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和环氧双重密封型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1218发布日期:2022-01-22 13:2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和环氧双重密封型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和环氧双重密封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焊接均为平面式的焊接,平面式的焊接工艺无法保证熔融状态的钎料完全流淌到两者之间的缝隙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气泡等问题,影响零部件焊接后的气密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和环氧双重密封型高压直流接触器,用以解决目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焊接采用平面式的焊接工艺无法保证熔融状态的钎料完全流淌到两者之间的缝隙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气泡等问题,影响零部件焊接后的气密性能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和环氧双重密封型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外铁芯,所述外铁芯上设有密封部件、运动部件、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运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动触点运动,所述密封部件包括陶瓷内支撑罩和灌注在所述陶瓷内支撑罩上的环氧树脂,所述陶瓷内支撑罩上通过陶瓷钎焊技术焊接有触点可阀圈和大可伐圈,所述静触点焊接在所述触点可阀圈内。
5.优选的,所述静触点在焊接时,采用定位装置对其进行位置的定位,所述动触点顶部设有绝缘塑料结构。
6.优选的,所述运动部件包括安装架部件和主运动部件,所述安装架部件包括绝缘上座、绝缘下座和骨架,所述骨架至于所述外铁芯内壁底部。
7.优选的,所述主运动部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骨架上,所述线圈周向设有塑料外壳,所述塑料外壳与所述骨架相互卡接,所述骨架上设有铁芯安装腔,所述铁芯安装腔内设有铁芯,所述铁芯内套设有传动芯杆,所述传动芯杆用于带动所述动触点运动。
8.优选的,所述传动芯杆从下到上依次贯穿所述绝缘下座和所述绝缘上座,且位于所述铁芯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压簧,所述动触点套设在所述绝缘上座外,所述传动芯杆位于所述绝缘上座和所述绝缘下座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压簧。
9.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壳内套设有所述骨架,所述骨架上设有梯形定位块,所述塑料外壳上设有梯形定位槽,所述梯形定位块与所述梯形定位槽相互插合,所述塑料外壳和所述骨架可通过所述塑料外壳底部的凸包相互卡接。
10.优选的,所述外铁芯内设有散热金属栅片。
11.优选的,所述外铁芯内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运动部件之间设有灭弧腔体,所述灭弧腔体内填充灭弧气体,所述灭弧气体为惰性气体。
12.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夹装杆体,所述夹装杆体外套设有安装套块,所述安装套块内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设有稳定机构,所述
安装套块外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块,所述螺纹调节块上固定连接有调节齿条,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一调节齿轮,所述第一调节齿轮与所述调节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调节锥齿轮,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齿轮和第三调节齿轮,所述第二调节齿轮对应的第二转轴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二调节锥齿轮,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和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调节齿轮与所述第三调节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夹装杆体上键连接有主调节齿轮,所述主调节齿轮与所述第三调节齿轮相互啮合;
13.所述稳定机构包括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腔内的调节连杆,所述调节连杆上固定连接有执行弹性件,所述执行弹性件远离所述调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连杆内开设有第四安装腔,所述第四安装腔内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所述第三转轴上键连接有蜗杆,所述第四转轴上键连接有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第三安装腔外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稳定脚座;
14.所述夹装杆体内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螺纹连接有主调节螺纹杆,所述主调节螺纹杆远离所述夹装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静触点安装座,所述静触点安装座内螺纹连接有所述静触点。
15.优选的,所述外铁芯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收纳壳体和防尘盖,所述防尘盖滑动安装在所述收纳壳体内,所述收纳壳体内主安装腔和次安装腔,所述主安装腔和所述次安装腔之间通过连接通孔相通;
