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合金铸板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54632发布日期:2021-08-20 20:2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铅合金铸板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铅合金板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合金铸板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铅合金板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铅合金板铸造主要采用重力铸造法,主要设备是平板铸造机和相应的模具。铸造过程是将加热熔化的铅合金在重力作用下倒入模具内,冷却成形,然后进行后续加工。由于铸板机需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操作,并且在铸造后需对铸造模具表面进行处理,才能获取合格产品,因此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高;而在铅合金板带铸造后,通常需要对铅合金板带进行收卷,便于保存;但由于铅合金板带在生产过程中,需经冷扎装置对铅合金板带进行辗轧,辗轧后的铅合金板会形成不规则的边缘,不便于收卷。另外,对金属板带材料收卷的卷料机,在初始收卷或换卷时,需操作人员手动使板带在收卷工装上缠绕几圈,直到收卷工装转动时能够对板带产生拉力,才开始自动收卷,由此,无法实现自动连续收卷和自动换卷,自动化水平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铅合金铸板生产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合金铸板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铅液熔炉、铸板装置、碾压风干装置、修边剪切装置及收卷装置;

所述铸板装置包括铸板模具、铸板辊筒及压紧辊,所述铅液熔炉将铅液送至所述铸板模具上,所述铸板辊筒转动时带动铸板模具上的铅液均布在所述铸板辊筒的表面,使得铅液在所述铸板辊筒上固化形成铅带;

所述碾压风干装置用于对固化成型后的铅带碾压及风干;

所述修边剪切装置用于对碾压风干后的铅带修边;

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换卷机构和多个卷料机,所述换卷机构设在所述卷料机的上方,所述换卷机构用于换卷时将铅合金板带引导至另一卷料机上;

所述卷料机用于对铅合金板带收卷;所述卷料机包括基座、收卷轴、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所述收卷轴和所述夹紧机构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收卷轴用于安装收卷工装,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分别设在所述收卷轴的两侧;

收卷时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靠近所述收卷轴移动,使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及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上的多个夹紧辊均紧贴收卷工装的外侧,启动所述收卷轴开始收卷;待收卷轴转动一段时间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与收卷工装分离。

优选的,所述铸板装置还包括保温炉、高温泵、铅液池、切边机构和第一传送机构,所述高温泵、所述铅液池、所述铸板模具、铸板辊筒、所述压紧辊、所述切边机构和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铸板装置还包括水冷机构,所述铸板辊筒和所述压紧辊的一端均设有冷却水入口,所述铸板辊筒和所述压紧辊的另一端均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和所述冷却水出口均与所述水冷机构连通。

优选的,所述铅液池包括所述铅液池包括保温池体、缓冲孔板和液面调节结构,所述缓冲孔板前后设在所述保温池体内,使得所述保温池体内形成进液槽、第一过滤槽和第二过滤槽,所述进液槽的底部设有进铅口,所述第二过滤槽的两侧设有排液孔,所述液面调节结构包括挡液板、摆页、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所述挡液板设在所述排液孔的下方,所述摆页与所述挡液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二过滤槽远离所述第一过滤槽的一侧设有出液缝隙,所述调节螺母设在所述保温池体的一侧,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调节螺母配合且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摆页连接。

优选的,所述修边剪切装置包括修边机构和废品箱,所述废品箱设在所述修边机构的下方;所述修边机构与所述切边机构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修边剪切装置还包括剪切机构和二次切断机构,所述剪切机构设在所述修边机构的前方,所述剪切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切断辊和第二切断辊,所述第一切断辊上设有第一切断刀,所述第二切断辊上设有第二切断刀,所述二次切断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切断辊和第四切断辊,所述第三切边辊的外侧设有多个切断刀模。

