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硅PERC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87468发布日期:2021-07-23 20:5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硅PERC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晶硅perc电池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光伏制造产业中,perc电池作为性价比比较高的光伏产品,进一步的发展依然面临转换效率瓶颈的问题,下一代新型电池技术包括hjt、topcon、ibc的量产则存在设备成本高、上下游配套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满足持续降低光伏制造产品度电成本的要求,是当下光伏制造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晶硅perc电池结构,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兼容性强,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从而延长perc电池运转周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硅perc电池结构,该晶硅perc电池从下至上依次为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背面钝化膜(3)、基体p型硅(6)、n型发射极(7)、正面钝化膜(9),晶硅perc电池背面有背面激光开槽(5),背面激光开槽(5)中印刷有背银电极(1),晶硅perc电池正面的n型发射极(7)和正面钝化膜(9)上有正面激光镂空槽(8),正面激光镂空槽(8)处有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和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

正面激光镂空槽(8)为多条平行的虚实相间的槽线,其中,每条虚槽线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比为1:1,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为一条实槽线的长度的1-1.5倍。

槽线宽度为120μm,每条虚线的长度为1mm。

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为多条平行的虚实相间的镂空银印刷线,其中,每条虚镂空银印刷线与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长度比为1:1,相邻两条镂空银印刷线的间距为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的1-1.1倍,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长度小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宽度小于每条实槽线的。

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为多条平行的实线银印刷线,每条实线银印刷线印刷在一条镂空银印刷线上。

一种晶硅perc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步骤一、对基体p型硅进行双面制绒;

步骤二、制绒完成后在正面进行磷扩散,形成pn结,获得n型发射极(7);

步骤三、在n型发射极(7)上进行正面激光开槽,开多条平行的虚实相间的槽线形成正面激光镂空槽(8);

步骤四、进行双面去psg然后进行背面抛光;

步骤五、进行双面钝化,制备正面钝化膜(9)和背面钝化膜(3);

步骤六、在背面进行激光开槽,形成背面激光开槽(5);

步骤七、在背面激光开槽(5)印刷银电极,并烘干,形成背银电极(1);

步骤八、在背面印刷铝浆形成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

步骤九、在正面激光镂空槽(8)处印刷镂空银印刷线,形成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并烘干;

步骤十、在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上印刷实线银印刷线,形成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然后烘干和烧结;

步骤十一、进行lid氢钝化处理。

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腐蚀性强的银浆,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正面开有正面激光镂空槽,搭配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形成选择性发射极,再叠加二次印刷连续实栅线,增加正面银电极的印刷高度,进一步降低金属化的串联电阻,同时二次印刷使用对正面钝化膜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从而可实现金属化区域局部的接触钝化,最终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此技术工艺与当前产线兼容性好,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晶硅perc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面激光镂空槽示意图;

其中,1、背银电极,2、全铝背场或铝栅线,3、背面钝化膜,4、槽线,5、背面激光开槽,6、基体p型硅,7、n型发射极,8、正面激光镂空槽,9、正面钝化膜,10、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1、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41、实线,42、虚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晶硅perc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银电极1、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背面钝化膜3、背面激光开槽5、基体p型硅6、n型发射极7、正面激光镂空槽8、正面钝化膜9、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所述正面钝化膜9可采用sionx+sinx或sio+sinx膜层,所述背面钝化膜3可采用sionx+sinx或alox(氧化铝)+sinx膜层。

图1中所述的n型发射极之上正面激光镂空槽8,用于形成选择性发射极,其镂空图案如图2所示,每条虚槽线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都为1mm,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为1.3mm,槽线宽度为120μm,相邻两条槽线虚实相对(即相邻两条槽线中一条从左到右为虚槽线、实槽线、虚槽线、实槽线等间隔排列,另外一条即为实槽线、虚槽线、实槽线、虚槽线等间隔排列),

图1中所述的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其图案如图2类似,采用镂空交错金属细栅线(镂空银印刷线),每条虚镂空银印刷线与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长度都为0.8mm,相邻两条镂空银印刷线的间距也约为1.3mm(实际值为1.3mm+160μm),镂空银印刷线宽度为40μm,相邻两条槽线虚实相对。

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其图案采用连续实栅线(实线银印刷线),相邻两栅线间距1约为1.3μm(实际值为1.3mm+160μm),二次印刷叠加于一次印刷图案之上,每条实线银印刷线宽度大于等于镂空银印刷线宽度小于槽线宽度,本实施例中宽度取40μm。

注意: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腐蚀性强的银浆,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这些银浆可以根据需要在市场上直接购买。

实施例2

步骤1.对所述基体p型硅进行双面制绒处理。采用碱制绒。

步骤2.对步骤1所得产品的正面进行磷扩散,形成pn结。

步骤3.对步骤2所得产品的正面发射极进行正面激光开槽,形成虚实相间图案。

其镂空图案如图2所示,每条虚槽线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都为1mm,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为1.3mm,槽线宽度为120μm,相邻两条槽线虚实相对。

步骤4.对由步骤3所得产品进行背面psg(磷硅玻璃)、背面抛光及正面psg去除处理。

步骤5.在步骤4所得产品的背面沉积背面钝化膜,正面沉积正面钝化膜;或者正面沉积正面钝化膜,然后背面沉积背面钝化膜。正面钝化膜和背面钝化膜都采用氮氧化硅(sionx)+氮化硅(sinx)。

步骤6.在步骤5所得产品背面进行激光开槽。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

步骤7.在步骤6所得产品背面印刷银电极,并烘干。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

步骤8.在步骤7所得产品背面印刷铝浆,并烘干。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

步骤9.在步骤8所得产品正面一次印刷镂空银电极,并烘干。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对正面钝化膜腐蚀性强的银浆。

其图案如图2类似,采用镂空交错金属细栅线(镂空银印刷线),每条虚镂空银印刷线与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长度都为0.8mm,相邻两条镂空银印刷线的间距也约为1.3mm(实际值为1.3mm+160μm),镂空银印刷线宽度为40μm,相邻两条槽线虚实相对。

步骤10.在步骤9所得产品正面二次印刷实线银电极,并烘干烧结。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为多条平行的实线银印刷线,每条实线银印刷线印刷在一条镂空银印刷线上。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

步骤11.对步骤10所得产品进行lid氢钝化处理。

本实施例中每个步骤采用的都是现有技术的生产工艺,因此不对具体工艺做详细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