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及负氧离子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1829发布日期:2021-10-16 01:5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及负氧离子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负氧离子制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及负氧离子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负氧离子发生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空气冲击水而产生负氧离子的设备。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其中,壳体形成用于容纳水的容纳腔,进气管用于将空气导入容纳腔内并对水形成冲击以产生负氧离子,出气管用于将产生的负氧离子导出容纳腔。但是相关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噪声大,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及负氧离子制备装置,以解决如何降低氧离子发生器的噪声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第一壳体,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水的第一容纳腔;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进气管的所述一端能够喷出压缩空气以冲击水,形成负氧离子;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用于导出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所述负氧离子;第二壳体,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部分重合;所述进气管的所述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重合的部分内;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隔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内壳体。
7.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位于在所述进气管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并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壳体均间隔设置;侧壁,所述侧壁沿所述底壁的边缘向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延伸,并且侧壁位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其中,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开设通孔。
8.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高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为30cm。
9.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到所述出气管的所述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1cm。
10.进一步地,在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侧壁位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外壳体。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基本封闭,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还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搅拌件,所述搅拌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水和/或气运动。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负氧离子制备装置,包括:气体压缩装置,用于产生压缩空气;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压缩装置连通。
15.本发明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第一壳体、进气管、出气管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隔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围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并且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部分重合,进气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内。本发明通过将进气管设置在重合部分的腔体内,这样从进气管喷出的空气流撞击水所产生的噪声需要通过两层壳体以及两层壳体之间的空间才能最终传递至外界环境,噪声经逐级传递后逐渐衰减,从而有效减少降低噪声的分贝数,降低环境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制备装置的正视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剖视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剖视图;
2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剖视图;
2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负氧离子制备装置;10、负氧离子发生器;11、进气管;111、进气管的一端;112、进气管的另一端;12、第一壳体;12a、第一容纳腔;13、出气管;14、第二壳体;14a、第二容纳腔;14b、空腔;141、内壳体;1411、底壁;1412、侧壁;1413、通孔;142、外壳体;15、挡板;16、搅拌件;20、气体压缩装置;h、侧壁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27.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28.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连接”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
29.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及负氧离子制备装置,可用于产生负氧离子,以供医疗和/或保健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发明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及负氧离子制备装置的结构本身产生限定。
3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负氧离子制备装置1可以包括负氧离子发生器10和气体压缩装置20。其中,气体压缩装置20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用于产生压缩空气。示例性地,气体压缩装置20可以是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可以是单缸式的,也可以是双缸式的。负氧离子发生器10可以包括进气管11,可以将进气管11与气体压缩装置20连通,这样气体压缩装置20产生的压缩空气就可以由进气管11输送至负氧离子发生器10内。