优选的,所述碾压风干装置包括多组对压辊机构和风干机构,多组所述对压辊机构、风干机构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驱动装置、移动支架、圆弧支架、多个夹紧辊和多个复位弹簧,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支架前后活动,多个所述夹紧辊设在所述圆弧支架上,所述圆弧支架设在所述移动支架靠近所述收卷轴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结构相同且镜像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紧辊的轴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圆弧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卷料机还包括升降托盘和第二导轨,所述升降托盘设在所述收卷轴的下方,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收卷辊的轴向设置在所述收卷辊的下方,所述升降托盘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换卷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第一传送带和换向挡板,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分别设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分别设在两个所述卷料机的上方,所述换向挡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辊与所述第一传送带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发明的铅合金铸板生产系统,实现了铅合金板带铸造过程的全自动化,换卷过程无需停机,实现铅合金板带的不间断生产,生产效率高,且铸造后的铅合金板带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铸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铸板辊筒和压紧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铅液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铅液池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切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切边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修边剪切装置和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卷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卷料机的正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修边剪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剪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二次切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碾压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铅液熔炉5、铸板装置1、碾压风干装置4、修边剪切装置3、收卷装置2、保温炉14、高温泵15、铅液池111、切边机构18、第一传送机构13、铸板模具12、铸板辊筒11、压紧辊14、第一压紧气缸141、第一摆动支架142、水冷机构15、冷却水入口143、喷砂器17、缓冲孔板112、第一过滤槽1111、第二过滤槽1112、排液孔113、进铅口114、挡液板1151、摆页1152、调节螺杆1153、调节螺母1154、防护板116、第一切边辊311、第二切边辊312、第一转轴3111、第一定位套筒3112、第一切边套筒3113、第二转轴3121、第二定位套筒3122、第二切边套筒3123、输入轴3131、第一传动齿轮3132、第二传动齿轮3133、第一轴套3114、第二轴套3124、第一传送辊131、第二传送辊132、第二压紧气缸133、第二连杆134、第二摆动支架135、第一导向板161、第二导向板162、导向压块163、输出导向辊164、厚度检测器165、第二传送机构23、换卷机构24、卷料机21、收卷轴213、第一夹紧机构211、第二夹紧机构212、卷料导板2141、挡板2142、移动支架2112、圆弧支架2113、夹紧辊2111、复位弹簧2114、第一导轨2115、升降托盘215、第二导轨2161、行程开关2162、收卷工装217、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第一传送带243、换向挡板244、第三摆动支架246、第二传送带231、第四摆动支架233、第三压紧气缸234、修边机构31、剪切机构33、二次切断机构32、废品箱34、第一切断刀331、第二切断刀332、第一切断辊333、第二切断辊334、第三切断辊321、第四切断辊322、切断刀模323、对压辊机构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铅合金铸板生产系统,参考附图1,包括依次设置的铅液熔炉5、铸板装置1、碾压风干装置4、修边剪切装置3及收卷装置2;

铅液熔炉5用于对铸板装置1供应高温铅液,铸板装置1用于将铅液在固化形成铅合金板带;碾压风干装置4用于对固化成型后的铅带碾压及风干;修边剪切装置3用于对碾压风干后的铅带修边;收卷装置2用于对修边后的铅合金板带收卷。

其中,参考附图2-5,铸板装置1包括铸板模具12、铸板辊筒11、压紧辊14、保温炉14、高温泵15、铅液池111、切边机构18和第一传送机构13,保温炉14、高温泵15、铅液池111、铸板模具12、铸板辊筒11、压紧辊14、切边机构18和第一传送机构13依次设置,铅液熔炉5将铅液送至铸板模具12上,铸板辊筒11转动时带动铸板模具12上的铅液均布在铸板辊筒11的表面,使得铅液在铸板辊筒11上固化形成铅带;铸板时,铅液熔炉5内的高温铅液存储在保温炉14内,保温炉14内的铅液通过高温泵15输送至铅液池111,铅液池111将铅液引导至铸板模具12上,使得铅液池111内的铅液持续流动至铸板模具12处,铸板模具12与铸板辊筒11之间形成摩擦密封,即铸板模具12的另一侧与铸板辊的一侧之间相间有一缝隙,使得铸板模具12在不影响铸板辊筒11转动的情况下,铸板模具12上的铅液能够流动并附着在铸板辊筒11上。使得铅液均布在铸板辊筒11的表面并在铸板辊筒11转动的过程中冷却固化形成铅合金板,切边机构18对冷却固化形成的铅合金板修边,使得铅合金板形成规则的带状并通过第一传送机构13送至碾压风干装置4处。

