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7318发布日期:2021-10-12 19:4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


背景技术:

2.申请号:cn201820032213.6,公开(公告)号:cn207978221u,一种电路板的安装固定装置,该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路板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机体,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卡槽,安装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块,机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杆。该电路板的安装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固定装置、连接杆和挤压板,对电路板进行安装时,电路板带动连接杆向远离电路板方向运动,第二弹簧被压缩,进而带动活动杆向下运动,使连接杆带动挤压板对电路板进行挤压固定,达到对电路板进行固定的目的,从而保证了该电路板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实用性。
3.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安装固定装置将电路板进行固定的目的,但是当需要在电路板上固定插头时,却缺少一种有效加强固定效果的固定装置,传统做法是将插头本体螺纹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这样的方式拆卸麻烦,经常拆卸插头本体时,频繁的螺纹旋转会伤害到电路板上的螺纹孔,甚至伤害到电路板,因此研发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纹固定的插头本体安装拆卸麻烦还容易损伤电路板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包括:插头本体、电板、保护套和若干固定件,所述电板呈矩形,所述电板适于固定插头本体;所述保护套套定在所述插头本体的外壁底端,若干所述固定件环状等间距固定在所述保护套外壁底端;所述电板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一个所述定位孔对应一个所述固定件;其中所述固定件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内将所述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电板上。
6.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环和调节环,所述固定环内部中空,且所述固定环为弹性材质;所述调节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环内壁,且所述调节环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固定环的内壁相抵;其中所述固定环穿过所述定位孔后,转动所述调节环能够将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与所述定位孔内壁相抵。
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环包括:限位板、固定柱和两卡紧块,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
固定柱的尾端,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保护套的外壁相抵;所述固定柱的前端外壁镜像开设有两伸缩槽,所述伸缩槽沿所述固定柱轴向延伸;所述卡紧块呈圆弧状,两所述卡紧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槽的两侧,两所述卡紧块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柱的前端,且所述卡紧块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柱的外径;其中向内挤压两所述卡紧块使其穿过所述定位孔后,所述卡紧块能够将所述保护套固定在所述电板外壁。
8.作为优选,所述卡紧块的外径由前端向所述限位板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卡紧块前端壁的外径小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向下挤压所述固定柱能够将所述卡紧块穿过所述定位孔。
9.作为优选,所述卡紧块后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且所述固定柱的长度等于所述电板壁厚和所述保护套的壁厚之和,其中所述卡紧块穿过所述定位孔后,所述卡紧块后端壁能够与所述电板壁相抵。
10.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环包括:调节板、固定板和调节块,所述固定板垂直固定在所述调节板的一侧,所述调节块固定在所述调节板上,且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调节板的同侧;所述固定板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柱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伸缩槽的宽度;其中转动所述调节板至所述固定板位于两所述伸缩槽之间时,挤压所述卡紧块能够将所述保护套与所述电板脱离。
