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极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3060发布日期:2021-07-30 1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n层活性材料层,n为大于1的整数,每层所述活性材料层均包含有钴酸锂颗粒及铝元素,第i活性材料层中铝含量小于第i+1活性材料层中铝含量,所述第i活性材料层相比所述第i+1活性材料层更靠近所述正极集流体,i为大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n的正整数;

其中,第一活性材料层为所述n层活性材料层中与所述正极集流体间隔最小的活性材料层,第二活性材料层为所述n层活性材料层中与所述正极集流体间隔最大的活性材料层,所述正极片经过45℃1c/0.5c循环300t后进行xrd测试,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所述目标峰的衍射角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所述目标峰的衍射角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0°且小于0.4°,所述目标峰为所述钴酸锂颗粒的衍射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铝含量为500ppm至5000ppm,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的铝含量为5000ppm至100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活性材料层中钴酸锂颗粒的颗粒粒径小于所述第i+1活性材料层中钴酸锂颗粒的颗粒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中钴酸锂颗粒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10为2μm至4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中位径d50为12μm至16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90为20μm至3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中钴酸锂颗粒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10为3μm至5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中位径d50为15μm至18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90为30μm至4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n层活性材料层的振实密度为2.0g/cm3至3.5g/c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活性材料层的掺杂元素还包括镁元素和钛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铝元素、镁元素和钛元素,所述第i活性材料层中所述铝元素、所述镁元素和所述钛元素的总含量为第一含量,所述第i+1活性材料层中所述铝元素、所述镁元素和所述钛元素的总含量为第二含量,所述第一含量小于所述第二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中所述铝元素、所述镁元素和所述钛元素的总含量为500ppm至6000ppm,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中所述铝元素、所述镁元素和所述钛元素的总含量为6000ppm至12000ppm。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正极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片及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N层活性材料层,所述N层活性材料层中的铝含量由靠近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底层向远离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表层逐层增大,使得所述N层活性材料层中钴酸锂颗粒的稳定性由底层向表层逐层提升。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所述正极片的高温稳定性,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所述正极片整体的能量密度。

技术研发人员:韦世超;彭冲;陈博;李俊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