保温炉14的内壁均布有发热丝,使得铅液可在保温炉14内维持350-450℃,保温炉14内还设有温度检测仪和液位检测仪,温度检测仪用于当保温炉14内铅液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最高值或低于设定的最低值时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保温炉14内铅液温度的监测;液位检测仪用于当保温炉14内铅液的液面高度高于设定的最高值或低于设定的最低值时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保温炉14内铅液液面高度的监测。

铸板装置1还包括水冷机构15,铸板辊筒11和压紧辊14的一端均设有冷却水入口143,铸板辊筒11和压紧辊14的另一端均设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143和冷却水出口均与水冷机构15连通。

水冷机构15的供水端与冷却水入口143通过管道连通,水冷机构15的回收端与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水冷机构15用于对铸板辊筒11和压紧辊14提供循环水冷的作用,从而在铸造时,对铅液的上下两表面起到冷却固化的作用,使得铅液快速固化形成铅合金板。

铸板辊筒11的上方还设有喷砂器17,喷砂器17沿铸板辊筒11的轴向往复滑动。由于铸板辊筒11的表面较光滑,则铅液难以粘结在铸板辊筒11上,因此在喷砂器17设在铸板辊筒11的上方,在开机前,通过喷砂器17对铸板辊筒11的表面喷砂,由此增大了铸板辊筒11表面的粗糙度,使铅液更容易粘结在铸板辊筒11上;在铸造完成后,通过喷砂器17对铸板辊筒11的表面喷砂,起到了去除铸板辊筒11表面残余液体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铸板辊筒11的清理。设置喷砂器17沿铸板辊筒11的轴向往复滑动,使得喷砂器17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可对整个铸板辊筒11进行喷砂,使得铸造出的铅合金板更均匀。

铸板装置1还包括第一压紧气缸141、第一连杆和第一摆动支架142,压紧辊14设在第一摆动支架142上,第一摆动支架142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一连接轴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在压紧辊14的一侧,第一压紧气缸141的固定端设在压紧辊14的一侧,第一压紧气缸141的伸缩端与第一连杆连接。

初始状态时,第一压紧气缸141通过拉动第一连杆,从而驱动第一摆动支架142使第一摆动支架142上的压紧辊14远离铸板辊筒11,使得铅液在铸板辊筒11上成型后可通过铸板辊筒11与压紧辊14之间的缝隙;当铅合金板通过铸板辊筒11与压紧辊14之间的缝隙后,第一压紧气缸141通过推动第一连杆,从而驱动第一摆动支架142使第一摆动支架142上的压紧辊14压紧铸板辊筒11,从而对钢板起到导向作用,且通过压紧辊14对铅合金板的表面还起到冷却作用,使得铅合金板的上下两表面冷却均匀。

切边机构18的下方还设有回收机构,回收机构为链板传送机,链板传送机的起始端设在切边机构18的下方,链板传送机的末端设在保温炉14内。通过设置链板传送机在切边机构18的下方,使得经切边机构18切出的边料掉落至链板传送机,通过链板传送机将边料送至保温炉14内,再次融化成铅液,实现了对边料废料的循环利用,避免了浪费原材料。由于铅合金板在固化成型后自身还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本实施例中回收机构采用链板传送机,利用链板传送机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将高温的边料传送至保温炉14内,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附图8和9,切边机构18包括第一切边辊311和第二切边辊312,第一切边辊311与第二切边辊312上下设置;第一切边辊311包括第一转轴3111及套设在第一转轴3111上的第一定位套筒3112和第一切边套筒3113,第一定位套筒3112设在第一切边套筒3113的两端,第一切边套筒3113的中部为第一压紧部,第一压紧部的两端设有第一切断部,第一切断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压紧部的直径;

第二切边辊312包括第二转轴3121及套设在第二转轴3121上的第二定位套筒3122和第二切边套筒3123,第二定位套筒3122设在第二切边套筒3123的两端,第一切边套筒3113与第二切边套筒3123上下相对,第二切边套筒3123的中部为第二压紧部,第二压紧部的两端设有第二切断部,第一切断部的内侧与第二切断部的外侧相贴合。

当铅合金板通过第一切边辊311和第二切边辊312之间时,铅合金板的两边缘位于第一切断部与第二切断部之间,第一切断部的内侧与第二切断部的外侧始终相贴合,使得切断刀刃位于铅合金板的两边缘,从而实现对铅合金板两边缘的连续切断;此时第一切边辊311上的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切边辊312上的第二压紧部分别压紧铅合金板的上下两表面,避免了在对铅合金板切边的过程中发生移位,使得裁切的位置更精准。

