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16507发布日期:2022-03-26 13:1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电泳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场致发射显示面板、表面传导电子发射器显示器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微型led面板等。
3.近年来,已经对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由无机材料等制成的元件)显示面板进行了研究。将micro-led做成阵列,然后批量转移到电路基板上,最后加上保护层和电极,封装好之后制作成显示面板,因为每个像素都可以单独定址、单独发光,所以micro-led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对比度超高,而且非常绚丽的画面,而且micro-led的像素拥有自发光特性,具有高的光转换效率,因此具有非常低的能耗,其功率消耗量约为lcd面板的10%、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50%;此外,微发光二极管是半永久性的并且是环境友好的并且具有长的使用寿命。而且从结构上讲,micro-led比lcd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要简单很多。
4.目前micro-led主流结构有两种,一种结构是面板内的全部micro-led均只发蓝光,然后量子点膜(qd膜)设置在部分蓝色micro-led上方,通过蓝色micro-led发光照射量子点膜,从而激发量子点膜发生色转换使出光为红光和绿光;另一种结构是micro-led直接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不需要设置量子点膜。
5.但micro-led自身也尤其问题,例如第二种结构中存在温度不均降低显示面板使用寿命、以及红色micro-led在高温下亮度衰减大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改善温度不均降低显示面板使用寿命、发光元件亮度衰减大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7.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弯折区;
8.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9.衬底基板;
10.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
11.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导热层仅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
12.所述导热层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弯折区。
13.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弯折区,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相抵接;
14.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15.衬底基板;
16.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
17.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导热层仅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
18.所述导热层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弯折区。
1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21.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弯折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衬底基板靠近发光元件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仅与第一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导热层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本发明中衬底基板靠近发光元件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仅与第一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导热层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这样将第一发光元件在点亮后产生的温度可以通过导热层传导至弯折区,第一发光元件的温度传到弯折区后会与第二发光元件的温度接近,改善了发光元件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第一发光元件的温度传到弯折区后会,也降低了第一发光元件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22.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4.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5.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在点亮后的衰减比对图;
27.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3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29.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图6中b-b’的一种剖面图;
32.图8是图6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33.图9是图6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34.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6.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
3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2.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4.鉴于现有技术中微发光二极管存在温度不均降低显示面板使用寿命、以及红色micro-led在高温下亮度衰减大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发明人对现有技术进行了如下研究,参照图1和图2,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在点亮后的衰减比对图。图1中的显示面板000包括衬底基板01,以及位于衬底基板01上的发光器件02,发光器件02为microled,发光器件02包括红色发光器件03、绿色发光器件04、和蓝色发光器件05,红色发光器件03相比与绿色发光器件04和蓝色发光器件05相比,红色发光器件03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绿色发光器件04和蓝色发光器件05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也就是红色发光器件03需要更大的电流去激发才可达到相应的亮度,因此红色发光器件03需要较高的pwm占空比点亮,但红色发光器件03点亮90s后中心温度就会超过65℃,而绿色发光器件04和蓝色发光器件05不需要较大的电流去激发,pwm占空比较低,不存在发烫的问题,这样显示面板000在发光时会造成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尤其是红色发光器件03的温度升高后长期使用会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另外参照图2,图2中对三种颜色的发光器件都点亮90s,红色发光器件的占空比为100%,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的占空比为4%,图2中的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s),纵坐标为亮度,点亮90s后,三种颜色的发光器件均存在亮度衰减,其中红色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超过50%,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的衰减较小,可以理解的是,温度升高,发光器件电子与空穴的浓度会增加,禁带宽度会减小,电子迁移率将减小,同时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粉量子效率降低出光减少,发光器件的外部光提取效率降低。红色发光器件03点亮90s后温度升高较大同时亮度衰减也越大,导致显示效果差。
4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对于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46.参照图3至图5,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弯折区w;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位于衬底基板1上的发光元件2,发光元件2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发光元件4,第一发光元件3
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第二发光元件4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衬底基板1靠近发光元件2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5,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仅与第一发光元件3至少部分交叠;导热层5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w。
4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衬底基板1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1,聚酰亚胺(pi)能够实现更好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因此广泛作为柔性显示衬底材料。
48.本发明中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弯折区w,当然弯折区w可以具有显示功能,也可以不具有显示功能,图3和图5中的显示面板仅以弯折区w不具有显示功能为例进行说明。
49.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发光元件2可以为微led,也可以为迷你led,微led和迷你led均属于电流驱动发光的发光器件,用量子效率可有效反映发光元件性能的好坏,是衡量发光元件性能最重要的参数,量子效率又可分为内量子效率与外量子效率,其中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是指器件最终发射出来的光子数与注入的载流子数目之比,反映发光元件整体的发光效率。
50.图3中仅示出了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仅与第一发光元件3部分交叠的情况,图5中仅示出了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覆盖第一发光元件3的情况。图3中和图5中示出了导热层5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w的一种情况,当然本发明不对导热层5的排布情况做具体限定,只要满足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仅与第一发光元件3至少部分交叠且能够延伸至弯折区w中即可。
5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光元件3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其电子与空穴的浓度会增加,电子迁移率将减小,同时随着温度上升,第一发光元件3的荧光粉量子效率会降低,出光量会减少,第一发光元件3的外部光提取效率降低。相反,若温度降低后,则电子与空穴的浓度也会降低,电子迁移率将提高,同时随着温度下降,第一发光元件3的荧光粉量子效率会提高,出光量会增加,第一发光元件3的外部光提取效率增加,改善第一发光元件3衰减的问题。
