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底托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3394发布日期:2021-09-07 22:4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电池底托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底托板及电池。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新能源也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环境污染型能源,电池作为新能源的代表也逐渐得到了广大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认可。在电池制程中,为了保证电解液能够充分浸润裸电芯,通常会在裸电芯和壳体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使电解液能够从壳体顶部的注液孔流入壳体底部,并通过壳体底部的通孔进入充分浸润裸电芯。
3.但是,裸电芯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会使得裸电芯与外壳之间发生碰撞,导致裸电芯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底托板及动力电池,可以解决由于裸电芯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导致裸电芯破损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底托板,包括:
6.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主体部上形成缺口,以使得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缺口流入所述第一凹槽;
7.至少两个限位部,每一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限位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两个相对的侧边。
8.在一些实施例中,
9.所述主体部的侧边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凹槽,每个所述限位部与每个所述限位凹槽配合,以使得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卡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四侧边依次连接;
11.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的至少一个形成缺口;或者
12.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四侧边的至少一个形成缺口。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台和延长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长部和所述限位凸台固定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限位凸台设置有贯通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在所述第三侧边至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方向上,所述限位凸台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连通并且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以使得液体通过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
述第四凹槽流入所述第一凹槽。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段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段;
16.所述第一凹槽段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17.所述第二凹槽段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段和所述第二凹槽段连通。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和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
20.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2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所示电池包括:
22.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23.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及
24.电池底托板,所述电池底托板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底托板,所述电池底托板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以使得所述电池底托板的限位部对所述电芯组件进行限位。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电芯组件。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通过在电池底托板的侧边上设置至少一个限位部,限位部设置在电芯和壳体之间并对电芯进行限位,使得电芯和壳体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限制了电芯极组在电芯壳体内的位移,解决了裸电芯与外壳之间发生碰撞导致裸电芯破损的问题,提高了电芯极组的耐振动性能。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3所述电池底托板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41.图14为图13所示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2.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43.图16为图15所示电池沿b

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44.图17为图16所述电池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
电池底托板10