第一转轴3111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轴肩,另一端设有第一轴套3114,第一定位轴肩与第一定位套筒3112的一端相抵;第二转轴3121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轴肩,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套3124,第二定位轴肩与第二定位套筒3122的端面相抵。第一轴套3114和的第二轴套3124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第一转轴311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轴套3114通过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套设在第一转轴3111的另一端,第一轴套3114与第一定位套筒3112的轴端相抵;

第二转轴312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轴套3124通过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套设在第二转轴3121的另一端,第二轴套3124与第二定位套筒3122的轴端相抵。

设置第一定位轴肩和第二定位轴肩,分别用于对第一定位套筒3112及第二定位套筒3122安装时的定位,使得安装后的第一切边套筒3113和第二切边套筒3123位于第一转轴3111及第二转轴3121的中部。在第一轴套3114和第二轴套3124的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通过螺纹配合实现第一轴套3114和第二轴套3124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3111和第二转轴3121的另一端。在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第一切边套筒3113和第二切边套筒3123时,通过卸下第一轴套3114和第二轴套3124即取下第一定位套筒3112和第二定位套筒3122,从而可对第一切边套筒3113和第二切边套筒3123的更换,结构简单,便于装卸。

切边机构18还包括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3131、第一传动齿轮3132和第二传动齿轮3133,输入轴3131与第二转轴3121的一端连接,第二传动齿轮3133套设在第二转轴3121的一端,第一传动齿轮3132套设在第一转轴3111的一端,第一传动齿轮3132与第二传动齿轮3133相啮合。

通过第一转轴3111与第二转轴312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3132与第二传动齿轮3133的啮合传动,使得第一切边辊311与第二切边辊312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铅合金板从第一切边辊311和第二切边辊312上靠近压紧辊14的一侧进入,在第一切边辊311和第二切边辊312的转动配合下,从第一切边辊311和第二切边辊312的另一侧离开。

第一传送机构13包括第一传送辊131、第二传送辊132、第二压紧气缸133、第二连杆134和第二摆动支架135,第一传送辊131与第二传送辊132上下设置,第一传送辊131设在第一摆动支架142上,第二摆动支架135与第二连杆134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第二压紧气缸133的固定端设在第二传送辊132的一侧,第二压紧气缸133的伸缩端与第二连杆134连接。

当铅合金板带未达到第二传送辊132的位置时,第二压紧气缸133通过拉动第二连杆134,从而驱动第二摆动支架135使第二摆动支架135上的第一传送辊131远离第二传送辊132,使得铅合金板带在通过切边机构18修边后能够通过第一传送辊131和第二传送辊132之间;当铅合金板到达第一传送辊131与第二传送辊132之间时,第二压紧气缸133通过推动第二连杆134,从而驱动第二摆动支架135使第二摆动支架135上的第一传送辊131压紧第二传送辊132,从而为铅合金板提供继续向前移动的驱动力,使铅合金板在铸造及修边过程中保持动力。

铸板装置1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板161、第二导向板162和导向压块163,第一导向板161的一端设在切断辊筒的下方,第一导向板16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传送辊132的上方,第二导向板162设在第一导向板161的左右两侧,回收机构的起始端设在第二导向板162的下方;导向压块163设在第一导向板161的上方,导向压块163设在切断辊筒的一侧。

第一导向板161用于将修边后的铅合金板向第一传送机构13的方向引导,第二导向板162用于将将修边后的边料废料引导至回收机构上。设置导向压块163,用于将修边后的铅合金板向第一传送机构13的方向引导,避免了铅合金板在通过第一切边辊311时往上翘起。

铸板装置1上还设有输出导向辊164和厚度检测器165,输出导向辊164设在第一传送机构13的后侧,厚度检测器165设在输出导向辊164的上方。设置厚度检测器165,用于在将铅合金板带进入下一工序时,经厚度检测器165检测其厚度是否达到要求。

