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9484发布日期:2022-03-19 22:2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源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组装式灯串电源插头组件一般包括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尾插插座等多种形式,为了适应使用需求,可将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尾插插座组合使用。然而,申请人发现,现有的组装式灯串电源插头组件相互间不具有防水功能,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尾插插座的带电体(即各组件中的铜刀和导线)暴露在空气中,当灯串在雨中使用或在水洼中使用时,会有触电危险。因此,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组装式电源插头组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装式电源插头组件不具有防水功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包括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尾插插座和堵头,其中,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堵头上设置有密封组件,在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所述尾插插座和所述堵头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将连接处密封;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内设置有隔片并使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分别形成用于放置电路板的腔体,并且所述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或第二密封组件,以使所述腔体形成为密闭腔体并在所述密闭腔体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所述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所述腔体内的电路板包裹覆盖并固定;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上还设置有防脱卡扣和防脱卡扣固定部,所述防脱卡扣固定于所述防脱卡扣固定部处,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堵头上还设置有防脱卡槽,在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所述尾插插座和所述堵头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所述防脱卡扣卡接于所述防脱卡槽处并用于将连接处卡牢固定。
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堵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第二密封凹槽和第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组件为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凹槽和所述第三密封凹槽内的密封圈。
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插插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的两侧分别形成为用于容纳内支架组件的第一腔体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隔片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第一隔片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一隔片、以及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包紧并固定,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形成为密闭腔体;所述背插插头内设置有第二隔片和第三隔片,所述第二隔片的两侧分别形成为用于容纳内
支架组件的第三腔体和用于与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或所述堵头连接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三隔片的两侧分别形成为所述第四腔体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第五腔体,其中,所述第五腔体靠近所述第三隔片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五腔体远离所述第三隔片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三隔片、以及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包紧并固定,以使所述第五腔体形成为密闭腔体;所述尾插插座的中部设置有第四隔片,所述第四隔片的两侧分别形成为用于容纳内支架组件的第六腔体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第七腔体,其中,所述第四隔片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七腔体远离所述第四隔片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第四隔片、以及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包紧并固定,以使所述第七腔体形成为密闭腔体;在密闭的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五腔体和所述第七腔体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所述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五腔体和所述第七腔体内的电路板及电线包裹覆盖并固定;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将输入端的交流电源连接到输出端的线路;或设置有将输入端的交流电源转换为输出端的直流电源的整流电路;或设置有控制输出端电源通断的时间控制电路。
