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0040发布日期:2022-03-19 19:4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电池容器和被收纳于电池容器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的二次电池。卷绕电极体例如具有正极板,在正极板的卷绕轴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未形成活性物质的未形成部。在该正极板的未形成部连接有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具有被配置于电池容器的内部的内部端子部(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集电体),在电池容器内,电极端子的内部端子部与未形成部接合。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二次电池中,在正极板的卷绕轴方向的两端部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沿卷绕轴方向延伸的狭缝,电解液容易从狭缝浸透至卷绕电极体的内部。
3.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隔板的卷绕电极体。正极板具有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涂覆部和未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未涂覆部。在涂覆部与未涂覆部的边界附近,沿着卷绕电极体的卷绕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狭缝。由此,能够防止可能在该边界附近产生的皱褶的发生、正极板的断裂。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8804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98026号公报
6.其中,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二次电池中,电极端子与位于卷绕电极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未形成部连接。其结果是,在电池容器内,电极端子的内部端子部比较长。从材料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电极端子短。


技术实现要素:

7.这里提出的二次电池具备:扁平的卷绕电极体,将正极或者负极的电极片材以卷绕轴为中心沿规定的卷绕方向卷绕而成;电池壳体,收纳卷绕电极体;以及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具有被配置于电池壳体的外部的外部端子部和被配置于电池壳体的内部的内部端子部。电极片材具有:集电体;电极活性物质层,沿卷绕方向延伸,形成于集电体的表面并包括电极活性物质;以及未形成部,沿卷绕方向延伸,被配置在与电极活性物质层沿卷绕轴方向排列的位置,在集电体的表面未形成有电极活性物质层。卷绕电极体具有:扁平部,具有沿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延伸的2个扁平表面;第1端部,设置于扁平部中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并形成有圆弧;以及第2端部,设置于扁平部中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并形成有圆弧。在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的部分沿着卷绕方向形成有第1狭缝。在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的部分中的、位于比第1狭缝靠与电极活性物质层相反位置的部分设置有供电极端子的内部端子部接合的平面部。
8.例如若在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的部分没有形成第1狭缝,则成为在未形成部形成有圆弧的状态,难以在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的部分接合电极端子。然而,根据这里提出的二次电池,通过在未形成部形成第1狭缝,由此容易圧溃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的部
分,容易在未形成部设置平面部。因此,能够在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的部分可靠地接合电极端子,其结果是,能够比以往缩短电极端子的长度。
9.在这里提出的二次电池中,可以在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形成有第2狭缝,该第2狭缝被配置在比第1狭缝靠与电极活性物质层相反侧的位置,并沿着卷绕轴方向延伸。另外,第2狭缝可以形成在位于第1端部的未形成部中的最远离卷绕轴的位置。
10.在这里提出的二次电池中,将电极片材展开时的第2狭缝彼此的间隔可以随着朝向卷绕方向上的卷绕起始侧而变小。另外,将电极片材展开时的第1狭缝彼此的间隔可以随着朝向卷绕方向上的卷绕起始侧而变小。
11.在这里提出的二次电池中,第1狭缝的长度可以随着接近卷绕轴而变短。
附图说明
12.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13.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体的结构的示意图,是一部分被展开了的图。
14.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被卷绕了的状态的卷绕电极体的图。
15.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池壳体与卷绕电极体的图,是从卷绕轴方向观察的图。
16.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极片材展开的状态的图。
17.图6是示意性表示将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极片材展开的状态的图。附图标记说明:
18.20

