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2566发布日期:2021-10-12 17:1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助终端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助终端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与自助终端机,人们首要的印象就是便捷,它可以在没有工作人员的参与下,热门可以通过所需自由操控界面,达到自己想要的自助服务,避免因为工作人员下班后,所需服务无法办理的尴尬局面。
3.目前随着自助终端机的大力推广,自助终端机在使用过程在会因为防湿防潮防脏污的要求,需要对一些自助终端机的按键部分进行覆膜处理,来对自助终端机进行保护,使得自助终端机的使用寿命得以保障,但由于在制作键盘薄膜的过程中,对与基材的选用,会因为成卷的基材上需要一定的胶带进行固定,防止成卷的基材的散乱,其次,成卷的基材的开口端会因为包装运输过程中,有部分的弯曲和卷曲的现象,这对后续的成卷的基材的加工使用的时候,造成卡机的情况,甚至是基材对之间的相互弯折,使得其他部分的基材也无法正常使用。
4.综上,需要研发一种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由于在制作键盘薄膜的过程中,对与基材的选用,会因为成卷的基材上需要一定的胶带进行固定,防止成卷的基材的散乱,其次,成卷的基材的开口端会因为包装运输过程中,有部分的弯曲和卷曲的现象,这对后续的成卷的基材的加工使用的时候,造成卡机的情况,甚至是基材对之间的相互弯折,使得其他部分的基材也无法正常使用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合抱式正位单元、开料单元、层压定型单元、控制屏、卷边平整单元、气泵、集尘箱、把手、热压电池、基座和升降座;底架与合抱式正位单元相连接;底架与开料单元相连接;底架与层压定型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底架与卷边平整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气泵相连接;底架与集尘箱相连接;底架与热压电池相连接;底架与基座相连接;开料单元与层压定型单元相连接;卷边平整单元与热压电池相连接;气泵与集尘箱相连接;集尘箱与把手相连接;基座与升降座相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合抱式正位单元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弧形托板、电动滑动架、第一传动杆、第一轴套、电动滑板、电动双脚转轴、第一弧形杆、电动单脚转轴、第二弧形杆、切板和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弧形托板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侧面设置有电动滑动架;电动滑动架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动架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轴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轴套与电动滑板进行固接;第一轴套与电动双脚转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套与电动单脚转轴进行
转动连接;电动滑板与电动滑动架进行滑动连接;电动双脚转轴与第一弧形杆进行固接;电动单脚转轴与第二弧形杆进行固接;第二弧形杆侧面设置有切板;切板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弧形托板以电动滑动架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一轴套至第二弧形杆以电动滑动架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开料单元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二轴套、第一连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三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轴套、第四传动杆、第二电动滑块、支撑座、第三电动推杆、环形套、环形固定器、第一封料祛除单元、第二封料祛除单元、吸尘腔和电动u型架;第一锥齿轮与层压定型单元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三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二轴套进行固接;第二轴套与第一连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套与第三传动杆相连接;第一连板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轴套进行固接;第三轴套与第四传动杆相连接;第三轴套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与支撑座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支撑座两侧分别与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支撑座与环形固定器进行固接;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均与环形套进行固接;环形固定器侧面设置有第一封料祛除单元;第一封料祛除单元与底架相连接;第一封料祛除单元侧面设置有第二封料祛除单元;第二封料祛除单元与底架相连接;第二封料祛除单元侧面设置有吸尘腔;吸尘腔通过连接轴与电动u型架进行固接;吸尘腔与集尘箱相连接;电动u型架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至环形固定器以电动u型架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层压定型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五传动杆、第四锥齿轮、第四轴套、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二连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七锥齿轮、双向丝杆、第一定型板、第二定型板、第三传动轮、定位滑杆、第五电动推杆、第六传动杆、第一限位辊、第六电动推杆、第七电动推杆、第七传动杆、第二限位辊