31.如图2所示,负氧离子发生器10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出气管13和第二壳体14。其中,第一壳体12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水的第一容纳腔12a。具体地,第一壳体12可以是大致地薄壁件,以使负氧离子发生器10的结构轻量化,第一壳体12的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大致地矩形,也可以是大致地圆形,还可以是椭圆形,横截面可以是与第一壳体12的高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垂直的面。第一壳体12围成第一容纳腔12a,用于盛装水。进气管11的一端111沿第一方向穿过第一壳体12并位于第一容纳腔12a内。具体地,进气管11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111为压缩空气的出口端,另一端112为压缩空气的入口端。第一方向是进气管11的一端111的插入方向,例如,进气管的一端111可以沿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插入第一容纳腔12a内,也可以沿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插入第一容纳腔12a内,还可以斜着插入第一容纳腔12a内。示例性地,进气管的一端111采用如图2所示的沿上下方向插入第一容纳腔12a以方便后续说明。进气管的一端111的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2a内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进气管的一端111可以伸入到水中,也可以是位于水面上,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32.如图2所示,进气管的一端111能够喷出压缩空气以冲击水,形成负氧离子。具体地,气体压缩装置20产生的压缩空气可以从进气管的一端111喷出,由于压缩空气具有较高的压力和速度,高速喷出的空气流强烈撞击水,从而产生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氢离子团的总称,负氧离子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清除体自由基、镇静等作用,病人吸入高浓度生态级负氧离子(1万个/cm 3以上)空气后,能加速伤口愈合,提早康复,同时还能净化室内空气,杀灭病毒细菌,有利于身体健康。
33.可选地,如图2所示,进气管11的一端111还可以间隔设置挡板15。从进气管一端111出来的空气流可以迅速撞击挡板15,通过挡板15的阻挡作用提高空气流的撞击水力度,以产生高浓度、高活性的小分子负氧离子。
34.可选地,如图2所示,负离子发生器10还包括搅拌件16。具体地,搅拌件16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a内,也就是说,搅拌件16可以全部都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a内,也可以只有部分设置在容纳腔12a内。示例性地,搅拌件16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a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2a外,并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的转动作用以带动搅拌件16转动,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是固定转速,也可以是可调节的转速。搅拌件16伸入水中,其一端可以设置桨叶,搅拌件16的转动能够对水和气体形成扰动,桨叶可以加强对水流的切割作用,这样有利于产生更多的负氧离子,进一步提高负氧离子的浓度。
35.如图2所示,出气管13的一端穿过第一壳体12并位于第一容纳腔12a内,用于导出第一容纳腔12a内的负氧离子。具体地,出气管13的一端伸入第一容纳腔12a内,并位于水面的上方,与水面保持一定的间隔。由于密度差的作用,第一容纳腔12a内产生的负氧离子从水中逐渐浮出水面并上升,这些负氧离子至少部分能够通过出气管13排出至第一容纳腔12a外。可选地,负氧离子可以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中,以提高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例如净化空气。也可以将出气管13的另一端与呼吸面罩连接,用户可以佩戴呼吸面罩,这样从出气管13另一端出来的负氧离子可以通过呼吸面罩以供用户直接吸入,到达疗养的目的。
36.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14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14a,第二容纳腔14a与第一容纳腔12a部分重合。具体地,第二壳体14围成第二容纳腔14a,第二容纳腔14a可以是一端开口的腔体,也可以是两端均开口的腔体。第二壳体14与第一壳体12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之间具有空间没有紧贴,在该空间内可以没有其他部件,也可以在该空间设置其他部件,例如,该空间可以是真空,该空间也可以设置水,该空间还可以设置其他液体或者消音棉等。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的相对位置可以灵活设置,可以是第一壳体12围绕第二壳体14设置,那么,第二容纳腔14a是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2a内的;也可以是第二壳体14围绕第一壳体12设置,那么,第一容纳腔12a是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14a内的。也就是说,无论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如何设置,第一容纳腔12a和第二容纳腔14a始终是有一部分重合的。
37.如图2所示,进气管11的一端111位于第二容纳腔14a与第一容纳腔12a重合的部分内。具体地,进气管11的一端111始终位于重合的那部分腔体内部。可以理解的是,从进气管11的一端111所喷出的空气流在撞击水的过程中,由于过程较为激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用户体验。通过间隔设置两层壳体,并将进气管的一端111设置在重合部分的腔体内,那么,进气管11的一端111所喷出的空气流撞击水所产生的噪声需要穿过两层壳体才能传递到外界环境中。以第一壳体12围绕第二壳体14设置的情况为例,噪声可以先穿过第二壳体14,然后进入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之间的空间,最后再由该空间穿过第一壳体12传递至外界环境。相较于仅设置一层壳体,源噪声通过两层壳体以及两层壳体之间的空间进行传播能够有效使源噪声逐渐衰减,从而有效减少降低噪声的分贝数,降低环境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38.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第一壳体、进气管、出气管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间隔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围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并且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部分重合,进气管的一端位于第二容纳腔内。本发明通过将进气管设置在重合部分的腔体内,这样从进气管喷出的空气流撞击水所产生的噪声需要通过两层壳体以及两层壳体之间的空间才能最终传递至外界环境,噪声经逐级传递后逐渐衰减,从而有效减少降低噪声的分贝数,降低环境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14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a内的内壳体141。具体地,内壳体14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a,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2围绕内壳体141设置,且二者间隔设置。内壳体141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如图3所示,内壳体141围成的第二容纳腔14a可以是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具有两端开口的腔体;如图5所示,还可以是与第一壳体12围合成不具有开口的封闭腔体。进气管11和搅拌件设置在内壳体141围成的第二容纳腔14a内。第二容纳腔14a内产生的负氧离子可以通过第二容纳