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支架组件包括内支架和设置于内支架上的电气元件,其中,所述直插插头的内支架的尾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勾,所述卡勾穿过所述第一隔片上的通孔并伸出至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背插插头的内支架的尾部具有呈品字形结构的三个卡勾,所述卡勾卡接于所述第二隔片上并将内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隔片上;所述尾插插座的内支架的尾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勾,所述卡勾穿过所述第四隔片上的通孔并伸出至所述第七腔体内;并且所述直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的内支架的卡勾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滑槽;所述背插插头的所述第三隔片上的在所述第五腔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滑槽。
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片和所述第四隔片两侧的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电线定位片和第一挡片,其中,所述第一电线定位片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七腔体内并卡接于内支架的卡勾形成的滑槽内,并将内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隔片或所述第四隔片上;所述第一挡片为软胶挡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六腔体内并设置在内支架组件的尾部,用于将所述第一隔片和所述第四隔片上的通孔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五腔体内的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电线定位片,所述第一电线定位片卡接于所述第三隔片上的滑槽内;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电线定位片和第三电线定位片,其中,所述第二电线定位片为硬胶挡片,所述第三电线定位片为软胶挡片,并且所述第二电线定位片和所述第三电线定位片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线穿过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数量为2孔、3孔或4孔,所述第三电线定位片上通孔的孔径小于电线直径。
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线定位片与所述直插插头的第一隔片、所述背插插头的第三隔片和所述尾插插座的第四隔片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隔片、所述第三隔片和所述第四隔片上的安装孔卡接固定;所述第一电线定位片上还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一凹口远离开口的一端为与电线直径相同的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隔片、所述第三隔片和所述第四隔片上用于供电线穿过的通孔下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二凹口为与电线直径相同的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凹口与所述第二凹口上下对接而将穿过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的电线包紧并固
定。
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电线定位片和所述第三电线定位片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电线定位片和所述第三电线定位片的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凹槽的宽度;所述第二电线定位片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四凹槽内设置有第三凸台,并且所述第二密封组件插接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时,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三凸台彼此错位以将所述第二电线定位片固定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脱卡扣与所述防脱卡扣固定部相接触的一面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插槽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插槽之间的第一卡槽和止卡部,所述防脱卡扣与所述防脱卡扣固定部相接触的一面的端部设置有扣接部;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上设置的所述防脱卡扣固定部包括两个插片,并且在两个所述插片之间还设置有倒扣部;当所述防脱卡扣固定在所述防脱卡扣固定部时,所述插片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倒扣部扣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与所述止卡部抵接,使得所述防脱卡扣无法从所述防脱卡扣固定部上脱离;在所述直插插头、所述背插插头、所述尾插插座和所述堵头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所述防脱卡扣的所述扣接部卡接于所述防脱卡槽内,使得将连接处卡牢固定。
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止卡部为t字型结构,并且所述止卡部的横边用于与所述倒扣部抵接,所述止卡部的竖边为从靠近横边的一端到远离横边的一端凸出所述防脱卡扣表面的高度逐渐减小的结构;所述倒扣部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从靠近所述倒扣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倒扣部的一端凸出高度逐渐减小的结构。
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堵头的顶部上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堵头顶部并与所述固定通孔同圆心的外圆周处设置有两条对称的弧形凹槽,并且两条所述弧形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三凹口;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的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凸台、第五凸台和第六凸台,其中,所述第五凸台和所述第六凸台位于所述第四凸台的两侧;当配置有所述堵头的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与其他插头组件连接时,将配置在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内的所述堵头取出,并固定于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的壳体上;所述堵头通过如下方式固定于所述背插插头和所述尾插插座的壳体上:将所述第四凸台插入所述固定通孔内,通过将所述堵头旋转90
°
,使得所述第四凸台的顶部卡入所述堵头顶部的内侧,同时使得所述第五凸台和所述第六凸台分别嵌入所述弧形凹槽之间的两个所述第三凹口内。