16.所述主安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弹性件,所述驱动弹性件远离所述主安装腔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内设有散热执行主体,所述散热壳体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调节楔形块,所述主安装腔内壁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安装滑槽,所述第一安装滑槽内通过第一磨损块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楔形块,所述第一调节楔形块上的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调节楔形块上的第二斜面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滑槽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磨损块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磨损块沿所述第一安装滑槽滑动;
17.所述次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过渡绕线轮和第二过渡绕线轮,所述收纳壳体内通过第一安装杆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轮,所述收纳壳体外通过第二安装杆和第三安装杆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轮和第三支撑轮,所述防尘盖靠近所述第三支撑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绕线,所述调节绕线依次跨过所述第三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穿过所述收纳壳体上的通孔,跨过所述第一支撑轮,之后依次跨过所述第二过渡绕线轮和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与所述散热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收纳壳体上固定连接有防尘盖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转动,所述第三支撑轮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撑轮转动;
18.所述散热执行主体包括往复循环机构和安装在所述往复循环机构上的承载块,所述往复循环机构包括交叉铰链连接的第一往复连杆和第二往复连杆,所述第一往复连杆和第二往复连杆一端分别与所述承载块和所述主安装腔底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往复连杆和第二往复连杆分别远离所述承载块和所述主安装腔底部的一端,分别和所述主安装腔底部
和所述承载块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块顶部和周向上均设有若干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壳体顶部和周向上均设有若干出风孔,所述散热风扇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风扇转动。
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装配体剖视图。
22.图2为本发明装配体的外观结构焊接图。
23.图3为本发明静触点部分焊接图。
24.图4为本发明的陶瓷内支撑罩焊接图。
25.图5为本发明的触点可阀圈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大可伐圈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骨架和塑料外壳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骨架和塑料外壳配合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绝缘上座和绝缘下座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触点可阀圈和所述大可伐圈焊接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发明散热机构安装位置示意图。
33.图13为本发明散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塑料外壳;2、骨架;200、梯形定位块;201、梯形定位槽;202、凸包;3、陶瓷内支撑罩;4、环氧树脂;5、静触点;6、触点可阀圈;7、大可伐圈;8、绝缘上座;9、绝缘下座;10、外铁芯;11、动触点;12、定位装置;120、夹装杆体;1200、调节腔;1201、主调节螺纹杆;1202、静触点安装座;121、安装套块;122、第一安装腔;123、第二安装腔;1230、调节齿条;1231、第一转轴;1232、第一调节齿轮;1233、第一调节锥齿轮;1234、第二调节齿轮;1235、第三调节齿轮;1236、第二调节锥齿轮;1237、第二转轴;1238、主调节齿轮;124、第三安装腔;1240、调节连杆;1241、执行弹性件;1242、第四安装腔;1243、第三转轴;1244、第四转轴;1245、蜗杆;1246、蜗轮;1247、稳定脚座;125、螺纹调节块;13、线圈;130、铁芯安装腔;131、铁芯;132、传动芯杆;133、第一压簧;134、第二压簧;135散热金属栅片;14、散热机构;140、收纳壳体;141、主安装腔;1410、驱动弹性件;1411、第一磨损块;1412、第二调节楔形块;1413、第一斜面;1414、第二斜面;1415、第一缓冲弹簧;1416、连接通孔;1417、第一安装滑槽;142、次安装腔;1420、第一过渡绕线轮;1421、第二过渡绕线轮;1422、第一安装杆;1423、第一支撑轮;1424、第二安装杆;1425、第三安装杆;1426、第二支撑轮;1427、第三支撑轮;1428、调节绕线;1429、通孔;143、防尘盖;144、第一调节楔形块;145、防尘盖复位弹簧;1450、往复循环机构;1451、第一往复连杆;1452、第二往复连杆;1453、承载块;1454、散热风扇;1455、出风孔;146、散热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6.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38.实施例1