卷绕电极体;21

第1端部;22

第2端部;23

扁平部;24

扁平表面;40

电极端子;50

正极片材;60

负极片材;80

电极片材;82

集电体;82a

未形成部;84

电极活性物质层;90

平面部;91

第1狭缝;92

第2狭缝;100

二次电池;d11

卷绕方向;d12

卷绕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参照附图对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本说明书中特别言及的事项以外的情况中的实施所需的情况而言,能够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该领域的现有技术的设计事项。能够基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与该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本发明。其中,在以下的附图中,对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并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
20.在本说明书中,“电池”是泛指能够取出电能的蓄电设备的用语,是包括一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概念。“二次电池”是泛指可重复充放电的蓄电设备,包括锂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所谓的蓄电池。以下,例示作为二次电池的一种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来对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这里公开的二次电池并不限定于这里说明的实施方式。
21.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100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100是具备电池壳体30、电极端子40、卷绕电极体20、非水电解液10的密闭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22.电池壳体30将卷绕电极体20以及非水电解液10以密闭在内部的状态进行收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壳体30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是扁平的方形。电池壳体30具备主体31和
盖体32。主体31是在一端(例如上端)具有开口部(未图示)的方形的中空的部件。盖体32是将主体31的上述开口部封堵的板状的部件。盖体32被安装于主体31。
23.在盖体32设置有安全阀36。安全阀36用于在电池壳体30的内压上升至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释放该内压。另外,在电池壳体30设置有用于将非水电解液10注入至主体31内的注入口(未图示)。电池壳体30的材质不特别限定,但作为电池壳体30的材质,例如可使用铝等轻型且热传导性高的金属材料。
24.电极端子40是长条的平板状的部件,由铝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电极端子40设置于电池壳体30的盖体32。电极端子40具有配置于电池壳体30的外部的外部端子部40a和配置于电池壳体30的内部的内部端子部40b。外部端子部40a从盖体32向电池壳体30的外部露出。构成为外部端子部40a与其他电池、外部设备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正极的电极端子40称为正极端子42,将负极的电极端子40称为负极端子44。
25.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100的卷绕电极体20的结构的示意图,是一部分被展开了的图。如图2所示,卷绕电极体20具有长条状的正极或者负极的电极片材80和长条状的隔板7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片材80由正极的正极片材50和负极的负极片材60构成。隔板70具有第1隔板71和第2隔板72,由2张隔板构成。这里,卷绕电极体20是使正极片材50、负极片材60以及隔板70重叠并以卷绕轴w为中心沿卷绕方向d11(参照图4)卷绕而成的扁平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正极片材50、第1隔板71、负极片材60以及第2隔板72的顺序重叠。
2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片材80具有集电体82、包括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活性物质层84以及未形成部82a。集电体82为长条状。电极活性物质层84以沿卷绕方向d11(参照图4)延伸的方式形成于集电体82的单面或者两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面)。未形成部82a是指集电体82中的未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84的部分。未形成部82a沿卷绕方向d11(参照图4)延伸,被配置于与电极活性物质层84在卷绕轴w延伸的方向(以下称为卷绕轴方向)d12上排列的位置。
2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极片材50中将集电体82、电极活性物质层84、未形成部82a分别称为正极集电体52、正极活性物质层54、正极未形成部52a。正极活性物质层54中包括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一个例子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未形成部52a形成于正极集电体52中的卷绕轴方向d12的一端侧(在图2中为左端侧)的端部。如图1所示,在正极未形成部52a接合有正极端子42的内部端子部40b。
28.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集电体52能够使用可作为这种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体而使用的构成,并不特别限制。作为正极集电体52,优选使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金属制的正极集电体。作为正极集电体52,例如能够采用铝、镍、钛、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特别优选使用铝(例如铝箔)作为正极集电体52。
