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7070发布日期:2021-07-02 21:1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



背景技术:

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线体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有: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电路中的线圈是指电感器。是指线体一根一根绕起来,线体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简称电感。电感又可分为固定电感和可变电感,固定电感线圈简称电感或线圈。

线圈通常包括骨架和绕组,绕组大部分由漆包线体在骨架绕制而成。在绕线设备中,漆包线体的前端和后端一般需要将其铰制成绳状(一般为麻花状)使其外径增大,方便焊接或与相应的装置(如pcb板)相连接(保证电流的稳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铰制多股绳体,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股绳体。但是,现有的漆包线体一般通过人工进行铰线,或者绕制后预留多股线体,再通过另外的辅助设备进行铰制(一根或多根绳体),且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无法在绕线设备上实现自动绞线,且现有的绕制的绳体一般精密度较差,产品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旨在实现漆包线体的自动绞线,使其绞制为一股或多股绳体,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包括:

机架;

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枢转安装于机架上;

绞线轴,所述绞线轴枢转安装于第一转动座上,所述绞线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绞线轴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钩针;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动座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绞线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绞线轴的位置与第一转动座的轴心相偏离。

优选地,所述绞线轴设有两个,且以轴心对称设置,所述绞线轴设有两个钩针。

优选地,所述绞线轴的下端呈扁平状。

优选地,所述钩针倾斜或水平设置于绞线轴上,所述钩针从绞线轴向外延伸并逐渐缩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直接或通过第一中间件驱动第一转动座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转动座的第一齿轮以及设置于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第一传动皮带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垂向滑动于机架,并可在靠近绞线轴的上端和远离绞线轴的上端之间滑动。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固定设于机架上,所述固定座向下延伸有导向柱;

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分别滑动安装于导向柱上,所述第二定位座设于第一定位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旋转电机和第一丝杠副;

所述固定座和第一定位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四旋转电机和第二丝杠副。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枢转安装于机架的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枢转安装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底部与绞线轴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机架设有驱动主动轴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绞线轴的上端设有非圆形卡部,所述主动轴的底部设有与非圆形卡部相配合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于转动座的内齿轮、设于主动轴顶部的外齿轮以及用于驱动内齿轮转动的第二旋转电机,所述内齿轮与外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座设有枢转通道,所述枢转通道与第二转动座的轴心相偏离,所述主动轴枢转安装于枢转通道。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绕线设备设置绞线机构,当绞线机构对骨架绞线时,首先将线头的一端固定于钩针上,当绕组需要绞线时,绕线机构将线的另一端钩挂于钩针上,然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绞线轴转动,将线体绞制为麻花状的绳体,当绞制完毕即可通过绞线机构将其推送至远离钩针的位置,线体即绕制完成;同时通过第一枢转轴的设置,使第一枢转轴和绞线轴相对转动,避免线体出现缠绕的情况,且可以运用于多工位的绕线机构,保证绞线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驱动装置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5为绕线设备正视图;

图6为绕线设备立体示意图;

图7为线体其中一例示意图。

图中,1为机架,11为第一定位座,12为第二定位座,13为固定座,2为第一转动座,3为绞线轴,31为钩针,4为第一驱动装置,41为第一旋转电机,42为第一齿轮,43为第二齿轮,5为第二驱动装置,51为第二转动座,511为枢转通道,52为主动轴,61为非圆形卡部,62为卡槽,71为内齿轮,72为外齿轮,73为第二旋转电机,81为定位销,82为定位孔,91为第三旋转电机,92为第四旋转电机,93为导向柱,100为绕线机构,101为线体,200为骨架,300为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包括:

机架1;

第一转动座2,所述第一转动座2枢转安装于机架1上;

绞线轴3,所述绞线轴3枢转安装于第一转动座2上,所述绞线轴3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绞线轴3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钩针31;

第一驱动装置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第一转动座2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绞线轴3转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绞线轴3和钩针31都设有一个,绕线机构100首先将线头缠绕至绞线轴3的钩针31上,然后再对绕线机构200的首个绕组300绕线,直至最后一个绕组300绕线(在绕线机构200转动过程中第一驱动装置4会驱动第一转动座2转动,从而避免线头缠绕于绞线轴3),然后绕线机构100将线尾缠绕至钩针31上,同时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绞线轴3转动,从而将线头和线尾绞成麻花状,当然绞线轴3可以设置为一个,钩针31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两个,但是当绞线轴3为一个时,线体一般只能拧为一股绳体。

在第二实施例中,绞线轴3和钩针31分别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绞线轴301和第二绞线轴302,第一绞线轴301分别设有第一上钩针3011和第一下钩针3012,第二绞线轴302设有第二上钩针3021和第二下钩针3022),绕线机构100首先将线头缠绕至第一下钩针3012,然后对绕线机构200的首个绕组300绕线,然后可以根据需要,在两个绕组300之间或多个绕组300之间设置一股绳体,然后在第二个绕组300或第三个绕组300中抽出第二个线头缠绕至第二绞线轴302的第二下钩针3022(在绕线机构200转动过程中第一驱动装置4会驱动第一转动座2转动,从而避免线头缠绕于绞线轴3,并使第一绞线轴或第二绞线轴302与绞线位置相对应),然后在第四个或第五个绕组300抽出线尾缠绕至第二绞线轴302的第二上钩针3021,然后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第二绞线轴302转动,拧成一股绳体(并通过拨线机将绳体拨出第二绞线轴),并依次绞拧绳体,直至最后一个绕组300绕线完毕后,绕线机构100将线尾绕至第一绞线轴301的第一上钩针3011,第二驱动装置5切换至第一绞线轴301的上端,驱动第一绞线轴301转动并绞拧为绳体。