1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的侧壁开设有一与所述调节块相适配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和所述第二工位呈90度夹角;其中转动调节块至第一工位时,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壁与两所述卡紧块的内壁相抵以固定所述保护套;转动调节块至第二工位时,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壁位于两所述伸缩槽之间,挤压所述卡紧块能够使保护套与所述电板脱离。
12.作为优选,若干插头本体分成两列排列在电板上;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连接件,所述外套筒、内套筒和连接件均内部中空,所述内套筒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壁;所述连接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内套筒内壁,所述连接件适于固定线头;一排上的两插头本体的两个连接件转动方向相反;其中一次按压所述内套筒后,所述连接件能够夹紧线头;再次按压所述内套筒后,所述连接件能够自转以调节线头朝向,以使一排上的两线头相互远离。
13.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筒内壁开设有第一转动槽、第二转动槽和两滑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设置在靠近所述内套筒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槽设置在所述外套筒的下端;两所述滑动槽沿所述外套筒的轴向延伸,且所述滑动槽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槽和所述第二转动槽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一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
壁;其中一次按压时,将所述联动组件自所述第一转动槽滑入所述滑动槽;二次按压时,将所述联动组件自所述滑动槽滑入所述第二转动槽,所述内套筒能够推动所述连接件旋转大于180度。
14.作为优选,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连接块和两定位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外壁,所述连接块呈圆盘型;两所述定位块分别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且一个所述定位块对应一个所述滑动槽;其中当所述连接块自所述滑动槽滑动到所述第一转动槽时,所述内套筒能够推动所述连接件向上转动;当所述连接块自所述滑动槽滑动到所述第二转动槽时,所述内套筒能够推动所述连接件向下转动。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包括:插头本体、电板、保护套和若干固定件,所述电板呈矩形,所述电板适于固定插头本体;所述保护套套定在所述插头本体的外壁底端,若干所述固定件环状等间距固定在所述保护套外壁底端;所述电板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一个所述定位孔对应一个所述固定件;固定时所述固定件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内将所述插头本体固定在所述电板上;通过在电板上开设定位孔以及在所述保护套上设置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将所述插头本体固定在电板上,不仅避免了螺纹固定检修拆卸时对电板造成伤害,还能够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固定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环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调节环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外套筒的内部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内套筒和连接件的装配图;图8是本发明的连接件螺旋槽第一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连接件螺旋槽第二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夹紧块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的夹紧块展开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的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的状态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的线路板接线俯视图。
18.图中:1、插头本体;2、外套筒;21、第一转动槽;22、第二转动槽;220、电源块;23、滑动槽;24、安装块;25、引导槽;
3、内套筒;31、锁止块;4、连接件;41、联动组件;411、连接块;4110、联动槽;412、定位块;4120、连接杆;413、弹簧;42、螺旋槽;43、夹紧块;431、夹紧槽。