29.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层54所包括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层状构造或尖晶石构造等锂复合金属氧化物(例如lini
1/3
co
1/3
mn
1/3
o2、linio2、licoo2、lifeo2、limn2o4、lini
0.5
mn
1.5
o4、licrmno4、lifepo4等)。通过使正极活性物质和根据需要而使用的材料(例如导电材料、粘合剂等)分散至适当的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mp),调整膏状(或者糊状)的组合物,将该组合物的适当量赋予到正极集电体52的表面并进行干燥,能够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54。
30.如图2所示,在负极片材60中,将集电体82、电极活性物质层84、未形成部82a分别称为负极集电体62、负极活性物质层64、负极未形成部62a。负极活性物质层64中包括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一个例子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未形成部62a形成于负极集电体62中的卷绕轴方向d12的另一端侧(在图2中为右端侧)的端部。如图1所示,在负极未形成部62a接合有负极端子44的内部端子部40b。
31.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集电体62能够使用可作为这种二次电池的负极集电体而使用的构成,并不特别限制。作为负极集电体62,优选使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金属制的负极集电体。作为负极集电体62,例如能够使用以铜(例如铜箔)或者铜为主体的合金。
32.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64所包括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至少一部分包括石墨构造(例如层状构造)的粒子状(或球状、鱗片状)的碳素材料、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例如li4ti5o
12
等锂钛复合氧化物)、锂过渡金属复合氮化物等。通过使负极活性物质和根据需要而使用的材料(例如粘合剂等)分散至适当的溶剂(例如离子交换水),调整膏状(或者糊状)的组合物,将该组合物的适当量赋予到负极集电体62的表面并进行干燥,能够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64。
33.如图2所示,作为隔板70(详细而言是第1隔板71以及第2隔板72),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由多孔质片材构成的隔板而不特别限制。作为隔板70,例如可举出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纤维素、聚酰胺等树脂构成的多孔质片材(例如膜、无纺布等)。该多孔质片材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二层以上的多个构造(例如在pe层的两面层叠有pp层的三层构造)。另外,也可以是在多孔质片材的单面或者两面具备多孔质的耐热层的结构。该耐热层例如能够是包括无机填料和粘合剂的层(例如填料层)。作为无机填料,例如能够优选采用氧化铝、勃姆石、二氧化硅等。
34.如图1所示,与卷绕电极体20一同被收纳于电池壳体30的非水电解液10在适当的非水溶剂中含有配盐,能够采用以往公知的非水电解液而不特别限制。作为非水溶剂,例如能够使用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等。另外,作为配盐,例如能够适宜地使用锂盐(例如libob、lipf6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libob作为配盐。该情况下,优选非水电解液10中的libob含有量为0.3wt%~0.6wt%。
35.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绕电极体20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卷绕电极体20具有第1端部21、第2端部22以及扁平部23。其中,在图4中,在卷绕电极体20中图示了外周形状,省略了被卷绕的状态的图示。第1端部21是在从卷绕轴方向d12观察时形成有圆弧的卷绕电极体20的部分。第1端部21构成了卷绕电极体20中的与卷绕轴w正交的长度方向d13的一端部。第2端部22隔着卷绕轴w与第1端部21对置,是在从卷绕轴方向d12观察时形成有圆弧的卷绕电极体20的部分。第2端部22构成了卷绕电极体20中的与卷绕轴w正交的长度方向d13的另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卷绕电极体20收纳于电池壳体30时,第1端部21被配置于比第2端部22靠近电池壳体30的盖体32的位置、换言之被配置于靠近电极端子40的外部端子部40a的位置。这里,第1端部21以及第2端部22包括形成有圆弧的卷绕电极体20的外周面以及形成有圆弧的该外周面的内部。
36.扁平部23被配置于第1端部21与第2端部之间,具有2个扁平表面24。即,在扁平部23中的长度方向d13的一侧设置有第1端部21,在扁平部23中的长度方向d1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2端部22。扁平表面24是沿长度方向d13延伸的平坦的面。2个扁平表面24对置。在本实
施方式中,在将卷绕电极体20收纳于电池壳体30的状态下,卷绕电极体20被配置为从靠近盖体32的一方起依次排列有第1端部21、扁平部23、第2端部22。
3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位于卷绕电极体20的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例如正极未形成部52a以及负极未形成部62a)连接有电极端子40(例如正极端子42以及负极端子44)的内部端子部40b。优选连接电极端子40的卷绕电极体20的部分为平坦的面。通过在该平坦的面接合电极端子40,能够将电极端子40更可靠地与卷绕电极体20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为了将电极端子40与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更可靠地连接,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设置具有平坦的面的平面部90。
