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1113发布日期:2022-01-29 16:2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基站天线在工作时通常需要相对于水平线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此倾角的大小可改变天线的辐射范围。目前,天线下倾角的调节主要由机械下倾角和电下倾角两种方式,电下倾角可通过远程电调控制,成本低,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在的不断增加,往往要求同根天线需要有更多数量的通信频段,而每个通信频段的电下倾角均需独立控制,通过驱动其对应的移相器传动机构实现电下倾角的的改变。传统的传动装置中,通常采用一个驱动电机对应一个移相器传动机构,此种方式由于控制电路与电机的数量多,势必造成成本高,结构复杂,空间占用大和可靠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重量轻,尺寸小质量可靠的天线传动装置。
5.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天线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调控制器、选位传动组件、螺杆传动组件;所述选位传动组件包括选位齿轮、传动输入齿轮、选位滑板、传动齿轮组和多组离合件,所述螺杆传动组件包括多组传动螺杆,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多个传动齿轮;
7.所述电调控制器的选位电机可输出旋转运动至选位齿轮带动选位滑板直线运动,选位滑板移动在不同的位置时可对相应位置的离合件顶出实现离合件与传动螺杆的传动连接,完成传动螺杆的选位,所述电调控制器的传动电机可输出旋转运动至传动输入齿轮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离合件同步转动,离合件的转动带动传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移相器进行调节。
8.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离合件尾部套设有复位弹性件,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离合件与传动螺杆保持分离的状态,当选位滑板移动到某一离合件前面时,压缩复位弹性件,对离合件顶出使离合件的凸脚插入到传动螺杆的凹槽内实现啮合,当选位滑板移开此离合件时,在弹力的作用下,离合件与传动螺杆分离。
9.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选位传动组件包括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选位齿轮、传动输入齿轮和传动齿轮组安装于前腔体和后腔体形成的空腔内部。
10.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选位滑板两端分别设有右止面和左止面,所述后腔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右止槽和左止槽,用于对选位的校准。
11.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螺杆传动组件还包括止位套、导向棒、拉杆连接件,所述传动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止位端,另一端安装有止位套,所述拉杆连接件套设于传动螺杆上且设置在止位端与止位套之间,所述传动螺杆外平行设置有导向棒,所述拉杆连接件设置
有与导向棒对应的导向孔,所述止位端和止位套用于对传动螺杆运动行程的校准。
12.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拉杆,所述传动螺杆与拉杆连接件通过螺纹的螺旋连接配合,所述拉杆连接件与拉杆相连接,所述传动螺杆的螺旋运动转换为拉杆连接件和拉杆沿导向棒的直线运动。
13.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多个传动齿轮并列排布,且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14.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离合件依次穿过后腔体的传动轴孔、传动齿轮内孔、前腔体的轴孔和复位弹性件后,在离合件的尾部安装卡环进行固定;所述传动输入轴套依次穿过前腔体的输入轴孔、传动输入齿轮的内孔和后腔体的输入轴孔,并在传动输入轴套的尾部安装卡环进行固定;所述选位输入轴套依次穿过前腔体的选位轴孔、选位齿轮的内孔和后腔体的选位轴孔,并在选位输入轴套的尾部安装卡环进行固定。
15.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选位滑板至少包含一个选位凸台,所述选位凸台用于压缩复位弹性件把离合件顶出,所述选位传动组件还包括前选位导轨和后选位导轨,当电调控制器通过选位输入轴套将选位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选位齿轮时,选位齿轮通过与选位滑板的选位齿条相啮合将输入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选位滑板沿前选位导轨和后选位导轨做直线运动。