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和环氧双重密封型高压直流接触器,如图1-13所示,包括外铁芯10,所述外铁芯10上设有密封部件、运动部件、动触点11和静触点5,所述运动部件用于带动所述动触点11运动,所述密封部件包括陶瓷内支撑罩3和灌注在所述陶瓷内支撑罩3上的环氧树脂4,所述陶瓷内支撑罩3上通过陶瓷钎焊技术焊接有触点可阀圈6和大可伐圈7,所述静触点5焊接在所述触点可阀圈6内。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陶瓷钎焊技术区别于以往的平面叠加式的焊接形式,两种可阀圈(所述触点可阀圈6和大可伐圈7)在焊接时都是使用零部件的刃口融入到熔化后的金属钎料中,熔化的金属钎料填充到两者的接头间隙中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将可伐焊件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可以解决目前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焊接采用平面式的焊接工艺无法保证熔融状态的钎料完全流淌到两者之间的缝隙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气泡等问题,影响零部件焊接后的气密性能的技术问题,陶瓷产品在生产时触点是直接钎焊在陶瓷上,而钎焊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这样很容易导致铜触头材料退火变软,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而本发明的静触点5是在后面焊接上去的的,属于低温焊接,低温焊接不存在退火的问题,并且触头直接钎焊在陶瓷上面,触头的高度会随着陶瓷尺寸的不一致性而变动,本产品的触头是后期焊接上去的,在焊接时使用专用的定位块可以取得很完全一致性的产品;
41.本发明是将可伐合金钎焊烧结在陶瓷内支撑罩3上面,再将静触点5和外铁芯10焊接在陶瓷内支撑罩3的可伐合金上,从而形成一个密封的灭弧腔体,然后里面填充灭弧气体,最后陶瓷的内支撑罩上面灌入一定量的环氧树脂4,进行固化后以达到提高产品触点强度和产品寿命的目的;
42.所述陶瓷内支撑罩3的设计实现了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第一层密封,所述环氧树脂4实现了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第二层密封,所述陶瓷内支撑罩3和所述环氧树脂4的设计实现了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双层密封;
43.单纯环氧树脂的产品,其内部是由塑料组成的灭弧腔体,上层使用特殊要求的环氧树脂进行固化密封,也对灭弧腔体回充一定压力的保护性惰性气体,并且陶瓷产品由于是烧结出来的,零部件的尺寸一致性就很难控制,环氧树脂封装的产品由于灭弧腔体是塑料构成,塑料的耐温远不及陶瓷,所以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电弧将塑料烧蚀击穿的情况,本发明结合了陶瓷和环氧两种路线产品的优点,避免了各自的缺点,将产品的电寿命和产品
可靠性提升了一个等级;
44.本发明的另外一处亮点是在动触头部位设置了绝缘使用的塑料结构,可以将产品的高压和低压部分电气完全隔离,提高了产品的绝缘安全性能。
45.所述环氧树脂4的设计相较于常规情况下所述静触点5直接连接在所述陶瓷内支撑罩3上解决了机械扭力不强易开裂的问题,增加了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所述静触点5的安装强度,由于所述陶瓷内支撑罩3为陶瓷产品,相较于只用环氧产品的耐温,寿命不长的问题,将产品的寿命提升了一个等级。
46.实施例2
47.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静触点5在焊接时,采用定位装置12对其进行位置的定位,所述动触点11顶部设有绝缘塑料结构;
48.所述运动部件包括安装架部件和主运动部件,所述安装架部件包括绝缘上座8、绝缘下座9和骨架2,所述骨架2至于所述外铁芯10内壁底部;
49.所述主运动部件包括线圈13,所述线圈13缠绕在所述骨架2上,所述线圈13周向设有塑料外壳1,所述塑料外壳1与所述骨架2相互卡接,所述骨架2上设有铁芯安装腔130,所述铁芯安装腔130内设有铁芯131,所述铁芯131内套设有传动芯杆132,所述传动芯杆132用于带动所述动触点11运动;
50.所述传动芯杆132从下到上依次贯穿所述绝缘下座9和所述绝缘上座8,且位于所述铁芯131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压簧133,所述动触点11套设在所述绝缘上座8外,所述传动芯杆132位于所述绝缘上座8和所述绝缘下座9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压簧134;
51.所述塑料外壳1内套设有所述骨架2,所述骨架2上设有梯形定位块200,所述塑料外壳1上设有梯形定位槽201,所述梯形定位块200与所述梯形定位槽201相互插合,所述塑料外壳1和所述骨架2可通过所述塑料外壳1底部的凸包202相互卡接;
52.所述外铁芯10内设有散热金属栅片135;
53.所述外铁芯10内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运动部件之间设有灭弧腔体100,所述灭弧腔体100内填充灭弧气体,所述灭弧气体为惰性气体。
5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所述线圈13通电时,所述线圈13产生的磁力使得所述传动芯杆132向上运动,所述传动芯杆132向上运动带动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5连通,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处于闭合工作状态,当所述线圈13断电时,所述传动芯杆132在所述第一压簧133和所述第二压簧134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复位,使得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5断开连接,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处于断开工作状态,所述静触点5在焊接时,采用定位装置12对其进行高度和位置的定位,所述定位装置12的使用提高了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产品的质量,所述塑料外壳1的设计代替了传统接触器用胶带对所述线圈13缠绕,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产品生产装配的效率,使产品的生产更加适用于自动化生产,所述动触点11顶部设有绝缘塑料结构,可以将接触器的高压和低压部分电气完全隔离,提高了产品的绝缘安全性能,所述梯形定位块200和所述梯形定位槽201的设计使得两者的安装更加便捷准确,所述散热金属栅片135的设计避免了所述接触器过热导致接触器工作故障或损坏。