主体部110

第一凹槽
[0047]
111

第一凹槽段112

第二凹槽段130

限位凹槽140

第一侧边
[0048]
150

第二侧边160

第三侧边170

第四侧边180

第一部分190

第二部分
[0049]
210

第三部分220

第一通孔230

第二凹槽
[0050]
40

限位部410

限位凸台411

第三凹槽
[0051]
412

第四凹槽413

第一侧壁414

第二侧壁
[0052]
415

第三侧壁416

第四侧壁420

延长部
[0053]6‑
电池61

壳体62

电芯组件
[0054]
63

绝缘部630

第二通孔64

电池顶盖
[0055]
65

注液孔单元66

防爆阀67

正极导电单元
[0056]
68

负极导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8]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底托板和电池。其中,该电池底托板设置在裸电芯和壳体之间,该电池底托板相对的侧边上设置有限位部,该限位部对电芯组件进行了限位,使得电芯组件在壳体内不再位移,避免了电芯组件和壳体之间发生碰撞导致电芯组件损坏的情况。而且该电池底托板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和电芯组件上设置的通孔错开连接,既可以使得电解液通过凹槽和通孔流入电芯组件,浸润裸电芯,通孔和凹槽的错开设置也可以避免裸电芯极片或者金属异物通过底部通孔将裸电芯与铝壳相连,发生短路失效的问题。下面结合图档进行详细说明。
[0059]
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述电池底托板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电池底托板1包括主体部10和与主体部10连接的限位部40。其中,限位部40的个数不少于两个,且至少两个限位部40设置在主体部10两个相对的侧边,对设置在壳体的电芯组件进行限位,使电芯组件在壳体里不能移动。
[0060]
主体部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180、第二部分190和第三部分210,第二部分
19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0,第一凹槽110在主体部10上形成有缺口。通过在第二部分190上设置第一凹槽110,将壳体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一凹槽110导入至电芯组件内,对电芯组件进行浸润。
[006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10在主体部10上设置的位置不做具体的限制。例如,第一凹槽110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部分180和第三部分210,可以第一凹槽110同时设置在第一部分180、第二部分190和第三部分210上,也可以第一凹槽110设置在第一部分180、第二部分190或第三部分210上。
[006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10在主体部10上设置的数量也不做具体的限制,只需保证壳体内的电解液能通过第一凹槽110导入至电芯组件内,对电芯组件浸润即可。
[0063]
限位部40的个数可以是大于二的奇数,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二的偶数。可以理解的是,分布在主体部10两个侧边上的限位部40的个数可以不一致。例如,可以在主体部10的一个侧边上设置3个限位部40,在与该侧边相对的主体部的另一侧边上设置4个限位部40。相互交错设置的限位部40可以在保证电芯组件稳定性的情况下,减小限位部40设置的个数,增加流动空隙。
[0064]
设置在主体部10上的限位部40的位置在本技术中不做具体的限定。具体的,限位部40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0任意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上,对电芯组件在壳体内的某一个方向上进行限位。限位部40也可以设置在主体部10的四个侧边上,对电芯组件在壳体内的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例如,当限位部40的个数为六个时,可以在主体部1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对称设置三个限位部40。可以在主体部1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上分别不对称的设置三个限位部40。也可以在主体部10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上分别不对称的设置不一样个数的限位部40。也可以在主体部10的四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4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限位部40的具体位置和个数不进行限定,只需要保证限位部40在主体部10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侧边上均有,且能限制电芯组件在壳体内的移动即可。
[0065]
限位部40包括限位凸台410和延长部420,限位凸台410和延长部420可一体成型,也可以拆卸连接。延长部420设置在电芯组件和壳体之间,对电芯组件在壳体内进行限位,限制电芯组件在壳体内的移动。限位部40通过限位凸台410与主体部1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4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主体部10连接,例如,榫卯结构、卡扣结构和锁栓装置等等。限位部40也可以和主体部10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以限位部40通过限位凸台410和主体部10连接为例进行详述阐述。
[0066]
限位凸台410包括第一侧壁413、第二侧壁414、第三侧壁415和第四侧壁416。第二侧壁414和第三侧壁415对称设置在第一侧壁413的两端,第四侧壁416分别与第一侧壁413、第二侧壁414和第三侧壁415连接。其中,第二侧壁414与第一侧壁413之间存在一定角度的斜向设置,第三侧壁415与第一侧壁413之间存在一定角度的斜向设置,斜向设置可以更有利于限位部40与主体部10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台410可以是梯形体、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等,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只需要能和主体部10相适配,实现连接即可。
[0067]
在第二侧壁414至第三侧壁415的第一方向上,限位凸台410有贯通设置的第三凹槽411,主体部10的第一部分180和第二部分190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230,且第二凹槽230的槽底至第二凹槽230的槽口的方向与第一凹槽110的槽底至第一凹槽110的槽口的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凹槽230可以是贯通设置的,也可以不是贯通设置。第三凹槽411与
第二凹槽230连通。
[0068]
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限位凸台410设置有第四凹槽412,且在第四侧壁416上形成有开口。其中,第三凹槽411与第四凹槽412连通,第四凹槽412与第一凹槽110连通。通过第二凹槽230、第三凹槽411和第四凹槽412可以形成液体从壳体底部进入第一凹槽110内,进而进入电芯组件内浸润裸电芯的液体通道。
[0069]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主体部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40和第二侧边150,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160和第四侧边170,第一侧边140、第三侧边160、第二侧边150、第四侧边170依次连接。第一凹槽110可以沿第一侧边140朝向第二侧边150的第一方向x设置,且第一凹槽110在第一侧边140、第二侧边150的至少一个形成缺口。或者第一凹槽110沿第三侧边160朝向第四侧边170的第二方向y设置,且第一凹槽110设置在第三侧边160、第四侧边170的至少一个形成缺口。