15.本发明提供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6.本发明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一方面,在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堵头上设置有密封组件,在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尾插插座和堵头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通过密封组件可将连接处密封,起到防水作用;另一方面,在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尾插插座用于放置电路板的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或第二密封组件,以使腔体形成为密闭腔体,通过在密闭腔体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腔体内的电路板包裹覆盖并固定,可起到防水作用;第三,在背插插头和尾插插座上设置有防脱卡扣和防脱卡扣固定部,防脱卡扣固定于防脱卡扣固定部处使之无法脱离,在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堵头上设置有防脱卡槽,在直插插头、背插插头、尾插插座和堵头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通过将防脱卡扣卡接于防脱卡槽处可将连接处卡牢固定,避免连接处松脱,保证连接处的稳固性,进一步起到防水作用。可见,本发明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通过密封、密闭、灌胶和连接处防
脱结构的设置,具有防水效果好的优势,可在雨中或水洼中使用。即本发明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通过多重防水结构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装式电源插头组件不具有防水功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直插插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直插插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直插插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三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背插插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背插插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背插插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三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背插插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四示意图;
25.图8是本发明尾插插座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26.图9是本发明尾插插座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27.图10是本发明尾插插座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三示意图;
28.图11是本发明堵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29.图12是本发明堵头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30.图13是本发明堵头挡片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31.图14是本发明背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堵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2.图15是本发明背插插头和直插插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3.图16是本发明背插插头和堵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4.图17是本发明尾插插座、背插插头和堵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5.图18是本发明尾插插座和堵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6.图19是本发明尾插插座和直插插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7.图20是本发明尾插插座、背插插头、背插插头和堵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8.图21是本发明尾插插座、背插插头、直插插头和堵头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39.图22是本发明第一电线定位片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40.图23是本发明第一挡片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41.图24是本发明第二电线定位片和第三电线定位片配合的第一示意图;
42.图25是本发明第二电线定位片和第三电线定位片配合的第二示意图;
43.图26是本发明第二电线定位片和第三电线定位片配合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44.图27是本发明直插插头的内支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45.图28是本发明背插插头的内支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46.图29是本发明尾插插座的内支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47.图30是本发明内支架插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48.图31是本发明防脱卡扣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49.图32是直插插头的内支架与第一挡片组合的示意图;
50.图33是尾插插座的内支架与第一挡片组合的示意图。