52.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3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第二发光元件4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也就是第一发光元件3需要更大的电流去激发才可达到相应的亮度,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第一发光元件在点亮较短的时间后就会达到较高的温度,由于温度升高第一发光元件的亮度衰减也较第二发光元件大,而本发明中在衬底基板1靠近发光元件2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5,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仅与第一发光元件3至少部分交叠,同时导热层5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w,当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时这个温度就可以通过导热层5传输至弯折区w,这样将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后产生的温度可以通过导热层5传导至弯折区w,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后会与第二发光元件4的温度接近,改善了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当然由于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后,也降低了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导热层5的作用是将第一发光元件3产生的温度传导至弯折区w,所以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与第一发光元件3交叠的面积越大则导热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改善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整机的使用寿命,越能够降低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
5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5,导热层包括多个第一子部51和一个
第二子部52,多个第一子部51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子部52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一子部51均与第二子部52相连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55.本实施例中,图3和图5的显示面板中对应第一发光元件3所在的像素列设置了第一子部51,当然第一子部51的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方向y延伸,即沿行方向排布列方向延伸,其中的一个第一子部51设置在弯折区w中;在显示面板的下部区域中设置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子部52,当然第一子部51和第二子部52是连接的,当然第一子部51和第二子部52可以是一体的,即第一子部51和第二子部52在同一制程中制作,即将导热层5设置成导热网的结构,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通过导热层5的第一子部51经由第二子部52传输至弯折区w中的第一子部51,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的第一子部51后会与第二发光元件4的温度接近,改善了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当然由于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的第一子部51后,也降低了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5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的一种剖面图,图7中弯折区w的状态是未发生弯折时的情况,图6和图7中示出了弯折区包括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夹设与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之间。
57.可以理解的是,弯折区w中导热层5夹设在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之间,图6中示出了导热层5的第一子部51位于弯折区w中,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导热层5包括多个第一子部51和一个第二子部52,多个第一子部51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子部52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一子部51均与第二子部52相连接,这样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通过导热层5的第一子部51经由第二子部52传输至弯折区w中的第一子部51。
58.本实施例中,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当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通过导热层5的第一子部51经由第二子部52传输至弯折区w中的第一子部51后,分别被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吸收,由于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热胀冷缩的程度就不同,所以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和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不同,这样弯折区w会形成弯曲,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后产生的温度传到至弯折区w使弯折区w发生弯折,在改善了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降低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较大的同时还能够利用热量使弯折区w发生弯折。
5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图8是图6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9是图6中b-b’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8和图9中弯折区w是弯折状态,第一形变层位于第二形变层8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或者,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
60.需要说明的是,图8和图9中第一形变层7均位于第二形变层8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图8中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图9中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
61.当然图8中,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所以
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后产生的温度传到至弯折区w后,第二形变层8膨胀的程度大于第一形变层7膨胀的程度,即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小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上凹;图9中,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所以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后产生的温度传到至弯折区w后,第一形变层7膨胀的程度大于第二形变层8膨胀的程度,即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大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下凹。
62.本实施例中,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或者,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后产生的温度传到至弯折区w使得弯折区w上凹或下凹。
6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6至图9,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为聚碳酸酯或热熔胶。
64.可选的,第一形变层7的材料和第二形变层8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65.第一形变层7与第二形变层8的材料相同时,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同为聚碳酸酯,或者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同为热熔胶,但是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小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上凹,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大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下凹。
66.第一形变层7与第二形变层8的材料不同时,第一形变层7可以为聚碳酸酯,第二形变层8为热熔胶,或者第一形变层7为热熔胶,第二形变层8为聚碳酸酯,但是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小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上凹,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大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下凹。
6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为聚碳酸酯或热熔胶,能否满足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后产生的温度传到至弯折区w使得弯折区w上凹或下凹。
6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0,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中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弯折区w;显示区aa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12,弯折区w与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相抵接,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位于衬底基板1上的发光元件2,发光元件2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发光元件4,第一发光元件3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第二发光元件4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衬底基板1靠近发光元件2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5,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仅与第一发光元件3至少部分交叠;导热层5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w。
69.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方向x上,弯折区w位于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且弯折区w分别与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相抵接,这里的显示面板为拼接屏。当然,图10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在第一方向x上将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通过弯折区拼接在一起,当然这里不对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的数量做具体限定,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中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也就是在第二方向y上可以进行拼接,导热层5同样也延伸至了弯折区w中。
