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1024发布日期:2021-09-28 23:2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池主要可分为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而蓄电池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常见的蓄电池有铅酸电池、锂电池等,单个蓄电池的电能有限,当需要使用蓄电池充当动力电池时,需要将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以提供更大的动力。
3.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组成电池组后,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多个电池会散发大量热量,传统的电池组中未采取散热措施导致热量无法散出,同时传统的电池组中各个电池之间的连接线排布方式混乱,电池连接线之间的热量也难以散发出去,易使电池组过热甚至会导致电池组发生爆炸,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所述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的尺寸结构相同,多个电池之间等间距排布,相邻两个电池之间通过连接排串联连接;所述连接排包括连接部和垂直设于连接部端部的2个连接端子,2个连接端子分别与相邻两个电池的电极连接端口相连,连接部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的间距中;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底部,在相邻两个电池之间相对应的侧壁上,粘贴有相变材料。
6.连接排与相变材料位于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了散热通道。在电池的侧壁上粘贴相变材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好处:首先,在电池放电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粘贴在电池侧壁上的相变材料会吸收电池释放的热量,使电池的温度不至于过高;然后,随着电池的持续放电,电池释放的热量就会通过连接排与相变材料之间形成的散热通道及时扩散到电池组的外部。
7.由此可见,相变材料的存在既能吸收电池释放的热量,又在电池内部形成了散热通道,提高了电池组的散热性能,因此电池组的散热性能良好,大大降低了电池组因过热造成的爆炸风险。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的材质为紫铜、黄铜或铝。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呈“z”字形结构,连接部自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第二连接部,2个连接端子分别垂直设于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和第三连接部的端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中多个电池的电极连接端口朝向电池组的首端或尾端进行排布。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中多个电池的电极连接端口均朝向电池组的尾端进行排
布。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包括第一连接排、第二连接排和第三连接排;所述第一连接排中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部的长度,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排和第三连接排中,第一连接部的长度等于第三连接部的长度,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第二连接排中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排中第一连接部的长度。
13.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的厚度等于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之间的间距。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排的厚度等于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之间的间距。
15.进一步地,所述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置于电池组安装卡座中。或者,所述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用卡箍将多个电池固定在一起。
16.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发明的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发明的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通过连接排将多个电池串联连接在一起,连接排选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质,可及时将电池放电产生的热量扩散到电池组外部;
18.(2)本发明的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在电池的底部侧壁上粘贴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能够吸收电池释放的热量,使电池温度不至于过高;同时连接排与相变材料位于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了散热通道,电池放电产生的热量可及时扩散到电池组外部,因此电池组的散热性能良好,大大降低了电池组因过热造成的爆炸风险。
19.(3)本发明的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中,设置有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电池组中起到防震缓冲作用,可防止电池之间的碰撞造成危险。
20.(4)本发明的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可放置在电池组安装卡座中,或者用卡箍将多个电池固定在一起,电池组中的多个电池通过连接排串联在一起,电池组的排列整齐,结构规整,搬取或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实施例1中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的俯视图。
22.图2: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实施例1中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的右侧视图。
24.图4:实施例2中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的俯视图。
25.图5:实施例2中第二连接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实施例2中第三连接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实施例3中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的俯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

电池;2

第一连接排;3

相变材料;4

第二连接排;5

第三连接排;21

第一连接部;22

第二连接部;23

第三连接部;24

第一连接端子;25

第二连接端子;241

第一安装通孔;251

第二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0.实施例1
31.实施例1给出了其中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如图1