其中,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工作中,还包括了飞叉机构、挂线机构和钩针部件等,在此并一一说明为现有技术(非本发明保护主题),通过与绞线机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自动绞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绞线轴3的位置与第一转动座2的轴心相偏离,通过绞线轴3与第一转动座2相偏离是为了使用于绕线机构200的绕线位置,因为绕线机构100是沿着绕线机构200的外围依次对绕组300绕线(且绕线机构200为可转动),假如设置一个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转动座的中心,当设置多个时,方便绞线轴的对应设置,因此需要偏心安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绞线轴3设有两个,且以轴心对称设置,所述绞线轴3设有两个钩针31,如图1所示,当然绞线轴3的设置是可根据绞绳体的个数需要设置,例如绕制3根绳体,设置两个绞线轴3,当然绞线轴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等,所述钩针31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绞线轴3的下端呈扁平状,扁平状的绞线轴3可以产生一定的偏心,当绞线轴3转动时,可以使绞制的绳体更符合规范,提高绳体的紧密度,使钩针的线体沿绞线轴3的中心进行转动,避免偏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钩针31倾斜或水平设置于绞线轴3上,所述钩针31从绞线轴3向外延伸并逐渐缩径,通过将钩针31倾斜设置可以避免线体钩挂于钩针31时,因为线体拉力脱离钩针31,将其设置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状可以使绞制后的绳体方便脱离钩针3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为第一旋转电机41,所述第一旋转电机41直接或通过第一中间件驱动第一转动座2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转动座2的第一齿轮42以及设置于第一旋转电机41的第二齿轮43,所述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43通过第一传动皮带相配合。在多工位使用时,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可以同时带动多个绞线轴3以及第一转动座2同时运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可垂向滑动于机架1,并可在靠近绞线轴3的上端和远离绞线轴3的上端之间滑动,当第二驱动装置4靠近绞线轴3的上端时,即可驱动绞线轴3转动,远离时即停止驱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固定设于机架上,所述固定座向下延伸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分别滑动安装于导向柱上,所述第二定位座设于第一定位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旋转电机和第一丝杠副;所述固定座和第一定位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四旋转电机和第二丝杠副。

其中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可以使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绞线轴3转动,通过第四旋转电机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整体移动,在绞线过程中,线头和线尾与绞线轴3的底部之间的长度会越来越短,因此通过即绞线轴3下移一定长度,可以避免线体绞线过程中断裂,且也保证了绞线的精密度,即通过绞线轴3的转速和绞线轴3底部的下移距离从而调整绞线的圈数。

通过第三旋转电机与第一丝杠副的配合带动第二定位座12在靠近第一定位座的位置和第二定位座的位置之间移动(即绞线轴和主动轴之间的相互运动);通过第四旋转电机和第二丝杠副的配合带动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在靠近骨架的位置和远离骨架的位置之间移动(即绞线轴和主动轴同时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枢转安装于机架1的第二转动座51,所述第二转动座51枢转安装有主动轴52,所述主动轴52的底部与绞线轴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机架1设有驱动主动轴52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绞线轴3的上端设有非圆形卡部61,所述主动轴52的底部设有与非圆形卡部61相配合的卡槽62,通过卡槽62和非圆形卡部61的配合实现主动轴52与绞线轴3的配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于第二转动座的内齿轮71、设于主动轴52顶部的外齿轮72以及用于驱动内齿轮71转动的第二旋转电机73,所述内齿轮外齿71与轮72相啮合,在保证第二转动座51转动的同时也可以保证主动轴52的转动,当绞线轴3偏离轴心时,主动轴52也对应偏离轴心从而驱动绞线轴3转动。其中第二旋转电机设有第三齿轮,第二转动座的外壁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通过传动皮带驱动第二转动座转动。

当然,当绞线轴3设置于第一转动座2的轴心位置时,主动轴52也与绞线轴3位置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座51设有枢转通道511,所述枢转通道511与第二转动座51的轴心相偏离,所述主动轴52枢转安装于枢转通道511,即主动轴52偏离轴心且与绞线轴3的上端相配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间隔设置有四个第一转动座2,所述第一转动座2的上壁设有滑动安装的定位销81,所述绞线轴3的上端设有与定位销81相配合的定位孔82。通过定位销81对绞线轴3的位置约束定位,使钩针31朝向固定,这样用于勾线时不会找不到位置,尤其是多工位时,有利于机械动作统一执行。

其中,图7的步骤作为辅助参考,因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不同设置绞线的绳体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