51.图中:10、直插插头;101、第一密封凹槽;102、第一隔片;103、第一腔体;104、第二腔体;20、背插插头;201、第二密封凹槽;202、第二隔片;203、第三隔片;204、第三腔体;205、第四腔体;206、第五腔体;30、尾插插座;301、第四隔片;302、第六腔体;303、第七腔体;40、堵头;401、第三密封凹槽;402、固定通孔;403、弧形凹槽;404、第三凹口;405、第四凸台;406、第五凸台;407、第六凸台;408、容纳空腔;409、堵头挡片;501、第一电线定位片;5011、第一凸台;5012、第一凹口;5013、第二凹口;502、第一挡片;503、第二电线定位片;5031、第二凸台;504、第三电线定位片;505、第四凹槽;5051、第三凸台;60、防脱卡扣;601、插槽;602、第一卡槽;603、止卡部;604、扣接部;70、防脱卡扣固定部;701、插片;702、倒扣部;7021、加强筋;80、防脱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5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33对本发明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进行说明。
54.本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包括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如图1~13所示。优选的,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上设置有密封组件,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密封组件用于将连接处密封。优选的,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内设置有隔片并使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分别形成用于放置电路板的腔体,并且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或第二密封组件,以使腔体形成为密闭腔体并在密闭腔体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腔体内的电路板包裹覆盖并固定。优选的,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上还设置有防脱卡扣60和防脱卡扣固定部70,防脱卡扣60固定于防脱卡扣固定部70处,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上还设置有防脱卡槽80,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防脱卡扣60卡接于防脱卡槽80处并用于将连接处卡牢固定。
55.本实施例所说的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图14示出了背插插头2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图15示出了背插插头20和直插插头1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56.图16示出了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图17示出了尾插插座3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图18示出了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图19示出了尾插插座30和直插插头1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图20示出了尾插插座30、背插插头2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图21示出了尾插插座30、背插插头20、直
插插头10和堵头40连接使用的示意图。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余的组合形式。
57.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图17至图21示出的插头组件的组合形式才具有防水效果,图14~图16示出的插头组件的组合形式,因铜刀暴露在空气中,无法作为防水电源插头组件单独使用。即直插插头10只有在与背插插头20和/或尾插插座30组合使用时,才具有防水效果,如图19或图21所示;装有堵头40的背插插头20只有在与尾插插座30和/或与其它的背插插头20组合使用时,才具有防水效果,如图17或图20所示;尾插插座30只有在与堵头40、直插插头10和/或装有堵头40的背插插头20组合使用时,才具有防水效果,如图17~图19所示。
58.本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一方面,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上设置有密封组件,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通过密封组件可将连接处密封,起到防水作用;另一方面,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用于放置电路板的腔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和/或第二密封组件,以使腔体形成为密闭腔体,通过在密闭腔体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腔体内的电路板包裹覆盖并固定,可起到防水作用;第三,在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上设置有防脱卡扣60和防脱卡扣固定部70,防脱卡扣60固定于防脱卡扣固定部70处使之无法脱离,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上设置有防脱卡槽80,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通过将防脱卡扣60卡接于防脱卡槽80处可将连接处卡牢固定,避免连接处松脱,保证连接处的稳固性,进一步起到防水作用。可见,本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通过密封、密闭、灌胶和连接处防脱结构的设置,具有防水效果好的优势,可在雨中或水洼中使用。即本实施例的组装式防水电源插头组件,通过多重防水结构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装式电源插头组件不具有防水功能的技术问题。
5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凹槽101、第二密封凹槽201和第三密封凹槽401,密封组件为放置于第一密封凹槽101、第二密封凹槽201和第三密封凹槽401内的密封圈,如图1~6和图12所示。优选的,第一密封凹槽101、第二密封凹槽201和第三密封凹槽401的数量至少为两圈,以放置至少两圈密封圈,增强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6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直插插头10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隔片102,第一隔片102的两侧分别形成为用于容纳内支架组件的第一腔体103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第二腔体104,如图2或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隔片10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第二腔体104远离第一隔片1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将分别穿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一隔片102、以及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包紧并固定,以使第二腔体104形成为密闭腔体。