16.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离合件的轴体、传动输入轴套的轴体、选位输入轴套的轴体、各个传动齿轮的内孔、选位齿轮的内孔和传动输入齿轮的内孔均为花键结构,且离合件的轴体可在传动齿轮内孔中顺畅滑动,所述传动输入轴套的轴体套设在传动输入齿轮的内孔中,所述选位输入轴套的轴体套设在选位齿轮的内孔中。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根据实际可对传动齿轮、离合件、弹簧、传动螺杆、止位套、导向棒、拉杆连接件和拉杆的数量进行增加,即可实现控制更多组的移相器,产品适用面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选位传动组件和螺杆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选位传动组件和螺杆传动组件爆炸结构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选位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传动输入轴套与传动输入齿轮的装配爆炸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离合件与传动齿轮装配爆炸图;
2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选位传动组件剖视图;
2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天线传动装置的螺杆传动组件爆炸结构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电调控制器;2、选位传动组件;3、螺杆传动组件;4、拉杆;21、轴套;22、卡环;23、
弹簧;24、前腔体;26、选位滑板;27、传动齿轮组;28、后腔体;29、离合件;31、前螺杆固定座;32、传动螺杆;33、止位套;34、导向棒;35、拉杆连接件;36、后螺杆固定座;211、传动输入轴套;212、选位输入轴套;251、前选位导轨;252、后选位导轨;261、选位齿条;262、选位凸台;263、右止面;264、左止面;270、选位齿轮;271、传动输入齿轮;272、第一左传动齿轮;273、第二左传动齿轮;274、第三左传动齿轮;275、第四左传动齿轮;276、第一右传动齿轮;277、第二右传动齿轮;278、第三右传动齿轮;279、第四右传动齿轮;281、右止槽;282、左止槽;291、凸脚;292、轴体;321、凹槽;322、止位端。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本发明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33.参照附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天线传动装置,所述天线传动装置包括电调控制器1、选位传动组件2、螺杆传动组件3、拉杆4。
34.所述选位传动组件2包括轴套21、卡环22、复位弹性件、前腔体24、选位导轨、选位滑板26、传动齿轮组27、选位齿轮270、传动输入齿轮271、后腔体28、离合件29。所述选位齿轮270和传动输入齿轮271结构相同。
35.所述轴套21包括传动输入轴套211和选位输入轴套212,所述传动输入轴套211和选位输入轴套212结构相同;所述选位导轨包括前选位导轨251、后选位导轨252;所述选位滑板26包括选位齿条261、选位凸台262、右止面263、左止面264;所述传动齿轮组27包括多个传动齿轮,分别为第一左传动齿轮272、第二左传动齿轮273、第三左传动齿轮274、第四左传动齿轮275、第一右传动齿轮276、第二右传动齿轮277、第三右传动齿轮278、第四右传动齿轮279;所述后腔体28包括右止槽281、左止槽282;所述离合件29包括凸脚291、轴体292。所述离合件29的数量为多组。
36.所述螺杆传动组件3包括前螺杆固定座31、传动螺杆32、止位套33、导向棒34、拉杆
连接件35、后螺杆固定座36。所述传动螺杆32包括凹槽321、止位端322。所述传动螺杆32、止位套33、导向棒34、拉杆连接件35的数量为多组。
37.所述离合件29的轴体292、传动输入轴套211的轴体、选位输入轴套212的轴体、各个传动齿轮的内孔、选位齿轮270的内孔和传动输入齿轮271的内孔均为花键结构,且离合件29的轴体292可在传动齿轮内孔中顺畅滑动,所述传动输入轴套211的轴体套设在传动输入齿轮271的内孔中,所述选位输入轴套212的轴体套设在选位齿轮270的内孔中。
38.所述电调控制器1的选位电机(图中未示出)可输出旋转运动至选位齿轮270带动选位滑板26直线运动,选位滑板26移动在不同的位置时可对相应位置的离合件29顶出实现离合件29与传动螺杆32的传动连接,完成传动螺杆32的选位,所述电调控制器1的传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可输出旋转运动至传动输入齿轮271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离合件29同步转动,离合件29的转动带动传动螺杆32转动从而带动移相器(图中未示出)进行调节。