铅液池111包括保温池体、缓冲孔板112和液面调节结构,缓冲孔板112前后设在保温池体内,使得保温池体内形成进液槽、第一过滤槽1111和第二过滤槽1112,进液槽的底部设有进铅口114,第二过滤槽1112的两侧设有排液孔113,液面调节结构包括挡液板1151、摆页1152、调节螺杆1153和调节螺母1154,挡液板1151设在排液孔113的下方,摆页1152与挡液板1151的一侧铰接,第二过滤槽1112远离第一过滤槽1111的一侧设有出液缝隙,进液槽与第一过滤槽1111和第二过滤槽1112通过缓冲孔板112上的细孔相连通。,调节螺母1154设在保温池体的一侧,调节螺杆1153与调节螺母1154配合且调节螺杆1153的一端与摆页1152连接。

通过在保温池体内设置第一缓冲孔板112和第二缓冲孔板112,使得铅液从进液槽底部的进铅口114进入后,经第一缓冲孔板112和第二缓冲孔板112缓冲后,再通过出液缝隙进入铸板模具12内,使得急剧进入进液槽内的铅液经缓冲后在铸板模具12处流动平缓,有效地避免了铸造后的铅合金板出现表面不平整和气孔等缺陷。通过设置液面调节结构,并使挡液板1151的上沿与排液孔113的下沿相切,使得当铅液溢过摆页1152及挡液板1151时,多余的铅液从排液孔113排出。由此,通过设置摆页1152与挡液板1151靠近保温池体的前侧壁的一侧铰接,从而可通过控制摆页1152的高度来控制铸板模具12内铅液面的高度;即当控制摆页1152的一侧升起时由于摆页1152的另一侧与挡液板1151铰接,此时摆页1152为倾斜状态,由于第二缓冲槽与铸板模具12通过通液缝隙连通,因此第二缓冲槽内的液面高度与铸板模具12内的液面高度保持一致,通过改变摆页1152靠近保温池体的前侧壁的高度,使得铸板模具12内液面高度可调,而当铅液溢过摆页1152时,通过排液孔113排出保温池体外,使得铸造后的铅合金板均匀,且通过设置摆页1152实现铅合金板厚度可调。

通过调节螺杆1153与调节螺母1154的螺纹配合,从而实现调节螺杆1153的高度变化,通过使调节螺杆1153发生高度变化,从而使得调节螺杆1153底端所连接的摆页1152发生高度变化,使得摆页1152的一侧沿摆页1152的铰接侧发生摆动,实现对摆页1152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铸板模具12铅液液面高度的调节。

另外,进铅口114的上方设有防护板116,由于进铅口114与高温泵15的输出端连通,因此铅液在进铅口114会产生急剧流动,由此设置防护板116设在进铅口114的上方,用于阻挡铅液,避免急剧流动的铅液溢出至保温池体外,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缓冲孔板112的底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缓冲通孔。通过在第一缓冲孔板112和第二缓冲孔板112的底部设置均匀分布的缓冲通孔,使得进液槽与第一缓冲槽及第二缓冲槽相互连通。铸板模具12由内至外逐渐收窄,对铅液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铸板模具12内的铅液分布均匀,从而使得铸造后的铅合金板厚度均匀。保温池体由保温材料制成。用于保持保温池体内铅液的温度,避免了铅液在保温池体内发生固化。

参考附图6和7,铅液池111包括保温池体、缓冲孔板112和液面调节结构,缓冲孔板112前后设在保温池体内,使得保温池体内形成第一过滤槽1111和第二过滤槽1112,第一过滤槽1111的底部设有进铅口114,第二过滤槽1112的两侧设有排液孔113,液面调节结构包括挡液板1151、摆页1152、调节螺杆1153和调节螺母1154,挡液板1151设在排液孔113的下方,摆页1152与挡液板1151的一侧铰接,第二过滤槽1112远离第一过滤槽1111的一侧设有出液缝隙,调节螺母1154设在保温池体的一侧,调节螺杆1153与调节螺母1154配合且调节螺杆1153的一端与摆页1152连接。