70.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中均设有导热层5,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仅与第一发光元件3至少部分交叠,导热层5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w,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时这个温度可以通过导热层5传输至弯折区w,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时这个温度也可以通过导热层5传输至弯折区w,这样将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后产生的温度均可以通过导热层5传导至弯折区w,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后会与第二发光元件4的温度接近,同样能够改善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拼接屏整机的使用寿命,当然由于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后,也降低了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7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0,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12沿第一方向x排布;导热层5包括多个第一子部51和一个第二子部52,多个第一子部51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一个第一子部51位于弯折区w,第二子部52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一子部51均与第二子部52相连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72.参照图10,图10中沿第一方向x上弯折区w位于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且弯折区w分别与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相抵接,导热层5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子部51和一个第二子部52,其中一个第一子部51位于弯折区w,第二子部52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第一子部51均与第二子部52相连接,可选的,第一子部51可以与第二子部52为一体结构。
73.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中均设有第一子部51,第一区域11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部51仅与第一发光元件3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子部51还设置了弯折区w,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时温度可以通过第一子部51和第二子部52传输至弯折区w的第一子部51,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时温度可以通过第一子部51和第二子部52传输至弯折区w的第一子部51,这样将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在点亮后产生的温度均可以通过导热层5传导至弯折区w的第一子部51,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第一子部51后会与第二发光元件4的温度接近,同样能够改善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拼接屏整机的使用寿命,当然由于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后,也降低了第一区域11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和第二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7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2和继续参照图8和图9,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中弯折区w的截面图可以参照图8和图9,弯折区w包括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5夹设与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之间。
75.本实施例中,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当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通过导热层5的第一子部51经由第二子部52传输至弯折区w中的第一子部51后,分别被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吸收,由于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热胀冷缩的程度就不同,所以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和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不同,这样弯折区w会形成弯曲,本实
施例中利用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后产生的温度传到至弯折区w使弯折区w发生弯折,在改善了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降低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较大的同时还能够利用热量使弯折区w发生弯折。
7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图9和图12,弯折区w包括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第一形变层7位于第二形变层8靠近衬底基板1的一侧,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或者,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
77.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小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上凹,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大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下凹。
78.可选的,继续参照图8、图9和图12,第一形变层和所述第二形变层为聚碳酸酯或热熔胶。
79.第一形变层7的材料和第二形变层8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80.第一形变层7与第二形变层8的材料相同时,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同为聚碳酸酯,或者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同为热熔胶,但是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小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上凹,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大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下凹。
81.第一形变层7与第二形变层8的材料不同时,第一形变层7可以为聚碳酸酯,第二形变层8为热熔胶,或者第一形变层7为热熔胶,第二形变层8为聚碳酸酯,但是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不同,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小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小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上凹,若第一形变层7的吸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二形变层8的吸热膨胀系数,第一形变层7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大于第二形变层8吸收热量后的弯折程度,弯折后为下凹。
8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形变层7和第二形变层8为聚碳酸酯或热熔胶,能否满足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后产生的温度传到至弯折区w使得弯折区w上凹或下凹。
8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至图10,导热层的材料为铜或银。
84.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设置导热层5,用于将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至弯折区w,而铜或银为热量的良导体,所以更有利于将第一发光元件3的温度传至弯折区w,更利于能够改善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利于降低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8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靠近发光元件2一侧的缓冲层13,导热层5与缓冲层13同层设置。
86.参照图7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靠近发光元件2一侧的缓冲层13,当然也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靠近发光元件2一侧的导热层5,导热层5和缓冲层13可以同层设置,这样不需要在显示面板中单独设置一层导热层5,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
8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至图5,发光元件为微led,第一发光元件3的
发光颜色为红色,第二发光元件4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或蓝色。
88.可以理解的是,红色微led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绿色微led和蓝色微led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也就是红色微led需要更大的电流去激发才可达到相应的亮度,因此红色微led需要较高的pwm占空比点亮,但红色微led点亮90s后中心温度就会超过65℃,而绿色红色微led和蓝色红色微led不需要较大的电流去激发,pwm占空比较低,不存在发烫的问题,尤其是红色微led的温度升高后长期使用会降低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红色微led温度升高后,电子与空穴的浓度会增加,电子迁移率将减小,同时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粉量子效率降低出光减少,外部光提取效率降低,本发明中,在红色微led对应的位置导热层5,当红色微led在点亮一段时间后温度通过导热层5传输至弯折区w,红色微led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后会与绿色微led或蓝色微led的温度接近,改善了发光元件2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当然由于红色微led的温度传到弯折区w后,也降低了红色微led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8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3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90.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91.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弯折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小于第二发光元件的外部量子转换效率;衬底基板靠近发光元件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仅与第一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导热层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本发明中衬底基板靠近发光元件的一侧还包括导热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导热层仅与第一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导热层至少部分延伸至弯折区,这样将第一发光元件在点亮后产生的温度可以通过导热层传导至弯折区,第一发光元件的温度传到弯折区后会与第二发光元件的温度接近,改善了发光元件温度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第一发光元件的温度传到弯折区后会,也降低了第一发光元件亮度衰减较大的问题。
92.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