55.实施例3
56.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定位装置12包括夹装杆体120,所述夹装杆体120外
套设有安装套块121,所述安装套块121内设有第一安装腔122、第二安装腔123和第三安装腔124,所述第三安装腔124内设有稳定机构,所述安装套块121外螺纹连接有螺纹调节块125,所述螺纹调节块125上固定连接有调节齿条1230,所述第二安装腔123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31,所述第一转轴1231上键连接有第一调节齿轮1232,所述第一调节齿轮1232与所述调节齿条1230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轴1231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123内壁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一调节锥齿轮1233,所述第一安装腔12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齿轮1234和第三调节齿轮1235,所述第二调节齿轮1234对应的第二转轴1237的一端键连接有第二调节锥齿轮1236,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1236和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1233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调节齿轮1234与所述第三调节齿轮1235相互啮合,所述夹装杆体120上键连接有主调节齿轮1238,所述主调节齿轮1238与所述第三调节齿轮1235相互啮合;
57.所述稳定机构包括铰链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24内的调节连杆1240,所述调节连杆1240上固定连接有执行弹性件1241,所述执行弹性件1241远离所述调节连杆12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连杆1240内开设有第四安装腔1242,所述第四安装腔1242内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轴1243和第四转轴1244,所述第三转轴1243和所述第四转轴1244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转轴1243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1243转动,所述第三转轴1243上键连接有蜗杆1245,所述第四转轴1244上键连接有蜗轮1246,所述蜗杆1245与所述蜗轮1246相互啮合,所述第四转轴1244位于所述第三安装腔124外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稳定脚座1247;
58.所述夹装杆体120内开设有调节腔1200,所述调节腔1200内螺纹连接有主调节螺纹杆1201,所述主调节螺纹杆1201远离所述夹装杆体1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静触点安装座1202,所述静触点安装座1202内螺纹连接有所述静触点5。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所述静触点5螺纹连接在所述静触点安装座1202内,之后将所述静触点5对准所述触点可阀圈6,手动转动所述螺纹调节块125,所述螺纹调节块125延所述第二安装腔123向上运动,使得所述调节连杆1240不再受所述螺纹调节块125阻挡,所述执行弹性件1241从起初处于压缩状态逐渐伸长从而带动所述调节连杆1240转动,同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转轴1243转动,所述第三转轴1243转动带动所述蜗杆1245转动,所述蜗杆1245转动带动所述蜗轮1246转动,所述蜗轮1246转动带动所述第四转轴1244转动,所述第四转轴1244转动带动所述稳定脚座1247延所述第四转轴1244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稳定机构伸出的长度,使得所述稳定脚座1247与所述陶瓷内支撑罩3接触,所述稳定机构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定位装置12在工作过程中的支点使得所述定位装置12在调节所述静触点5高度和位置的过程更加稳定;
60.所述第二安装腔123向上运动带动所述调节齿条1230向上运动,所述调节齿条1230向上运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齿轮1232转动,所述第一调节齿轮1232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231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23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1233转动,所述第一调节锥齿轮1233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1236转动,所述第二调节锥齿轮1236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轴1237转动,所述第二转轴1237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调节齿轮1234转动,所述第二调节齿轮1234转动带动所述第三调节齿轮1235转动,所述第三调节齿轮1235转动带动所述主调节齿轮1238转动,所述主调节齿轮1238转动带动所述夹装杆体120转动,所述夹装杆体120转动带动所述主调节螺纹杆1201转动,所述主调节螺纹杆1201转动带动所述静触点安
