置的导引槽448而组装至绝缘本体内。遮蔽板模组430包括金属板制成的遮蔽板432及一体注塑在遮蔽板的绝缘体434。每一插座端子422包括位于前方且延伸入对接槽442的接触部426及接脚428,参图21,下排端子的接脚428则被容纳在绝缘本体后端设有的空缺区444内。绝缘本体440的长侧壁设有形成有若干端子槽449,端子槽449位于对接槽442的两侧,用来收容接触部426。可以理解的是,插座端子422包括差分端子对与接地端子。金属外壳450与本体440之间形成有锁扣空间452,用来收容插头连接器的锁扣件388,勾部386则插入金属外壳上形成勾孔454。
51.参图13,本体440在两个长侧壁441之间设有长槽442a、位于槽442a纵长两端的两个导引孔442b。导引孔442b的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长槽442a。形成导引孔的长侧壁上则未设置端子槽449,端子槽449仅设置在长槽442a对应的长侧壁上。每一长侧壁441进一步设有空穴442c,空穴与槽442a、导引槽442b相连通,从而共同形成上述的对接槽442。接触部426延伸入槽442a,空穴442c位于对接面4410与接触部426之间。在两个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导引柱3211插入导引孔442b,舌板321插入长槽442a,平台部323的前端部则插入所述空穴442c,如此,可将插头连接器300稳定地定位在插座连接器400内。锁扣件388则未凸伸入锁扣空间452,仅有勾部386自外侧向内插入勾孔454。
52.图23至图24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组合10c包括插头连接器500及插座连接器600,插座连接器600为竖直型板端连接器,其竖直地安装在电路板,插头连接器则500为弯角型线缆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沿竖直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其线缆则自插头连接器垂直弯折而沿水平方向延伸。与前面相同的部分就不再介绍了,主要介绍不同点。插头连接器50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300大致相同,主要是线缆590的延伸方向不同,两个端子模组520夹持一个金属制成的遮蔽板550,端子模组520的后端形成空缺区,方便线缆590弯折容纳。插座连接器600的本体及端子模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大致相同,金属外壳650则与第二实施例的金属外壳450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金属外壳650与本体640之间形成锁扣空间652,即金属壳体的其中一长侧壁的局部沿横向方向向外凸
伸,从而使得长侧壁的局部与本体之间形成间隙,即上述的锁扣空间652,长侧壁的局部设有两锁扣孔6521,插头连接500的锁扣件588的连接部5882的前部凸伸入所述锁扣空间652,弹性部5883位于外侧,勾部5884自外侧凸伸入锁扣孔6521。连接部5882的局部凸伸入所述锁扣空间652,弹性部5883位于锁扣空间652外侧,内外受力平衡,起到更好的锁扣固定作用。。
5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