3给出了防爆动力电池
组的结构示意图。
32.该电池组中,包括6个互相串联连接的电池1,电池组置于电池安装卡座内,从而可将电池组的位置固定好。6个电池1的尺寸结构均相同,且均为长方体结构,6个电池1的电极连接端口均朝同一方向排布,6个电池1之间呈等间距排布。
33.自电池组的一端至另一端,每两个相邻的电池1之间均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排2,通过第一连接排2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电池1的正极和负极(或负极和正极)连接端口,该电池组中共有5个第一连接排2。
34.第一连接排2包括连接部和2个连接端子,连接部呈“z”字形结构,连接部自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三连接部23,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三连接部23平行设置,且垂直于第二连接部22,2个连接端子分别垂直设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三连接部23的端部,垂直设于第一连接部21端部的连接端子为第一连接端子24,垂直设于第三连接部23端部的连接端子为第二连接端子25。第一连接端子24上贯穿第一连接端子24的厚度方向设有第一安装通孔241,第二连接端子25上贯穿第二连接端子25的厚度方向设有第二安装通孔251,连接螺栓依次换过第一安装通孔241或第二安装通孔251以及电池1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端口中,从而将第一连接排2与电池1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在一起。
35.第一连接部21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部23的长度相等,第三连接部23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部22的长度,第一连接排2的厚度均匀,即第一连接端子24、第二连接端子25、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三连接部23的厚度相同。
36.在电池组中两个相邻的电池1之间,第一连接排2的第一连接端子24连接前一电池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端口,第二连接端子25连接后一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连接端口,且第一连接端子24覆盖于前一电池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端口的上方,第二连接端子25覆盖于后一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连接端口的上方,第一连接部21位于前一电池的右侧,第二连接部22位于两个电池之间的空隙中,第三连接部23位于后一电池的左侧。电池组中位于首端和尾端的电池中,未与第一连接排2相连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端口分别与外部导线相连,可为用电电器提供电力。
37.电池组中每个电池1的下部,在相邻两个电池1之间相对应的面上,粘贴有相变材料3,相变材料3的厚度与相邻两个电池1之间的间距相等,同时第一连接排2的厚度与相邻两个电池1之间的间距宽度相等。相变材料3的高度小于电池1的高度,第一连接排2的高度小于相变材料3的高度。
38.相变材料3选用力王新材料的型号为5000

9004的相变材料。
39.该电池组中,相邻两个电池1之间,在设于电池1上部的第一连接排2和设于电池1下部的相变材料3之间形成了电池散热通道,电池1放电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该散热通道很好地扩散至电池组外部;同时第一连接排2的材质为铝、黄铜或紫铜,均是热的良好传导体,并且相变材料3也具有极好的导热性能,可以及时地将电池1产生的热量导出至电池散热通道内,从而扩散至电池组外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池组的散热效果,避免了因为电池1过热而导致的电池组爆炸事故的发生。
40.实施例2
41.实施例2给出了另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如图4

6给出了该防爆动力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42.该实施例2中防爆动力电池组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成该电池组的6个电池1中,自电池组的一端至另一端,第一、三、五电池的电极连接端口朝同一方向,第二、四、六电池的电极连接端口朝相反方向,6个电池1之间呈等间距排布。
43.如此一来,每两个相邻电池1之间正极和负极的连接端口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该电池组中使用的连接排共有两种结构,即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第三电池与第四电池之间、第五电池与第六电池之间,使用的连接排为同一种结构,记为第二连接排4;第二电池和第三电池之间、第四电池和第五电池之间,使用的连接排为同一种结构,记为第三连接排5;
44.第二连接排4和第三连接排5中,第一连接部的长度等于第三连接部的长度,第三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第三连接排5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跨越了电池1的宽度,因此第二连接排4中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排5中第一连接部的长度。
45.实施例3
46.实施例3给出了另一种易散热的防爆动力电池组,如图7给出了该防爆动力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47.该实施例3中防爆动力电池组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组成该电池组的6个电池1中,自电池组的一端至另一端,第一、三、四、五电池的连接端口朝向同一方向,第二、六电池的连接端口朝相反方向,6个电池1之间等间距排布。
48.因此,每两个相邻电池之间正极和负极的连接端口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该电池组中使用的连接排共有三种结构,即使用了出现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给出的第一连接排2、第二连接排4和第三连接排5。
49.位于第一、二电池之间的,以及位于第五、六电池之间的为第二连接排4;位于第二、三电池之间的为第三连接排5;位于第三、四电池之间的,以及位于第四、五电池之间的为第一连接排2。
50.本发明中,除了上述实施例1

3中给出的3种电池排布方式之外,还可有其他排布方式,相邻两个电池之间的连接端口朝向不同或相同的方向,并根据电池的排布方式选择合适的第一连接排2、第二连接排4或第三连接排5,以实现不同电池之间的串联连接。
51.并且,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电池个数,并根据电池的排布方式选择合适结构的第一连接排2、第二连接排4或第三连接排5,以实现不同电池之间的串联连接。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