39.所述离合件29尾部套设有复位弹性件,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离合件29与传动螺杆32保持分离的状态,当选位滑板26移动到某一离合件29前面时,压缩复位弹性件,对离合件29顶出使离合件29的凸脚291插入到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内实现啮合,当选位滑板26移开此离合件29时,在弹力的作用下,离合件29与传动螺杆32分离。优选地,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弹簧23。
40.具体地,参照附图5所示,传动输入轴套211与传动输入齿轮271间通过花键配合,并在传动输入轴套211的尾部安装卡环22进行固定。当传动输入轴套211转动时,可带动对应传动输入齿轮271进行同步转动。
41.同理,所述选位输入轴套212与选位齿轮270间通过花键配合,并在选位输入轴套212的尾部安装卡环22进行固定。当选位输入轴套212转动时,可带动对应选位齿轮270进行同步转动。
42.参照附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所述选位传动组件2包括前腔体24和后腔体28,所述选位齿轮270、传动输入齿轮271和传动齿轮组27安装于前腔体24和后腔体28形成的空腔内部。离合件29依次一一对应穿过后腔体28的传动轴孔、传动齿轮组27的各齿轮内孔、前腔体24的轴孔和弹簧23,并在离合件29的尾部安装卡环22进行固定,离合件29的轴体292可在传动齿轮组27中的齿轮内孔中顺畅滑动。当电调控制器1通过选位输入轴套212将选位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选位齿轮270时,选位齿轮270通过与选位滑板26的选位齿条261相啮合将输入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沿前选位导轨251和后选位导轨252做直线运动。并且所述选位滑板26至少包含一个选位凸台262,当选位凸台262运动到其中某一离合件29正前方时,选位凸台262压缩弹簧23把此离合件29顶出,使此离合件29的凸脚291插入到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处,从而实现对此路传动螺杆32的选位。当选位凸台262离开此离合件29时,在弹簧23弹力的作用下,此离合件29的凸脚291与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进行分离。选位滑板26继续运动,可实现任意一根传动螺杆32的选位。
43.参照附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电调控制器1通过传动输入轴套211将传动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传动输入齿轮271,传动输入齿轮271的转动带动整个传动齿轮组27(272-279)的转动。进一步地,离合件29的轴体292为花键结构,可与传动齿轮组27(272-279)中的传动齿轮内孔结构相互配合。故传动传动齿轮组27(272-279)的传动齿轮转
动可带动所配合的离合件29的转动。选位滑板26经过前面所述的选位动作后,可把所选的离合件29顶出,使离合件29的凸脚291与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进行啮合,从而使离合件29的旋转运动传递到传动螺杆32上,从而带动传动螺杆32的转动。
44.参照附图1和图8所示,所述传动螺杆32与拉杆连接件35通过螺纹的螺旋连接配合,拉杆连接件35与拉杆4相连接,将传动螺杆32的螺旋运动转换为拉杆连接件35和拉杆4沿导向棒34的直线动动,另外由于拉杆4和移相器(未图示)连接成一体,故拉杆4可带动移相器(未图示)进行相应的调节。
45.参照附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所述选位滑板26两端分别设有右止面263和左止面264,所述后腔体28的两端分别设有右止槽281和左止槽282,用于对选位的校准。具体地,选位输入轴套212正向转运动时,带动选位齿轮270正向转动,选位齿轮270啮合选位滑板26的选位齿条261后,利用前选位导轨251和后选位导轨252的导向作用带动选位滑板26向右平移,当选位滑板26的右止面263移动到后腔体28的选位右止槽281时停止移动,此为选位传动组件2右端校准点。选位输入轴套212反向转运动时,带动选位齿轮270反向转动,选位齿轮270啮合选位滑板26的选位齿条261后,利用前选位导轨251和后选位导轨252的导向作用带动选位滑板26向左平移,当选位滑板26左止面264移动到后腔体28的选位左止槽282时停止移动,此为选位传动组件2左端校准点。此时完成了对选位传动组件2的选位校准。校准后选位齿轮270可按电调控制器1设定的参数继续正转或反转,使选位滑板26的选位凸台262运动至其中一离合件29正前方,选位凸台262压缩弹簧23把此离合件29顶出,使此离合件29的凸脚291与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进行啮合,完成对该传动螺杆32的选位。根据不同的电调控制器1预设参数,可针对任意一根传动螺杆32的选位。
46.进一步地,参照附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传动输入轴套211转动时,带动传动输入齿轮271的转动,传动输入齿轮271的转动带动整个传动齿轮组27的转动。