装座1202上下运动,所述静触点安装座1202上下运动带动所述静触点5相对于所述触点可阀圈6的套设深度发生变化,使得所述静触点5的安装高度可以得以调节,同时整个传动除采用螺纹连接就是齿轮啮合使得所述静触点5的安装高度调节更加精细。
61.实施例4
6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外铁芯10内设有散热机构14,所述散热机构14包括收纳壳体140和防尘盖143,所述防尘盖143滑动安装在所述收纳壳体140内,所述收纳壳体140内主安装腔141和次安装腔142,所述主安装腔141和所述次安装腔142之间通过连接通孔1416相通;
63.所述主安装腔141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弹性件1410,所述驱动弹性件1410远离所述主安装腔141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壳体146,所述散热壳体146内设有散热执行主体,所述散热壳体146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调节楔形块144,所述主安装腔141内壁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第一安装滑槽1417,所述第一安装滑槽1417内通过第一磨损块1411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楔形块1412,所述第一调节楔形块144上的第一斜面1413与所述第二调节楔形块1412上的第二斜面1414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滑槽1417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1415,所述第一磨损块1411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磨损块1411沿所述第一安装滑槽1417滑动;
64.所述次安装腔14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过渡绕线轮1420和第二过渡绕线轮1421,所述收纳壳体140内通过第一安装杆1422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轮1423,所述收纳壳体140外通过第二安装杆1424和第三安装杆1425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轮1426和第三支撑轮1427,所述防尘盖143靠近所述第三支撑轮14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绕线1428,所述调节绕线1428依次跨过所述第三支撑轮1427、所述第二支撑轮1426,穿过所述收纳壳体140上的通孔1429,跨过所述第一支撑轮1423,之后依次跨过所述第二过渡绕线轮1421和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1420与所述散热壳体146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收纳壳体140上固定连接有防尘盖复位弹簧145,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1420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1420转动,所述第三支撑轮1427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撑轮1427转动;
65.所述散热执行主体包括往复循环机构1450和安装在所述往复循环机构1450上的承载块1453,所述往复循环机构1450包括交叉铰链连接的第一往复连杆1451和第二往复连杆1452,所述第一往复连杆1451和第二往复连杆1452一端分别与所述承载块1453和所述主安装腔141底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往复连杆1451和第二往复连杆1452分别远离所述承载块1453和所述主安装腔141底部的一端,分别和所述主安装腔141底部和所述承载块1453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块1453顶部和周向上均设有若干散热风扇1454,所述散热壳体146顶部和周向上均设有若干出风孔1455,所述散热风扇1454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风扇1454转动。
6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所述外铁芯10温度较高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1420转动,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1420转动带动所述调节绕线1428拉动所述防尘盖143滑动,使得所述防尘盖143向所述第三支撑轮1427的一端移动,同时所述防尘盖复位弹簧145被压缩,所述驱动弹性件1410起初处于压缩状态,由于所述调节绕线1428位于所述第一过渡绕线轮1420靠近所述散热壳体146的一端放松,所述散热壳
体146在所述驱动弹性件1410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得所述散热壳体146伸出所述收纳壳体140外,到所述散热壳体146伸出到位后,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磨损块1411沿所述第一安装滑槽1417滑动,所述第一磨损块1411沿所述第一安装滑槽1417滑动带动所述第二调节楔形块1412运动,所述第二调节楔形块1412运动使得所述第二调节楔形块1412上的第二斜面1414与所述第一调节楔形块144上的第一斜面1413相互贴合,所述第二调节楔形块1412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散热壳体146的位置更加稳定,之后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散热风扇1454转动,所述散热风扇1454转动使得所述外铁芯10内的温度得以降低,避免了所述外铁芯10内温度较高造成所述接触器烧坏,当所述散热机构14要复位时,所述散热壳体146回收到所述主安装腔141内(与伸出时的动作相反),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三支撑轮1427转动,使得所述调节绕线1428位于所述第三支撑轮1427靠近所述防尘盖143的一端被放松,在所述防尘盖复位弹簧145的作用下所述防尘盖143复位,所述防尘盖143的设计避免了在所述散热机构14未被使用时其内进入灰尘,所述散热机构14的设计可有效的避免常规情况下由于温度较高使得所述动触点11和所述静触点5粘连导致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工作失效的情况的发生。