、第八电动推杆、电动滑杆和压料辊;电机与底架进行固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第五传动杆与第四轴套相连接;第五传动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套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轴套外表面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轴套与第二连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套上方设置有第七锥齿轮;第二连板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内部轴心与双向丝杆进行固接;双向丝杆与第一定型板进行旋接;双向丝杆与第二定型板进行旋接;双向丝杆与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定型板与定位滑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定型板与定位滑杆进行滑动连接;定位滑杆与底架进行固接;定位滑杆侧面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与第一限位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两侧通过连接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辊侧面设置有电动滑杆;第六电动推杆下方设置有第七电动推杆;第六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与第二限位辊进行转动连接;
第七传动杆通过连接块与第八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两侧通过滑动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八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电动滑杆与压料辊进行转动连接;电动滑杆两侧通过连接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双向丝杆至第八电动推杆以第二定型板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三传动轮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卷边平整单元包括有第九电动推杆、细口顺边腔、第八传动杆、热压辊、压板、第十电动推杆和电动夹;第九电动推杆底架进行固接;第九电动推杆与细口顺边腔进行固接;细口顺边腔与第八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热压辊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与热压电池相连接;热压辊下方设置有压板;压板侧面设置有第十电动推杆;压板与底架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与电动夹进行固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封料祛除单元包括有第三电动滑块、清洁架、刮刀、电动转轴、除胶辊、清洁剂箱、水泵、分流腔和喷管;第三电动滑块与底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块与清洁架进行固接;清洁架与刮刀进行固接;清洁架与电动转轴进行转动连接;清洁架与清洁剂箱进行固接;电动转轴与除胶辊进行固接;清洁剂箱与水泵相连接;水泵通过水管与分流腔相连接;分流腔与若干组喷管进行固接;若干组喷管均与清洁剂箱进行固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切板在靠近第一传动杆的一侧设置为楔形面。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四传动杆与第三轴套接触的外环面设置有直切面;第五传动杆与第四轴套接触的外环面设置有直切面。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细口顺边腔设置为窄口的两侧为两个刀口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为解决由于在制作键盘薄膜的过程中,对与基材的选用,会因为成卷的基材上需要一定的胶带进行固定,防止成卷的基材的散乱,其次,成卷的基材的开口端会因为包装运输过程中,有部分的弯曲和卷曲的现象,这对后续的成卷的基材的加工使用的时候,造成卡机的情况,甚至是基材对之间的相互弯折,使得其他部分的基材也无法正常使用的缺点。
16.2、本发明通过设置合抱式正位单元、开料单元、层压定型单元和卷边平整单元;使用时先将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将基座上的底架通过升降座放置在平稳的位置上,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成卷的基材放置于合抱式正位单元中,并对成卷的基材进行从中间往两边顺平,接着配合开料单元对成卷的基材上的固定胶带进行祛除,清理下来的胶带通过气泵进行抽气抽取到带有把手的集尘箱中,同时将成卷的基材上的残胶一并祛除,而后合抱式正位单元配合卷边平整单元将卷材的一端拉出,接着对卷材的端部通过热压电池对卷边平整单元供电进行热压滚动平整,最后通过层压定型单元中对卷材一端被热压拉伸的一段进行重新压制定型。
17.3、本发明可实现在对成卷基材上的胶带进行祛除过程中,固定卷材两端的时候,使得中部不会出现鼓包的情况,影响胶带的祛除和残胶的清理,其次还能对成卷的基材的未固定端的翘起、卷曲和弯折的情况进行处理,使之回复平整状态,能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合抱式正位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开料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开料单元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封料祛除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层压定型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卷边平整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卷边平整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记为:1