47.具体地,所述多个传动齿轮并列排布,且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当传动输入轴套211正转运动时,带动传动输入齿轮271正向转动,而传动输入齿轮271的正向转动分别带动两侧与其啮合的第一左传动齿轮272和第二右传动齿轮277反向转动,第一左传动齿轮272的反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左传动齿轮273正向转动;第一右传动齿轮276的反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右传动齿轮277正向转动;第二左传动齿轮273的正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左传动齿轮274反向转动;第二右传动齿轮277的正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右传动齿轮278反向转动,如此类推。
48.同理,当传动输入轴套211反转运动时,带动传动输入齿轮271反向转动,而传动输入齿轮271的反向转动分别带动两侧与其啮合的第一左传动齿轮272和第二右传动齿轮277正向转动,第一左传动齿轮272的正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左传动齿轮273反向转动;第一右传动齿轮276的正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右传动齿轮277反向转动;第二左传动齿轮273的反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左传动齿轮274正向转动;第二右传动齿轮277的反向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右传动齿轮278正向转动,如此类推。
49.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螺杆32的一端设置有止位端322,另一端安装有止位套33,所述拉杆连接件35套设于传动螺杆32上且设置在止位端322与止位套33之间,所述传动螺杆32外平行设置有导向棒34,所述拉杆连接件35设置有与导向棒34对应的导向孔,所述止位端322和止位套33用于对传动螺杆32运动行程的校准。具体地,由于离合件29的轴体292与
各个传动齿轮的内孔为花键结构,传动齿轮的转动带动对应的离合件29转动,并且离合件29的轴体292可在齿轮内孔中在顺畅滑动,故当选位滑板26的选位凸台262压缩弹簧23把某一离合件29顶出时,此离合件29的凸脚291插入到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处,从而实现离合件29的转动带动对应的传动螺杆32的转动。传动螺杆32的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拉杆连接件35沿导向棒34向前(或向后)移动,当拉杆连接件35向前移动至套设于传动螺杆32端部的止位套33时,拉杆连接件35停止移动,此为该路传动的前校准点;当拉杆连接件35向后移动至传动螺杆32端部的止位端322时,拉杆连接件35停止移动,此为该路传动的后校准点。
50.进一步地,参照附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传动齿轮组27(272-279)、选位齿轮270和传动输入齿轮271安装固定于前腔体24和后腔体28间后,采用紧固件把前腔体24与后腔体28组装为一体。进一步地,离合件29依次穿过后腔体28的传动轴孔、传动齿轮组27(272-279)的各传动齿轮内孔、前腔体24的轴孔和弹簧23后,在离合件29的尾部安装卡环22进行固定;传动输入轴套211依次穿过前腔体24的输入轴孔、传动输入齿轮271的内孔和后腔体28的输入轴孔,并在传动输入轴套211的尾部安装卡环22进行固定;选位输入轴套212依次穿过前腔体24的选位轴孔、选位齿轮270的内孔和后腔体28的选位轴孔,并在选位输入轴套212的尾部安装卡环22进行固定。进一步地,传动输入齿轮271与两侧的传动齿轮相啮合。而离合件29的轴体292、传动输入轴套211的轴体和选位输入轴套212的轴体与齿轮内孔均为花键配合,传动输入轴套211和选位输入轴套212的转动分别带动选位齿轮270和传动输入齿轮271的转动;传动输入齿轮271的转动可带动整个传动齿轮组27(272-279)的转动,从而带动每个离合件29的同步转动。
51.参照附图8所示,所述传动螺杆32与拉杆连接件35通过螺纹的螺旋连接配合,所述拉杆连接件35与拉杆4相连接,所述传动螺杆32的螺旋运动转换为拉杆连接件35和拉杆4沿导向棒34的直线运动。传动螺杆32安装于前螺杆固定座31和后螺杆固定座36间,并且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与离合件29的凸脚291一一对应,当离合件29的凸脚291与传动螺杆32的凹槽321进行啮合时,离合件29的转动,可带动传动螺杆32的转动,从而实现拉杆连接件35带动拉杆4沿导向棒34向前(或向后)移动,以完成对移相器(未图示)的调节。
52.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并根据实际可对传动齿轮、离合件29、弹簧23、传动螺杆32、止位套33、导向棒34、拉杆连接件35和拉杆4的数量进行增加,即可实现控制更多组的移相器(未图示),产品适用面广。
53.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