通过在保温池体内设置第一缓冲孔板112和第二缓冲孔板112,使得铅液从进液槽底部的进铅口114进入后,经第一缓冲孔板112和第二缓冲孔板112缓冲后,再通过出液缝隙进入铸板模具12内,使得急剧进入进液槽内的铅液经缓冲后在铸板模具12处流动平缓,有效地避免了铸造后的铅合金板出现表面不平整和气孔等缺陷。通过设置液面调节结构,并使挡液板1151的上沿与排液孔113的下沿相切,使得当铅液溢过摆页1152及挡液板1151时,多余的铅液从排液孔113排出。由此,通过设置摆页1152与挡液板1151靠近保温池体的前侧壁的一侧铰接,从而可通过控制摆页1152的高度来控制铸板模具12内铅液面的高度;即当控制摆页1152的一侧升起时由于摆页1152的另一侧与挡液板1151铰接,此时摆页1152为倾斜状态,由于第二缓冲槽与铸板模具12通过通液缝隙连通,因此第二缓冲槽内的液面高度与铸板模具12内的液面高度保持一致,通过改变摆页1152靠近保温池体的前侧壁的高度,使得铸板模具12内液面高度可调,而当铅液溢过摆页1152时,通过排液孔113排出保温池体外,使得铸造后的铅合金板均匀,且通过设置摆页1152实现铅合金板厚度可调。

通过调节螺杆1153与调节螺母1154的螺纹配合,从而实现调节螺杆1153的高度变化,通过使调节螺杆1153发生高度变化,从而使得调节螺杆1153底端所连接的摆页1152发生高度变化,使得摆页1152的一侧沿摆页1152的铰接侧发生摆动,实现对摆页1152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铸板模具12铅液液面高度的调节。

另外,进铅口114的上方设有防护板116,由于进铅口114与高温泵15的输出端连通,因此铅液在进铅口114会产生急剧流动,由此设置防护板116设在进铅口114的上方,用于阻挡铅液,避免急剧流动的铅液溢出至保温池体外,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缓冲孔板112的底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缓冲通孔。通过在第一缓冲孔板112和第二缓冲孔板112的底部设置均匀分布的缓冲通孔,使得进液槽与第一缓冲槽及第二缓冲槽相互连通。铸板模具12由内至外逐渐收窄,对铅液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铸板模具12内的铅液分布均匀,从而使得铸造后的铅合金板厚度均匀。保温池体由保温材料制成。用于保持保温池体内铅液的温度,避免了铅液在保温池体内发生固化。

参考附图16,碾压风干装置4包括多组对压辊机构41和风干机构,多组对压辊机构41、风干机构依次设置。通过多组对压辊机构41对铅合金板碾压,从而增加了铅合金板的截面密度,使得铅合金板的厚度更均匀。本实施例中,对压辊机构41为4组,每组对压辊机构41均可单独调节碾压滚筒高低距离及转速,每组对压辊机构41的上方均设有喷淋冷却水的冷却机构。固化成型后的高温铅合金板经4组对压辊机构41冷压后温度降到常温;风干机构去除取出经4组对压辊机构41冷压后的铅合金板表面的冷却液。

参考附图10、13-15,修边剪切装置3包括修边机构31、剪切机构33、二次切断机构32和废品箱34,废品箱34设在修边机构31的下方;由于经对压辊机构碾压后的铅合金板表面积会增大,因此设置与切边机构18的结构相同的修边机构31,用于对碾压后铅合金板带修边;剪切机构33设在修边机构31的前方,剪切机构3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切断辊333和第二切断辊334,第一切断辊333上设有第一切断刀331,第二切断辊334上设有第二切断刀332,对铅合金板切断时第一切断刀331与第二切断刀332上下合模;二次切断机构3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切断辊321和第四切断辊322,第三切边辊的外侧设有多个切断刀模323;设置多个切断刀模323在第三切断辊321上,使得切除的边料面积更小,便于回收。由于经碾压风干后的铅合金板温度已恢复至常温,无法通过保温炉14来直接回收,因此设置废品箱34,用于收集修边机构31、剪切机构33和二次切断机构32切除出的边料、废料。

通过设置修边机构31、剪切机构33和二次切断机构32,对碾压后的铅合金板先通过修边机构31进行切边,使得第一切边辊311上的第一切断部与第二切断部相配合,实现对铅合金板边缘的连续切断,从而使得切边后的铅合金板的两边平整,便于铅合金板收卷,且在边切过程中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对铅合金板上下紧压,避免了在对铅合金板切边的过程中发生移位,使得裁切的位置更精准;由于切断后的边料呈长条形,难以回收,由此通过设置二次切断机构32对经修边机构31裁切后的边料进行二次切断,使得带状的边料切断成块状,便于回收;当铅合金板需要换卷或出现缺陷时,通过第一切断刀331和第二切断刀332上下合模对铅合金板进行横向切断,用于切除缺陷部分,切断后,第一切断刀331与第二切断刀332分离,铅合金板可继续往收卷装置2移动。