底架,2

合抱式正位单元,3

开料单元,4

层压定型单元,5

控制屏,6

卷边平整单元,7

气泵,8

集尘箱,9

把手,10

热压电池,11

基座,12

升降座,201

第一电动推杆,202

弧形托板,203

电动滑动架,204

第一传动杆,205

第一轴套,206

电动滑板,207

电动双脚转轴,208

第一弧形杆,209

电动单脚转轴,2010

第二弧形杆,2011

切板,2012

第一电动滑块,301

第一锥齿轮,302

第二传动杆,303

第二锥齿轮,304

第三锥齿轮,305

第二轴套,306

第一连板,307

第二电动推杆,308

第三传动杆,309

第一传动轮,3010

第二传动轮,3011

第三轴套,3012

第四传动杆,3013

第二电动滑块,3014

支撑座,3015

第三电动推杆,3016

环形套,3017

环形固定器,3018

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9

第二封料祛除单元,3020

吸尘腔,3021

电动u型架,301801

第三电动滑块,301802

清洁架,301803

刮刀,301804

电动转轴,301805

除胶辊,301806

清洁剂箱,301807

水泵,301808

分流腔,301809

喷管,401

电机,402

第五传动杆,403

第四锥齿轮,404

第四轴套,405

第五锥齿轮,406

第六锥齿轮,407

第二连板,408

第四电动推杆,409

第七锥齿轮,4010

双向丝杆,4011

第一定型板,4012

第二定型板,4013

第三传动轮,4014

定位滑杆,4015

第五电动推杆,4016

第六传动杆,4017

第一限位辊,4018

第六电动推杆,4019

第七电动推杆,4020

第七传动杆,4021

第二限位辊,4022

第八电动推杆,4023

电动滑杆,4024

压料辊,601

第九电动推杆,602

细口顺边腔,603

第八传动杆,604

热压辊,605

压板,606

第十电动推杆,607

电动夹。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21.实施例1一种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如图1