67.实施例5
6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动触头检测系统,所述动触头检测系统设置在所述外铁芯10内,所述动触头检测系统用于监测所述动触点11是否需要更换,若需要更换则进行报警提示;
69.所述动触头检测系统包括:
70.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外表面,用于检测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所处环境的温度;
71.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外铁芯10内,用于检测所述外铁芯10内的温度;
72.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线圈上,用于检测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线圈内的电流值;
73.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触点11上,用于检测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5之间接触的压力;
74.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75.步骤一: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环境粘着影响系数:
[0076][0077]
其中,γ
α
为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环境粘着影响系数(表示环境对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5接触作用时相互间粘着程度的影响程度),i为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线圈内的电流,即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值,δ为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线圈的电阻,ε1为空气的比热容,ε2为所述动触点11材料的比热容,m为所述动触点11的质量,t1为所述高压直流接触
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2为所述外铁芯10内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为所述动触点11的基准环境粘着影响系数;
[0078]
步骤二: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
[0079][0080]
其中,vc为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λ为所述动触点11的预设粘着磨损常数,ni为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5之间第i次接触的压力,β1为所述动触点11的材料硬度,β2为所述静触点5的材料硬度,l为所述静触点5的长度,b为所述静触点5的宽度;
[0081]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与所述动触点11的预设粘着累计磨损量,若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大于所述动触点11的预设粘着累计磨损量,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008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假设i=0.5a,δ=1000kω,ε1=1.003kj/(kg*k),ε2=2.03kj/(kg*k),m=500kg,t1=20℃,t2=27℃,计算得γ
α
=1.58;
[0083]
假设n=2,λ=2.0,n1=15n,n2=18n,β1=100hbs,β2=120hbs,l=0.2mm,b=0.1mm,h=0.005mm,计算得vc=0.67mm3,假设所述动触点11的预设粘着累计磨损量为2.03mm3,此时所述报警器不报警,若计算出的vc大于2.03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0084]
由于所述动触点11所处的环境如环境温度不同,所述动触点11在与所述静触点5接触作用时相互间作用产生的粘着作用也不同,导致接触磨损量也不同,由此,先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环境粘着影响系数,即计算出环境对所述动触点11与所述静触点5接触作用时相互间粘着程度的影响程度,之后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最后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与所述动触点11的预设粘着累计磨损量,若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大于所述动触点11的预设粘着累计磨损量,则所述报警器报警,说明所述动触点11磨损严重提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更换,以保证所述高压直流接触器的正常使用,其中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环境粘着影响系数γ
α
的计算考虑到了实际环境对所述动触点11的实际粘着累计磨损量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008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