更优选的,在密闭的第二腔体104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第二腔体104内的电路板及电线包裹覆盖并固定。电线为与电路板连接的电线,具体的,穿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一隔片102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穿过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的作用可使第二腔体104形成为密闭腔体,当在密闭的第二腔体104内注入绝缘密封胶时,绝缘密封胶不会从第二腔体104的两端渗出,绝缘密封胶固化后会将放置于第二腔体104内的电路板和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及焊点全部包裹覆盖并固定,起到与外部绝缘的作用。
6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背插插头20内设置有第二隔片202和第三隔片203,第二
隔片202的两侧分别形成为用于容纳内支架组件的第三腔体204和用于与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或堵头40连接的第四腔体205,第三隔片203的两侧分别形成为第四腔体205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第五腔体206,如图6或图7所示。优选的,第五腔体206靠近第三隔片2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第五腔体206远离第三隔片20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将分别穿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三隔片203、以及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包紧并固定,以使第五腔体206形成为密闭腔体。更优选的,在密闭的第五腔体206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第五腔体206内的电路板及电线包裹覆盖并固定。电线为与电路板连接的电线,具体的,穿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三隔片203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穿过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的作用可使第五腔体206形成为密闭腔体,当在密闭的第五腔体206内注入绝缘密封胶时,绝缘密封胶不会从第五腔体206的两端渗出,绝缘密封胶固化后会将放置于第五腔体206内的电路板和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及焊点全部包裹覆盖并固定,起到与外部绝缘的作用。
6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尾插插座30的中部设置有第四隔片301,第四隔片301的两侧分别形成为用于容纳内支架组件的第六腔体302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第七腔体303,如图9或图10所示。优选的,第四隔片30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第七腔体303远离第四隔片3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将分别穿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四隔片301、以及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包紧并固定,以使第七腔体303形成为密闭腔体。更优选的,在密闭的第七腔体303内灌注有绝缘密封胶,绝缘密封胶固化后将第七腔体303内的电路板及电线包裹覆盖并固定。电线为与电路板连接的电线,具体的,穿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四隔片301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穿过第二密封组件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的作用可使第七腔体303形成为密闭腔体,当在密闭的第七腔体303内注入绝缘密封胶时,绝缘密封胶不会从第七腔体303的两端渗出,绝缘密封胶固化后会将放置于第七腔体303内的电路板和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及焊点全部包裹覆盖并固定,起到与外部绝缘的作用。
63.优选的,第二腔体104、第五腔体206和第七腔体303内的电路板上设置有将输入端的交流电源连接到输出端的线路;或设置有将输入端的交流电源转换为输出端的直流电源的整流电路;或设置有控制输出端电源通断的时间控制电路。更优选的,整流电路和时间控制电路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电路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源供应有多种方式,具体可以是输出恒定交流电、输出恒定直流电或输出通断可控电源。
6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内支架组件包括内支架和设置于内支架上的电气元件。优选的,设置于内支架上的电气元件包括铜刀、保险丝管、保险丝管端子线等。优选的,直插插头10的内支架的尾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勾,卡勾穿过第一隔片102上的通孔并伸出至第二腔体104内,直插插头10的内支架如图27所示。更优选的,直插插头10的内支架的卡勾形成有用于卡接第一密封组件的滑槽。优选的,背插插头20的内支架的尾部具有呈品字形结构的三个卡勾,卡勾卡接于第二隔片202上并将内支架固定在第二隔片202上,使得背插插头20的内支架无法从壳体上脱落,背插插头20的内支架如图28所示。更优选的,背插插头20的第三隔片203上设置有用于卡接第一密封组件的滑槽,具体的,滑槽在第三隔片203上位于第五腔体206的一侧,如图7所示。优选的,尾插插座30的内支架的尾部具有相对设置
的两个卡勾,卡勾穿过第四隔片301上的通孔并伸出至第七腔体303内,尾插插座30的内支架如图29所示。更优选的,尾插插座30的内支架的卡勾形成有用于卡接第一密封组件的滑槽。图30的内支架插片用于插接在直插插头10的内支架和背插插头20的内支架上,起到防止保险丝管脱落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打开内支架插片,可对保险丝管进行更换。