修边机构31与二次切断机构32之间还设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的上端设在第一切断部靠近二次切断机构32的一侧,第一导向结构的下端延伸至二次切断机构32的一侧。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条状的边料落入至二次切断机构32,经修边机构31切断后的条状废料在第一导向结构的引导下滑落至二次切断机构32的一侧,通过二次切断机构32对条状边料切断成块状,便于回收。

收卷装置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传送机构23、换卷机构24和两个卷料机21,卷料机21用于对铅合金板带收卷;铅合金板带经过换卷机构4后达到其中一个卷料机1的上端开始收卷,换卷时换卷机构4将铅合金板带引导至另一卷料机1上;卷料机21包括基座、收卷轴213、第一夹紧机构211和第二夹紧机构212,收卷轴213和夹紧机构设在基座上;收卷轴213用于安装收卷工装217,第一夹紧机构211和第二夹紧机构212分别设在收卷轴213的两侧;

收卷时第一夹紧机构211和第二夹紧机构212靠近收卷轴213移动,使第一夹紧机构211及第二夹紧机构212上的多个夹紧辊2111均紧贴收卷工装217的外侧,启动收卷轴213开始收卷;待收卷轴213转动一段时间后,第一夹紧机构211和第二夹紧机构212与收卷工装217分离。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修边剪切装置3,在收卷前对铅合金板带进行修边,使得切边后的铅合金板带的两边平整,便于收卷;并设置换卷机构24和两个卷料机21,通过换卷机构24引导铅合金板带至其中一个卷料机21中收卷,当需要换卷时,通过修边剪切装置3对铅合金板带切断,该卷料机21对切断后的铅合金板带继续收卷使得该卷料机21上形成铅卷,同时换卷机构24将切断后的另一铅合金板带引导至另一卷料机21上,由此实现自动换卷,使得收卷系统在换卷时无需停机,实现了对铅合金板带的连续收卷,提高了生产效率;卷料机21通过设置第一夹紧机构211和第二夹紧机构212在收卷轴213的两侧,使得初始收卷时第一夹紧机构211和第二夹紧机构212上的夹紧辊2111紧贴收卷工装217,用于引导板带缠绕收卷工装217,收卷轴213转动一段时间使得收卷工装217转动时能够对板带产生拉力时,第一夹紧机构211和第二夹紧机构212与收卷工装217分离,实现了对铅合金板带的自动连续收卷和自动换卷,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夹紧机构211包括驱动装置、移动支架2112、圆弧支架2113、多个夹紧辊2111和多个复位弹簧2114,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移动支架2112前后活动,多个夹紧辊2111设在圆弧支架2113上,圆弧支架2113设在移动支架2112靠近收卷轴213的一侧上,第二夹紧机构212与第一夹紧机构211结构相同且镜像设置,复位弹簧2114的一端与夹紧辊2111的轴端连接,复位弹簧2114的另一端与圆弧支架2113连接。

移动支架2112用于带动圆弧支架2113的移动,设置圆弧支架2113使得多个夹紧辊2111能与收卷工装217的外侧紧贴。第二夹紧机构212与第一夹紧机构211结构相同且镜像设置,使得第一夹紧机构211的圆弧支架2113和第二夹紧机构212的圆弧支架2113能够更大范围地紧贴收卷工装217的外周,驱动装置可采用步进电机直线传动装置或直线驱动气缸装置等能够驱动移动支架2112作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驱动装置。夹紧辊2111的两轴端通过复位弹簧2114连接在圆弧支架2113,复位弹簧2114的压缩使得金属板带能够通过紧贴的夹紧辊2111与收卷工装217之间;由于不同的收卷工装217的规格和同心度有所差异,因此设置复位弹簧2114还起到了不同位置上的夹紧辊2111均能紧贴收卷工装217外侧的作用。收卷轴213由伺服电机驱动,由于在不断收卷的过程中,收卷工装217上缠绕的铅合金板带带越来越长,重量逐渐增大,收卷轴213所受到的扭力也会增大,因此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收卷轴213,使得在收卷过程中不断调节收卷轴213的转速,保证收卷轴213在收卷过程的正常运行。