[0070]
其中,第一凹槽110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段111。具体的,第一凹槽110可以是从第一侧边140至第二侧边150贯通设置的多个第一凹槽段111。第一凹槽110也可以是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段111在第一侧边140形成缺口,其他第一凹槽段111在第二侧边150形成缺口。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方向x上,多个第一凹槽段111可以在主体部10上阵列排布,也可以任意分布,具体情况按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一凹槽110可以增大裸电芯底部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裸电芯底部对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0071]
第一凹槽110可以是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230段。具体的,第一凹槽110可以是从第三侧边160至第四侧边170贯通设置的多个第二凹槽段112,在第四侧边170上形成缺口。第一凹槽110可以是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段112在第三侧边160形成缺口,其他第二凹槽段112在第四侧边170形成缺口。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方向y上,多个第二凹槽段112可以在主体部10上阵列排布,也可以任意分布,具体情况按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07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110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也可以是任意形状。本技术对第一凹槽110的具体形状、个数和设置位置不进行限定。
[0073]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第一凹槽110也可以是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段111和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段112,且第一凹槽段111和第二凹槽段112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10可以是一个第一凹槽段111设置在第二部分190上,多个第二凹槽段112设置在主体部10的第一部分180和第三部分210上。第一凹槽110可以是多个第一凹槽段111设置在第二部分190上和第一部分180上,第二凹槽段112设置在主体部10的第三部分210上。
[0074]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第二凹槽段11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任意的,每一个第二凹槽段112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不一样。例如,当第二凹槽230相对的槽壁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时,形成毛细凹槽,在液体进入毛细凹槽内时,液面是弯曲的,会形成凹液面,且有着变平的趋势。因此,会对凹槽内的液体产生拉力,促进液体从第二凹槽段112流入第一凹槽段111,增加液体浸润裸电芯的效果。
[0075]
请继续参阅图10至图1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六
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中主体部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主体部10的第一部分180、第二部分190、第三部分210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20,且第一通孔220与第一凹槽110连通。例如,多个第一通孔220可以只设置在第二部分190,可以使得液体能更好的导入到第一凹槽110中,提高液体浸润裸电芯效果。
[0076]
其中,当至少两个第一通孔220分别设置在第二部分190的两端时,第一通孔220可以作为电池底托板1的装配定位特征,提高电芯装配效率。
[0077]
当多个第一通孔220设置在主体部10的第一部分180或第三部分210上时,第一通孔220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180上,第一通孔220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部分190上。可以使得液体更好的流入到第一凹槽110中,增加浸润裸电芯的效果。
[0078]
第一通孔220的设置可以改善电池内部的散热能力,增强电池的循环性能。有效地降低底托板的空间占用率与重量。
[007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220在第一部分180、第二部分190和第三部分210上设置的数目本技术不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孔220在第一部分180和第三部分210上设置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部分190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
[0080]
请继续参阅图13至图1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6,电池6包括壳体61、电芯组件62和电池底托板1。其中,壳体61具有容纳腔,电池底托板1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项电池底托板1。电芯组件62设置于容纳腔内,电池6托板位于电芯组件62和壳体61之间,且电池底托板1上的限位部40对电芯组件62进行限位,限制了电芯组件62在壳体61内的移动,避免了电芯组件62和壳体61的碰撞。
[0081]
电芯组件62包括绝缘部63,绝缘部63具有容纳腔,电芯组件62设置在绝缘部63的容纳腔内,用于避免裸电芯与壳体61的之间接触,影响电池6的安全性能。
[0082]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部63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630,第二通孔630与第一凹槽110相互错开设置,可以避免金属碎屑、毛刺等异物通过第二通孔630和第一凹槽110,与裸电芯直接接触的情况,从而减小了造成安全隐患的几率。可以保证电池底托板1底部的阻隔能力,同时还能使得电池底托板1底部残留的电解液尽可能少,避免了底部电解液过多而利用不上的问题。
[0083]
电池6还包括电池顶盖64和设置在电池顶盖64上的防爆阀66、正极导电单元67和负极导电单元68,以及注液孔单元65。其中,注液孔单元65用于将液体导入壳体61内,液体进入后会积蓄在壳体61的底部。液体通过第二凹槽230、第三凹槽411、第四凹槽412和第一通孔220等进入第一凹槽110,通过第一凹槽110和第二通孔630的连接,液体可以通过第二通孔630浸润裸电芯,增加了接触面积,也增大了浸润效果。
[0084]
请继续参阅图15至图17,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电池沿b

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述电池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电池底托板1的限位部40设在电芯组件62和壳体61之间,对电芯组件62在壳体61内进行限位,避免了电芯组件62与壳体61之间发生碰撞,导致裸电芯破损的情况,提高了电芯组件62的耐振动性能。其中,限位部40的具体详情见上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0085]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底托板和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
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