6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设置于第一隔片102和第四隔片301两侧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电线定位片501和第一挡片502,如图22和图23所示。优选的,第一电线定位片501设置在第二腔体104和第七腔体303内并卡接于内支架的卡勾形成的滑槽内,并将内支架固定在第一隔片102或第四隔片301上。内支架的卡勾滑槽如图27和图29所示。优选的,第一挡片502为软胶挡片,设置在第一腔体103和第六腔体302内并设置在内支架组件的尾部,用于将第一隔片102和第四隔片301上的通孔密封,如图23所示。优选的,设置于第五腔体206内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电线定位片501,第一电线定位片501卡接于第三隔片203上的滑槽内,如图7所示。优选的,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如图24~26所示。更优选的,第二电线定位片503为硬胶挡片,第三电线定位片504为软胶挡片,并且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线穿过的通孔,并且通孔数量为2孔、3孔或4孔,第三电线定位片504上通孔的孔径小于电线直径,如图24~2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设置于第一隔片102和第四隔片301两侧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电线定位片501和第一挡片502,通过第一电线定位片501的作用,可将腔体内的内支架固定在壳体上和将电线包紧并固定;通过第一挡片502的作用,可将隔片上的通孔密封。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设置于第五腔体206内的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电线定位片501,通过第一电线定位片501的作用,可将穿过隔片上的电线包紧并固定。直插插头10的内支架与第一挡片502的组合示意图如图32所示,尾插插座30的内支架与第一挡片502的组合示意图如图3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由于第三电线定位片504为软胶挡片,第三电线定位片504上通孔的孔径小于电线直径,在电线穿过第三电线定位片504上的通孔时,可将电线包紧。通过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作用,不仅可对电线起到定位作用,还可将电线包紧起到将电线定位片两侧隔绝的作用。
6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电线定位片501与直插插头10的第一隔片102、背插插头20的第三隔片203和尾插插座30的第四隔片301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5011,第一凸台5011与第一隔片102、第三隔片203和第四隔片301上的安装孔卡接固定,如图22所示。第一电线定位片501上还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口5012,第一凹口5012远离开口的一端为与电线直径相同的半圆形结构,第一隔片102、第三隔片203和第四隔片301上用于供电线穿过的通孔下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口5013,第二凹口5013为与电线直径相同的半圆形结构,第一凹口5012与第二凹口5013上下对接而将穿过第一凹口5012和第二凹口5013的电线包紧并固定,如图2和2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电线定位片501通过第一凹口5012的半圆形结构与隔片上的第二凹口5013的半圆形结构对接,可将穿过其中的电线包紧,起到密封作用,使隔片两侧空间隔绝。
6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第四凹槽505,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第四凹槽505的宽度,如图2~10所示。优选的,第二电
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厚度之和大于第四凹槽505的宽度,利用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弹性,将第四凹槽505密封,起到防止胶水向外渗透的作用。第二电线定位片503上设置有第二凸台5031,第四凹槽505内设置有第三凸台5051,并且第二密封组件插接于第四凹槽505内时,第二凸台5031与第三凸台5051彼此错位以将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固定于第四凹槽505内,如图3、图24和图2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线定位片503上的第二凸台5031与第四凹槽505内的第三凸台5051彼此错位,加上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二密封组件固定于第四凹槽505内并起到密封作用。
68.直插插头10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接。图1示出了直插插头10壳体的示意图,图2和图3为了显示直插插头10的内部结构,省略了上壳体。可知的,用于固定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第四凹槽505是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形成的。同样的,背插插头20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接。图4示出了背插插头20壳体的示意图,图5~7为了显示背插插头20的内部结构,省略了上壳体。可知的,用于固定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第四凹槽505是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形成的。同样的,尾插插座30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卡接。图8示出了尾插插座30壳体的示意图,图9和图10为了显示尾插插座30的内部结构,省略了上壳体。可知的,用于固定第二电线定位片503和第三电线定位片504的第四凹槽505是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形成的。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的腔体上方设置上壳体,可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
6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防脱卡扣60与防脱卡扣固定部70相接触的一面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插槽601以及位于两个插槽601之间的第一卡槽602和止卡部603,防脱卡扣60与防脱卡扣固定部70相接触的一面的端部设置有扣接部604,如图31所示;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上设置的防脱卡扣固定部70包括两个插片701,并且在两个插片701之间还设置有倒扣部702,如图5和图9所示;当防脱卡扣60固定在防脱卡扣固定部70时,插片701插入插槽601内、倒扣部702扣接于第一卡槽602内并与止卡部603抵接,使得防脱卡扣60无法从防脱卡扣固定部70上脱离;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上设置有防脱卡槽80,如图1、图5和图12所示;在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尾插插座30和堵头40中的至少两者连接时,防脱卡扣60的扣接部604卡接于防脱卡槽80内,使得将连接处卡牢固定,如图14~图21所示。优选的,防脱卡扣60上设置有扣接部604,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上的相对的两面上均设置有防脱卡扣固定部70,直插插头10、背插插头20和堵头40上的相对的两面上均设置有防脱卡槽80,如图1、图5、图9、图12和图3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将防脱卡扣60固定于防脱卡扣固定部70处,及通过防脱卡扣60的扣接部604与防脱卡槽80的卡接,可将连接处卡牢固定。