腔14a的端部开口或者在内壳体141上开设通孔的方式从第二容纳腔14a排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压缩空气剧烈撞击水,在进气管的一端111附近,会形成水花四溅的情况,若水花飞溅至壳体上,水花撞击壳体同样也会产生较大的噪声。通过将内壳体14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a内,并与第一壳体12保持间隔,那么,内壳体141能够阻挡至少部分水花直接飞溅至第一壳体12。也就是说,内壳体141的阻隔作用将原本的水域在空间上分隔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14a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12a内,其中,由于压缩空气和搅拌件16的扰动作用,位于第二容纳腔14a内的水的状态相对激烈,而位于第一容纳腔12a内的水的状态相对平稳,从而有效降低环境噪声。
40.如图3所示,出气管13位于内壳体141和第一壳体12之间,将出气管13设置在状态相对稳定的水域,飞溅的水花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可能会伴随负氧离子从出气管排出,若负氧离子中含有较多的水汽,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例如,与出气管13连接的呼吸面罩可能会积聚较多的水汽,或者,水汽可能直接喷向用户的面部。通过内壳体141的阻隔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水花飞溅至出气管13的一端,从而有效降低水汽伴随负氧离子通过出气管13排出的概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41.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容纳腔内设置内壳体,一方面内壳体可以有效阻隔至少部分水花直接飞溅至第一壳体,从而有效降低了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噪声;另一方面内壳体的物理阻隔,降低了水花中水汽进入到出气管的概率,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还可以减少在负氧离子发生器中单独设置过滤水汽的装置,节约了零部件设置的成本。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内壳体141与第一壳体12围成基本封闭的腔体,具体地,内壳体141包括底壁1411和侧壁1412。其中,底壁1411位于在进气管11的一端111与第一壳体12之间,并与进气管11和第一壳体12均间隔设置。具体地,底壁1411设置在第一壳体12的底部和进气管的一端111之间,并与第一壳体12和进气管11均保持预设间隔。侧壁1412沿底壁1411的边缘向进气管11的另一端112延伸,并且侧壁1412位于进气管11和第一壳体12之间。具体地,侧壁1412设置在底壁1411的外缘,并能够向上延伸,其延伸方向不需要绝对的向上延伸,只要有向上延伸的分量即可,例如侧壁1412倾斜向上延伸。侧壁1412与底壁1411、第一壳体12共同围成第二容纳腔14a,侧壁1412与底壁1411共同将水域分隔成内外两部分,即位于第二容纳腔14a内的为内水域,位于第二容纳腔14a外的为外水域,相较于具有开口端的分隔形式,此分隔形式可以使源噪声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并且此结构形式的物理分隔可以进一步减少内水域对外水域的扰动作用,从而进一步减少水花直接飞溅至第一壳体12的情况,提高外水域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减少环境噪声。
43.如图5所示,底壁1411和/或侧壁1412开设通孔1413。具体地,出气管13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4a外。可以在底壁1411或者侧壁1412上开设通孔1413,用于将第二容纳腔14a内产生的负氧离子排出至第一容纳腔12a内,从而便于负氧离子顺利进入出气管13内并导出。当然也可以在底壁1411和侧壁1412上均开设通孔1413,以提高排出负氧离子的效率。通孔1413的数量、形状和开设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4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内壳体设置侧壁和底壁的具体结构形式,该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水花直接飞溅至第一壳体的情况,以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侧壁1412的高度h大于第一预设值,第一预设值为30cm。具体地,侧壁1412的高度h是侧壁1412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其尺寸不宜过小,若侧壁
1412的高度h过小,水花仍有可能从侧壁1412的上端飞溅出第二容纳腔14a,例如,直接飞溅至第一壳体12上和/或飞溅至出气管13的一端。可以适当延长侧壁1412的设置高度,从而有效降低第二容纳腔14a内的水花飞溅出第二容纳腔14a的情况,进而有效改善水花飞溅至第一壳体12上和/或飞溅至出气管13的一端的情况,提高降噪效果和/或降低负氧离子中水汽的含量。示例性地,第一预设值为30cm。通过提高侧壁的高度,以提高侧壁阻挡水花飞溅出第二容纳腔的能力,从而提高负氧离子发生器的降噪效果和降低负氧离子中水汽的含量。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通孔1413到出气管13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1cm。具体地,通孔1413由于是负氧离子从第二容纳腔14a内的排出的出口,并且第二容纳腔14a内水花飞溅的情况也较为激烈,那么从通孔1413出来的负氧离子中有可能夹带水汽,若通孔1413和出气管13设置的距离太近,这些水汽极容易从通孔1413直接进入出气管13。可以适当控制通孔1413和出气管13之间的距离,以降低水汽进入出气管13的概率。示例性地,通孔1413和出气管13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1cm。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侧壁1412位于进气管11与出气管13之间。具体地,第一方向可以是进气管11的一端111的插入方向。在进气管11沿图5所示的竖直方向插入第一容纳腔12a的情况下,进气管11和出气管13可以沿左右方向分设于侧壁1412的两侧。也就是说,进气管11位于第二容纳腔14a内,而出气管11位于第二容纳腔14a外,通过侧壁1412将进气管11和出气管11分隔,以有效降低水汽进入出气管11的概率。
4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4还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二壳体14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2外侧的外壳体142。具体可以有如下三种设置方式:
49.第一种,如图2所示,负氧离子发生器10具有三层壳体,由里到外分别是内壳体141、第一壳体12和外壳体142。其中,内壳体141既可以降噪,还可以有效降低水花飞溅至外部壳体产生的噪声。外壳体142和第一壳体12之间可以形成封闭的空腔14b,该空腔14b可以充注水或者其它液体,当然该空腔14b也可以是真空,以起到进一步降噪的效果。
50.第二种,如图6所示,负氧离子发生器10具有两层壳体,由里到外分别是第一壳体12和外壳体142。进气管11、出气管13和搅拌件16均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2围成的第一容纳腔12a内。通过设置双层壳体以达到降噪的目的。第一壳体12和外壳体142间隔设置,间隔的空间可以不封闭,并且该间隔的空间内可以注入水或者其它液体,以达到进一步降噪的目的。
51.第三种,如图7所示,负氧离子发生器10具有两层壳体,由里到外分别是第一壳体12和外壳体142。与第二种不同的是,第一壳体12和外壳体142可以围成封闭的空腔14b,该空腔14b可以充注水或者其它液体,当然该空腔14b也可以是真空,以起到进一步降噪的效果。
52.通过灵活设置第二壳体的结构形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负氧离子发生器设置的灵活性。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