第一夹紧机构211的上端设有卷料导板2141,第二夹紧机构212的上端设有竖直设置挡板2142。卷料导板2141倾斜设置用于引导板带沿收卷工装217的相切位置进入收卷工装217与夹紧辊2111之间,减少铅合金板与收卷工装217之间的阻力,便于收卷。

卷料机21还包括升降托盘215和第二导轨2161,升降托盘215设在收卷轴213的下方,第二导轨2161沿收卷辊的轴向设置在收卷辊的下方,升降托盘215的底部设有滑轮,滑轮在第二导轨2161上滑动。

升降托盘215用于支承收卷工装217的升降,由于收卷轴213与升降托盘215之间的距离大于收卷工装217的半径,因此设置升降托盘215,在安装收卷工装217时,将收卷工装217抬起至安装在收卷轴213上,在卸下收卷工装217后,将收卷工装217下降至底面,便于操作人员更换。由于铅合金板带带卷的重量较大,因此升降托盘215采用液压升降托盘215,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通过在升降托盘215的底部设置滑轮,使得升降托盘215能够带动收卷工装217移动至远离收卷轴213的位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远离正在连续运行的设备的安全位置处对收卷工装217的装卸,保证了操作人员换卷的安全。第二导轨2161的末端设有行程开关2162,用于对升降托盘215在第二导轨2161上滑动起到限位作用,并可在升降托盘215到达限位位置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卸下换卷工装。

换卷机构24包括第一导向辊241、第二导向辊242、第一传送带243和换向挡板2442142,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分别设在第一传送带243的前后两端,第一导向辊241和第二导向辊242分别设在两个卷料机21的上方,换向挡板2442142设在第一导向辊241与第一传送带243之间。

当引导铅合金板带向第一导向辊241下方的卷料机21收卷时,换向挡板2442142摆动至与第一传送带243垂直阻挡铅合金板带进入第一传送带243,此时在第一导向辊241的引导下铅合金板带进入第一导向辊241下方的卷料机21收卷;换卷时,换向挡板2442142摆动至与第一传送带243水平使得铅合金板带进入第一传送带243,通过第一传送带243传送至第二导向辊242处,在第二导向辊242的导向下使得铅合金板带进入第二导向辊242下方的卷料机21收卷,由此,通过设置换卷机构24,实现了铅合金板带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换卷,换卷时无需停机,生产效率高。

换卷机构24还包括第一压合辊、第三摆动支架246、光电传感器,第三摆动支架246设在第一导向辊241的上方,第一压合辊设在第三摆动支架246上,光电传感器设在第一压合辊的前侧。

初始状态时,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导向辊241为分离状态,使得铅合金板带能够通过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导向辊241之间;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铅合金板带进入第一导向辊241上时,驱动第三摆动支架246使第三摆动支架246上的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导向辊241压紧,从而使得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导向辊241分别上下压紧铅合金板带,为铅合金板带的移动提供拉力。

第二传送机构23包括第二传送带231、第二压合辊、第四摆动支架233和压紧气缸,第二传送带231设在修边剪切装置3的末端与换卷机构24的始端之间,第二压合辊设在第四摆动支架233的一端,第四摆动支架233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传送带231的始端,压紧气缸设在第二传送带231的一侧,压紧气缸的伸缩端与第四摆动支架233的另一端连接。

由于修边剪切装置3的末端与换卷机构24的始端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通过设置第二传送带231,为铅合金板带提供从而修边剪切装置3的末端移动至换卷机构24的始端的驱动力;并设置第二压合辊,初始状态时,第二压合辊与第二传送带231为分离状态,使得铅合金板带能够通过第二压合辊与第二传送带231之间;当铅合金板带进入第二传送带231辊时,通过压紧气缸驱动第四摆动支架233使第四摆动支架233上的第二压合辊与第二传送带231压紧,从而使得第二压合辊与第二传送带231分别上下压紧铅合金板带,增大了铅合金板带与第二传送带231之间的摩擦力。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