19.5、电板;51、定位孔;6、保护套;7、固定件;71、固定环;711、限位板;712、固定柱;713、卡紧块;72、调节环;721、调节板;722、固定板;723、调节块;73、调节槽;731、第一工位;732、第二工位;74、伸缩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21.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良好的线路板总成,包括:插头本体1、电板5、保护套6和若干固定件7,所述电板5呈矩形,所述电板5为本发明的插头本体1提供电源,所述插头本体1为多个,且每两个所述插头本体1相对设置,多个所述插头本体1分成两列固定在所述电板5上。所述电板5适于固定插头本体1;所述保护套6套定在所述插头本体1的外壁底端,所述保护套6为绝缘材质,所述保护套6套定在所插头本体1外壁,且所述保护套6向外延伸形成一连接板,所述固定件7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若干所述固定件7环状等间距固定在所述保护套6外壁底端;所述电板5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51,一个所述定位孔51对应一个所述固定件7;固定时,所述固定件7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51内将所述插头本体1固定在所述电板5上。针对上述各部件,接下来一一进行详解。
22.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1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插头本体1分成两列排列固定在所述电板5上,且每两个所述插头本体1相对设置,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电板5的空间;所述插头本体1呈柱状,所述插头本体1能够将线头电连接在所述电板5上。
23.电板所述电板5呈矩形,所述电板5为本发明的主要电源,线头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1后,将所述插头本体1固定在所述电板5上能够让线头与所述电板5电连接;所述电板5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51,一个所述定位孔51对应一个所述固定件7,固定时,所述固定件7穿过所述定位孔51并将保护套6的端壁与所述电板5侧壁相抵,而所述固定件7的外壁与所述定位孔51的内壁相抵。
24.保护套所述保护套6套定在所述插头本体1的外壁底端,若干所述固定件7环状等间距固定在所述保护套6外壁底端;所述保护套6纵截面呈“t”形,所述保护套6一端套定在所述插头本体1外壁底端,所述保护套6的另一端向四周延伸形成一连接板,若干所述固定件7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固定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电板5侧壁相抵。
25.固定件所述固定件7包括;固定环71和调节环72,所述固定环71内部中空,且所述固定环71为弹性材质;将所述固定环71设计成弹性材质,在挤压所述固定环71使其穿过所述定位孔51后,所述固定环71能够立马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能够将保护套6锁定在所述电板5侧
壁。所述调节环7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环71内壁,且所述调节环72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固定环71的内壁相抵;固定时,挤压所述固定环71前端,使得所述固定环71的前端外径小于所述定位孔51后,将所述固定环71插入所述定位孔51后,当所述固定环71的前端穿过所述定位孔51后,所述固定环71能够恢复原始工作状态,进一步的转动所述调节环72使其的两端壁与所述固定环71的内壁相抵,此时能够将所述固定环71的外壁与所述定位孔51内壁相抵,而所述固定的前端与所述电板5的侧壁相抵,进一步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
26.所述固定环71包括:限位板711、固定柱712和两卡紧块713,所述限位板711固定在所述固定柱712的尾端,所述限位板711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柱的外径,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大固定时所述固定柱712的受力面积,降低操作强度。且所述限位板711与所述保护套6的外壁相抵;所述固定柱712的前端外壁镜像开设有两伸缩槽74,所述伸缩槽74沿所述固定柱712轴向延伸,两所述伸缩槽74的设计是为了挤压两所述卡紧块713时能够给与两所述卡紧块713一定的向内收缩的弹性空间;所述卡紧块713呈圆弧状,两所述卡紧块713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槽74的两侧,两所述卡紧块713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柱712的前端,且所述卡紧块713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柱712的外径;所述卡紧块713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柱712的外径是当所述卡紧块713穿过所述定位孔51后,两所述卡紧块713恢复原始工作状态,两所述卡紧块713能够从所述电板5的另一侧与所述电板5相抵,进一步提高与所述电板5的固定稳定性。向内挤压两所述卡紧块713使其穿过所述定位孔51后,所述卡紧块713能够将所述保护套6固定在所述电板5外壁。固定时,向内挤压两所述卡紧块713,从而使得两所述卡紧块713组成的圆环外径减小,从而能够将两所述卡紧块713从所述定位孔51内穿过。
