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3268发布日期:2023-02-04 09:4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电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案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感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各种型态的电感器皆有其优势与劣势,诸如螺旋状电感器(spiral inductor),其品质因素(q value)较高且具有较大之互感值(mutual inductance)。对螺旋状变压器而言,难以避免与其他装置间的耦合效应。对八字型电感器/变压器来说,其具有二组线圈,二组线圈之间的耦合发生的状况较低,然而,八字型电感器/变压器于装置中占用之面积较大。对并置电感器/变压器(twin inductor/transformer)来说,难以将其设计成对称结构,且并置电感器仅能在特定的位置设计输入输出端。因此,上述电感器之应用范围皆有所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案内容的一技术态样是关于一种电感装置,其包含第一走线、第二走线、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走线包含第一子走线及第二子走线。第二子走线被配置成紧邻第一子走线。第二走线包含第三子走线。第三子走线被配置成紧邻第二子走线。第一连接件用以耦接第一子走线。第二连接件被配置成邻近第一连接件,并用以耦接第二子走线。
4.因此,根据本案之技术内容,由于本案实施例所示的电感装置的第一走线之第一子走线与第二子走线紧邻配置,因此,两者之间的电容可有效地降低。此外,本案实施例所示的电感装置的配置方式可提升品质因素(q值)。
附图说明
5.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6.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7.图2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8.图3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9.图4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实验数据示意图。
10.根据惯常的操作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元件并未依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公开相关的具体特征与元件。此外,在不同附图间,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来指称相似的元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使本公开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案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案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
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12.除非本说明书另有定义,此处所用的科学与技术词汇的含义与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理解与惯用的意义相同。此外,在不和上下文冲突的情形下,本说明书所用的单数名词涵盖该名词的复数型;而所用的复数名词时亦涵盖该名词的单数型。
13.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10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感装置1000包含第一走线1100、第二走线1200、第一连接件1300及第二连接件1400。第一走线1100包含第一子走线1110及第二子走线1120。第二走线1200包含第三子走线1210。
14.于结构上,第一子走线1110被配置成紧邻第二子走线1120。第二子走线1120被配置成紧邻第三子走线1210。此外,第一连接件1300用以耦接第一子走线1110。第二连接件1400被配置成邻近第一连接件1300,并用以耦接第二子走线1120。由于本案的第一走线1100的第一子走线1110与第二子走线1120紧邻配置,因此,两者之间的电容可有效地降低。
1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走线1200还包含第四子走线1220,且第四子走线1220被配置成紧邻第三子走线1210。由于本案之第二走线1200的第三子走线1210与第四子走线1220紧邻配置,因此,两者之间的电容亦可有效地降低。需说明的是,上述两子走线配置“紧邻”的意思是,两子走线直接并排配置,且两子走线之间没有其余两子走线。
16.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5000的第一侧(如图1中上半区域的左侧),第一子走线1110及第二子走线1120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的外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的内侧。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5000的第一侧(如图1中上半区域的左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子走线1110、第二子走线1120、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
17.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5000的第二侧(如图1中上半区域的右侧),第一子走线1110及第二子走线1120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的内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的外侧。此外,第一区域5000的第一侧相对于第二侧(如图1中上半区域的左侧与右侧相对)。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5000的第二侧(如图1中上半区域的右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二子走线1120、第一子走线1110、第四子走线1220及第三子走线1210。
18.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6000的第三侧(如图1中下半区域的左侧),第一子走线1110及第二子走线1120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的外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的内侧。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6000的第三侧(如图1中下半区域的左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二子走线1120、第一子走线1110、第四子走线1220及第三子走线1210。