38.为了这样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例如正极未形成部52a以及负极未形成部62a)设置平面部90,如图3所示,在未形成部82a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第1狭缝91形成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是沿着卷绕方向d11(参照图4)延伸的狭缝。在绕卷绕轴w的与第1端部21对应的位置处,在未形成部82a形成有第1狭缝9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中的最远离卷绕轴w的位置的端头称为顶端21a。顶端21a是指未形成部82a中的盖体32侧的端头。第1狭缝91以通过顶端21a的方式形成于未形成部82a。第1狭缝91形成为从卷绕电极体20的2个扁平表面24中的一方的扁平表面24侧的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通过顶端21a遍及另一方的扁平表面24侧的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未形成部82a与隔板70局部重叠。因此,第1狭缝91形成在不与隔板70重叠的未形成部82a的位置。
39.如图5所示,在绕卷绕轴w的与第1端部21对应的位置处,在未形成部82a形成有第2狭缝92。第2狭缝92是与第1狭缝91相比被配置在靠电极活性物质层84(例如正极活性物质层54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64(参照图2))相反侧的位置并沿着卷绕轴方向d12延伸的狭缝。第2狭缝92是从第1狭缝91沿着卷绕轴方向d12向与电极活性物质层84相反侧延伸的狭缝。第2狭缝92从第1狭缝91延伸至未形成部82a的卷绕轴方向d12的端头。这里,第2狭缝92与第1狭缝91连续,但也可以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2狭缝92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中的顶端21a的位置处沿着卷绕轴方向d12形成。换言之,在绕卷绕轴w的与顶端21a对应的位置处,在未形成部82a形成有第2狭缝92。如图5所示,第2狭缝92从第1狭缝91的卷绕方向d11的中心向卷绕轴方向d12延伸。
40.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不形成于未形成部82a中的位于第1端部21以外的部分。即,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不形成在位于第2端部22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也不形成在位于扁平部23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
41.在图5以及图6中,纸面上的上侧是电极片材80的卷绕起始侧,下侧是电极片材80的卷绕结束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关于卷绕电极体20的1个电极片材80的未形成部82a,形成有与卷绕电极体20的卷数相同数量的第1狭缝91和与该卷数相同数量的第2狭缝92。这里,将电极片材80(例如正极片材50以及负极片材60(参照图2))展开时的在卷绕方向d11上相邻的第1狭缝91彼此的间隔随着朝向卷绕方向d11上的卷绕起始侧而变小。同样,将电极片材80展开时的在卷绕方向d11上相邻的第2狭缝92彼此的间隔随着朝向卷绕方向d11上的卷绕起始侧而变小。换言之,在将电极片材80展开时,卷绕方向d11上相邻的第1狭缝91的间隔、以及卷绕方向d11上相邻的第2狭缝92的间隔分别随着从电极片材80的卷绕结束的端部朝向卷绕起始的端部而变小。
42.另外,第1狭缝91的长度(详细而言是卷绕方向d11的长度)随着接近卷绕轴w而变短。换言之,在将电极片材80展开时,第1狭缝91的长度随着朝向卷绕方向d11上的卷绕起始侧(例如朝向电极片材80的卷绕起始的端部)而变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2狭缝92各自的长度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4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狭缝91是切口程度的结构,多个第1狭缝91各自的宽度(换言之卷绕轴方向d12的第1狭缝91的槽的长度)相同。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2狭缝92也是切口程度的结构,多个第2狭缝92各自的宽度(换言之卷绕方向d11的第2狭缝92的槽的长度)相同。然而,第2狭缝92的宽度也可以如图6的变形例所示,随着从电极片材80的卷绕起始的端部朝向卷绕结束的端部而变大。换言之,第2狭缝92的宽度可以随着远离卷绕轴w而变大。
44.此外,在电极片材80的未形成部82a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的时机、方法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使电极片材80(例如正极片材50以及负极片材60)与隔板70重叠的状态下利用所谓的卷绕机(未图示)进行卷绕来制作卷绕电极体20。例如使用与上述卷绕机联动的刀具来在未形成部82a自动地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例如,当利用上述卷绕机在使电极片材80与隔板70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卷绕时,能够在规定的时机(例如可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通过利用刀具形成狭缝91、92的工作区域的时机)使用刀具在未形成部82a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
4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可在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的位置引入切口。因此,能够将被卷绕了的卷绕电极体20的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中的比第1狭缝91靠未形成部82a的卷绕轴方向d12的端部侧的部分圧溃。其结果是,如图3所示,在比第1狭缝91靠未形成部82a中的卷绕轴方向d12的端部侧的部分不形成圆弧,能够设置平面部90。而且,如图4所示,能够在平面部90接合电极端子40(详细而言是内部端子部40b)。此外,在平面部90接合电极端子40的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或者所谓的敛缝来在平面部90接合电极端子40。