70.具体的,防脱卡扣60在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个插片701分别插入两个插槽601内,并将倒扣部702扣接于第一卡槽602内并与止卡部603抵接,从而将防脱卡扣60固定在防脱卡扣固定部70上无法脱离;(2)在与其它插头组件连接之前,同时用力按压壳体两侧的防脱卡扣60远离插接口的一端,使得壳体两侧的防脱卡扣60靠近插接口的一端形成为喇叭口状;(3)将其它插头组件插入安装有防脱卡扣60的背插插头20的背插部或尾插插座30的腔体内;(4)将按压防脱卡扣60的压力松开,使得防脱卡扣60的扣接部604卡接于防脱卡槽80内,再同时用力按压壳体两侧的防脱卡扣60的扣接部604,使得壳体两侧的防脱卡扣
60处于平行状态;如此即可完成插头组件的连接。当需要将已连接的插头组件取出时,先同时用力按压壳体两侧的防脱卡扣60的远离扣接部604一端的另一端,使得壳体两侧的防脱卡扣60成喇叭口状,扣接部604与防脱卡槽80分离,再将被连接的插头组件拔出即可。
7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止卡部603为t字型结构,并且止卡部603的横边用于与倒扣部702抵接,止卡部603的竖边为从靠近横边的一端到远离横边的一端凸出防脱卡扣60表面的高度逐渐减小的结构,如图31所示。倒扣部702处设置有加强筋7021,加强筋7021为从靠近倒扣部702的一端到远离倒扣部702的一端凸出高度逐渐减小的结构,如图5或图9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止卡部603和倒扣部702的结构设计,使得防脱卡扣60固定于防脱卡扣固定部70处时不会出现脱离的现象。
7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堵头40的顶部上设置有固定通孔402,堵头40顶部并与固定通孔402同圆心的外圆周处设置有两条对称的弧形凹槽403,并且两条弧形凹槽403之间设置有第三凹口404,如图11所示;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的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凸台405、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其中,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位于第四凸台405的两侧,如图5和图9所示。第四凸台405的顶部例如是梅花状;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例如是凸点状。当配置有堵头40的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与其他插头组件连接时,将配置在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内的堵头40取出,并固定于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的壳体上。堵头40通过如下方式固定于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的壳体上:将第四凸台405插入堵头40的固定通孔402内,同时使得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分别嵌入弧形凹槽403内,通过将堵头40旋转90
°
,使得梅花状的第四凸台405的顶部卡入堵头40顶部的内侧(如此可确保堵头40在上下方向不会脱落),同时使得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分别从弧形凹槽403内嵌入到弧形凹槽403之间的两个第三凹口404内(如此可确保堵头40在水平方向不会旋转移动),如图4~1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在堵头40上设置固定通孔402、弧形凹槽403和第三凹口404,在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的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凸台405、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通过各部件的配合,可将堵头40固定在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的壳体上,解决了在堵头40不使用时,不易保管的问题。当需要将已固定在尾插插座30壳体上的堵头40取出时,只需要将堵头40旋转90
°
,再将尾插插座30壳体上的第四凸台405从堵头40中央的固定通孔402中退出即可。
73.具体的,通过如下方式将堵头40固定在背插插头20和尾插插座30的壳体上:例如,当尾插插座30被插入直插插头10或背插插头20使用时,将尾插插座30的堵头40从尾插插座30上取出,将堵头40顶部的固定通孔402套入尾插插座30壳体上的第四凸台405上,并使堵头40顶部的两条弧形凹槽403对准第四凸台405两侧的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然后用力旋转90
°
,使得梅花状的第四凸台405的顶部卡入堵头40顶部的内侧,同时使得尾插插座30壳体上的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分别从两条弧形凹槽403内,转入到堵头40上两条弧形凹槽403之间的第三凹口404,使得堵头40固定在尾插插座30的壳体上,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堵头40无法从尾插插座30壳体上脱落。在需要将已固定在尾插插座30壳体上的堵头40取出时,只需要将堵头40旋转90
°
,使得第五凸台406和第六凸台407分别从弧形凹槽403之间的两个第三凹口404内,嵌入到弧形凹槽403内,再将尾插插座30壳体上的第四凸台405从堵头40顶部的固定通孔402中退出即可。
74.同样的,背插插头20上的堵头40在不使用时,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固定在背插插头
20的壳体上。同样的,将固定在背插插头20壳体上的堵头40取出时,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固定在背插插头20壳体上的堵头40取出。
7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堵头40上还形成有一容纳空腔408,容纳空腔408内用于放置备用保险丝管,容纳空腔408通过堵头挡片409盖合,如图12和13所示。优选的,堵头挡片409可通过两侧的卡扣与堵头本体进行连接或拆卸。
7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