19.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6000的第四侧(如图1中下半区域的右侧),第一子走线1110及第二子走线1120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的内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配置于电感装置1200的外侧,此外,第一区域5000与第二区域6000相邻(如图1中上半区域与下半区域相邻),且第二区域6000的第三侧相对于第四侧(如图1中下半区域的左侧与右侧相对)。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6000的第四侧(如图1中下半区域的右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子走线1110、第二子走线1120、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
20.请参阅图1,电感装置1000还包含第三连接件1500及第四连接件1600。第三连接件1500用以耦接第三子走线1210。第四连接件1600被配置成紧邻第三连接件1500以及第一连
接件1300,并用以耦接第四子走线1220。此外,第一连接件1300被配置成紧邻第二连接件1400。需说明的是,上述两连接件配置“紧邻”的意思是,两连接件直接并排配置,且两连接件之间没有其余连接件。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的排列方式为第二连接件1400、第一连接件1300、第四连接件1600及第三连接件1500。
2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走线1110、第二子走线1120、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位于第一层。此外,第一连接件1300、第二连接件1400、第三连接件1500及第四连接件1600位于第二层,且第一层与第二层位于不同层。
22.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案之电感装置1000还包含输入输出端1700及中央抽头端1800。输入输出端1700及中央抽头端1800可配置于同一侧(如图1中第二区域6000的下侧)。此外,中央抽头端1800可由内侧的第三子走线1210拉出至外侧。需说明的是,本案不以图1所示之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绘示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23.图2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1000a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之电感装置1000,图2之电感装置1000a的结构配置方式有所差异,说明如后。
24.请参阅图2,于第一区域5000a的第一侧(如图2中上半区域的左侧),第四子走线122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外侧,第三子走线121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内侧,且第一子走线1110a及第二子走线1120a配置于第三子走线1210a与第四子走线1220a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5000a的第一侧(如图2中上半区域的左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四子走线1220a、第一子走线1110、第二子走线1120及第三子走线1210。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子走线1220a被配置成紧邻第一子走线1110a。
25.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5000a的第二侧(如图2中上半区域的右侧),第一子走线111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内侧,第二子走线112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外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a及第四子走线1220a配置于第一子走线1110a与第二子走线1120a之间。此外,第一区域5000a的第一侧相对于第二侧(如图2中上半区域的左侧与右侧相对)。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5000a的第二侧(如图2中上半区域的右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子走线1110a、第四子走线1220a、第三子走线1210a及第二子走线1120a。
26.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6000a的第三侧(如图2中下半区域的左侧),第一子走线111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外侧,第二子走线112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内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a及第四子走线1220a配置于第一子走线1110a与第二子走线1120a之间。
27.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6000a的第四侧(如图2中下半区域的右侧),第三子走线121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外侧,第四子走线1220a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a的内侧,且第一子走线1110a及第二子走线1120a配置于第三子走线1210a与第四子走线1220a之间。此外,第一区域5000a与第二区域6000a相邻(如图2中上半区域与下半区域相邻),且第二区域6000a的第三侧相对于第四侧(如图2中下半区域的左侧与右侧相对)。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6000a的第四侧(如图2中下半区域的右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四子走线1220、第一子走线1110、第二子走线1120及第三子走线1210。
28.请参阅图2,电感装置1000a还包含第三连接件1500a及第四连接件1600a。第三连接件1500a用以耦接第三子走线1210a。第四连接件1600a被配置成紧邻第三连接件1500a,并用以耦接第四子走线1220a。需说明的是,上述两连接件配置“紧邻”的意思是,两连接件直接并排配置,且两连接件之间没有其余连接件。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的排列方式为第一