9所示,包括有底架1、合抱式正位单元2、开料单元3、层压定型单元4、控制屏5、卷边平整单元6、气泵7、集尘箱8、把手9、热压电池10、基座11和升降座12;底架1与合抱式正位单元2相连接;底架1与开料单元3相连接;底架1与层压定型单元4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5相连接;底架1与卷边平整单元6相连接;底架1与气泵7相连接;底架1与集尘箱8相连接;底架1与热压电池10相连接;底架1与基座11相连接;开料单元3与层压定型单元4相连接;卷边平整单元6与热压电池10相连接;气泵7与集尘箱8相连接;集尘箱8与把手9相连接;基座11与升降座12相连接。
22.工作过程:使用时先将用于自助终端机的键盘薄膜开料处理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将基座11上的底架1通过升降座12放置在平稳的位置上,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5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成卷的基材放置于合抱式正位单元2中,并对成卷的基材进行从中间往两边顺平,接着配合开料单元3对成卷的基材上的固定胶带进行祛除,清理下来的胶带通过气泵7进行抽气抽取到带有把手9的集尘箱8中,同时将成卷的基材上的残胶一并祛除,而后合抱式正位单元2配合卷边平整单元6将卷材的一端拉出,接着对卷材的端部通过热压电池10对卷边平整单元6供电进行热压滚动平整,最后通过层压定型单元4中对卷材一端被热压拉伸的一段进行重新压制定型;本发明可实现在对成卷基材上的胶带进行祛除过程中,固定卷材两端的时候,使得中部不会出现鼓包的情况,影响胶带的祛除和残胶的清理,其次还能对成卷的基材的未固定端的翘起、卷曲和弯折的情况进行处理,使之回复平整状态,能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
23.合抱式正位单元2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201、弧形托板202、电动滑动架203、第一传动杆204、第一轴套205、电动滑板206、电动双脚转轴207、第一弧形杆208、电动单脚转轴209、第二弧形杆2010、切板2011和第一电动滑块2012;第一电动推杆2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1与弧形托板202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1侧面设置有电动滑动架203;电动滑动架203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动架203与第一传动杆204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4与第一轴套2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轴套205与电动滑板206进行固接;第一轴套205与电动双脚转轴2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轴套205与电动单脚转轴209进行转动连接;电动滑板206与电动滑动架203进行滑动连接;电动双脚转轴207与第一弧形杆208进行固接;电动单脚转轴209与第二弧形杆2010进行固接;第二弧形杆2010侧面设置有切板2011;切板2011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滑块2012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201与弧形托板202以电动滑动架203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一轴套205至第二弧形杆2010以电动滑动架203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
24.首先将成卷的基材放置在两组对称设置的弧形托板202上,接着电动滑动架203向着基材方向滑动,同时,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杆208和第二弧形杆2010张开,使得基材进入到第一弧形杆208和第二弧形杆2010中间的位置,而后两组对称的第一电动推杆201带动弧形托板202向下运动,使得基材留在第一弧形杆208和第二弧形杆2010的中间,此时,电动滑板206在电动滑动架203上滑动,其中对称设置的电动滑板206的滑动方向为从中间往两边的运动,同时带动第一轴套205在第一传动杆204上移动,第一轴套205同时带动电动双脚转轴207和电动单脚转轴209进行移动,可实现将基材表面从中间往两边进行捋平整,而后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滑块2012上的切板2011在配合开料单元3和卷边平整单元6,可以将卷料的一端拖出。
25.开料单元3包括有第一锥齿轮301、第二传动杆302、第二锥齿轮303、第三锥齿轮304、第二轴套305、第一连板306、第二电动推杆307、第三传动杆308、第一传动轮309、第二传动轮3010、第三轴套3011、第四传动杆3012、第二电动滑块3013、支撑座3014、第三电动推杆3015、环形套3016、环形固定器3017、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8、第二封料祛除单元3019、吸尘腔3020和电动u型架3021;第一锥齿轮301与层压定型单元4相连接;第一锥齿轮301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302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30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303与第三锥齿轮304相啮合;第三锥齿轮304内
部轴心与第二轴套305进行固接;第二轴套305与第一连板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套305与第三传动杆308相连接;第一连板306与第二电动推杆307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307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8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309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8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10内部轴心与第三轴套3011进行固接;第三轴套3011与第四传动杆3012相连接;第三轴套3011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3012与第二电动滑块301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3012与支撑座3014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3013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支撑座3