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3181发布日期:2022-02-19 11:0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发电厂、变电站、冶炼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对控制电缆的需求量极大。在使用中,不仅要避免控制电缆受机械损伤、绝缘损伤、绝缘老化变质等,还要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即耐高温。
3.然而现有的控制电缆在不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收纳,给人们的携带带来困难,同时散乱的电缆也很占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包括缆线本体,所述缆线本体包括两层护套和缆芯,且两层护套之间设有编织屏蔽层,所述缆芯和内部的护套之间环形等间隔设有若干个阻燃耐高温材料,所述缆线本体上设有塑料带,且塑料带的两端依次开设有t型槽和伸缩槽,所述伸缩槽两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插杆,且插杆的顶端延伸至t型槽内,所述插杆上设有三头孔,所述运动板的顶部两侧均滑动安装有紧固杆。
7.优选的,所述伸缩槽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轨,且滑轨内滑动安装有轨块,两个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同一个运动板上。
8.优选的,所述滑轨底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的一端,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轨块上。
9.优选的,两个紧固杆之间连接有同一个紧力弹簧,且紧力弹簧位于三头孔内。
10.优选的,两个紧固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滑动安装有推杆,且两个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插杆外,并固定安装有推块。
11.优选的,所述紧固杆的截面为l型结构,且紧固杆的底侧与t型槽底侧的内壁相接触。
12.优选的,所述塑料带(2),其材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13.叔丁基对二苯酚1-2、己内酰胺170-200、过氧化二异丙苯4-6、木质素30-40、丁酸酐10-20、1-甲基咪唑10-14、亚磷酸双酚a酯4-7、尼龙酸甲酯16-20、钙沸石6-9、硅烷偶联剂kh550 3-4。
14.所述塑料带(2),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1)取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对二苯酚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16-20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得醇分散液;
16.(2)取钙沸石,在1300-1500℃下煅烧1-2小时,冷却至常温,磨成细粉,加入到尼龙酸甲酯中,搅拌均匀,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在60-70℃下保温搅拌2-3小时,得硅烷分散液;
17.(3)取木质素,加入到丁酸酐中,搅拌均匀,加入1-甲基咪唑,在110℃下搅拌反应20-25小时,冷却至常温,得预处理木质素;
18.(4)取上述预处理木质素,加入到上述醇分散液中,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己内酰胺,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30-150℃,保温搅拌3-5小时,出料冷却,与上述硅烷分散液混合,搅拌均匀,抽滤,将滤饼水洗,真空干燥,与亚磷酸双酚a酯混合,搅拌均匀,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
19.本发明中,所述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首先将缆线本体缠绕起来,然后将塑料带固定在缆线本体上,此时捏动两个推块使其带着推杆作用在紧固杆上,使其完全移入三头孔内,其次插杆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t型槽插合,最后两个紧固杆在紧力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与t型槽卡合,实现对缆线本体的固定收纳;
20.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便于对控制电缆进行收纳,不仅便于携带,而且降低其占地面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21.本发明将钙沸石进行表面处理后,与酯化改性的木质素共混,然后以己内酰胺为单体,以改性木质素的醇分散液为反应溶剂,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得到木质素、钙沸石、聚己内酰胺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复合稳定性强,力学强度好,且通过酯化处理的木质素在通过燃烧后具有很好的成碳效果,可以与钙沸石起到协同防火的性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的缆线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缆线本体、1.1护套、1.2编织屏蔽层、1.3阻燃耐高温材料、1.4线芯、2塑料带、3t型槽、4伸缩槽、5运动板、6滑轨、7轨块、8复位弹簧、9插杆、10三头孔、11紧固杆、12紧力弹簧、13推杆、14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实施例一
28.参照图1-3,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包括缆线本体1,缆线本体1包括两层护套1.1和缆芯1.4,且两层护套1.1之间设有编织屏蔽层1.2,缆芯1.4和内部的护套1.1之间环形等间隔设有若干个阻燃耐高温材料1.3,缆线本体1上设有塑料带2,且塑料带2的两端依次开设有t型槽3和伸缩槽4,伸缩槽4两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运动板5,运动板5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插杆9,且插杆9的顶端延伸至t型槽3内,插杆9上设有三头孔10,运动板5的顶部两侧均滑动安装有紧固杆11。