连接件1300a、第四连接件1600a、第三连接件1500a及第二连接件1400a。
2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走线1110a、第二子走线1120a、第三子走线1210a及第四子走线1220a位于第一层。此外,第一连接件1300a、第二连接件1400a、第三连接件1500a及第四连接件1600a位于第二层,且第一层与第二层位于不同层。
30.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案之电感装置1000a还包含输入输出端1700a及中央抽头端1800a。输入输出端1700a及中央抽头端1800a可配置于同一侧(如图2中第二区域6000a之下侧)。此外,中央抽头端1800a可由外侧的第四子走线1220直接拉出。需说明的是,本案不以图2所示之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绘示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31.图3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之电感装置1000,图3之电感装置1000b的结构配置方式有所差异,说明如后。
32.请参阅图3,于第一区域6000b的第一侧(如图3中下半区域的左侧),第一子走线1110b及第二子走线112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外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内侧。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6000b的第一侧(如图3中下半区域的左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子走线1110b、第二子走线1120b及第三子走线1210b。
33.此外,于第一区域6000b的第二侧(如图3中下半区域的右侧),第一子走线111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内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b及第四子走线122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外侧。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一区域6000b的第二侧(如图3中下半区域的右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子走线1110b、第三子走线1210b及第四子走线1220b。在另一实施例中,第四子走线1220b被配置成紧邻第三子走线1210b。
34.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5000b的第三侧(如图3中上半区域的左侧),第一子走线111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外侧,且第三子走线1210b及第四子走线122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内侧。在另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5000b的第三侧(如图3中上半区域的左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子走线1110b、第三子走线1210b及第四子走线1220b。
35.此外,于第二区域5000b的第四侧(如图3中上半区域的右侧),第一子走线1110b及第二子走线112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内侧,且第四子走线1220b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b的外侧。在一实施例中,于第二区域5000b的第四侧(如图3中上半区域的右侧),子走线的排列方式为第一子走线1110b、第二子走线1120b及第四子走线1220b。
36.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6000b的第一侧相对于第二侧(如图3中下半区域的左侧与右侧相对)。此外,第一区域6000b与第二区域5000b相邻(如图3中下半区域与上半区域相邻),且第二区域5000b的第三侧相对于第四侧(如图3中上半区域的左侧与右侧相对)。
37.请参阅图3,电感装置1000b还包含第三连接件1500b。第三连接件1500b用以耦接第三子走线1210b与第四子走线1220b。第一连接件1300b被配置成紧邻第二连接件1400b。此外,第一子走线1110b、第二子走线1120b、第三子走线1210b及第四子走线1220b位于第一层。再者,第一连接件1300b、第二连接件1400b及第三连接件1500b位于第二层,且第一层与第二层位于不同层。
38.在一实施例中,本案之电感装置1000b还包含输入输出端1700b及中央抽头端1800b。输入输出端1700b及中央抽头端1800b可配置于相对两侧(如图3中第一区域6000b的下侧及第二区域5000b的上侧)。此外,中央抽头端1800b可设置于第二区域5000b的第二子走线1120b与第三子走线1210b的交界处。需说明的是,本案不以图3所示之结构为限,其仅
用以例示性地绘示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39.图4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感装置的实验数据示意图。如图4所示,采用本案之图1、图2及图3之电感装置1000、1000a、1000b的品质因素之实验曲线分别为c1、c2、c3。由图4可知,采用本案之图1、图2及图3的电感装置1000、1000a、1000b具有更佳的品质因素。举例而言,于频率3.5ghz处,最佳品质因素约为12.22。
40.由上述本案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案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案实施例所示之电感装置的部分子走线紧邻配置,因此,两者之间的电容可有效地降低。此外,本案实施例所示的电感装置的配置方式可提升本案之品质因素(q值)。
41.【符号说明】
42.1000、1000a、1000b:电感装置
43.1100、1100a、1100b:第一走线
44.1110、1120、1110a、1120a、1110b、1120b:子走线
45.1200、1200a、1200b:第二走线
46.1210、1220、1210a、1220a、1210b、1220b:子走线
47.1300、1300a、1300b:第一连接件
48.1400、1400a、1400b:第二连接件
49.1500、1500a、1500b:第三连接件
50.1600、1600a:第四连接件
51.1700、1700a、1700b:输入输出端
52.1800、1800a、1800b:中央抽头端
53.5000、5000a、5000b:第一区域
54.6000、6000a、6000b:第二区域
55.c1~c3:曲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