014两侧分别与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3015进行固接;支撑座3014与环形固定器3017进行固接;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3015均与环形套3016进行固接;环形固定器3017侧面设置有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8;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8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8侧面设置有第二封料祛除单元3019;第二封料祛除单元3019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封料祛除单元3019侧面设置有吸尘腔3020;吸尘腔3020通过连接轴与电动u型架3021进行固接;吸尘腔3020与集尘箱8相连接;电动u型架3021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9至环形固定器3017以电动u型架3021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传动轮309通过第三传动杆308进行传动连接。
26.当卷料已经被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杆208和第二弧形杆2010索固定,此时,第二电动滑块3013带动第四传动杆3012传动支撑座3014进行移动,支撑座3014同时带动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3015和环形固定器3017进行移动,其中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二电动滑块3013运动的方向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使得环形固定器3017套在基材的两端,接着,通过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3015带动环形套3016运动,使得环形套3016对环形固定器3017的末端进行收紧,从而对基材进行固定,接着,两组电动滑板206带动两组第一轴套205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为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8和第二封料祛除单元3019错开位置,此时,第四锥齿轮403带动第一锥齿轮301传动第二传动杆302转动,第二传动杆302带动第二锥齿轮303传动第三锥齿轮304转动,第三锥齿轮304带动第二轴套305传动第三传动杆308转动,其中,第二电动推杆307可控制第一连板306带动第二轴套305在第三传动杆308上进行移动,使得第二锥齿轮303与第三锥齿轮304断开啮合,此时,第三传动杆308同时带动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传动轮309转动,第一传动轮309带动第二传动轮3010传动第三轴套3011转动,第三轴套3011带动第四传动杆3012转动,第四传动杆3012带动支撑座3014同时传动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三电动推杆3015和环形固定器3017转动,从而带动基材进行转动,此时,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8和第二封料祛除单元3019运行到合适的位置,开始对转动中的基材上的固定胶带进行刮除,此时,电动u型架3021带动吸尘腔3020到达合适位置,刮下的胶带通过气泵7抽气使得胶带从吸尘腔3020进入经过气管最后收集在集尘箱8中,同时对刮除胶带后的残胶进行清理,避免残胶对卷边平整单元6造成影响。
27.层压定型单元4包括有电机401、第五传动杆402、第四锥齿轮403、第四轴套404、第五锥齿轮405、第六锥齿轮406、第二连板407、第四电动推杆408、第七锥齿轮409、双向丝杆4010、第一定型板4011、第二定型板4012、第三传动轮4013、定位滑杆4014、第五电动推杆4015、第六传动杆4016、第一限位辊4017、第六电动推杆4018、第七电动推杆4019、第七传动杆4020、第二限位辊4021、第八电动推杆4022、电动滑杆4023和压料辊4024;电机4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电机401输出轴与第五传动杆402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402外表面与第四锥齿
轮403进行固接;第四锥齿轮403与第一锥齿轮301相啮合;第五传动杆402与第四轴套404相连接;第五传动杆402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套404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405进行固接;第四轴套404外表面与第六锥齿轮406进行固接;第四轴套404与第二连板40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轴套404上方设置有第七锥齿轮409;第二连板407与第四电动推杆408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杆408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409内部轴心与双向丝杆4010进行固接;双向丝杆4010与第一定型板4011进行旋接;双向丝杆4010与第二定型板4012进行旋接;双向丝杆4010与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定型板4011与定位滑杆4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定型板4012与定位滑杆4014进行滑动连接;定位滑杆4014与底架1进行固接;定位滑杆4014侧面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4015;第五电动推杆4015通过连接块与第六传动杆4016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401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4016与第一限位辊4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杆4016通过连接块与第六电动推杆4018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4016两侧通过连接块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辊4017侧面设置有电动滑杆4023;第六电动推杆4018下方设置有第七电动推杆4019;第六电动推杆4018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4019通过连接块与第七传动杆4020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