27.所述卡紧块713的外径由前端向所述限位板711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卡紧块713前端壁的外径小于所述定位孔51的内径,而所述卡紧块713后端壁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孔51的内径,安装时,向下挤压所述固定柱712时,所述卡紧块713的前端壁先插入所述定位孔51内,进一步挤压时能够使得所述卡紧块713的后端壁向内收缩从而使所述卡紧块713穿过所述定位孔51,而所述固定柱712的长度等于所述电板5壁厚和所述保护套6连接板的壁厚度之和,也就是所述卡紧块713穿过所述定位孔51后,所述卡紧块713的后端壁能够与所述电板5的侧壁相抵。所述卡紧块713后端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孔51的内径,且所述固定柱712的长度等于所述电板5和所述保护套6的壁厚之和,其中所述卡紧块713穿过所述定位孔51后,所述卡紧块713后端壁能够与所述电板5壁相抵。
28.所述调节环72包括:调节板721、固定板722和调节块723,所述固定板722垂直固定在所述调节板721的一侧,所述固定板722呈矩形,且所述固定板722宽度方向的两端壁设置成圆弧状,所述固定板722的宽度等于所述固定柱712的内径;所述调节板721呈圆盘形,且所述调节板721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板711的外径;所述调节块723固定在所述调节板721上,且所述调节块723与所述固定板722设置在所述调节板721的同侧;所述固定板722的长度与所述固定柱712的长度相等,且所述固定板722的宽度小于所述伸缩槽74的宽度;所述固定板722的宽度小于所述伸缩槽74的宽度,是因为转动所述固定板722使其定位在两所述伸缩槽74之间时,向内挤压所述卡紧块713能够使得两所述卡紧块713向内收缩;转动所述调节板721至所述固定板722位于两所述伸缩槽74之间时,挤压所述卡紧块713能够将所述保护套6与所述电板5脱离。
29.所述限位板711的侧壁开设有一与所述调节块723相适配的调节槽73,所述调节块
723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调节槽73内;所述调节槽73内设置有第一工位731和第二工位732,所述第一工位731和所述第二工位732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槽73的两端壁,所述第一工位731和所述第二工位732呈90度夹角。固定时,转动所述调节板721至所述调节块723至第一工位731,所述固定板722的两侧壁与两所述卡紧块713的内壁相抵,此时所述固定板722与所述调节槽73呈垂直状态,所述固定板722与所述固定柱712的内壁相抵,而所述固定柱712的外壁与所述定位孔51的内壁相抵,从而能够将所述固定柱712固定在所述电板5上;拆卸时,转动所述调节板721至所述调节块723从所述第一工位731滑动至第二工位732,所述固定板722与所述调节槽73呈平行状态且位于两所述调节槽73之间,向内挤压所述卡紧块713使得两所述卡紧块713向内收缩,至所述卡紧块713的后端壁外径小于所述定位孔51内径,此时向外拉动所述固定柱能够将能够使保护套6与所述电板5脱离。
30.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使用较多的线路板在固定使用时,由于线路板上的空间有限或者放置线路板的空间狭小导致线路板的插头使用不便,同时线头通过插头接入到线路板上后,无法在不移动插头的情况下调整线头的位置,从而使得线路板上插头较多的情况下线头变得混乱,既不方便操作人员插拔相应的插头,也没有高效的利用线路板空间。
3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单手接线的线路板用插头本体1,除了能够将线头与线路板固定并电连接外,还需要在将插头本体1固定好后,能够转动线路板从而使得同列设置的相邻两线头能够相离设置,以便于梳理线头。具体的插头本体1采用如下结构。
32.插头本体1包括:外套筒2、内套筒3和连接件4。外套筒2、内套筒3和连接件4均内部中空,内套筒3嵌套在外套筒2内,连接件4嵌套在内套筒3内,线头能够穿过连接件4内壁以实现夹紧固定并与线路板电连接。其中外套筒2外壁与线路板非电连接,操作人员能够抓持外套筒2外壁以移动插头本体1,且外套筒2内部适于安装内套筒3,内套筒3可滑动的设置在外套筒2内壁,内套筒3能够沿外套筒2内壁轴向转动以及轴向滑动,以切换插头本体1的状态,实现不同的功能;连接件4可转动的设置在内套筒3内壁,连接件4适于固定线头,连接件4能够随内套筒3联动,实现夹紧线头以及改变线头朝向。线路板接线口一排上的两插头本体1的两个连接件4转动方向相反,将外套筒2接到线路板上后,一次按压内套筒3,连接件4能够夹紧线头;再次按压内套筒3,连接件4能够自转以调节线头朝向,以使一排上的两线头相互远离,从而实现在不移动插头的情况下调整线头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梳理线头,也方便操作人员插拔相应的插头,高效的利用线路板空间。
33.为了便于连接件4在外套筒2内壁转动以及滑动,外套筒2内壁开设有第一转动槽21、第二转动槽22和滑动槽23。第一转动槽21设置在靠近内套筒3的一侧,第二转动槽22设置在外套筒2的下端,第一转动槽21和第二转动槽22平行设置,且第一转动槽21和第二转动槽22的槽宽相等。连接件4能够分别在第一转动槽21和第二转动槽22内转动,且连接件4从第一转动槽21进入第二转动槽22,以及连接件4从第二转动槽22退回第一转动槽21时均会切换不同的工作状态。两滑动槽23沿外套筒2的轴向延伸,且滑动槽23分别与第一转动槽21和第二转动槽22连通,滑动槽23两端与第一转动槽21和第二转动槽22连通处分别开设有两引导槽25。引导槽25能够引导连接件4从第一转动槽21或第二转动槽22进入滑动槽23。
34.连接件4靠近第一转动槽21的一端具有一联动组件41,且联动组件41可滑动的设置在外套筒2内壁。具体表现为,插头本体1内未插接线头时,联动组件41位于第一转动槽21处,将线头从连接件4远离第一转动槽21一端插入后,一次按压内套筒3,联动组件41沿引导
槽25从第一转动槽21滑入滑动槽23,此时联动组件41能够将线头卡紧,二次按压内套筒3能够驱使联动组件41穿过滑动槽23,滑动至第二转动槽22处,此时线头依然处于被夹紧状态,并且联动组件41能够随内套筒3转动,进而能够带动同列放置的两线头相离转动,内套筒3能够推动连接件4旋转大于180度。当需要从线路板上松开插头本体1时,转动内套筒3至连接件4通过开设在第二转动槽22和滑动槽23之间的引导槽25滑入滑动槽23,并进入第一转动槽21内,此时连接件4松开线头,线头能够从插头本体1内取出。