29.本发明中,伸缩槽4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轨6,且滑轨6内滑动安装有轨块7,两
个轨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同一个运动板5上,滑轨6和轨块7相互配合是为了使运动板5稳固地滑动。
30.本发明中,滑轨6底侧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的一端,且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轨块7上。
31.本发明中,两个紧固杆11之间连接有同一个紧力弹簧12,且紧力弹簧12位于三头孔10内,紧力弹簧12是为了使紧固杆11与t型槽3卡合。
32.本发明中,两个紧固杆1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滑动安装有推杆13,且两个推杆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插杆9外,并固定安装有推块14。
33.本发明中,紧固杆11的截面为l型结构,且紧固杆11的底侧与t型槽3底侧的内壁相接触。
34.所述塑料带(2),其材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35.叔丁基对二苯酚2、己内酰胺200、过氧化二异丙苯6、木质素40、丁酸酐20、1-甲基咪唑14、亚磷酸双酚a酯7、尼龙酸甲酯20、钙沸石9、硅烷偶联剂kh550 3。
36.所述塑料带(2),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1)取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对二苯酚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20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得醇分散液;
38.(2)取钙沸石,在1500℃下煅烧2小时,冷却至常温,磨成细粉,加入到尼龙酸甲酯中,搅拌均匀,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在70℃下保温搅拌3小时,得硅烷分散液;
39.(3)取木质素,加入到丁酸酐中,搅拌均匀,加入1-甲基咪唑,在110℃下搅拌反应25小时,冷却至常温,得预处理木质素;
40.(4)取上述预处理木质素,加入到上述醇分散液中,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己内酰胺,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50℃,保温搅拌5小时,出料冷却,与上述硅烷分散液混合,搅拌均匀,抽滤,将滤饼水洗,真空干燥,与亚磷酸双酚a酯混合,搅拌均匀,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
41.实施例二
42.参照图1-3,一种耐高温薄壁型阻燃控制电缆,包括缆线本体1,缆线本体1包括两层护套1.1和缆芯1.4,且两层护套1.1之间设有编织屏蔽层1.2,缆芯1.4和内部的护套1.1之间环形等间隔设有若干个阻燃耐高温材料1.3,缆线本体1上设有塑料带2,且塑料带2的两端依次开设有t型槽3和伸缩槽4,伸缩槽4两侧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运动板5,运动板5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插杆9,且插杆9的顶端延伸至t型槽3内,插杆9上设有三头孔10,运动板5的顶部两侧均滑动安装有紧固杆11。
43.本发明中,伸缩槽4两侧的内壁上均挖设有滑轨6,且滑轨6内滑动安装有轨块7,两个轨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在同一个运动板5上。
44.本发明中,滑轨6底侧的内壁上固定焊接有复位弹簧8的一端,且复位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轨块7上。
45.本发明中,两个紧固杆11之间连接有同一个紧力弹簧12,且紧力弹簧12位于三头孔10内。
46.本发明中,两个紧固杆11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滑动安装有推杆13,且两个推杆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插杆9外,并固定安装有推块14。
47.本发明中,紧固杆11的截面为l型结构,且紧固杆11的底侧与t型槽3底侧的内壁相接触。
48.本发明中,首先将缆线本体1缠绕起来,然后将塑料带2固定在缆线本体1上,此时捏动两个推块14使其带着推杆13作用在紧固杆11上,使其完全移入三头孔10内,其次插杆9将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与t型槽3插合,最后两个紧固杆11在紧力弹簧12的作用下复位与t型槽3卡合,实现对缆线本体1的固定收纳。
49.所述塑料带(2),其材料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50.叔丁基对二苯酚1、己内酰胺170、过氧化二异丙苯4、木质素30、丁酸酐10、1-甲基咪唑10、亚磷酸双酚a酯4、尼龙酸甲酯16、钙沸石6、硅烷偶联剂kh550 3。
51.所述塑料带(2),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1)取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对二苯酚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16-20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得醇分散液;
53.(2)取钙沸石,在1300℃下煅烧1小时,冷却至常温,磨成细粉,加入到尼龙酸甲酯中,搅拌均匀,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在60℃下保温搅拌2小时,得硅烷分散液;
54.(3)取木质素,加入到丁酸酐中,搅拌均匀,加入1-甲基咪唑,在110℃下搅拌反应20小时,冷却至常温,得预处理木质素;
55.(4)取上述预处理木质素,加入到上述醇分散液中,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己内酰胺,搅拌均匀,送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130℃,保温搅拌3小时,出料冷却,与上述硅烷分散液混合,搅拌均匀,抽滤,将滤饼水洗,真空干燥,与亚磷酸双酚a酯混合,搅拌均匀,送入到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即得。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