4019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4020与第二限位辊4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4020通过连接块与第八电动推杆4022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4020两侧通过滑动块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八电动推杆4022与底架1进行固接;电动滑杆4023与压料辊4024进行转动连接;电动滑杆4023两侧通过连接块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双向丝杆4010至第八电动推杆4022以第二定型板4012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三传动轮4013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
28.当基材已经被拉出部分,经过第一定型板4011和第二定型板4012中间,并且末端到达卷边平整单元6的工作区域,卷边平整单元6对末端进行滚动热压,使得基材表面的折痕和卷曲消失,而后,电机401带动第五传动杆402同时传动第四锥齿轮403和第四轴套404转动,第五传动杆402带动开料单元3运转,第四轴套404同时带动第五锥齿轮405和第六锥齿轮406转动,此时,第四电动推杆408控制第二连板407带动第四轴套404运动,同时带动第五锥齿轮405和第六锥齿轮406移动,当第五锥齿轮405与第七锥齿轮409啮合的时候,第五锥齿轮405带动第七锥齿轮409传动双向丝杆4010转动,双向丝杆4010正转,当第六锥齿轮406与第七锥齿轮409啮合的时候,第六锥齿轮406带动第七锥齿轮409传动双向丝杆4010转动,双向丝杆4010反转,双向丝杆4010带动第三传动轮4013转动,两组对称的双向丝杆4010在配合两组对称设置的定位滑杆4014下,带动第一定型板4011和第二定型板4012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一定型板4011和第二定型板4012贴在基材的表面上,但未压紧,此时,第五电动推杆4015和第六电动推杆4018的配合下带动第六传动杆4016传动第一限位辊4017向下运动,同时,第七电动推杆4019和第八电动推杆4022配合下带动第七传动杆4020传动第二限位辊4021向上运动,使得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限位辊4017与第二限位辊4021相互靠近将基材进行贴合,接着,电动滑杆4023带动压料辊4024往下运动,压料辊4024压着基材往下,可实现将完成压平的基材从卷边平整单元6中抽出,末端进入到第一定型板4011和第二定型板4012中间的时候,电动滑杆4023停止运动,最后通过两组对称的双向丝杆4010在配合两组对称设置的定位滑杆4014下,使得第一定型板4011和第二定型板4012对基材的末端进行夹紧固定,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得基材完成定型。
29.卷边平整单元6包括有第九电动推杆601、细口顺边腔602、第八传动杆603、热压辊
604、压板605、第十电动推杆606和电动夹607;第九电动推杆601底架1进行固接;第九电动推杆601与细口顺边腔602进行固接;细口顺边腔602与第八传动杆603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杆603外表面与热压辊604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603与热压电池10相连接;热压辊604下方设置有压板605;压板605侧面设置有第十电动推杆606;压板605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606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十电动推杆606与电动夹607进行固接。
30.当基材完成了胶带的清理和残胶的祛除后,此时,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滑块2012带动切板2011往靠近基材的方向运动,当切板2011靠近基材的时候,开料单元3带动基材反转,基材的末端顺着切板2011导出,接着,两组对称设置的第十电动推杆606各带动一个电动夹607运动,电动夹607将从切板2011导出基材进行夹紧,随后,两组对称设置的第十电动推杆606收缩,带动基材展开,使得基材末端到达压板605的末端,此时,两组对称设置的电动夹607松开对基材的固定,使得基材落在压板605上,接着,第九电动推杆601控制细口顺边腔602带动第八传动杆603传动热压辊604向下运动,使得细口顺边腔602和热压辊604贴在基材表面上,接着,通过电动滑杆4023带动压料辊4024向下运动,基材末端慢慢向着层压定型单元4靠近,运动过程中,细口顺边腔602对基材的末端部分进行弯曲和倒角的处理,使得材料平整,同时热压电池10对热压辊604进行供电,热压辊604对基材进行加热滚压,可实现将材料上的折痕去除。
31.第一封料祛除单元3018包括有第三电动滑块301801、清洁架301802、刮刀301803、电动转轴301804、除胶辊301805、清洁剂箱301806、水泵301807、分流腔301808和喷管301809;第三电动滑块301801与底架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块301801与清洁架301802进行固接;清洁架301802与刮刀301803进行固接;清洁架301802与电动转轴301804进行转动连接;清洁架301802与清洁剂箱301806进行固接;电动转轴301804与除胶辊301805进行固接;清洁剂箱301806与水泵301807相连接;水泵301807通过水管与分流腔301808相连接;分流腔301808与若干组喷管301809进行固接;若干组喷管301809均与清洁剂箱301806进行固接。
32.当基材已经处于两组对称设置的环形固定器3017中间的时候,此时,第三电动滑块301801带动清洁架301802往基材的固定胶带的方向运动,当清洁架301802的弧面部分贴合在基材表面上的时候,基材开始转动,刮刀301803对基材表面上的胶带进去刮除,同时对胶带完成收集,而后,通过电动转轴301804带动除胶辊301805转动,其中电动转轴301804的转动方向与基材的转动方向相反,同时,水泵301807将清洁剂箱301806中的清洁剂抽出,注入到分流腔301808中,通过若干组喷管301809进入到除胶辊301805上,配合除胶辊301805进行残胶的清理,最后清洁剂可以通过挥发祛除。
33.切板2011在靠近第一传动杆204的一侧设置为楔形面。
34.可以使得卷材的未固定端通过切板2011的楔形面结构导出。
35.第四传动杆3012与第三轴套3011接触的外环面设置有直切面;第五传动杆402与第四轴套404接触的外环面设置有直切面。
36.可以使得第四传动杆3012能在第三轴套3011内滑动,还能被第三轴套3011带动转动,使得第四轴套404能在第五传动杆402上滑动,还能被第五传动杆402带动转动。
37.细口顺边腔602设置为窄口的两侧为两个刀口结构。
38.可以使得细口顺边腔602通过两侧的刀口结构将卷材上的倒角和卷曲从中部往两
边抚平。
3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