35.下面具体说明联动组件41的构成,联动组件41包括:连接块411和两定位块412。连接块411固定在连接件4的底端外壁,连接块411呈圆盘型,且连接块411的厚度与第一转动槽21以及第二转动槽22的槽宽相等。连接块411外壁镜像开设有两联动槽4110,两定位块412分别可滑动的设置在连接块411的外壁,且定位块412与联动槽4110相适配,一个定位块412对应一个联动槽4110,联动槽4110能够引导定位块412沿连接块411径向滑动,使得定位块412凸出连接块411外壁或缩进联动槽4110内。此外,定位块412厚度也与第一转动槽21以及第二转动槽22的槽宽相等,且一个定位块412对应一个滑动槽23,定位块412凸出连接块411外壁时,定位块412能够沿第一转动槽21以及第二转动槽22轴向转动。当联动组件41自滑动槽23滑动到第一转动槽21时,内套筒3能够推动连接件4向上转动;当联动组件41自滑动槽23滑动到第二转动槽22时,内套筒3能够推动连接件4向下转动。
36.为了使得内套筒3沿外套筒2内壁轴向滑动以及转动时,能够带动连接件4沿第一转动槽21和第二转动槽22内转动,以及沿滑动槽23轴向滑动,连接件4的外壁开设有一螺旋槽42,螺旋槽42环状开设在连接件4的外壁,且螺旋槽42自连接件4的上端向下端延伸,相对设置的两插头本体1内的连接件4的两螺旋槽42的旋转方向相反,同时内套筒3内壁设有一与螺旋槽42相适配的推动块。当向下按压内套筒3时,内套筒3外壁相对外套筒2滑动,推动块沿螺旋槽42转动向联动组件41靠近,同时通过螺旋槽42推动所述推动块能够使得所述连接件4周向旋转。此外,推动块能够推动连接件4的旋转角度大于180度而小于200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确保联动组件41在第二转动槽22内转动的行程不会因为过大而越过线头相离的位置,为了实现此效果,螺旋槽42起始和终点位置在连接件4水平投影上的形成角度应当大于180度而小于200度。
37.为了使联动组件41内壁能够夹紧线头,联动组件41内壁设置有一夹紧块43,夹紧块43设置成圆弧状,且夹紧块43能够与连接块411内壁贴合。夹紧块43与定位块412联动,定位块412能够推动夹紧块43凸出连接块411内壁或回缩与连接块411内壁贴合。夹紧块43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夹紧槽431,若干夹紧槽431的孔径自一端向另一端增大,在本实施例中,夹紧块43内的夹紧槽431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设置有四个,每一个不同大小的夹紧槽431能够相应地夹紧与该夹紧槽431大小相适配的线头,因此夹紧块43能够适配四种不同规格的线头,当一次按压内套筒3时,线头能够插入并固定在对应夹紧槽431内。
38.为了实现将定位块412和夹紧块43联动的效果,连接块411的侧壁开设有两联动槽4110,一个定位块412设置在一个联动槽4110内,同时一个所述定位块412的内侧壁固定有一个连接杆4120,且连接杆4120另一端固定在一个夹紧块43内侧壁,当定位块412沿连接块411径向滑动时,定位块412能够通过连接杆4120推动夹紧块43凸出或缩回连接块411内壁。同时,每个联动槽4110内设置有一复位弹簧413,复位弹簧4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联动槽4110底壁和定位块412内侧壁。当夹紧块43凸出连接块411内壁时,线头能够放入夹紧槽431
内,定位块412被松开时,复位弹簧413顶推定位块412沿联动槽4110向外凸出连接块411外壁,从而使夹紧块43回缩,此时线头被卡设在连接块411内壁与夹紧槽431之间,从而实现将线头夹紧的效果。
39.为了实现顶推定位块412,使定位块412沿连接块411径向向内滑动,进而顶推夹紧槽431的效果,每个滑动槽23内设置有一安装块24,安装块24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安装块24的两个腰边分别向两侧延伸。当定位块412在滑动槽23内滑动至安装块24最高点时,连接杆4120能够顶推夹紧块43凸出连接件4内壁。
40.为了使线头被夹紧后能够与线路板电连接,第二转动槽22的底壁设置有一电源块220,电源块220与线路板电连接,定位块412、连接杆4120和夹紧块43均为导电材质。当定位块412滑动入第二转动槽22内时,线头能够与线路板电连接。
41.为了保证将线头安装入夹紧槽431后,夹紧槽431能够保持夹紧线头的状态,内套筒3的外壁设置有一锁止块31,外套筒2的内壁开设有与锁止块31相适配的锁止槽。按压并旋转内套筒3时能够将锁止块31插入锁止槽内。将锁止块31插入锁止槽后,内套筒3和外套筒2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内套筒3无法轴向转动和轴向滑动。
42.插头本体的工作过程为,当线头未安装前,定位块412放置在第一转动槽21内,推动块位于螺旋槽42最上方起始位置, 此时转动内套筒3,推动块能够周向推动螺旋槽42侧壁,从而使得内套筒3能够推动连接件4同步转动。当按压内套筒3时,推动块能够沿螺旋槽42螺旋向下滑动,同时推动连接件4转动。当定位块412滑动到与引导槽25贴合时,引导槽25能够引导定位块412滑入滑动槽23内,此时,连接件4能够沿滑动槽23滑动而无法转动,推动块和螺旋槽42此时由于无法相对转动而处于抱紧状态,从而使得内套筒3能够推动连接件4同步滑动。当定位块412在滑动槽23内滑动时,定位块412能够推动连接杆4120带动夹紧块43逐步凸出连接块411内壁,当定位块412滑动至安装块24最高点时,夹紧块43完全打开,此时调整线头至合适夹紧槽431内,继续按压内套筒3,定位块412能够推动连接杆4120带动夹紧块43逐步缩回连接块411内壁,线头被卡设在连接块411内壁与夹紧槽431之间。当定位块412滑动到第二转动槽22内时,推动块和螺旋槽42解除抱紧状态,再次按压内套筒3,推动块能够继续沿螺旋槽42螺旋向下滑动,进而推动连接件4转动,此时夹紧块43夹紧线头转动,使得一排上的两线头相互远离。
43.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