46.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通过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正极片材50的正极未形成部52a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能够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正极未形成部52a设置平面部90。同样,通过在位于第1端部21的负极片材60的负极未形成部62a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能够在位于第1端部21的负极未形成部62a设置平面部90。而且,如图1所示,在正极未形成部52a的平面部90接合正极端子42。另外,在负极未形成部62a的平面部90接合负极端子44。
47.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100如图4所示,具备:扁平的卷绕电极体20,将正极或者负极的电极片材80以卷绕轴w为中心沿规定的卷绕方向d11卷绕而成;电池壳体30,收纳卷绕电极体20;以及电极端子40。电极端子40具有被配置于电池壳体30的外部的外部端子部40a和被配置于电池壳体30的内部的内部端子部40b。如图2所示,电极片材80具有集电体82、电极活性物质层84以及未形成部82a。如图5所示,电极活性物质层84是沿卷绕方向d11延伸、形成于集电体82的表面并包括电极活性物质的层。未形成部82a是沿卷绕方向d11延伸、被配置在与电极活性物质层84沿卷绕轴方向d12排列的位置并在集电体82的表面未形成有电极活性物质层84的部分。如图4所示,卷绕电极体20具有:扁平部23,具有沿长度
方向d13延伸的2个扁平表面24;第1端部21,设置于扁平部23中的长度方向d13的一侧,并形成有圆弧;以及第2端部22,设置于扁平部23中的长度方向d13的另一侧,并形成有圆弧。如图3所示,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沿着卷绕方向d11(参照图4)形成有第1狭缝91。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中的、与比第1狭缝91位于靠电极活性物质层84相反位置的部分设置有供电极端子40的内部端子部40b(参照图4)连接的平面部90。
48.例如若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没有形成第1狭缝91,则未形成部82a成为形成有圆弧的状态,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难以连接电极端子40。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第1狭缝91,由此容易圧溃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容易在未形成部82a设置平面部90。因此,能够将电极端子40与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可靠地接合,其结果是,能够比以往缩短电极端子40的长度(详细而言是内部端子部40b的长度)。
4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形成有第2狭缝92,该第2狭缝92被配置在比第1狭缝91靠与电极活性物质层84相反侧的位置,并沿着卷绕轴方向d12延伸。这样,通过在未形成部82a形成第2狭缝92,能够将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中的可形成为圆弧的部分分离。因此,容易圧溃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容易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设置平面部90。
5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2狭缝92形成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中的最远离卷绕轴w的顶端21a的位置。位于该顶端21a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是可形成圆弧的位置。因此,通过在顶端21a的位置形成第2狭缝92,能够将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中的可形成为圆弧的部分更可靠地分离。因此,容易圧溃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容易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设置平面部90。
5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将电极片材80展开时的第1狭缝91彼此的间隔随着朝向卷绕方向d11上的卷绕起始侧而变小。另外,将电极片材80展开时的第2狭缝92彼此的间隔随着朝向卷绕方向d11上的卷绕起始侧而变小。这里,卷绕电极体20的卷数越少,则卷绕1周时所需的电极片材80的长度越短。因此,通过与卷绕1周时所需的电极片材80的长度配合来随着朝向卷绕起始侧而缩小第1狭缝91彼此的间隔、且缩小第2狭缝92彼此的间隔,能够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形成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
5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狭缝91的长度随着接近卷绕轴w(参照图4)而变短。这里,卷绕电极体20的卷数越少,则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卷绕方向d11的长度越短。因此,通过与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卷绕方向d11的长度配合来随着接近卷绕轴w而缩短第1狭缝91的长度,从而容易使多个第1狭缝91重叠。其结果是,容易圧溃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容易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设置平面部90。
53.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形成了第1狭缝91以及第2狭缝92,但能够省略第2狭缝92。即便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未形成部82a形成有第1狭缝91,所以与形成有第2狭缝92的情况相比需要较大的力,但也能够圧溃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因此,即便在省略了第2狭缝92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位于第1端部21的未形成部82a的部分设置平面部9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